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二百十卷 |
第二百十卷目录
晋水部汇考
考
晋水部艺文〈诗〉
晋水 明李维桢
晋水部纪事
晋水部外编
文水部汇考
考
文水部纪事
滹沱河部汇考
考
滹沱河部艺文一
汉光武渡滹沱冰合赋 唐独孤及
创开滹水渠堰记 金元好问
真定府修河记 明胡伦
泛滹沱河赋 石珤
滹沱河部艺文二〈诗〉
临滹沱 唐李益
渡滹沱河 宋胡曾
过滹沱河 许复齐
渡滹沱河 文天祥
过滹沱 金赵秉文
滹沱流澌行 元王恽
渡滹沱河 刘因
其二 前人
早发滹沱感冰合 陈孚
过滹沱河 明金幼孜
过滹沱河 程敏政
滹沱晚渡二首 章懋
渡滹沱河 石玠
早发滹沱 王英
滹沱河部纪事
滹沱河部杂录
山川典第二百十卷
晋水部汇考
编辑《山海经》之晋水
编辑
晋水,发源山西太原府太原县西之悬瓮山。始出分 为南北二池,“其南流者曰大池,又名流杯池,其北流 者曰八角池,下分为三河,一为北河,又名智伯渠,又 名晋渠”,一为中河,流入大池;一为南河,又名陆堡河, 而总会于清水河,入汾水。
考
按:《山海经。北山经》:“县雍之山,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 于汾水”,其中多𩶆鱼“其状如鯈”而赤鳞,其音如叱,食 之不骄。〈按县雍二字汉书注水经注魏书注俱作悬瓮〉 按:《汉书地理志》:“左冯翊、临晋。”〈注〉故大荔,秦获之,更名。 有河水祠。芮乡,故芮国。莽曰监晋。应劭曰:“临晋水,故 曰临晋。”臣瓒曰:“晋水在河之间,此县在河之西,不得 云临晋水也。”
太原郡“晋阳。”〈注〉龙山在西北。有盐官,晋水所出,东入 汾。
按:《淮南子地形训》,“晋出龙山。”
按:《后汉书郡国志》,“太原郡,晋阳,本唐国,有龙山,晋水 所出。”〈注〉《山海经》曰:“有悬瓮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 其兽多闾麋。晋水出焉,东南注于汾。”
按:《水经》,晋水出晋阳县西县壅山。〈壅山海经作雍音瓮 注〉县,故 唐国也。《春秋左传》称,“唐叔未生,其母邑姜梦帝谓己 曰:‘余名而子曰虞,将与之唐,属之参’。及生,名之曰虞。” 《吕氏春秋》曰:“叔虞与成王居,王援桐叶为珪以授之, 曰:‘吾以此封汝’。虞以告周公,周公请曰:‘天子封虞乎’? 王曰:‘余戏耳’。公曰:‘天子无戏言’。”时唐灭,乃封之于唐。 县有晋水,后改名为晋。故子夏叙《诗》,称此晋也,而谓 之唐,俭而用礼,有尧之遗风也。《晋书地道记》及《十三 州志》并言晋水出龙山一。〈宋本下有云字〉水结绌山在县西 北,非也。《山海经》曰:“县雍之山,晋水出焉。”今在县之西 南。昔智伯之遏晋,以水灌晋阳,其川上㴑,后人踵其 遗迹,蓄以为沼。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 凉堂。〈御览作台〉结飞梁于水上,左右杂树交荫,希见曦景。 至有淫朋密友,羁游宦子,莫不寻梁契集,用相娱慰。 于晋川之中,最为胜处。
又东过其县南,又东入于《汾水》。〈注〉汾、〈旧本作湖〉水分为二 流,北渎即智氏故渠也。昔在战国,襄子保晋阳,智氏 防山以水之,城不没者三版,与韩魏望叹于此,故智 氏用亡。其渎乘高东北注入晋阳城,以周围溉。汉末 赤眉之难,郡掾刘茂负太守孙福,匿于城门西下空 穴中,其夜奔盂,即是处也。东南出城,流注于汾水也。 其南渎于石塘之下,伏流迳旧谿,东南出迳晋阳城 南,城在晋水之阳,曰晋阳矣。《经》书:“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卤。”杜预曰:大卤,晋阳县也,为晋之旧都。《春秋》定 公十三年,赵鞅以晋阳叛,后乃为赵矣。其水又东南 流入于汾。
按:《魏书地形志》,“太原郡晋阳。”〈注〉二汉、晋属。西南有悬 瓮山,一名“龙山”,晋水所出,东入于汾。
按:《唐书地理志》:“晋州平阳郡,临汾。”〈注〉东北十里有高 梁堰,乾封二年堰坏,乃西引《晋水》。
太原府,“太原郡太原。”〈注〉赤井苦,不可饮。贞观中,长史 李𪟝架汾引晋水入东城,以甘民食,谓之晋渠。 按《地理通释》《十道山川考》,晋水在太原府阳曲县。〈晋阳 省入阳曲〉出县西悬瓮山,东入汾。《山海经》:“县雍之山,晋水 出焉,东南流注于汾水。”〈雍音瓮〉《诗谱》:“晋阳南有晋水,唐 叔子燮改为晋侯。唐北都城,左汾右晋。”
按:《金史地理志》:太原府:“平晋。”〈注〉贞祐四年七月废。兴 定元年复置。有龙山、晋水。
按:《续文献通考》:“山西太原府,晋水在太原县西南十 里,出悬瓮山,分三派。”
平阳府晋水,源出府城西南平山,流至襄陵县北门 外,东入汾。
按《山西通志》:“太原府太原县城西一十里有悬瓮山, 一名结绌山,晋水所出。又有龙山,亦晋水所出。 晋水在县西南一十里悬瓮山下。二泉:北曰善利,南 曰难老,疏为二池:南曰大池,流经奉圣寺前,名流杯 池;北曰八角池,分为三河,其北派流经北神桥,入安 仁、贤辅、古城、金胜等村,为北河”,即智伯遏水以灌城 者,名智伯渠。至唐贞观中,长史李𪟝架汾水东引,令 民汲饮,后名“晋渠”,今废。其中派入大池,流经南神桥、 晋原都东庄,为中河。又一支派名陆堡河,流入大寺 等村。其南派流入索村等处为南河。俱总会于清水 河入汾。其北渠旧引入县城,通流街衢公馆,今渠道 俱存,而水不行。
台骀泽,在县南一十里。一名“晋泽。”晋水下流,汇而为 泽。
莲池,在县南五里。晋水聚处。
南神桥在县西南十里晋祠镇南街,晋水南渠上。 北神桥,在县西南十里晋祠镇北街,晋水北渠上。 平阳府襄陵县晋桥,在县北门外晋水上。
晋水部艺文〈诗〉
编辑《晋水 》明·李维桢
水可亡人国,那知国自倾。片言能树敌,三板得完城。 陈迹流波迅,高原战垒平。田家春赛罢,万亩乐《香秔》。
晋水部纪事
编辑《竹书纪年》:“周元王六年,晋浍绝于梁。”
《战国策》:“昔者六晋之时,智氏最强,灭破范、中行,又帅 韩、魏以围赵襄子于晋阳,决晋水以灌晋阳,城不沉 者三板耳。”
《唐书马燧传》:“燧字洵美,系出右扶风,徙为汝州郏城 人。以功迁尚书右仆射。时天下方骚,北边数有警,燧 念晋阳王业所基,宜固险以示敌,乃引晋水架汾而 属之城,潴为东隍,省守陴万人。又酾汾环城,树以固 堤,诏兼保宁军节度使。”
《山西通志》:“唐武后久视元年,并州晋水如血。李𪟝,曹 州人,太宗时为并州都督,尝筑东城,引晋水驾汾水 人城,以资民用,人咸便之。”
晋水部外编
编辑《搜神记》:晋永嘉之乱,刘元海僭称汉,于此置都,筑平 阳城,昼夜兴作,不久旋崩,募能成者赏之。先有韩媪 者,于野田见巨卵,傍有婴儿,收养之,字曰橛儿,时已 四岁,乃白媪曰:“我能成母,其应募。”媪从之,橛儿乃变 为蛇,令媪持灰随后遗志,谓媪曰:“凭灰筑城可立矣。” 竟如所言。元海问其故,橛儿遽化为蛇,投入山穴,露 “尾数尺,使者斩之”,乃掘其穴,忽有泉涌出,激流奔注, 与晋水合流,东入于汾。至今近泉出蛇,悉皆无尾,以为灵异。
至文水县南,入于《汾水》。
文水部汇考
编辑《水经》之文水
编辑
《文水》,发源永宁州方山界,下流入交城县界,历榆城。
考
按:《水经》,文水出大陵县西山文谷,东到其县,屈南到 平陶县东北,东入于汾。〈注〉文水迳大陵县故城西,而 南流,有泌水注之。县西南山下,武氏穿井给养,井至 幽深。后一朝水溢平流,东南注。文水又南迳平陶县 之故城,东西迳其城内,南流出郭,王莽更曰“多穰”也。 文水又南迳县右,会隐泉口水谒泉山之上顶,俗云: “旸雨愆时,是谒是祷。”故山得其名,非所详也。其山石 岸地险。〈御览引此作石崖绝险〉壁立天固。崖平。〈当作半〉有一石室, 去地可五十馀丈,爰有层松饰岩,列柏绮望,唯西侧 一处,得历级升陟。顶上平地一十许顷,沙门释僧光 表建二刹。泉发于两寺之间,东流沥石,沿注山下。又 〈一作入〉东,津渠隐没而不恒流,故有隐泉之名矣。雨泽 丰澍,则通入文水。又南迳兹氏县故城东,为文湖,东 西一十五里,南北三十里,世谓之西河,在县直东一 十里。湖之西侧临湖,又有一城,谓之潴城,水泽所聚 谓之都,亦曰潴,盖即水以名城也。文湖又东,迳中阳 县故城东。按《晋书地道记》《太康地记》,西河有中阳县 旧县也。文水又东南流,与胜水合,水出西狐岐之山, 东迳六壁城南。魏朝旧置六壁于其下,防离石诸胡, 因为大镇。太和中,罢镇,仍置西河郡焉。胜水又东,合 阳泉水,出西山阳谿,东迳六壁城北,又东南流注于 胜水。胜水又东迳中阳故城南,又东合文水。文水又 东南入于汾水也。
按:《隋书地理志》“太原郡文水。”〈注〉旧曰“受阳”,开皇十年 改焉。有文水。
按:《唐书地理志》,“太原府太原郡文水。”〈注〉武德二年。汾 州刺史萧𫖮引《文》水南流入汾州。
按:《金史地理志》:“邳州下邳。”〈注〉有文水。
太原府文水。〈注〉有“隐泉山”、《文水》。
汾州。“西河。”〈注〉有“谒泉山”,比“二山”“文水。”
按:《续文献通考》:“山西太原府,文水发源石州方山界, 历榆城至文水县入于汾”
按:《山西通志》太原府交城县文水在西北九十里文 山之旁。
文水县文水,源出永宁州方山界,流入交城县界,历 榆城县南入于汾。
按:《太原府志》,交城县西,谷水在县西北,至榆城合文 水。
文水县沁水,在县北八里山下,东南至文水。
文水部纪事
编辑《山西通志》:“唐萧𫖮,武德间为汾州刺史,引常渠水过 文水南入汾,溉田数百顷。”
《宋史钦宗本纪》:“靖康元年八月,河东察访使张灏与 金人战于文水,败绩。”
《金史太宗本纪》:“天会四年八月辛亥,娄室等破宋张 灏军于文水。”
滹沱河部汇考
编辑《周礼》并州之虖池
编辑
滹沱河发源于山西太原府代州繁峙县之泰戏山, 东流经雁门,入直隶迳灵、寿、平山二县,抵真定府城 南,顺流而东,历槁城、晋州、衡水、深州、武强、武邑,入直 沽而达于海。
考
按《周礼夏官职方氏》:“正北曰并州,其川虖池呕夷。”〈订义〉 易氏曰:“《汉志》代郡齿城县,虖池河东至参合,又东至 文安入海。”此言参合,则属高柳县。汉高柳县隶代郡。 唐贞观以后,为默啜所破,州县俱废。开元十年,改定 襄为云中,有高柳故城。则齿城又当在高柳之北。虖 池河源未之详。其河自雁门县西南流入崞,与唐林 二县,又西南流至圻州秀容县,又西南流入定襄县, 又南流至太原府孟县,又东流至𢘆州之灵寿、真定、 九门、槁城、谷城五县,又东流至定州无极县,又东流 入深州之饶阳、鹿城、安平三县,又东南流入瀛州之 高阳、河间二县,又东流入莫州之唐兴及莫县,以至任丘文安县,即《汉志》所谓“至文安入海”者也。
按:《山海经北山经》:“泰头之山,共水出焉,南流注于虖 沱。”
“《白马之山》,《木马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虖沱。” “《空桑之山》,《空桑之水》出焉,东流注于虖沱。”
泰戏之山,虖沱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溇水》。
《石山》,濩濩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虖沱;鲜于之水出 焉,而南流注于虖沱。
高是之山,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
《海内东经》:“虖沱水出晋阳城南,而西至阳曲北,而东 注渤海,入越章武北。”〈注〉经河间乐城,东北注“渤海”也。 章武,郡名。
按:《战国策》:“燕南有滹沱易水。”〈注〉滹沱,出涿郡故安。易 水源出易县西谷中之东,东南流,与滹沱河合。 按:《汉书地理志》太原郡上艾〈注〉《绵曼水》东至蒲吾入 滹沱水。
魏郡“武安。”〈注〉有浸水,东北至东昌入滹沱河。
常山郡“灵寿。”〈注〉中山,桓公居此。《禹贡》:“卫水出东北,东 入滹沱。”
《南行唐》。〈注〉牛饮山,白陆谷滋水所出,东至新市,入滹 沱水。
代郡卤城。〈注〉滹沱河,东至参合入滹沱,别过郡九,行 千三百四十里。《并州川》,从河东至文安入海,过郡六, 行千三百七十里。
《信都国》信都。〈注〉王都。故章河、故《滹沱》皆在北。东入海。 河间国乐成。〈注〉“滹沱”别水,首受滹沱河,东至东光,入 滹沱河。
《弓高》。〈注〉滹沱别河,首受滹沱河,东至平舒入海。 按:《后汉书郡国志》,安平国信都有滹沱河。
雁门郡卤城,故属代郡。〈注〉《山海经》曰:泰戏之山,无草 木,多金玉,滹沱之水出焉。郭璞曰:“今滹沱河县武夫 山。”《周礼》:“并州,其川虖池。”《魏志》曰:“建安十年,凿渠,自滹 沱入汾,名平虏渠。”
按:《隋书地理志》“雁门郡繁畤。”〈注〉有滹沱水。
按:《唐书地理志》,“瀛州,河间郡河间。”〈注〉开元二十五年, 刺史卢晖自东城、平舒引滹沱东入淇通漕,溉田五 百馀顷。
按:《地理通释·十道山川考》:“滹沱出泰戏之山,在代州 繁畤县东南流经五台山,东流至文安县入海。”〈注〉何 承矩筑堤储水为阻固,并边诸河,若滹沱、葫芦、永济 等河,皆汇于溏。
按《金史地理志》:“深州东鹿。”〈注〉有滹沱河。
饶阳。〈注〉有滹沱河。
安平。〈注〉有滹沱河。
真定府:“真定”〈注〉有滹沱河。
《槁城》。〈注〉有滹沱河。
《获鹿》。〈注〉有滹沱河。
太原府:《盂》〈注〉有滹沱河。
忻州《秀容》。〈注〉有滹沱河。
代州雁门。〈注〉有滹沱河。
《崞》。〈注〉有滹沱河。
按:《逌旃璅》言:“滹沱发源繁畤,由代州崞县、忻口折而 东,历定襄、五台东下,在太行之西,引以灌田,为山西 之利。过太行至真定河间,则为害矣。不惟不可灌,亦 浮沙难以舟楫,地势高下,土脉疏密使然,非水之性 也。”
按《山西通志》太原府忻州,“滹沱河,源出繁畤县东泰 戏山,即孤山,列如品字,名三泉。西南流三里,至故福 都合玉斗泉,亦名青龙泉。西流数里,合三都之三泉, 其泉亦列如品字。又西流至沙磵东,合北楼口水。又 西流至新兴村,合华严岭水,至县城北,经代州、崞县、 五台、忻州、定襄、盂县,入真定府平山、地县界。所经州”县, 居人多引渠溉田。
按《繁畤县志》,“县城东北一百三十里有泰戏之山,俗 名小孤山,滹沱河发源于此。”
华严岭水,在县东南一百里。西北入滹沱河。
黑龙池,在县东南九十里半山中,暗然若黑。西流三 十里入岩头河,经海子村等处,流与滹沱合。
按《代州志》:州城北三十五里有雁门山,一名雁塞,双 阙陡绝,雁度其间。山下有水,东南流经城外东关厢, 名东关水,合入滹沱。
东关河在州东半里许。源出雁门山,沿城南入于滹 沱水。
三里河在州西南三里村。经西关南入于滹沱水。 七里河在州西七里。源出上田都,经七里堡入于滹 沱水。
羊头神河在州西十里。一自茹解都黑龙池发源,名 “东河。”一自茹解都黄龙池发源,名“西河。”俱南流入滹 沱水。
西峨河在州西南十里许。源出荆山,茹仆射教民溉
田者,北流入于滹沱水九龙河在州西北三十五里。南流入于滹沱水。西泉在圭峰山西。涧中有石,正方而崇如翠屏,高百 尺许。水初自上泻下,霏如垂珠,石根不见也。行数步, 从石窦中涌出,灌溉汲饮,四时不竭。出涧口又不见, 潜行石霤间,又百步所出趾下,响若抚琴。合峨河,入 于滹沱水。
柏谷泉在州东门外,南流入于滹沱水。
按《崞县志》,“滹沱河在县东百里许。”
阳武河在县南二十里。源出自太子崖,东流至双陵 村,入滹沱河。
沙河,在县南六十里。东流入滹沱河。
南桥河在县南门外,东流入滹沱河。
北桥河在县北门外,东流入滹沱河。
板桥河在县北二十五里。东流入滹沱河。
铜河在县南七十里。源出福寿山,东流入滹沱河。 按《五台县志》:“清水河源出县东北一百六十里华岩 岭,西南流经饭仙山下,过石角,合虒阳河、卢虒水,入 于滹沱。”
东峪河:发源移城村东南山下,经孙家庄、百兰等村 入滹沱河。
卢虒水,一名“虑虒水”,源出县西北一十五里王村,流 环县东南,又名“县河”,与县东北虒阳河及清水河合 流入滹沱河。
白梁桥,在滹沱河上。
按《忻州志》:“滹沱水在忻州北五十里,自崞县界来,注 忻口,东入州境白村都,过定襄界,出河门入平山襄 县界。”
忻水,在忻口北,因经忻山,故名。亦名“人沙河。”东入滹沱 水。
云中河:在州城北七十里双尖山。《髻尖》合流经横 河云内口,亦名“忻水”,与州城南牧马水合流,入滹沱 河。
按《定襄县志》:“牧马水,发源忻州西南白马山,至牛尾 庄合诸水,出州南,东流,南环本县如带,东北入滹沱 河。”
按《盂县志》:“细水河在县西南,细泉微而潆洄不绝,流 至通渠、逯庄渠、北赵渠、檀村渠,俱在州西北,引云中 滹沱河水。”
按《畿辅通志》:“滹沱河,班固叙《禹贡》所谓徒骇者是也。 发源于山西太原府代州繁畤县,经雁门由灵寿平 山抵真定府城南,顺流而东,历槁城、晋州、衡水、深州、 武强、武邑,入直沽而达于海。每夏暴雨,坏决堤防,甚 为民害。”
按《灵寿县志》,滹沱河在县西十五里牛城渡口,有汉 光武《冰坚可渡碑》。
卫河在县东十里,由县南入滹沱河。
嵩阳河:发源楸山,历县治西南两关外,东南入滹沱 河。
按《平山县志》:“滹沱河在县城北八里,发源于山西繁 畤县,经雁门南流经本县抵真定,由直沽天津入于 海。”
冶河一名“甘陶河”,在县城西一里,由井陉县来,又至 县城西北流入滹沱河,为两河口,一清一浊,如泾渭 然。
濊河在县西北六十里。流经县北,入滹沱河。
按《真定府志》:“滹沱河源出于山西,在真定县南一里, 又经槁城县北一里,又经平山县北十里”,《寰宇记》载 “经灵寿县西南二十里。”此河连贯真定诸郡,经流去 处皆曰滹沱水也。
广济桥在府城南门外一里滹沱河上。每岁夏五月 水泛,拆之,渡以舟楫,至冬则复构架。
西韩河:在府城西二十里。发源大鸣泉,流经县界,入 滹沱河。
按《行唐县志》:“白陆峪,滋水所出,东至新市入滹沱。” 按《槁城县志》,滹沱河在县城北,自雁门繁畤经灵寿 平山,过真定,至槁城四公铺而南,逼近邑城之干隅, 顺流东注,至城艮隅一里许,复曲折东南而下。成化 间,县令黄琼尝汲于城濠中以植莲,周绕城郭,宛然 如游龙之纡徐,其灵秀足以振甲科,其润泽足以肥 民田,邑人至今赖之。弘治十四年,因水泛涨,北徙去 邑城八里。但泛涨之势汹涌,荡民居,没民田,其害可 畏。且河之上流有小丰屯,去邑城二十里。小丰之河 口不塞,则槁邑冲啮漂没之患未已,此则忧时预防 者所当知也。
按《无极县志》,“滹沱河由灵寿平山真定府南,经本县 郝庄、陈村之境,达晋州等处,入直沽而达于海。” 按《晋州志》,“滹沱河在州南关外,发源于山西太原府 繁畤县泰戏山,西南七十五里至代州,又南六十里 至崞县,又东北六十里至忻州,又东五十里至定襄 县,又东南七十里至五台县,又东南八十里至盂县。 自盂”县入真定府灵寿县,又东南六十里至真定府又东九十里至本州。去城数武,萦纡如带,漫入束鹿、 安平、饶阳、武强,至直沽达于海。今南徙,由槁城南彭 村经本州周头村、北钓鱼台、庞家庄、胡士庄入束鹿 县百口桥,归清水河,并行。
按《束鹿县志》,“滹沱河在县城南四十里,汉光武渡处, 名危渡口,来自晋州。”
按《深州志》,“滹沱河旧行北堤下,今由槁城入清河。” 干河在县城南四十里,即滹沱河故道。
按《饶阳县志》:“滹沱河由雁门经灵寿平山,绕真定府 城南,历槁城、晋州而东,地势平衍,徙流靡常。嘉靖以 前,或由宁晋、束鹿、深州泛溢,则及于饶阳,初未为大 害也。隆庆三年,大势尽徙饶阳北境,平地水深丈馀, 一望无际,没禾稼,漂庐舍乡村,骑屋攀树,民几为鱼, 累年渰占。地生斥碱,兼长蒲芦。万历十三年徙城南”, 后十馀年复徙城北。至今两在无常,不时泛涨为害, 未有底止。
按《武强县志》:“滹沱河自灵寿平山过真定,历槁城、晋 州、束鹿、深州境,经县治南门外,东北流至小范店与 清漳合,至青县与漕河合,至直沽入海。”按自汉迄元, 旋塞旋决,每为民患。明成化壬寅秋,坏城西北隅县 治内行舟。嘉靖庚寅,坏东门及东西北三关。隆庆己 巳复泛涨,为害尤甚。至万历乙未,河南徙与漳通,戊 戍,又北徙饶阳,本县新旧河道俱涸。
按:《武邑县志》:滹沱河由真定槁城、无极、晋州、深州饶 阳、武强而来,过县境而东。
按《任丘县志》:“滹沱河旧称滹水任源郡者,以县西沙 唐滋河俱通滹沱支派,环流县境者也。正流则自真 定深州入清河、盐河、运河以入海。”
长丰渠在县西北。自河间旧东城引滹沱水东流,通 漕溉田。唐开元间,刺史卢晖开。
按《献县志》,“滹沱河在县南十里,自繁畤经真定,入县 南境,东至青县,合卫河达于海。魏刺史王质以其屈 曲,疏而直之。后刺史杨真改为清宁河。”
完固口乃滹沱河北岸,在县治西南十八里。曩因山 水泛涨,河流失常。嘉靖十三年,知县汪銮顺水修筑, 复其故道焉。
按《河间县志》“铁灯竿口,源出漳水,逾滹沱,过洪沙港, 南入县境,北流通静海、直沽,达于海。”
按《大城县志》,“沿河系滹沱河支流。自献县河间县之 龙华桥转入县南境马村阁村,东北经十里湾,自南 而东,经白洋渡四呈口,汇黑龙港河。从而北折,绕县 东十二里赵扶村,北至子牙村分派,一流三岔口,一 流王家口,达静海县三家淀入海。”
黑龙港系滹沱河支流。一自县西南远南头村入境, 迤逦至四呈口与沿河会。一自县南曹家寺北流,至 四呈口会流。一自青县扈家店流至王镇达村,至四 呈口会流。
交河在县东二十五里。因沿河黑龙港交流,故名。
滹沱河部艺文一
编辑汉光武《渡滹沱冰合赋》。〈以“上天无亲,惟德是辅” 为韵〉
唐独孤及
昔汉光武收河北之年,驰马将进,《滹沱》在前,为敌所 迫,当冰不坚。及军装隐辚以登岸,杀气峥嵘而塞川。 意者,欲定神器于兹日,彰圣人之动天。若非“使不道 者丧,有德者王,则水不能以造次而结,冰不能以斯 须而壮。变浩浩之流,为峨峨之状。”拥高旌以进,雷长 毂以上,及企路以全军,又迎风而破浪。于时进隔关 于长津,顾邀遮其后尘,患势莫之敌,没不可振,求一 径而莫遂,惟群臣之不亲。赖王霸至诚之力,协光武 至圣之德,人从悦己之诈,天赞勤王之直,故得舟楫 不设,衣裳不濡,避地以往,乘冰以趋。一水之上,两军 相殊,使后人视水则有,求冰则无,望飞尘而惆怅,对 寒流而踟蹰。由是知天人之合发,与“神祇而相符。不 然,何以延十二之祚,总四七之辅,灭新室毒流之日, 作汉氏中兴之主”,受命之瑞也。亦何异“元女降于轩 辕,白鱼跃于周武”燕赵之间,清流弥弥,高风以远。遗 躅于是
创开滹水渠堰记 金元好问
编辑州倅定襄李侯介于教馆刘浚明之,深交以《滹水新 渠记》为请曰:“滹水之源,出于雁门东山之三泉,过繁 畤,遂为大川,放而出忻口,并北山而东,去仆所居横 山为不远。上世以来,知水利为可兴,故常兴之。由宋 尔朱氏而下,凡三人焉。尔朱立材人,有赐田百顷,因 以雄其乡。后家之僮双,欲从忻口分支流为渠,乡之”
人以是疾公,为较悉之计,莫有助之者,且姗笑之,因自沮而罢。大定戊子,无畏庄信武乔公,号称“十万。”乔氏者,度其财力,易于兴造,复以渠为事开。及向阳里, 农民以盗水致讼,有避罪而就死者。事出于暧昧,甲 乙勾连,无从开释,役夫散归,至以水田为讳。承安中, 吾里齐全美,率乡曲大家,按乔公故“迹,欲终成之,而 竟亦不成。”仆不自揆度,以先广威常与齐共事,思卒 前业,赖县豪杰乡父兄子弟协助之,历二年之久,仅 有所立。盖经始于壬寅之八月,起汤头岭至白村,上 下逾六十里,经建安口乃合流。又明年之三月既望, 合乡人预议及执役者置酒张乐以乐之,老幼欣快, 欢呼动地,出平昔所“望之外,宜有文辞以垂示永久, 幸吾子之留意焉。”余以为立功立事,必天时人事合 而后可,然系于人事者为尤多。曩余官西南,邓之属 邑,多水田,业户馀三万家。长渠大堰,率因故迹而增 筑之,而其用力有不可胜言者。试一二言之。夫水在 天地间为至平,且善利万物而不争,有馀者损之,不 足者“补之”,乃天地之道。兼并之家,力足以制单贫,而 贿足以侮文法,身思九里之润,人无一溉之益者多 矣。以至平地为不平,以不争为必争,补有馀,损不足,伤 水之性,逆天之道,覆车之辙,前后相接。田野细民,有 敢复与大势豪共事者乎?矧!夫非大变之后,无不争 之田;非屡丰之年,无供役之食。事难于虑始,人习于 恶劳,贤否异情,理难吻合,彼此分利,孰为纲维?故虽 有“万折必东”之心,而终屈于“七遇皆北”之势,使临之 以公上之命,且无望于必成,况创始于乡社二三之 议乎?有其时而无其人,有其人而无其志,力不前胜, 事必后艰。大哉志乎!惟强也,故能立天下之便,惟坚 也,故能易天下之难。由是而充之。关辅之三白,襄樊 之黔驴,皆此物也。故尝谓“江乡泽国,巧于用水,凡可 以取利者,无不尽举锸投。”“随为丰年。”今河朔州郡, 非无川泽,而人不知有川泽。捐可居之货,失当乘之 机。如愚贾操金,昧于贸迁之术,旱暵为虐,乃无以疗 之。求相龙侯商羊,坐为焚尪,暴巫禳禬家所误,缚手 困穷,咎将谁执?方侯之落成也,余往观焉。流波沄沄, 净丝盈沟,若大有力者拥之而前。农事奋兴,坐享丰 润,禾麻菽麦,郁郁弥望。计所“收入,如有以相之。”夫孤 倡而合众力,一善而霑一乡,暂劳而为无穷之利,若 李侯者,其可谓有志之士矣。虽然,水利之在吾州,非 特滹沱而已也。出东门一舍,少折而南,由三霍而东, 尽南邢之西,其间无井邑,无聚落,无丘陇,特沮洳之 泺而已。若能引牧马之水,以合三会于蒙山之麓,堤 障有所出,内有限,才费数千人之功。平湖渺然,多倍 晋溪之十。惜无大农尺一之版,使扁舟落手中耳。因 记侯兴建始末,慨然有感于中,故兼及之。侯名于成 先。广威用承直郎荫当补官,州牒已上吏曹矣。《新令》 限至朝请大夫乃系班。广威诣登闻鼓院自陈,道陵 从之。预供奉者四百二十人,仕至蠡州酒务使。侯所 谓“是以似之”者欤?
真定府修河记 明胡伦
编辑真定为郡,距京师六百里馀,蔚然西南一巨镇。郡城 之南有河曰“滹沱。”考之《地志》,其源发于雁门繁畤,东 南过于灵寿,而真定城适当河之冲,河之去西北不 半,舍远曰曹马口,旧有堤三十馀里,以护城垣。宋天 圣间,堤溃,已而天章阁待制刘瑾率工修筑,城赖以 安,迄今数百年矣。成化间,比岁大水,堤复溃,水势逼 城西南隅,坏民庐舍,而关城之中几为巨浸。郡守田 公慨然叹曰:“兹少缓弗治,吾宁忍坐视斯民鱼鳖乎?” 乃具疏上闻,制可之。于是偕神武、真定二卫指挥各 率其属,大发兵夫,距旧河数里外凿新河一,延袤十 馀里,深逾丈,广三百馀尺,筑堤二千馀丈,以御旧河 之水,分其流入于新河。自是水势有“所归而不溢。”新 河之北,又筑一堤,长亘四千馀丈,环拱于关南,隐然 为一城之屏障,自是居民有所恃而不恐。堤之内,有 地三千馀顷,丛植蒿木,俾杠桥之需有所给;立庙于 堤北,俾河神之祀有所依。凡工之用一万有奇,木之 用倍之,荆之用又倍之,石土之用又十倍之,支费虽 广而弗病于民,力役虽劳而弗怼于众。阅五月而厥 功告成。君子曰:“此《仁政》之举,可不书乎?”公使征予记。 嗟夫!水之为民患,自古有之。历观唐、宋以来,贤智之 士以一方之寄为己任者,往往为民捍患兴利。如白 居易、马亮之守杭、苏轼守徐,惠利所及,民到于今诵 之。而世以缄默为贤、承顺为能者,反视此为末务。间 有知务乎此者,则又谋之不审,为之不固,利者未几, 而病者至矣。此予所以叹公善政之难也。公名济,字 汝霖,凤翔麟游人。由景泰甲戌进士拜监察御史,击 奸祛蠹,名重士林。敛其大才,出守兹土,仁恕明决,百 度修举,八年之间,政化大行,而又为此役。谋虑既审, 区画其宜,不肯苟誉目前,而必欲图为久远无穷之 利,使民得遂安居之乐而无垫溺之虞,其为惠利,乌 可以数计哉!后之继公为政者,尚当知公始作之心, 使常不至于怠废,则民之诵公,不将与前数君子并垂耀于天地间哉!
泛滹沱河赋 石珤
编辑“介然:子将如东瀛,放舟于滹沱之浦。览郡国,披山川, 辨土壤,聆风泉,俯象六极,仰窥无垠。问遗俗于故老, 招海上之飞仙。”于是揖渔人而进之曰:“子亦知夫兹 水之源乎?出自繁畤,经于代谷,放乎雁门之坂,带于 太行之麓。朔方巨岳,实扼其胸;恒卫诸流,半入其腹。 气吞万壑,激硊𥗬而未平;势应三泉,堕平原而愈蹙。” 时乎春冰乍融,积雪方解。支流趋顺,客浪藏骇。迂回 漫延,千里一带。霤石成渠,锵波赴海。千城藉其润色, 万亩资其灌溉。𫓩铮鸣帝子之环,呕轧散将军之凯。 编桴贾客,灯火煇煌;罢钓渔郎,歌声款乃。方洲乍晴, 倏昏忽明。掔神农之遗谱,得灵均之《杜蘅》。及夫积霖 未止,秋水大至。巨涛坼空,𩧫溜轩地。律令助威,飞廉 拥势。海若为之改容,巨灵因而避位。鲸翻渤澥,鬼母 长呼。虎栗昆阳,英雄失智。山刊菑翳。野诛朴樕,先驱 一指。崩沙溃屋,怒留城邑,薪槁如云,殃及鲿鲨,僵尸 遍谷。亦有倾城,摧山变陵,不雨而怒,无龙而兴。湍随 鲲徙,势若雷崩。断岸蒙𬯎,殷轮牟赤。平冈被啮,戈戟 犹青。霆击断趺,讶鱼龙之识字;渚留袍笏,岂犀火之 通灵。乃有泗滨磬浮,汾阴鼎见,宝镜入秦,号钟归梵。 泾阳嫁女。箫鼓犹喧,龙叟射绡,波涛饱战。坏百尺之 长桥,划千年之古堑。人怀鱼鳖之忧,国有沼池之叹。 忽几劫之馀灰,出昆明之一旦。盖自列国兵屯,朝齐 暮秦;盟渝韩魏,兵来蓟门。赵国上卿,功名一击;平原 公子,车骑,长奔。虎狼势成,合从事缓。颇、牧既亡,望诸 已晚。建不出,援,丹空起,变常山之蛇阵徒存,主父之 龙颜幸返。复有刘项相雄,赤旗建功,淮阴古垒,东垣 废宫。王霸诡冰,再光旧版;芜亭饭麦,犹著遗忠。保河 北以待朕,亦何异于关中。乃至开元弛网,渔阳肆毒, 投鞭断河,驱王入蜀。常山太守,首扼天下“之吭;帐下 猪儿,竟破羯奴之腹。惟宋有国,兹当九陲。契丹伺便, 西夏来窥。筑甬梁津,任布有备边之策;山崩海覆,刘 竦兴致死之师。自馀纷纷,以暴易暴。中更几秦,世历 多号。刘琨有志,独枕长戈;虞诩难逢,空增万灶。太平 之日,少于战争;中原之俗,半多戎盗。是宜地下白骨, 多于黄土。长河东奔,为泄其怒,摧车卷甲,荡百世之 馀凶;溅沫飞流,刷遗羞于千古。山盖不得不峻,水盖 不得不驶,陵谷盖不得而不变,城市盖不得而不徙。” 是虽天时人事交会之偶然,然亦岂恶杀好生,造化 之得已者乎?乃知天本待人,地亦藏宅,畀吾祖宗,增 其式廓。既定鼎于金陵,又相居于恒岳,若成周之丰 镐,复营邑于伊洛。于是山多献灵,川亦效职。嘘气成 云,蒸地得泽。不须刘累,豢灵沼之二龙;亦有豫且,得 白龟之径尺。木多杞梓,自河而东,波有鰋鲂,望海而 入,其有异气蕴郁,孕为贤良。辉煌事业,璀璨文章。高 门大纛,紫绶金章。或名流乎林薮,或身负乎纲常。乃 若兰陵著述,功裨坟典;文贞谏论,治逮成康。阁敞平 津,屡屈吾丘之博辩;屏张便殿,犹存李绛之封章。武 惠忠诚,身兼将相。韩维兄弟,并在岩廊。赵宾客之名 悬调燮,黄牧伯之风挽循良。一代龙头,世颂文忠之 相业;两朝司马,名登恭敏于旗常。是其在昔有作,于 今益昌。孰非山川之所钟毓,地气之所敷扬者乎?矧 吾生之行休,值海波之方晏;驾木兰之长舟,纵千里 于遐览。横桓伊之古笛,饱廉颇之一饭。藉荒矶之芳 草,憩清风之别馆。采江蓠以为佩,畦揭车之九畹。怅 九原之莫作,想古人之如见。于是流鱼出波,沙鸟鸣 苑;月华窥林,露色凄晚。乐未极而悲已生,日已夕而 路犹远。既引领而高歌,又一唱而三叹。浩浩乎,飘飘 乎!盖不知吾之所欲之,而忘吾之所欲返也。歌曰:“山 窅窅兮波鳞鳞,临长洲兮思古人。鱼来迎兮鹤与吟, 惟秋鸿兮北以南。志不可骋兮乐不可殚。还予舟于 江皋兮,吾将续先王之遗音。”
滹沱河部艺文二〈诗〉
编辑《临滹沱 》唐·李益
漠南春色到滹沱,边柳青青塞马多。万里江山今不 闭,汉家频许郅支和。
渡滹沱河 宋胡曾
编辑光武经营业未兴,王郎兵革暂凭陵。须知后汉功臣 力,不及滹沱一片冰。
过滹沱河 许复齐
编辑滹沱河水正流澌,文叔南奔欲渡时。天为赤符冰自 合,不应王霸敢相欺。
渡滹沱河 文天祥
编辑过了长江与大河,横流数仞绝滹沱。萧王旧事今安 在?回首《中天》感慨多。
过滹沱 金赵秉文
编辑夕阳山豁处,平照大河流。漠漠云间树,悠悠天际舟。 黄尘随匹马,白水自双鸥。会得闲中趣,浮生半白头。
滹沱流澌行〈并序〉 元王恽
编辑《冯征西传》云:“世祖自蓟驰至饶阳芜蒌亭,南渡入”
信都王将军霸称冰坚可渡处,今鼓人指县北龙华乡故河道曰全渡者,即其处也。且以饶阳取道直趋冀其经鼓县东界无疑。但河自收国庚午徙县南行流,问诸父老,云今七十有一年矣。《春秋》鼓聚在今县西五里,废城尚在,今曰下曲阳者是也。至元庚辰夏,予按部是州,士子张春卿者请予纪其事,因为赋此。
王郎何人著柘黄,欲与《赤符》争翱翔。汉炎中断天复 炽,肘后顽石胡为光。萧王挥戈指幽蓟,战血满野风 尘苍。募兵返得市人噱,当时南驰亦苍皇。鸢鞮城东 滹水长,北风烈烈天雨霜。前驱后骑两失色,河虽流 澌无可航。兔肩麦饭未下咽,大冰横合坚如梁。古称 王者厄不死,淮陵一言殆天使。赤龙已渡凌四开,白 鱼跃舟未逾此,坛亭王气如水清,妖彗邯郸死灰耳。 彼苍有意开真主,固令若辈先驱处。君看陇蜀最健 者,一旦等蛙终汉虏。王郎区区安足数。苍茫此日龙 华渡,漠漠野烟生绿树。留在长河阅世人,万古朝宗 浩东鹜。
渡滹沱河 刘因
编辑进临滹水岸,回望土门关。秋色巉岩上,川形拱抱间。 分疆人自隘,设险地谁悭。欲问前朝渡,江鸥故意闲。
其二 前人
编辑河水正流澌,无舟可济时。诡言冰已合,随使渡无危。 自是繇天助,真非假力为。昭昭明史册,千载慰人思。
早发滹沱感冰合 陈孚
编辑征鼓连天战血红,存亡只寄寸冰中。凭谁剪取麒麟 碧,画作云台第一功。
过滹沱河 明金幼孜
编辑前驱闻警跸,传道近滹沱。冻合含初日,风微动碧波。 人从仙仗出,路自画桥过。北望幽燕外,青山叠叠多。
过滹沱河 程敏政
编辑寒风挟霜起,冰浪从西来。下触断桥柱,破此千琼瑰。 流响甚清丽,惊波屡盘洄。官舟大如掌,疾棹过南隈。 古来《济川人》,感激多良材。
滹沱晚渡二首〈送同年张廷芳使陜西〉章懋
编辑风卷流澌作晚波,行人犹说汉滹沱。那知天上乘槎 客,不用坚冰也渡河。
其二
半川斜日照寒流,骑马来经古渡头。欲问萧王冰合 处,野烟衰草遍汀洲。
渡滹沱河 石玠
编辑千年形胜此滹沱,道路驰驱自昔多。短岸几人看日 暮,中流有子唱《渔歌》。冰坚尚忆萧王渡,坂古曾闻太 守过。此日承平无夜警,村灯渔火映闲蓑。
早发滹沱 王英
编辑《长河二月半》,雪霁断冰开。但觉波涛至,犹疑风雨来。 飘摇野艇渡,荡漾白鸥回。望极平沙际,春光净绿苔。
滹沱河部纪事
编辑《战国策》:苏秦说燕文侯曰:“今赵之攻燕也,渡滹沱,涉 易水,不至四五日而距国都矣。”
《后汉书光武帝本纪》:“更始二年,光武以王郎新盛,乃 北徇蓟。王郎移檄购光武十万户。而故广阳王子刘 接起兵蓟中以应,晨夜兼行,蒙犯霜雪,天时寒,面皆 破裂,至滹沱河。”〈注〉《山海经》云:“大戏之山,滹沱之水出 焉。”在今代州繁畤县东流经定州深泽县东南,即光 武所渡处,今俗犹谓之危渡口。臣贤案:滹沱河旧在 饶阳南,至魏太祖曹操因饶河故渎决令北注新沟 水,所以今在饶阳县北。
建武十三年遣南虏将军马武屯兵滹沱河以备匈 奴。
《章帝本纪》建初三年“夏四月己巳,罢常山滹沱、石臼 河漕。”
《邓禹传》:“禹子训字平叔,永平中,理滹沱石臼河,从都 虑至羊肠仓,欲令通漕。太原吏人苦役,连年无成,转 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建 初三年,拜训谒者,使监领其事。训考量隐括,知大功 难立,具以上言。肃宗从之,遂罢其役。”
《王霸传》:“霸字元伯,颍川颍阳人也。光武为大司马,以 霸为功曹令史,从渡河北,传闻王郎兵在后,从者皆 恐,及至滹沱河,候吏还白河水流澌,无船不可济。官 属大惧,光武令霸往视之,霸恐惊众,欲且前,阻水,还 即诡曰:‘冰坚可渡。官属皆喜,光武笑曰:‘候吏果妄语 也。遂前,比至河,河冰亦合,乃令霸护渡,未毕数骑而’’” 冰解。光武谓霸曰:“安吾众得济免者,卿之力也。”霸谢曰:“此明公至德,神灵之祐,虽武王白鱼之应,无以加 此。”光武谓官属曰:“王霸权以济事,殆天瑞也。”以为军 正,爵关内侯。
《魏志武帝本纪》建安十一年,“辽西单于蹋顿尤彊,为 绍所厚,故袁尚兄弟归之,数入塞为害。公将征之,凿 渠自滹沱入泒水,名平虏渠。”
《保定府志》:“晋惠帝永宁二年八月,常山崩,水出滹沱 盈溢,大木倾拔。”
《晋书石勒载记》:“晋徐州刺史蔡豹,败徐龛于檀丘。龛 遣使诣勒,陈讨豹之计。勒遣将王步都为龛前锋,使 张敬率骑继之。敬达东平,龛疑敬之袭己也,乃斩步 都等三百馀人,复降于晋。勒大怒,命张敬据其襟要 以守之。大雨霖,中山、常山尤甚。滹沱河泛溢,冲陷山 谷,巨松僵拔,浮于滹沱。东至渤海,原隰之间,皆如山 积。”
《宋书五行志》:“晋元帝大兴四年八月,常山崩,水出滹 沱盈溢,大木倾拔。”
《真定府志》:“安帝隆安元年二月,燕主宝闻魏王珪攻 信都,悉出珍宝及宫人,募郡盗以援之,营于滹沱水 北。魏军至营水南,宝潜师夜济,袭魏营,因风纵火,魏 军大乱。”
《魏书太祖本纪》:皇始二年:“春正月,慕容宝闻帝幸信 都,乃趋博陵之深泽,屯滹沱水,遣弟贺𬴊寇杨城,杀 常山守兵三百馀人。二月己巳,帝进幸杨城。丁丑,军 于钜鹿之柏肆坞,临滹沱水。其夜,宝悉众犯营,燎及 行宫。”
《龙城录》:太宗文皇帝平王世充,于图籍有交开语言 构怨连结文书数百事,太宗命杜如晦掌之。如晦复 禀上当如何?太宗曰:“付诸曹吏。”行顷闻于外,有大臣 将自尽者,上乃复取文书,背裹一物,疑石重,上亲裹 百重,命中使沉滹沱中,更不复省。此与光武焚交谤 数千章者何异?
《唐书五行志》:“高宗永徽五年六月,河北大水,滹沱溢, 捐五千馀家。”
永淳二年八月,恒州滹沱河及山水暴溢,害稼。 《德宗本纪》:“建中元年冬,无雪,黄河滹沱易水溢。” 《五行志》:“建中元年,幽、镇、魏、博大雨,易水滹沱横流,自 山而下,转石折树,水高丈馀,苗稼荡尽。”
《文宗本纪》:“开成元年七月,滹沱溢。”
《五行志》:“开成元年七月,镇州滹沱河溢,害稼。”
《贾敦颐传》:“敦颐,曹州冤句人,为瀛州刺史。州濒滹沱 滱二水,岁湓溢,坏室庐濅洳数百里。敦颐为立堰,壅 水不能暴,百姓利之。”
《五代史唐庄宗本纪》:“大顺二年八月,大蒐于太原,出 晋、绛,掠怀、孟,至于邢州,遂攻王镕于镇州。克用栅常 山西,以十馀骑渡滹沱觇,敌遇大雨,平地水深数尺, 镇人袭之。”
《晋出帝本纪》:开运三年“十二月壬戌,奉国都指挥使 王清及契丹战于滹沱,败,续死之。”
《宋史太宗本纪》:“太平兴国八年七月,河、江、汉、滹沱及 祁之资、沧之胡卢、雄之易恶池水皆溢为患。”
《真定府志》:“太平兴国八年秋七月,滹沱胡卢水溢为 患,诏死罪以下皆释之。”
《宋史张昭远传》:“昭远字持正,沧州无棣人。知成德军, 迁四方馆使。滹沱河决,坏城郭,乃修五关城,外环以 堤,民至今为利。”
《任布传》:“布字应之,河南人。历兵部、刑部郎中,拜右谏 议大夫,知真定府。或欲省河北兵,布言契丹、西夏方 窥伺中国,备未可弛也。筑甬道属滹沱河,跨绝泥潦。 徙滑州,改天雄军。”
《河渠志》:“滹沱河,神宗熙宁元年水涨溢,诏都水监、河 北转运司疏治。”
《窦卞传》:“卞字彦法,曹州冤句人。进士第二,出知深州。 熙宁初,河决滹寺,沱水及郡城,地大震,流民自恩冀来 踵相接。卞发常平粟食之。”
《河渠志》:“神宗熙宁四年春,诏六宅使何承矩等督戍 兵万八千人,自霸州界引滹沱水灌稻为屯田,用实 军廪,且为备御焉。”
六年,深州、祁州、永宁军修新河。五月,帝与王安石论 王公设险守国,安石曰:“《周官》亦有掌同之官,但多侵 民田,恃以为固,亦非计也。太祖时未有塘泊,然契丹 莫敢侵轶。”他日,枢密院官言:“程昉放滹沱水,大惧填 淤塘泺,失险固之利。”安石谓:“滹沱旧入边吴淀,新入 洪城淀,均塘泺也。何昔不言而今言乎?”盖安石方主 昉等,故其言如此。
七年正月,深州开引滹沱水淤田,及开回胡卢河并 回滹沱河下尾。
《真定府志》:“熙宁七年,诏引滹沱水淤田。王安石谓决 水淤田,可以省漕食,故程昉灌塘治,并深州开引滹 沱水淤田,及开回胡卢河并回滹沱河下尾。及提举 河北韩宗师劾程昉导滹沱水淤田,而堤坏水溢,甚为民害。诏昉分耕,王安石复为之辨明。于是深州静 安令任迪奏,乞俟来年刈麦毕,全放滹沱、胡卢水淤” 溉南北岸田二万七千馀顷。从之。
《宋史河渠志》:熙宁八年正月,程昉言:开滹沱、胡卢河、 直河淤田等,部役官吏劳绩别为三等,乞推恩。从之。 元丰四年正月,北外都水丞陈祐甫言:“滹沱自熙宁 八年以后,汎滥深州诸邑,为患甚大。诸司累相度不 决,谓其下流旧入边吴宜子淀,最为便顺,而屯田司 惧填淤塘泺,烦文往复,无所适从。昨差官计之,若障 入胡卢河,约用工千六百万;若治程昉新河,约用工 六百万;若依旧入边吴等淀,约用工二十九万,其工 费固已相远。乞严立期会,定归一策。”诏河北屯田转 运司同北外都水丞司相视。
五年八月癸酉,前河北转运副使周革言:“熙宁中,程 昉于真定府中渡创系浮梁,增费数倍。既非形势控 扼,请岁八九月易以版桥,至四五月防河即拆去,权 用船渡。”从之。
《保定府志》:“孝宗淳熙四年七月,金大雨,滹沱、卢沟水 溢,河决白沟。”
《辽史太宗本纪》:会同九年“十一月,杜重威、张彦泽引 兵据中渡桥,赵延寿以步卒前击,高彦温以骑兵乘 之,重威等退保中渡寨,义武军节度使李殷以城降, 遂进兵夹滹沱而营。”
《圣宗本纪》:“统和四年十一月,遣谋鲁姑、萧继远沿边 巡徼,以所获宋卒射鬼箭。时宋军屯滹沱桥北,选将 乱射之,桥不能守,进焚其桥。十二月己亥,休哥败宋 军于望都,遣人献俘。壬寅,营于滹沱北。”
《金史河渠志》:“世宗大定八年六月,滹沱犯真定,命发 河北西路及河间、太原、冀州民夫二万八千,缮完其 堤岸。”
十年二月,滹沱河创设巡河官二员。
十七年,滹沱决白马冈,有司以闻。诏遣使固塞,发真 定五百里内民夫,以十八年二月一日兴役,命同知 真定尹鹘沙虎、同知河北西路转运使徐伟监护。 《刘仲洙传》:“仲洙,字师鲁,大兴宛平人。大定三年,登进 士第,历龙门主簿,香河酒税使,再调深泽令。县近滹 沱河,时秋成,水忽暴溢,仲洙极力护塞,竟无害。” 《五行志》:“大定十七年七月,大雨,滹沱、卢沟水溢。” 《元史·河渠志》:“延祐七年十一月,真定路言,真定县城 南滹沱河北决堤寖近城,每岁修筑。闻其源本微,与 冶河不相通,后二水合,其势遂猛,屡坏金大堤为患。 本路达鲁花赤哈散于至元三十年言,准引辟冶河, 自作一流,滹沱河水十退三四。至大元年七月,水漂 南关百馀家,淤塞冶河口,其水复滹沱河。自后岁有 溃决之患,略举大德十年至皇庆元年节次修堤,用 卷埽苇草二百馀万,官给夫粮,备佣直百馀万锭。及 延祐元年三月至五月,修堤二百七十馀步。其明堂 判官勉村三处,就用桥木为桩,征夫五百馀人,执役 月馀不能毕。近年米价翔贵,民匮”于食,有丁者正身 应役,单丁者必须募人,人日佣直,不下三五贯。前工 未毕,后役迭至。至七月八日,又冲塌李玉飞等庄及 “木方、胡营等村三处堤,长一千二百四十步,申请委 官相视,差夫筑月堤。延祐二年,本路前总管马思忽 尝辟冶河,已复湮塞。今岁霖雨,水溢北岸数处,浸没 田禾。其河元经康家庄村南流,不记岁月,徙于村北。 数年修筑,皆于堤北取土,故南高北低,水愈就下浸 啮。西至木方村,东至护城堤,数约二千馀步,比来春 必须修治,用桩梢筑土堤,亦非永久之计。若濬木方 村南旧湮枯河,引水南流,闸闭北岸河口,于南岸取 土筑堤,下至合头村北与本河合,如此去城稍远,庶 可无患。都水监差官相视,截河筑堤,阔千馀步,新开 古岸止阔六十步,恐不能制御千步之势。若于北岸 阙破低薄处,比元料增夫力、苇草卷扫补筑便计。苇 草丁夫若令责办民间,缘今岁旱涝相仍,民食匮乏, 拟均料各州县上中户价钱及食米,于官钱内支给。 限二月二十日兴工,役夫五千,为工十”六万七百一 十九度三十二日可毕。总计补筑滹沱河北岸防水 堤十处,长一千九百一十步,高阔不一,计三百四十 万七千七百五十尺。用推扫梯二十五,每梯用大檩 三,小檩三,计大小檩一百五十,草三十五万八百束, 苇二十八万六百四十束,梢柴七千二百束。
《英宗本纪》:“延祐七年三月,英宗即位。十二月,滹沱河 决,浸文安、大成等县。”
《真定府志》:“延祐七年,滹沱河决为灾。”
《元史河渠志》:至治元年三月,真定路言:“真定县滹沱 河,每遇水泛冲堤岸,浸没民田,已差募丁夫修筑,与 廉访司官相视讲究。如将木方村南旧湮河道疏辟, 导水东南行,闸闭北岸,却于河南取土修筑,至合头 村合入本河,似望可以民安。”都水监与真定路官相 视议:“夫治水者,行其所无事,盖以顺其性也。闸闭滹” 沱河口,截河筑堤一千馀步,开掘故河老岸,阔六十步,长三十馀里,改水东南行流。霖雨之时,水拍两岸 截河堤“阻逆水性,新开故河止阔六十步,焉能吞 受千步之势?上咽下滞,必致溃决,徒糜官钱,空劳民 力。若顺其自然,将河北岸旧堤比之元料,增添工物, 如法卷扫,坚固修筑,诚为官民便益。”省准补筑滹沱 河北岸缕水堤一十处,通长一千九百一十步,役夫 五百名,计一十六万七百三十九工。
《英宗本纪》:“至治元年秋七月庚辰,滹沱河及范阳县 巨马河溢。”
至治二年,修滹沱河堤。
《泰定帝本纪》:“泰定元年六月己卯,真定滹沱河溢,漂 民庐舍。”
二年闰正月己巳,修滹沱河堰。
四年八月癸酉,滹沱河水溢,发丁浚冶河,以杀其势。 《河渠志》:泰定四年八月七日,省臣奏,“真定路言,滹沱 河水连年泛溢为害。都水监、廉访司、真定路及濒河 州县官洎耆老会议,其源自五台诸山来,至平山县 王母村山口,下与平定州娘子庙口泉冶河合,夏秋 霖雨,水涨弥漫城郭,每年劳民筑堤,莫能除害。宜自 王子村、辛安村凿河,长四里馀,接鲁家湾旧涧,复开 二百馀步,合入冶河,以分杀其势。又木方村、滹沱河 南岸故道,疏涤三十里,北岸下桩卷扫,筑堤捍水,令 东流。今岁储材九月兴役期十一月功成。所用石、铁、 石灰诸物,夫匠工粮,官为供给,力省功多,可永无害。” 工部议:“若从所请,二河并治,役大民劳。拟先开冶河。 其真定路征民夫,如不敷,可于邻郡顺德路差募人 夫,日给中统钞一两五钱。如侵碍民田,官酬其直。”中 书省、都水监差官,率知水利濠寨,督本路及当该州 县用工,廉访司添力,咸就滹河近后再议。从之。九月, 委都水监官洎本道廉访司、真定路同监督有司并 工修治。后真定路言:“闰九月五日为始兴工间,据赵 州临城诸县申,天寒地冻,难于用工,候春暖开辟便 宜,已于十月七月放散人民。”部议:“人夫既散,宜准所 拟,凡已给夫钞二万六千八百三十二锭,地价钞六 百三十锭。”
《文宗本纪》:“至顺三年五月丁酉,滹沱河决,没河间清 州等处屯田四十三顷。”
《真定府志》:“顺帝至正元年冬十二月,加封真定路滹 沱河神为昭佑灵源侯。”
《畿辅通志》:“刘荣祖,赵人。至正间,知隆平。时滹沱修堤, 檄出役夫刍茭之费。荣祖以境小有灾,诉于府,得免。” 《河南通志》:“元詹士龙字云卿,固始人,宋都统钧之子。 元兵破鄂,钧殁,士龙甫三岁。董忠献公护之以见,世 祖叹曰:‘此忠臣子,汝善养之’。士龙善骑射,每发必中。 忠献喜曰:‘都统有后矣’。久之,士龙知己非董,出,即昼” 夜痛哭。他日从猎滹沱,恳求复姓,忠献戏曰:“尔欲复 尔姓乎?试为投石水中,浮则从尔。”士龙祝天曰:“吾父 有灵石,当暂浮。”因以石投水,沉而复浮者数四。忠献 愕然曰:“天也!”遂许之。后忠献从弟忠贞公荐士龙于 中书,累官至广西道佥事。
《保定府志》:“明洪武三十四年,成祖渡滹沱河,留其将 孟善守保定。”
《真定府志》:“洪武三十四年三月,靖难师缘滹沱河列 营。秋八月,靖难师渡滹沱河,围定州。”
三十五年,葛进领马步兵万馀为前锋,乘水渡滹沱 河,半渡,李远追击之。敌望见远军少敛,退下马,系之 林间,以步卒接战。远佯却,敌迫之。远分兵潜出其后, 解纵所系马,遂奋击之。敌退,已失马,遂大败,斩首四 千馀级,溺水死者称是。
《合肥县志》:“甯忠,合肥人。累官都督。建文初,充征虏右 副将军,与驸马都尉李坚从大将李景隆进拒北平, 战于真定,败奔滹沱河。”
《真定府志》:“徐以贞,山东长山人。成化二十年,由进士 知宁晋。为政果明捷敏,莅政未期,以忧去,邑民攀号 不舍。服阕,本县士民诣阙伏请复任。志节愈坚,练达 益深,平徭薄赋,深恤民隐。邑当滹沱之冲,堤防有法, 民赖以奠,居者千百其家。”
《畿辅通志》:“张士隆,河南安阳人。正德中,由监察御史 谪判晋州,寻擢州守。先是晋城南近滹沱,为水冲决, 州人患之。士隆询今考古,相度修筑,河水南移,州免 水患。未几,升陕西副使。”
《真定府志》:“武宗正德十二年,滹沱河由宁晋北徙。” 《河间府志》:“正德中,滹沱河岸低薄,水常为患,虽经修 补,未底成功。”
《山西通志》:“许宗鲁字东侯,咸宁人。正德中进士。巡抚 保定,平驿传,均徭赋,筑堤捍滹沱河有功,赐玺书旌 焉。”
张缓沧州人。正德间任代州。晓法律,善干济,衙署学 宫多所更制。修滹沱河桥,民不病涉。
《明会典》:“滹沱河,源出山西繁畤县泰戏山,历代、崞等 州县,东流经真定府城南,至武邑县合漳水,又东北至岔河口入运河。天顺、成化间,屡决晋州紫城口,束 鹿、深州俱受水患。弘治二年,命真定等府卫发军民 相兼筑塞。嘉靖九年,决真定城南,命大臣相勘,行顺 天、保定各抚臣,修筑大小旧堤。”
《真定府志》:“世宗嘉靖十七年秋七月,滹沱水溢。” 《保定府志》:“李华鲁祥符县人,任束鹿令,增修城垣。嘉 靖癸丑,滹沱河涨,赖城坚以免水患。”
《松江府志》:“杨道亨字豫甫,青浦人。嘉靖丙辰进士,授 行人,迁刑部郎,擢真定太守,筑滹沱堤以护城濠。久 之,滹沱水溢,堤且溃,亨置水牛竹犍捍之,身立城上, 为文以祷水。有若青羊者,一目独角,昂首而逝,水遂 减,民咸称神。”
《保定府志》:“隆庆三年夏,大水,滹沱河溢束鹿城圮。” 《浙江通志》:“周应中字正甫,会稽人。隆庆辛未进士,授 元氏令,调真定县。因滹沱河通水利,教民种稻,北方 水田始此。”
《彰德府志》:“张己荣字其前,举万历己酉乡试,任饶阳 令。饶阳地滨滹沱,水溢害稼,为筑堤三百馀丈,今成 沃野腴田,民犹赖之。”
《济南府志》:“王琨,商河人。万历丙辰进士,任真定县知 县。清积逋,核假差,成滹沱浮梁,减河田公税,扶弱锄 强,旌孝奖节,以卓异授礼科给事中。”
仇相,字君佐,淄川人。以贡生授饶阳令。刚方严毅,一 毫无所取,人亦不敢干以私。饶阳地污,滹沱、鸭河当 其南,西接塘、沙二河。三岔口崩决不常,坏民田庐。相 指授方略,濬淤筑障,环之以柳。
《青州府志》:“王梁,诸城人,丁卯举于乡。乙酉选隆虑令, 开渠灌田,民仰食者千数。其后陞真定同知。滹沱河 大溢,董工筑捍,民永赖之。后又升户部员外,转抚州 知府。”
《保定府志》:“天启二年,滹沱河大决祁州束鹿城,坏官 舍民居悉没于水。”
《宜兴县志》:“吴宗仪字象于,由举人历官新河知县。邑 近滹沱,常患水,宗仪筑堤捍之,民得安堵。”
《保定府志》:“金世德字孟求,辽东铁岭人。拜佥都御史, 晋副都御史,出抚畿辅。畿内如漳水、滹沱、桑干诸河, 秋涨动没民田,膏腴变沙砾者八万亩有奇,积年苦 于征输。世德不惮一疏,再疏请豁,卒得捐除。”
滹沱河部杂录
编辑《续酉阳杂俎》:世呼病瘦为崔家疾。据《北史》,北齐李庶 无须,时人呼为天阉。博陵崔谌,暹之兄也,尝调之曰: “何不以锥刺颐作数十孔,拔左右好须者栽之。”庶曰: “持此还施贵族,艺眉有验,然后艺须。”崔家时有恶疾, 故庶以此调之。俗呼滹沱河为崔家墓田。
《唾玉集》:东坡先生尝行一令,以两卦名证一故事,一 人云:“孟尝门下三千客,大有同人。”一人云:“光武兵渡 滹沱河,未济既济。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