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1311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三百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三百十一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一千三百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三百十一卷目录

 广州府部汇考十三

  广州府驿递考

  广州府兵制考

  广州府物产考一

职方典第一千三百十一卷

广州府部汇考十三

编辑

广州府驿递考        府志

编辑

南海县

胥江驿 在县西北

官窑驿 在县西北金利堡。

龙塘铺   ,安息铺   ,云台铺。

石马铺   ,官峰铺   ,茅山铺。

横潭铺   ,凌江铺   ,通广铺。

溢池铺   ,新要铺   ,牛阑铺。

严洞铺   水东铺 以上诸铺俱在县西南。

扶南铺   ,华表铺   ,《紫洞铺》。

石牌铺   ,大坑铺   ,小洞铺。

沙边铺   沙坑铺   五斗口铺 以上诸铺俱在县南。

番禺县

五羊驿 在城南官渡头。

湴湖驿 在县北茅田村。

柏松铺   ,“开气正铺  ,开气中铺,磨刀坑铺  ,横冈正铺  ,横冈中铺,牛迳岭铺  ,冷水坑铺  ,鸡鸭正铺,鸡鸭中铺  ,鸡鸭下铺  ,梅田铺。”

康洞中铺  ,松柏塘铺  ,“杨村正铺 ” ,以上诸铺俱在县北。

“大水正铺  ,大水中铺  ,车陂正铺,车陂中铺  ,白石正铺  ,白石中铺,白芒铺   ,乌石正铺  ,乌石中铺 ” ,以上诸铺俱在县东。

顺德县

县前铺 在县左

大洲铺 在县东

都黏铺 在县南

东莞县

黄家山驿 在县东北黄家山村。

铁冈驿 在县东第五都。

县前铺 在县左

蕉利铺   ,独冈铺   ,英村铺。

白马铺   ,何田铺   ,深溪铺。

赤冈铺   ,阳尾湾铺  ,独坚铺。

土田铺   ,城东铺   ,燕村铺。

关门铺   ,白沙铺   ,和尚冈铺,新涌铺   ,泥塘铺   ,大涌铺。

杨树角铺  ,沙尾铺   ,《上步铺》。

月冈铺   ,罗黎洞铺  ,彭坑铺。

古楼铺   ,盐田铺   ,梅沙铺。

下梅沙铺  、溪涌铺   、下洞铺。

乌涌铺   、叠福铺   、凹头铺。

大鹏铺   大鹿铺 ,以上诸铺俱在县南。《黄沙水》铺 在县东。

茅田铺   周家村铺 二铺俱在县东南,《从化县》。

李石岐驿 在𧒽冈县。前铺   ,佛子岭铺  ,黄竹坑铺,津头铺   ,牛往正铺  ,牛往中铺,象岭铺   ,太窝朗铺  ,新添铺。

野鸭塘铺  土铺

龙门县

甘乡铺   ,黄溪铺   ,研村铺。

长滩铺   ,油田铺   ,赤佛铺。

峡口铺

新宁县

急递铺   ,李凹铺   ,“既塘铺。”

山背铺   ,李村铺   ,那艮铺。

都鹿铺   ,古隆铺   ,双门铺。

松迳铺   ,鹿马铺   ,横山铺。

南华铺

增城县

东洲驿 在县南甘泉都。

增江铺 在县南

凤凰中铺  、凤凰正铺  、总铺 三铺,俱在县东。

鹤子铺   、客路铺   、泉井铺。

鹗湖铺   ,聂田铺   ,河塘铺。

佛岭铺 以上七铺俱在县西。

界牌铺 在县东三十里。

莲塘铺   ,丁塘铺   ,墩头铺。

沙埔铺   、埔墟铺。

香山县

总铺 在县前

新会县

蚬冈驿 在县西

总铺 在县治西

圭峰铺   ,大园铺   ,《横槎铺》。

圭现铺   ,古蚕铺   ,坡亭铺。

莲塘铺 以上诸铺俱在县北。

桥亭铺   、草萍铺 ,二铺在县西。

官来铺   ,草亭铺   ,蚬冈铺。

刘边铺   马鞍铺   都禄铺 以上诸铺俱在县南。

榜冲铺 在县西南

三水县

西南驿 在县东十二里。

县前铺   、莲塘铺   、仙峒铺。

华山铺   ,清水铺   ,望仙铺。

仙安铺   ,杨梅铺   ,擢桂铺。

清远县

安远驿 在县西

横石机驿 在县西南

回岐驿 在县南

官庄驿 在县东

县前铺 在县门东

山塘铺   ,马峒铺   ,青石铺。

太平铺 四铺俱在县南。

峡头铺   ,稔坑铺   ,横石铺。

大塘铺   、北坑铺   、下萼铺。

南坑铺   、渡头铺   、乌石铺。

白石铺   ,太庙铺   ,“舟行铺。”

白土铺 以上诸铺俱在县东。

新安县

急递铺 在县门右

流塘铺 在县北十里

关门铺 在县北四十里。

周家村铺  、大涌铺   、月冈铺。

彭坑铺   大鹿铺   、下冈铺 以上诸铺俱在县东。

花县

大东圃铺  ,长山脚铺  ,李汉陂铺,高曾铺   ,鸦湖铺   ,蚌湖铺。

官峰铺

连州

总铺 在州治西

石泉铺 在州西十五里。

关子铺 在州西北三十里。

东山铺 在州东二十里。

风门铺 在州东四十里。

大泷铺 在州东北二十里。

敛前铺 在州东北四十里。

顺平铺 在州东北七十里。

阳山县

总铺 在县前

东寨铺 在县北二十里。

潮水铺 在县西北四十里。

太母铺 在县西北六十里。

下平铺 在县西北八十里。

胜水铺 在县西北一百里。

查田铺 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

牛眠铺 在县东北十五里。

香江铺 在县东北十五里。

青莲铺 在县东北三十里。

邝家铺 在县北四十里。

连山县

总铺 在县前

上吉铺 在县东二十里。

查母铺 在县东三十里。

广州府兵制考        通志

编辑

本府

提督总兵官一员,四营游击四员。

四营守备四员,四营千总八员。

四营把总十六员,四营兵丁四千名。

提标中、左、右、前四营,原额设经制官兵四千零一员名内设经制官三十三员,马、步战、守兵共三千九百六十八名,额设战马八百匹。各官经制,自备坐马一百零八匹,船只水手俱无。查自康熙八年正月十六日奉部文行除汰起,至康熙十二年六月终止,陆续汰除及逃故,连前缺额,共减去兵三百八十五名。现缺官二员,实在官三十一员,兵三千五百八十三名。康熙八年七月内,奉丈移驻省城,除调拨防汛外,尚实现在官兵一千二百二十八员,驻札广州新城。广州新城城守副将一员,中军都司佥书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兵九百一十二名。康熙二年正月内,新奉

旨颁定《经制》。额设都司一员、千总二员、兵四百九十

七名,共官兵五百员名。续又抽去六名,拨充“顺德、增城” 、“博罗” 营,尚官兵四百九十四员名。因见汛广兵单,分布难周,康熙七年三月内,在通省各镇协营寨内,抽兵一百九十六名,共官兵六百九十员名。康熙十年九月内,又更定营制,改设副将。协营将“罗定” 、东安、西宁三营官兵内,移调副将一员、守备一员、把总四员、战守兵七百六十八名,归入本营:共官兵一千四百六十四员名。续于康熙十一年十月内奉文抽拨入顺德镇营战守兵五百四十三名,尚额官兵九百二十一员名。查自康熙八年正月十六日奉部文行除汰起,至康熙十二年八月终止,陆续汰除及逃故,连前缺额共减去兵八十二名。现缺候补官二员。尚实官兵八百三十七员名,驻防广州新城城汛八门、二关、司府、库狱、《高土》各炮台及拨防各塘汛营。

南海县

共设塘汛七处

一、本营西接壤三水沿海岸一带,设立新沙盐步铺、前街边、沙口、荔枝园、旧黄鼎七塘汛。于康熙三年八月内每塘拨兵六名驻守,侦探盗贼出没,并邮传“三水北路” 公文。

共设汛防十处

一、沙角尾设立高炮台、土炮台二座,系附城咽喉之区,原属“广州” 水师拨防。康熙三年九月内,奉文移改本营。高炮台拨兵三十名、土炮台拨兵二十名驻守。

一、清河汛附近大海接壤新会、坡山等处盗贼出没之区,先调拨南雄营官兵驻防。康熙十年十二月初一日,本营添设官兵,奉拨更换,现在官兵五十四员名驻守。

一、九江汛:地广民稠,接顺德、甘竹、龙山等处,盗贼出入靡常。康熙五年九月内,奉拨本营目兵五十名驻守,每岁二季更班堵御。

一、大历汛地广民稠,商贾凑集;路通横潭、把水等处,盗贼易于出没。康熙九年十月内,奉拨本营目兵三十八名,每岁二季更班堵御。

一、官窑汛附近乡市,近海依山,界连三水,系属冲险。现有提标官兵驻守,凡九十九名。

一、和顺冈汛:附乡市。近海依山,系属扼要。现提标官兵驻守,凡四十九名。

一、把水汛附山依海,接壤番禺地方,路通花山峒口,盗贼出没之区。现提标官兵驻守,凡九十九名。

一、澜石汛附乡村近大海,先有提标官兵驻守,续奉拨本营目兵一百名更换防守。随据里民呈请,“水兵宜留、陆兵宜撤” ,于康熙十一年十一月内奉行撤调。

一、闸头龙庆附乡近海。现有提标官兵驻守,凡九十九名。

番禺县

共设塘汛八处

一、本营东接壤增城,沿海傍一带设立新沙、“猎德、程界、赤子、勒鱼珠、白沙、竖旗冈、南冈头” 八塘汛。于康熙三年八月内每塘拨兵五名驻守,侦探盗寇出没,并邮传潮、惠一路公文。

共立汛防十营

一、白蚬壳,设立炮台一座,在本城隔河之南。原设以扼海口,备御盗寇;本营拨兵二十名驻防。一、鹤冈汛,附海盗贼出没之区,上通清、从三水、下达南海,详奉设立营汛。现派目兵二十三名驻守堵御。

一、江村汛系属隘口要区。上通从化、下达南海、把水等处。于康熙七年七月内,详奉设立营汛。现派目兵二十三名驻防堵御。

一、照镜湖汛,原系贼首陈学进窠寨,续剿抚平宁具详,奉拨督标官兵一百名驻防。康熙十年十二月初一日,本营添设官兵,奉拨更换,现在目兵三十九名驻守堵御。

一、华木坑汛附近。增从帽峰山交界要区。现提标官兵驻守,凡九十九名。

一、小迳鹤田与增城地方交界,险要之区,现提标官兵驻守,凡五十九名。

一、里溪边汛:冲扼僻险。现提标官兵驻守,凡四十九名。

一、金钗营汛沙、茭二司交界地方,盗贼出没要区;现提标官兵驻守四十九名。

顺德县

自康熙二年周、李犯城后,始议设城守,设总镇衙门,分哨防汛,而驻防遂多官矣。随于康熙十一年额官兵共三千五百零一员名,内总镇一员,左右二营游击二员,守备二员,千总四员,把总八员,城守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内止有总兵衙门,馀皆借民祠,未建公署。

东莞县

《应制》原无《城守》。

《皇清》设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三员,通共官兵五

百员名

从化县

县北一百里,近龙门铁场山,盗啸聚出没之所,原设官兵二百名,哨官二员、守备一员统之,新设城守千总一员。

龙门县

额设守备一员,经制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守兵五百名。后撤兵一百七十三名,止留三百二十七名为龙门寨驻防,设兵自此始。

新宁县

驻札县城,额设官兵五百员名;内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守兵四百九十六名。陆续抽拨裁汰,仅存官兵一百六十六员名。新宁营地方辽阔,不足防守,议者谓“议额宜复” 云。

驻札那扶营,分汛宁地,额设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官兵共五百员名。

增城县

题定于康熙三年准设经制官,统兵三百名,内一百在县治守城,馀分镇杨梅、金牛、绥福、云母、清湖各都地方。其公署未建,尚借民祠。

香山县

前山寨,顺治四年,额设官兵五百员名。平藩入粤,改设官兵一千员名。康熙元年七月内,添拨抚标奉裁官兵五百员名,入在寨额。” 驻防县城。康熙三年以前,参将一员,左右营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共官兵一千员名。康熙三年内,改设副总府衙门,添设左右营各都司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共添设官兵一千员名;本寨副总府一员,左右寨共都司二员、守备二员、千总四员、把总八员。康熙三年五月内,勘《海公疏》添兵五百名,共官兵二千员名;左营额设官兵一千员名,除陆续抽拨及逃故,奉文裁减不准顶补,共缺额设兵七十二名,尚实官兵九百二十八员名。康熙八年八月内,奉行复勘“《海公疏》题定本营台汛七处:右营于康熙四年内设立,原经制额设官兵一千员名内除抽拨及逃故,奉文裁减不准顶补,共缺额兵一百三十六名,实额官兵八百六十四员名,额设大小哨船二十五只。康熙七年内,奉行议将本营大船裁撤及别调另设复六橹及留原本营小船共哨船二十五只。康熙八年内更设营制;奉公疏题定:本营新添设防海口官兵四百零三员名,配驾船只防守。

新会县

新会寨,原设会宁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兵一千零八名。康熙八年,奉文添拨哨船二十七只,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兵六百四十三名,水陆通计,实额官兵一千六百五十一员名。

三水县

额设《钦依》城守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经制城守兵三百名。内除陆续奉文抽拨外,尚实兵二百一十七名。

清远县

原设水陆官兵,列营防守。陆兵额五百二十二名,把总官一员统之,分守城外八乡十一营水

兵额一百二十八名,“清远” 、“英清” 二江道哨官统之,分守沿江一带为十营。后来兵额渐削,借防连猺之陆兵一百六十名,额渐削而兵亦渐弛。至今始分设汛守,或调或拨,原无一定之例。新安县:

防守新安营,额设兵五百名。康熙三年,再立边界,增兵五百名,共足一千名。原设守备一员、千总一员,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兼辖大鹏所防守营,并辖东莞防守营。康熙四年,广州左路总兵张国勋奉

旨移镇康熙六年,总兵于《奋起》移镇康熙七年罢,移。

镇总督周有德以《大鹏营》属“惠州副将管辖” ,而新安营不辖大鹏、东莞二营矣。

花县

“驻防;城守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兵四百名。” 先是,花山丛峦伏莽,寇盗靡宁。康熙二十一年,内巡抚李士桢大发官兵,分四路俱进,剿抚并用,始底荡平。因调游击一、守备一、千总二、把总四、兵八百八十名,分驻纱帽岭、高埔、石林、麻冈、石甲、蕉坑、正迳、黄竹湖、官田、大木垠、车头塾、屋源水西坑、麻岭埔等处防守。至康熙二十五年内,奉

旨“建立县治,前兵半撤,设守备一、千总一、把总二、兵”

以二百名城守,以二百名分防各要地,民遂安堵。

连州

“驻防” 载入:“经制” 游击一员、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战兵三百九十七名、守兵五百九十五名。

阳山县

阳山自顺治九年九月内“象寇” 陷城,藩院委游击吴标、庄栋梁、牛彔、陈九亮、守备薛莹、千总孟得胜、庄一德、张官禄等提兵至县,于是年十一月十三日恢复。随奉藩院题授游击吴标分守连阳游击,领兵一千名,防镇三连,驻扎连州。分拨把总一员,伍登领兵二百名,防守阳山县。驻防城守把总一员、兵一百九十八名,系防镇三连驻扎,连州官兵共一千员名内拨连。自土寇披猖,诸逆乘机拥窃伪号,“虎踞山寨” ,遂阻声教。郭卢茅诸将虽统师恢剿,然旋复旋陷,卒无成功。顺治十年八月,选甲喇王泰、副戎庄栋梁、游击吴标,领兵再进三连,以图恢复。王、庄、吴三将抵连阳,即先收拾人心,以固根本。次第设议,剿抚兼施,战守并用,一时王、彭、唐、徐、罗、蔡诸巨憝,非授首即归命,欃枪顿扫,群凶靡馀,连遂底定。

连山县

驻防城守千总一员、兵一百九十八名,系驻防连州官兵共一千员名。内拨驻防连州星子把总一员、兵九十九名。

广州府物产考一       府志

编辑

府总

谷属

黏 《旧志》:有青黏,有黄黏,有花黏,有银黏,有油黏,又有鼠牙黏、冷水、抛犁、茅包、锦、黄鱼串之目,独交阯黏为多。

稻 有早稻,有晚稻。晚种黑穗而修芒,雨不足则种之,不播而获曰“稆稻。” 经获而再生者曰“稻孙。”

秫 秫杂于稻,俗呼曰糯。《旧志》“有安南糯” 、斑鱼糯、白糯、黄糯、蕉糯、油糯、翻生糯、荔枝糯十数种,不可以酿酒。

粳 惟《增城》、新宁、连州见之。

黍 有黄、白二种,较诸稷犹多。旧传广州地热,种麦则苗而不实,自霜雪时降,今芃芃盛矣。有小麦,有荞麦,麻最多,用以造油豆与麦,惟高坂生焉。《旧志》:花豆、绿豆、黄豆、青豆、白豆、紫豆、大乌豆、小乌豆、斑豆二种,花豆、黑豆、龙爪豆、角豆、刀豆、扁豆、芒豆一种,出新会。胡麻、黑脂麻、白脂麻、苏子,俱可造油。乌红、沙豆、鼠尾豆,出阳山。布属。

有土绸,有水绸,有土絁,有《丝经》,有兼丝,有《麻经》,有葛,有蕉,有苎,有青麻,有络麻,有火麻,有斜纹,有雪被,以白绵丝为之,亦有红者。若花布、花被、竹布则出增城。要之惟绵布为盛。绵有吉贝,又有木绵。其木高四五丈,花殷红,大于杯,花落则絮蕴焉。采之不尽,则漫空而飞,其觕者任为褥。

不知者或误以木绵为“吉贝” 云。

蔬属

芥 :有白芥、紫芥、白菜、辣菜。

“𧄔 ,有白𧄔,有红𧄔,有甜𧄔。” 孙真人《千金方》:“在山者名山药,秦楚名玉延,陈与义《玉延赋》是也。一名鸡捕,一名紫把,一名切玉。” 《南方草木状》:“甘𧄔,盖𧄔蓣之类。根叶亦如芋,实如拳,有大如瓯者,皮紫而肉白,蒸熟食之,味如薯蓣,性不甚冷。” 旧朱崖之地,海中之人皆不业耕稼,惟掘地种甘𧄔,秋熟收之。蒸㬠,切如米粒,仓囷贮之,以充粮糗,是名𧄔粮。北方人至者,或盛具牛豕脍炙,而末以甘𧄔,荐之若粳粟然。大抵南人二毛者,百无一二。惟海中之人寿百馀岁者,由不食五谷而食甘𧄔故尔。芋 或作蓣,叶似荷而圆,根如萝卜。《本草》云:“土芝也。” 《方朔传》:“关中宜姜芋。” 《食货志》:“岷山之下有蹲䲭。” 注云:“芋也,香菌 。” 番禺、从化、新“会尤多,山气遇雨辄生,最大者不可食。”

绰菜 :《南方草木状》:“绰菜,夏生于池沼间,叶类茨菰,根如藕条。南海人食之,云令人思睡。呼为瞑菜。”

蕹菜 :俗音瓮,又音戅。《南方草木状》:“蕹菜如落葵而小,性冷,味甘。南人编苇为筏,作小孔浮于水上。种于水中则如萍,根浮水面,及长茎叶皆出苇筏孔中,随水上下,南方之奇蔬也。” 冶葛有大毒,以蕹汁滴其苗,当时萎死。世传魏武能啖冶葛至一尺,云“先食此菜。”

树茄 《南方草木状》:“树茄,交广草木,经冬不衰。故蔬圃之中,种茄,宿根有三、五年者,渐长枝干,乃成大树。每秋夏盛熟,则梯树采之。五年后树老子稀,即伐去之,别栽嫩者。”

增城有圣笋,阳山有《春不老》。其他萝卜姜葱之属,皆不能逾。中州独有树茄,则称瑰异。

《岭表录异》所谓“鹿角、鹅肠诸菜,皆不甚佳。相传北人携蔓菁就种,则变而为芥。” 《南方草木状》:“蔓菁,岭峤已南俱无之。偶有士人因官携种,就彼种之,出地则变而为芥,亦橘种江北为枳之义也。至曲江方有菘,彼人谓之秦菘,即蔓菁也。又谓土芥,高者五六尺,其子大如鸡卵,以为葅,埋地中,有三十年者,甚贵,尚亲宾” 以相馈遗。今所在皆有蔓菁,而无所谓“土芥” ,于此足验风土之日变。

瓜属

西瓜 按《五代史》云:胡峤为萧翰掌书记,随翰入契丹。契丹破回纥时种,以牛粪覆棚而种之,大如中国西瓜,其味甘,因名。其实圆碧外坚,子有四色,黄红黑斑。北客云:“瓜凉可止烦渴,过食不为害。” 其仁甘温,今岭南在在有之。

土瓜 生土中,如葛而圆如瓜,可剖而食之。苦瓜 ,俗名为“蒲达。” 人空其囊,以肉蚬酿之,味甚苦凉,亦宜于南方暑热。

丝瓜 俗名水瓜

冬瓜 、《节瓜》《黑瓜》、蒲瓜出新宁,牛角瓜出新会,皆熟以荐饭者。木瓜则惟宜渍蜜。

果属

荔枝 甲天下,汉始以充贡,后罢之。晋以荐太庙。天宝十四年八月,元宗幸骊山,会贵妃生日,新曲成而南海贡生荔枝至,因命曲曰《荔枝香》。其见重如此。后亦罢其贡。南汉僭据时,夏月燕群臣,台殿轩窗皆插荔枝,谓之“红云燕。” 《南方草木状》:荔枝树高五、六丈馀,如桂树,绿叶蓬蓬,冬夏荣茂。青叶朱实,实大如鸡子核“黄黑似熟莲,实白如肪,甘而多汁,似安石榴。有甜酢者,至日将中,翕然俱赤,则可食也。一树下子百斛。” 《本草》:“食之通神,益智健气,及美颜色。多出南海、番禺,其名最多,曰脆玉,曰状元红,曰大将军,曰小将军,曰大丁香,曰小丁香,曰绿罗袍,曰学士绯,曰黄泥子,曰水晶团,曰进奉子,曰天茄子,曰皱玉,曰” 麝香匣、曰犀角子、曰金钗子。惟丫髻子为荔枝,小者并蒂而生,味甘无核。《海山楼》:宋诸司以端午日阅舟师于上,率以是日尝之。陈村有实大核小,其味甘香,名曰金钗子。相传昔人有解金钗而得其种,即俗呼黑叶者也。汪广洋诗:“谁把金钗品价高,荔枝端不让葡萄,若教李白谙风味,甘分南州脱锦袍。” 《通志略》:“荔枝亦曰离支,始传于后世,初出岭南,后出蜀中。” 《南海药谱》云:“荔枝熟,人未采,则百虫不敢近绕采之,则鸟蝙蝠之类无不残伤,诸果皆然。” 《东观汉记》云:“南海旧献荔枝、龙眼,奔驰险阻为患。孝和时,唐羌上书言状,后遂罢止。” 盖此物一日色变,二日味变。

三日色味俱变。《古诗》云:“色味不逾三日变。” 旧时采贡,以蜡封其枝,或蜜渍之。而近代奸幸之徒,连株以进,南人苦之。

龙眼 ,一名“秋风子。” 《南方草木状》:“龙眼,树如荔枝,但枝叶稍小,壳青黄色,形圆如弹丸,核如木梡子而不坚,肉白而带浆,其甘如蜜。一朵五六十颗,作穗如葡萄然。荔枝过即龙眼熟,故谓之荔枝奴,言常随其后也。广人俱烘干以为货,北人重焉。每燕必以为笾实。” “甘蕉 ,味香美,其茎可练,绩以为布。一名乳蕉,又有青牙” 蕉,虽甚腐熟,而香不变,最为香美,黄牙蕉则不及。《南方草木状》:“甘蕉,望之如树,株大者一围馀,叶长一丈,或八九尺,广尺馀,或二尺许。花大如酒杯,形色如芙蓉,著茎末百馀子,名为房相连累,甜美,亦可蜜藏。根如芋魁,大者如车毂。实随叶,每叶一阖,各有六子,先后相次,子不俱生,子不俱落。一名芭” 蕉,或曰“芭苴。” 剥其子上皮,色黄白,味似葡萄,甜而脆,亦疗饥。此有三种,子大如母指,长如钗,有类羊角,名羊角蕉,味最甘好。一种子大如鸡卵,有类牛乳蕉,微减羊角。一种大如藕子,长六七寸,形正方,少甘,最下也。其茎解散如丝,以灰练之,可纺绩为𫄨绤,谓之蕉葛。虽脆而好,黄白不如葛赤色也。交广俱有之。

柑 旧志有乳柑、红柑、银柑、馒头柑。《南方草木状》:“柑乃橘之属,滋甘味美,特异者也。有黄者,有赭者,赭者谓之壶柑。交趾人以席囊贮蚁鬻于市者,其窠如薄絮,囊皆连枝叶,蚁在其中,井窠而卖。蚁亦黄色,大于常蚁。南方柑树若无此蚁,则其实皆群蠹所伤,无复一完者矣。华林园有柑二株,遇结实,上命群臣宴饮于” 旁,摘而分赐焉。

橘 旧志有绿橘、金橘、霸陵橘。《广州记》曰:“罗浮山有橘,夏熟,实大如李。” 又《岭表记异》曰:“山橘子大者冬熟,如土瓜,次如弹丸。其实金色而叶绿,皮薄而味酸,偏能破气。广之人带枝叶藏之。入脍醋,尤加香美。” 《南方草木状》:“橘白叶赤实,皮香,有美味。自汉武帝。交趾有橘,官长一人,秩一百石,主贡御橘。吴黄武中,交趾太守” 士燮献橘十七实同蒂,以为瑞异,群臣毕贺。

橼 旧志有香橼,有佛指橼,即钩绿也。《南方草木状》:钩缘子形如瓜,皮似橙而金色。胡人种之极芬香。肉甚厚,白如芦菔。女工竞雕镂花鸟,渍以蜂蜜,巧丽妙绝,无与为比。泰康五年,大秦贡十缶。帝以三缶赐王恺,助其珍味,夸示于石崇。柚 旧志花甚香,实大而圆,皮甚厚。有二种,以穰红白可辨。《广州记》曰:“别有柚,号为雷柚,实大如升。”

桔 橘之属有似柑者。又有一种名“蜜糖埕” ,最甜。

橙 “亦橘之属,似柑而巨。”

杨梅 :《南方草木状》:“杨梅,其子如弹丸,正赤,五月中熟。熟时似梅,其味甜酸。” 陆贾《南越行记》曰:“罗浮山顶有胡杨梅,山桃绕其际。海人时登采拾,止得于上饱啖,不得持下。”

海枣 ,间有佳者。《南方草木状》:海枣,树身无闲枝,直耸三四十尺。树顶四面再生十馀枝,叶如栟榈。五年一实,实甚,大如杯碗核两头不尖,双卷而圆,其味极甘美,安邑御枣无以加也。泰康五年,林邑献百枚。昔李少君谓汉武帝曰:“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非诞说也。” 《岭表录异》曰:“波斯枣,广州郭内见其” 树身无闲枝,直耸三四十尺,及树顶四面共生十馀枝,叶如海㯶。广州所种者,或三五年一番,结子亦似青枣,似小耳,自青及黄扑已尽,又朵著子,每朵约三二十颗。刘珣常于番酋家食本国将来者,色类沙糖,皮肉软烂,其核与北中枣殊异,两头不尖,双卷而圆,如小块紫矿然。珣收而种之,久无萌芽,疑是“蒸” 也。

橄榄 ,味香而甘,一名木榄。又有丁香榄,较香。又有乌榄,状如橄榄而长黑色,以温汤沃之,熟取其肉,榨油干之,谓之“榄豉。” 其仁供茶尤妙,一名“木威子。” 绿榄,似乌榄而色绿,其味尤香,亦有红色者。《南方草木状》:“橄榄树身耸,枝皆高数丈,其子深秋方熟,味虽苦涩,咀之芬馥,胜含鸡骨香。吴时岁贡,以赐近侍。” 本朝自太康后亦如之。馀甘 ,《旧志》:“味初涩,食后回,味甚甘,类橄榄而风韵过之。大者如梅李而色碧。” 山谷名之曰味谏,言切苦而有味。故《橄榄》诗云:“方怀味谏轩中果,忽见金盘橄榄来。想见馀甘有瓜葛,苦中真味晚方回。”

人面子 《旧志》核如人面,故名增城。取其仁荐茶最佳。《南方草木状》:人面子树似含桃,结子如桃实,无味。其核正如人面,故以为名。以蜜渍之,稍可食。以其核可玩于席间,饤饾娱客。出南海。宜母子 。《旧志》一名梨檬子。状如柑橘,味酸。元大德三年,泉州路煎糖官呈用李木子作水煎造。舍里别蒙古语为渴水也。凡木果之汁皆可为之,独李木子香酸,经久不变。李木子即宜母子。元于番禺城东莲塘,南海城西荔枝湾置御果园,栽种李木树大小八百株。大德七年罢贡,园今为民居。

五敛子 “旧志” :一名杨桃,又名山敛子。瓣五出,如田家碌碡状,味酸。《南方草木状》:五敛子大如木瓜,黄色,皮肉脆软,味极酸,上有五棱如刻出。南人呼棱为敛,故以为名。以蜜渍之,甘酸而美。出南海。

千岁子 旧志一名青脆子,核中有肉如栗。《南方草木状》:“千岁子有藤蔓出土,子在根下,须绿色,交加如织。其子一苞,恒二百馀颗,皮壳青黄色,壳中有肉如栗,味亦如之。干者壳肉相离,撼之有声,似肉豆蔻。出交趾。”

山枣 《旧志》:“状如枣而圆,色青黄而味甘酸。” 石栗 《旧志》:“壳坚肉实如栗。” “《南方草木状》:石栗树与栗同,但生于山石罅中,花开三年方结实,其壳厚而肉少,其味似胡桃仁。熟时或为群鹦鹉至,啄肉略尽。故彼人极珍贵之。出日南。” 海梧 “《南方草木状》:海梧子树似梧树,色白,叶似青桐,有子如大栗,肥甘可食。出林邑。”

海松 :《南方草木状》:“海松子树与中国松同,但结实绝大,形如小栗,三角,肥甘香美,亦樽俎中佳果也。出林邑。”

频婆子 实红色,大如肥皂,核如栗,煨熟味与栗无异。本韶州月华寺种,旧三藏法师自西域携至,在在有之。“频” 一作“贫” ,梵语谓之“丛林” ,以其叶盛成丛故也。

谷子 大如榄而长,味亦初苦而后甘。嫩者以蜜渍暴干最宜。

《秋风》子 ,色褐如梨,而小如豆,味酸涩,熟乃可食。

金斗子 ,色红味甘,大如秋风子,一名“金钮子。” 青竹子 ,状如桃而圆,味酸而色黄。

《不纳》子 ,类菩提子,其核可作数珠。

《山不纳》子 :色红,味甘酸,其大如弹。

桂木子 :其大如桃,皮黄肉红,味酸,俗呼“鬼目《毛韶》。” 子 似荔枝而味酸。

羊矢子 :如石莲而小,色青味甘。

黄皮子 ,大如弹丸,黄如蜡珠,味酸甜。有白蜡子,其味尤胜。汪广洋诗:“春意亭凉酒满杯,昔人遗刻尚崔嵬。亭前几树黄皮熟,日日莺啼数百回。”

《盐封子 》色黑,味咸。

倒黏子 ,状如软枣,色紫黑,肉红而味甘。鬼拗子 ,状如人指,皮薄色黄,其中有筋,可作蜜煎,甚脆,即《诗》所谓枸也,一名兼勾,一名懒汉。指头能醒酒。若用其木造屋,其家酿酒,味薄黄淡子 状如柑橘,色黄味酸,花可熏香。陈藏器《本草》谓橘之类有塌橘、山橘、黄淡子是也。冬桃 ,状如橄榄,形圆色绿,味甘酸。

《扁桃 》:如桃而扁,色青味甘。

岑梨 即橙梨,大如橘,味甘,亦梨之小者。马脐子 ,即凫茨也,实小,稍类浙中者。

《水瓮子   》《古买子   》《罗旁锥子》《茅锥子   》《万字果 》,俱出新会。

蘡薁 出香山

李 《连州志》:“有横枝李、黄管李、金槌李、皂裙李、结李、蚕过李。”

梨 有清消梨、蜜梨之属,盖在在有之。

卢橘 一种名,枇杷稍不同。

《茨菰 》,过春犹可食,与浙江异。

葛根 :“旧志” 有藕葛,有新罗葛。葛根土人恒轻之。盖风气长春,近水向阳,以故实恒蚤而味恒淡,无以胜他州故也。

波罗蜜 ,出自外国者。子生干上,大如斗,亦如瓠,色青,皮厚多刺。其中子如栗,肉甜,堪作蜜煎,南海神庙有之。

芒果 大如鹅子状,生甚酸,熟则甘。惟新会、香山有说者,谓即君迁、平仲。按君迁子如马你,一云如瓠。《旧志》君迁即牛你子,恐非。平仲则不花而实,皆不可食,恐非是君迁、平仲二树终不可考。。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