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一百九十四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一百九十四卷目录
山川祀典部汇考六
元〈世祖中统一则 至元十六则 成宗元贞一则 大德二则 武宗至大一则 仁宗
皇庆一则 延祐一则 英宗至治二则 泰定帝泰定四则 致和一则 文宗天历二则
至顺二则 顺帝至正四则〉
明〈太祖洪武七则 成祖永乐四则 孝宗弘治一则 世宗嘉靖五则 穆宗隆庆二则〉
皇清〈总一则 顺治二则 康熙八则 地祇坛图二〉
山川祀典部汇考七
礼记〈王制 月令 礼器〉
礼仪典第一百九十四卷
山川祀典部汇考六
编辑元
编辑世祖中统二年七月遣使祀岳渎十月复遣道士訾洞春代祀东海庙
编辑按《元史世祖本纪》。“中统二年秋七月乙丑。遣使持香 币祀岳渎。冬十月辛卯。遣道士訾洞春代祀东海广 德王庙 按《祭祀志》。岳镇海渎代祀自中统二年始。 凡十有九处分五道。后乃以东岳、东海、东镇、北镇为 东道,中岳、淮渎、济渎、北海、南岳、南海、南镇为南道,北 岳、西岳、后土、河渎、中镇、西海、西镇、江渎为西道。”既而 又以驿骑迂远,复为五道,道遣使二人,集贤院奏遣 汉官,翰林院奏遣蒙古官,出玺书给驿以行。中统初, 遣道士,或副以汉官。
至元三年四月始定岁祀岳镇海渎之制七月遣使祀岳渎
编辑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三年秋七月丙午,遣使祀五 岳四渎。 按《祭祀志》:“至元三年夏四月,定岁祀岳镇 海渎之制。正月东岳镇海渎土王日祀泰山于泰安 州,沂山于益都府界。立春日祀东海于莱州界,大淮 于唐州界。三月南岳镇海渎立夏日遥祭衡山,土王 日遥祭会稽山,皆于河南府界。立夏日遥祭南海大 江”于莱州界。六月,中岳、镇,土王日祀嵩山于河南府 界,霍山于平阳府界。七月,西岳、镇、海、渎,土王日祀华 山于华州界,吴山于陇县界。立秋日,遥祭西海、大河 于河中府界。十月,北岳、镇、海、渎,土王日祀恒山于曲 阳县界,医巫闾于辽阳、广宁路界。立冬日,遥祭北海 于登州界,济渎于济源县。祀官以所在守土官为之。 既有江南,乃罢遥祭。
至元四年春正月癸丑,敕封昔《木土山》为“武定山”,其 神曰“武定公”;泉为“灵渊”,其神曰“灵渊侯。”夏四月辛未, 遣使祀岳渎。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十二年,立河渎庙,遣使代祀。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十二年二月甲辰,立河渎等 庙于河中、解州、洪洞、赵城。庚午,命怯薛丹、察罕不花、 侍仪副使关思义、真人李德和代祀岳渎。”
至元十三年五月,遣使祀岳渎。七月,复祀之。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十三年五月乙未,遣使代祀 岳渎。秋七月丙辰,遣使持香币祠岳渎。”
至元十四年二月,祀岳渎。五月,祀济渎。七月,加广源 王等封号。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十四年二月甲子,遣使代祀 岳渎。五月乙卯,命真人李德和代祀济渎。秋七月丁 巳,回水窝渊圣广源王加封善佑;常山灵济昭应王 加封广惠;安丘雹泉灵霈侯追封灵霈公。”
至元十五年正月。赐金沙泉名为“瑞应。”八月。制封“泉 州神女”号。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十五年春正月,赐湖州长兴 县金沙泉名为瑞应泉。金沙泉不常出,唐时用此水 造紫笋茶进贡。有司具牲币祭之。始得水。事讫辄涸。 宋末屡加浚治,泉迄不出。至是中书省遣官致祭,一 夕水溢,可溉田千亩。安抚司以事闻,故赐今名。八月 制封泉州神女号“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 妃 按《祭祀志》:“凡名山大川,忠臣义士在祀典者,所 在有司主之。惟南海女神灵惠夫人,至元中以护海 运有奇应,加封天妃神号积至十字,庙曰灵慈。直沽 平江、周泾、泉福、兴化等处,皆有庙。”
至元十六年五月丙子,进封“桑干河洪济公”为“显应 洪济公。”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十七年二月。遣使代祀岳渎。十二月。修桐柏山 淮渎祠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二十一年五月辛巳,加封卫辉路小清河神曰 “洪济威惠王。”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二十二年春正月甲申,遣使代祀五岳四渎、东 海。二月,加封桑干河神洪济公为“显应洪济公。”冬十 月甲辰,修南岳庙。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二十三年,遣使祀岳渎东海。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二十三年春正月壬午,太阴 犯轩辕,太民遣使代祀岳渎东海。”
至元二十六年。春正月辛丑。遣使代祀岳渎东南海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二十七年春正月丁巳,遣使代祀岳渎海神。九 月辛亥,修东海广德王庙。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二十八年,遣官持香祷中岳、南海、淮渎,定岳渎、 四海祀礼,加封典。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二十八年饥。二月己卯。遣官 持香。诣中岳南海淮渎致祷。丁酉。诏加岳渎四海封 号。各遣官诣祠致告 按《祭祀志》。至元二十八年“正 月。帝谓中书省臣言曰。五岳四渎祠事。朕宜亲往。道 远不可。大臣如卿等。又有国务。宜遣重臣代朕祠之。 汉人选名儒及道士习祀事者。其礼物则每处岁祀 银香合一重二十五两,五岳组金幡二、钞五百贯,四 渎织金幡二、钞二百五十贯,四海、五镇销金幡二、钞 二百五十贯,至则守臣奉诏使行礼。”皇帝登宝位,遣 官致祭,降香幡合如前礼,惟各加银五十两,五岳各 中统钞五百贯,四渎、四海、五镇各中统钞二百五十 贯。或他有祷,礼亦如之。其封号:至元二十八年春二 月,加上东岳为“天齐大生仁圣帝,南岳司天大化昭 圣帝,西岳金天大利顺圣帝,北岳安天大贞元圣帝, 中岳中天大宁崇圣帝。”加封江渎为“广元顺济王,河 渎灵源弘济王,淮渎长源溥济王,济渎清源善济王, 东海广德灵惠王,南海广利灵孚王,西海广润灵通 王,北海广泽灵祐王。”
按《续文献通考》:时东平布衣赵天麟上策曰:“臣闻天 子祭天地及天下之名山大川,诸侯祭社稷及名山 大川之在其地者,大夫祭五祀,士祭宗庙,庶人祭祖 考于寝。上得兼下,下不得僭上,皆有制以节之。”今国 家称秩元祀,咸秩无文。既有礼部及太常司、侍仪司 以备其节文,又诏令所在官司岁时致祭五岳四渎、 “名山大川,历代圣帝明王、忠臣节士之载在祀典者, 皆其宜也。”窃见方今小民不安常典,妄事鬼神,其类 甚多,不可枚举。夫东岳者,太平天子告成之地,东方 藩侯当祀之山。今乃有倡优戏谑之徒,货殖屠沽之 子,每年春季,四方云聚,有不远千里而来者,有提挈 全家而至者,干越邦典,渫渎神明,停“废产业,耗损食 货,亦已甚矣。昔季氏鲁国之上卿,旅于泰山,孔子犹 欲其宰救之,况小民之贱乎?大人之教,不以名器分 之,则将紊矣;小民之心,不以名器绳之,则将恣矣。况 淫祀者,事神之诚极寡,希福之贪甚多。且父慈子孝, 何用焚香?上安下顺,何须楮币?不然,则虽竭天下之 香,继炉而焚之;罄天下之楮为币而爇之,臣知其断 无益矣。然而圣人立祀礼者,报其当然之本,行吾当 然之义也。伏望陛下申明前诏,使天下郡县官各祭 名山大川,圣帝明王、忠臣节士在其地者,凡下民当 祭之神如祖考及门庭户灶等听之;凡非典所当祀 而祀者禁之,无令妄渎。凡祈神赛社,浆酒藿肉,饰立 神像,泥金镂木者禁之,无令妄费。”如是则非但巫风 寝消,抑亦富民一助。
至元二十九年二月,遣使代祀岳渎四海。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三十年正月丁亥,遣使代祀岳渎东海。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成宗元贞二年二月遣使代祀岳渎
编辑按:《元史成宗本纪》云云。
大德元年六月诸王也里干遣使祀岳渎命追之
编辑按《元史成宗本纪》:“大德元年六月甲午,诸王也里干 遣使乘驿祀五岳四渎。命追其驿券,仍切责之。 大德二年二月,禁诸王驸马祀岳镇海渎,三月,加封 四镇。”
按《元史成宗本纪》,“大德二年二月癸未,诏诸王驸马 毋擅祀岳镇海渎。三月壬子,诏加封东镇沂山为元 德东安王,南镇会稽山为昭德顺应王,西镇吴山为 成德永靖王,北镇医巫闾山为贞德广宁王,岁时与 岳渎同祀,著为令式。”
武宗至大元年三月遣使祀五岳四渎名山大川
编辑按:《元史武宗本纪》云云。
仁宗皇庆 年始岁遣使祭南海女神灵惠夫人
编辑按《元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祭祀志》:“南海女神灵惠夫人,皇庆以来,岁遣使赍香遍祭。金幡一合,银一铤, 付平江官漕司及本府官,用柔毛酒醴便服行事。祝 文云:‘维年月日,皇帝特遣某官等,致祭于护国庇民 广济福惠明著天妃’。”
延祐四年冬十月遣御史大夫伯忽参知政事王桂祭陕西岳镇名山
编辑按:《元史仁宗本纪》云云。
英宗至治元年遣使祀海神天妃
编辑按《元史英宗本纪》:“至治元年五月辛卯,海漕粮至直 沽,遣使祀海神天妃。”
至治三年二月。海漕粮至直沽。遣使祀海神天妃 按《元史英宗本纪》云云。
泰定帝泰定元年加封广德路张真君宁国路广惠王神号并遣使致祭岳渎海神
编辑按《元史泰定帝本纪》:泰定元年二月,加封广德路祠 山神张真君曰“普济”,宁国路广惠王曰“福祐。”
按:《续又献通考》:“泰定元年,遣使代祀岳渎,又以盐官 州海水溢,遣使祀海神。”
泰定二年八月,遣使祀岳渎山川,又祀龙虎、武当二 山。
按《元史泰定帝本纪》:“泰定二年八月辛丑,遣使代祀 岳渎名山大川。”
按:《续文献通考》:“是年遣使代祀龙虎、武当二山。 泰定三年三月,遣使分祀山川岳渎,七月祀海神,八 月作天妃宫,十一月加封庐陵江神。”
按《元史泰定帝本纪》,“泰定三年三月乙巳朔,帝以不 雨,遣使分祀五岳四渎、名山大川及京城寺观。秋七 月甲辰,遣使祀海神天妃。八月辛丑,作天妃宫于海 津镇。盐官州大风海溢,遣使祭海神。十一月戊午,加 封庐陵江神曰‘显应’。”
泰定四年七月,祀海神。闰九月命祭岳渎山川。十月, 改封乌龙山神。
按《元史泰定帝本纪》:泰定四年“秋七月乙丑,遣使祀 海神天妃。闰九月甲戌,命致祭五岳四渎名山大川。 冬十月甲辰,改封建德路乌龙山神曰忠显灵泽普 佑孚惠王。”
致和元年春正月遣使祀海神天妃加封幸渊龙神三月复祀海神四月改封蒙山神盐池神及洞庭庙神
编辑按《元史泰定帝本纪》:“致和元年春正月甲申,遣使祀 海神天妃,加封幸渊龙神福应昭惠公。三月甲申,遣 户部尚书李家奴往盐官祀海神,仍集议修海岸。夏 四月甲寅,改封蒙山神曰嘉惠昭应王,盐池神曰灵 富公,洞庭庙神曰忠惠顺利灵济昭佑王。”
文宗天历元年九月壬戌遣使祭五岳四渎
编辑按:《元史文宗本纪》云云。
天历二年,遣使代祀天妃及岳渎山川。
按《元史文宗本纪》:天历二年冬十月己亥,加封天妃 为“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赐庙额曰“灵慈”,遣 使致祭,遣使代祀岳渎山川。十一月戊午,遣使代祀 天妃。
至顺二年冬十月甲辰遣秘书大监王珪等代祀岳镇海渎后土
编辑按:《元史文宗本纪》云云。
至顺三年六月癸丑,遣使分祀岳镇海渎。
按:《元史文宗本纪》云云。
顺帝至正二年春正月癸巳遣翰林学士三保等代祀五岳四渎
编辑按:《元史顺帝本纪》云云。
至正九年九月,遣御史中丞李献代祀河渎。
按:《元史顺帝本纪》云云。
至正十四年冬十月甲辰,诏加号海神为“《辅国护圣 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
按:《元史顺帝本纪》云云。
至正二十一年,黄河清,命程徐祀之。
按《元史顺帝本纪》:“至正二十一年十一月戊辰,黄河 自平陆三门碛下至孟津五百馀里皆清,凡七日,命 秘书少监程徐祀之。”
明
编辑太祖洪武元年始建山川坛
编辑按《明会典》:“国初建山川坛于天地坛之西。正殿七间, 祭太岁、风云雷雨、五岳、五镇、四海、四渎、锺山之神。东 西庑各十五间,祭京畿山川、春夏秋冬四季月将及 都城隍之神。坛西南有先农,坛东有旗纛,庙南有籍 田。”
洪武二年,始定岳镇海渎山川之祀。
按《春明梦馀录》:洪武二年,以岳镇海渎山川诸神止 合祀于城南诸神享祀之所,未有坛壝等祀,非隆敬 神祇之道。命礼官考古制以闻。礼官奏:“岳镇海渎之 祀,虞舜以四仲月巡狩,而祭四岳。东岳曰泰山,四岳 之宗也,故文曰岱宗,南岳曰衡山,西岳曰华山,北岳曰恒山,而未言五岳。《王制》曰:‘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 五岳四渎,始有五岳之称,盖以中岳、嵩山并列。又《周 官·小宗伯》:“兆四望于四郊”,郑元谓四望为四岳四渎。 四渎者,江、河、淮、济也。四镇者,东曰沂山,西曰吴山,南 曰会稽,北曰医巫闾。《诗》又曰:“巡狩而祀四岳河海,则 又有四海之祭。”盖天子方望之祀,无所不通,而岳镇 海渎在诸侯封内,诸侯亦各以其方“祀之。”秦罢封建, 岳渎皆领于祀官。及汉复建诸侯,则侯国各祀其封 内山川,天子无预焉。武帝时,诸侯或分或废,五岳皆 在天子之邦。宣帝时,岳渎始有使者持节祀之礼。由 魏及隋,岳镇海渎皆即其地立祠,命有司致祭。唐、宋 之制,有命本界刺史、县令之祀,有因郊祀而望祭之 祀,又有遣祭之祀。元遣使祭岳镇海渎,分东西、南、北、 中为五道。其天下山川之祀,《虞书》:“望于山川,遍于群 神。”《周颂》曰:“怀柔百神。”《周礼小宗伯》:“兆山川、丘陵坟衍, 各因其方。”《王制》:凡山川之小者,其祭秩视伯子男。刘 向谓:山川能生物,出云雨,施润泽,品类以百数,故视 伯子男。其在诸侯封内者,诸侯又自祭之。如楚祭睢 漳,晋祭“恶池”,齐祭“配林”是也。秦罢封建,则皆领于祠 官焉。由汉唐以及宋、元,岳镇海渎之外,又有其馀山 川之祀,不独岳渎也。今国家开创之初,尝以岳镇海 渎及天下山川与太岁、风云雷雨、城隍皆祀于城南 享祀之所,既非专祀,又室而不坛,非理所宜。夫海岳 之神,其气本流通畅达,无有限隔。今宜以“岳、镇、海、渎 及天下山川,与太岁、风云、雷雨、城隍合为一坛,春秋 祀之。”诏可。
洪武三年、合祀泰山于山川坛,始正岳镇海渎封号。 按《明会典》:“东岳、泰山,洪武三年春秋合祀于山川坛。” 〈又〉是年,正岳镇、海渎、城隍诸神号,合祀太岁、月将、风 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城隍、旗纛诸神。又令每岁用 “惊蛰、秋分。”各后三日,遣官祭山川坛诸神。是日,上皮 弁服御奉天殿,降香中严,坐殿上。献官复命解严还 宫。
按《日知录》:“洪武三年六月癸亥诏曰:‘五岳、五镇、四海、 四渎之封,起自唐世,崇名美号,历代有加。在朕思之, 则有不然。夫岳、镇海渎皆高山广水,自天地开辟以 至于今,英灵之气萃而为神,必皆受命于上帝,幽微 莫测,岂国家封号之所可加?渎礼不经,莫此为甚。至 如忠臣烈士,虽可加以封号,亦惟当时为宜。夫礼所 以明神人,正名分,不可以僭差。今宜依古定制,凡岳 镇海渎并去其前代所封名号,止以山水本名称其 神,郡县城隍神号一体改正。历代忠臣烈士,亦依当 时初封以为实号。后世溢美之称皆与革去。庶几神 人之际,名正言顺,于礼为当,用称朕以礼事神之意’。” 其《东岳祝文》曰:“神有历代之封号。”予详之再三,畏不 敢效,可谓卓绝千古之见。
按《春明梦馀录》:是年夏六月,始正岳镇海渎及各城 隍等称号,惟孔子之封不改。遂诏为制:“一、五岳之神: 称东岳泰山之神、中岳嵩山之神、西岳华山之神、北 岳恒山之神、南岳衡山之神。”一、“五镇,称东镇沂山之 神、南镇会稽山之神、中镇霍山之神、西镇吴山之神、 北镇医无闾山之神。”一、“四海,称东海之神、南海之神、 西海之神,北海之神。一、四渎,称东渎大淮之神,南渎 大江之神,西渎大河之神,北渎大济之神。一、各处府 州县城隍,称某府城隍之神,称某州城隍之神,某县 城隍之神。一、历代忠臣烈士,并依当时初封名爵禄。 某之神馀祠无功于民,不应祀典者,一切禁罢。”降诏 云:“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之封,起自唐世。崇名美谥,历 代有加,渎祀不经,莫此为甚。至于忠臣烈士,虽可加 封号,亦惟当时为宜。今依古定制,凡岳、镇、海、渎并去 前代所封名号。山水以山水本名称其神,郡县城隍 神号一体改正。历代忠臣烈士,亦依当时初封以为 实号。后世谥封美称,皆与革去。其孔子明先王之要 道,为天下师,以济后世,非有功一方一时者比。所有 封爵,仍因其旧。”遂为令。未几,复降仪注。凡府州县新 官到任,必先宿斋城隍庙,谒神与誓,在阴阳表里,以 安下民。而祠祀之文,礼仪之详,备载《大明集礼》。 洪武七年,令礼部颁祭岳镇海渎仪于所在有司。 按《明会典》:岳镇海渎东岳泰山,山东泰安州祭西岳 华山,陕西华阴县祭中岳嵩山。河南河南府祭南岳 衡山。湖广衡州府祭北岳恒山。直隶真定府祭东镇 沂山,山东青州府祭西镇吴山。陕西陇州祭中镇霍 山,山西平阳府祭南镇会稽山。浙江绍兴府祭北镇 医巫闾山。辽东祭东海,山东莱州府祭西海。山西蒲 州祭南海,广东广州府祭北海。河南怀庆府祭江渎。 四川成都府祭河渎。山西蒲州祭淮渎。河南南阳府 祭济渎。河南怀庆府祭
按《图书编》,“洪武七年,令祭山川诸神于春秋仲月上 旬择日,复又以孟春郊祀,时诸神既预祭,坛内一定 以仲秋祭社稷后择日祭”
洪武十年。令山川等七坛。上亲行礼。馀以功臣分祀按《明会典》云云
《洪武》十四年、令祀山川、以文职长官行礼
按《明会典》:“洪武十四年,令在外祭山川等神,以文职 长官一员行礼,武官不预。如军民指挥使司,则从本 司行之。”
洪武二十一年、令山川于仲秋一祭
按《明会典》:“洪武二十一年,各设坛于大祀殿,以孟春 从祀山川坛惟仲秋一祭。”
成祖永乐五年遣王羽祭神本山立祠建碑
编辑按《大政纪》:永乐五年三月甲子,督木工部尚书宋礼 奏,有大木数株,不藉人力,一夕出大谷,达于江,盖川 之灵相之,赐其山名神木山,遣礼部郎中王羽致祭, 建祠立碑,命侍读胡广撰碑文。
永乐六年,敕“皇太子摄祭山川。”
按《明会典》:“永乐六年,驾幸北京,东宫监国。凡山川之 神,预期敕皇太子摄祭。”
永乐八年二月,“祭居庸山。”
按《大政纪》,“永乐八年二月己酉,车驾次龙虎台,遣行 在太常寺少卿朱焯祭居庸山。”
永乐十八年、建“山川坛。”
按《明会典》:“永乐中,建山川坛。位置陈设,悉如南京旧 制。惟正殿锺山之右,增祀天寿山神,帛用黑色,加爵 篚各一。”
按《春明梦馀录》:“山川坛在正阳门南之右,永乐十八 年建,缭以垣墙,周围六里。”
孝宗弘治元年令太岳太和山油烛香炷布政司照例应支
编辑按《明会典》。弘治元年,令湖广太岳太和山祀神油烛 香炷,布政司照例每三年一次,于夏税内酌量泒收, 陆续送山应支。
世宗嘉靖 年陈棐请正岳镇祀典
编辑按《续文献通考》:嘉靖初,科臣陈棐题请正岳祀,略曰: “真定府曲阳县有北岳恒山庙,为朝庭秩祀之所。及 查其实,恒山在迤北浑源州,南北相去甚远,俗传曾 有飞石一方,自恒山坎中飞来,坠于曲阳,故立庙祀。 今其庙扁有飞石殿,臣窃疑之。”臣考《舜典》,“十有一月, 巡狩至于北岳。”《周礼》载恒山为并州之镇,《水经》谓北 岳为元岳。《天文志》:“大梁析木以负北海,其神主恒山。” 三代而下,历汉、唐、隋,俱于此致祭。石晋失燕云十六 州之地,宋未能混一,北为契丹所据,无缘至幽蓟之 域,而睹所谓北岳者,所以止得祭之于曲阳,诡言飞 石之谬,以粉饰其削弱之迹耳。然宋都汴,而真定在 汴京之北,以为北门,不得已权宜祭之,犹之可也。我 太祖高皇帝统一华夏,奄有万方,首定岳镇海渎之 号,但时都金陵,真定迥在京师之北,所以因循,未曾 厘正。我成祖文皇帝建都北平,而真定已在京师之 南,使当时有礼官建明,顾有南面而登,踵宋人削弱 之迹哉?臣因此而论及五岳焉。臣观《祀典》载:“嵩山中 岳在河南登封县,泰山东岳在山东泰安州,衡山南 岳在湖广衡山县,华山西岳在陕西华阴县,祠祀皆 近在本山之麓,而恒山北岳则即此,大同府东南浑 源州是也。今不惟北岳之祀缺谬,而东岳行祠遍天 下,尤为惑妄。乞将浑源州北岳、恒山定为秩祀之所, 其庙制量加修拓,以后凡遣告祈请,皆诣此致祭。其 曲阳”《祠庙》,但令有司致祭。《飞石殿扁》,并令改撤。凡东 岳行祠,除京师及齐鲁之境外,其馀量改书院、社学, 仍不许加修刱建,以昭皇上厘正典礼之盛,则治道 幸甚。
嘉靖八年定“亲祀山川、服皮弁。”
按《明会典》,“嘉靖八年,令凡亲祀山川等神,皆用皮弁 服行礼,以别于郊庙。”先是,改山川为“中祀。嘉靖中,凡 山川皆天子亲祀,国有大事,则遣官祭告。”
嘉靖十年,号锺山曰“神烈山。”
按《明会典》,“嘉靖十年,建天神地祇坛于先农坛之南。 天神在左,南向;地祇在右,北向。附祖陵基运山、皇陵 翊圣山、显陵纯德山神于地祇坛。”并号锺山曰“神烈 山。”
嘉靖十一年、改山川坛为“天神地祇坛。”
按《明会典》:“神祇坛,国初建山川坛于天地坛之西。永 乐中,北京山川坛成。嘉靖十一年,即其地为天神、地 祇坛。”神坛方广五丈,高四尺五寸五分,四出陛,各九 级。壝墙方二十四丈,高五尺五寸,厚二尺五寸。棂星 门六,正南三,东、西北各一。内设云形青白石龛四于 坛北,各高九尺二寸五分。祇坛面阔十丈,进深六丈, 高四尺,四出。陛各六级。壝墙方二十四丈,高五尺五 寸,厚二尺四寸。棂星门亦如神坛。内设青白石龛、山 形三水形二于坛北。先拟设于坛南,北向,后改各高 八尺二寸。左从位《山水形》各一于坛东,右从位《山水 形》各一于坛西,各高七尺六寸。又令神祇坛三年一 亲祭。
按《图书编》,嘉靖十一年,厘正祀典,改山川坛为天神地祇坛。祭期岁,仲春、秋上旬择日行事。今定上巳日, 献官斋戒省牲,并同社稷仪注。正祭日,将行礼,起鼓 初严,遍燃庭燎香烛;鼓再严,执事者各序立于两阶。 鼓三严,赞引引各献官立俟行礼。通赞唱:“执事者各 司其事。”陪祭官各就位。献官就位,迎神,鞠躬,拜,兴,拜, “兴,拜,兴,拜,兴,平身奠帛,行初献礼。”赞引唱:“诣盥洗所”, 搢笏,出笏,“诣酒樽所。”司樽者举羃酌酒,诣境内山川 神位前跪,搢笏,奠帛、献爵,出笏,俯伏,兴,平身。诣读祝 位,跪。通赞唱:“众官皆跪。”赞引唱:“读祝。”通引同唱:“俯伏、 兴,平身。”赞引唱:“复位。”通赞唱:“行亚献礼。”赞引唱:“诣酒 樽所。”司樽者举羃酌酒,诣境内山川神位前跪,搢笏, 献爵,出笏,俯伏;兴、平身,复位。通赞唱:“行终献礼。”赞引 唱:“诣酒樽所”,司樽者举羃酌酒,诣境内山川神位前 跪,搢笏,献爵,出笏,俯伏;兴,平身,复位。通赞唱:“饮福受 胙。”赞引唱:“诣饮福位”,搢笏;跪,饮福酒,受胙,出笏;俯伏; 兴,平身,复位。通赞唱:“鞠躬,拜”,兴、平身。彻馔送神,鞠躬 拜,兴、平身。读祝者捧祝、进帛者捧帛、各诣燎所。望燎。 赞引唱“诣望燎位。”通赞唱“焚帛。礼毕。”
嘉靖十八年南巡,祭岳渎之神。
按《明会典》:“嘉靖十八年,南巡经过处所,真定望祭北 岳恒山之神,用牛犊羊豕。上具常服行礼如常仪。五 府九卿、巡抚大臣吉服陪拜。卫辉遣官祭济渎之神, 用太牢;钧州望祭中岳嵩山之神,用牲犊,俱翰林院 撰祭文。礼如北岳、南阳,遣官祭五当山之神,用牲犊。 俱翰林院撰祭文。”
穆宗隆庆二年遣官祭西岳西镇
编辑按:《续文献通考》:“隆庆二年六月,以陕西地震,命抚臣 张祉告祭西岳华山西镇吴山之神。”
隆庆三年三月,遣官祭东岳。八月,以水灾遣官告祭 河、济、岳、镇诸神。
按《续文献通考》:“隆庆三年三月,遣太常寺官祭东岳 泰山之神。八月,以洪水为患,命总督河道都御史翁 大立祭大河大济之神。巡抚凤阳等处侍郎赵孔昭 祭大江大淮之神。巡抚山东都御史姜廷颐祭东岳 泰山东镇沂山之神。巡抚都御史谷中虚祭东海南 镇会稽之神。巡抚保定都御史朱大器祭北岳恒山 之神。”
皇清
编辑《大清会典》。顺治初定。
天神
地祇坛在正阳门南以
岳镇海渎、陵山,京畿天下名山大川之神为地祇。
岁有常祭。今每岁常祭仪俱罢,惟遇旱涝、遣官致祭
一、遣官致祭、由礼部题请
一前期一日、太常寺官用白纸糊版、墨书祝文、送至坛内神库奉安如常仪
一陈设
五岳
五镇
启运山
天柱山
隆业山
昌瑞山
四海
四渎
京畿名山大川、《天下名山大川》、共为八坛,《礼神制》。
帛二十五,青三,黄二,黑七,白十,红三,“果品五,鹿醢兔醢酒樽一。”
一祭日、赞引官对引官导承祭官诣盥洗所。盥手毕、导至拜位前立。典仪唱“执事官各司其事。” 赞引官赞“就位” 、承祭官就拜位立。典仪唱“迎神。” 赞引官赞陞坛、导至
神位前立。赞跪、上香。承祭官跪。司香官跪进于案
左。承祭官上柱香、又三上块香、毕、兴。赞复位。赞跪、叩头。承祭官行三跪九叩头礼。兴。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执事官于各
神位前分献。献帛官一跪三叩头、退。献爵官不叩
献毕,读祝官诣祝案前,一跪三叩头,请祝版立。赞引官赞“跪。” 承祭官、读祝官皆跪。典仪唱“读祝!” 读祝官读毕,兴,捧祝版跪安帛匣上三叩头,退。赞引官赞“叩、兴。” 承祭官行三叩头礼,兴。典仪唱“行亚献礼。” 与初献同。献毕,典仪唱“行终献礼。” 与
亚献、同献毕,典仪唱:“送神。” 赞引官赞:“跪,叩头。” 承祭官行三跪九叩头礼,兴。典仪唱:“捧祝帛各诣燎位。” 承祭官转立东旁;俟祝帛过讫,复原位立。赞引官赞:“诣望燎位。” 承祭官至燎所,祝帛焚半。赞引官赞:“礼毕。” 各退。
凡各处岳镇海渎恭遇
登极、“亲政”、“尊加”
徽号。《册立》
东宫一应庆贺大典、颁布
恩诏、必遣官分行祭告。每年仍令有司以时致祭。其
“馀山川载在祀典” 者,俱令有司岁时致祭。
东岳泰山、山东泰安州祭
西岳华山、陕西华阴县祭
中岳嵩山、河南登封县祭
南岳衡山、湖广衡山县祭
北岳恒山、山西浑源州、祭
东镇沂山、山东青州府祭
《西镇吴山》、陕西陇州祭
中镇霍山山西霍州祭
《南镇会稽山》、浙江会稽县祭
《北镇医巫闾山》、辽东广宁卫祭
东海山东莱州府祭
西海山西蒲州祭
南海广东广州府祭
北海河南济源县祭
河渎山西蒲州祭
江渎四川成都府祭
淮渎河南唐县祭
济渎河南济源县祭
一、“内阁撰《拟祭文》。”
一,工部“造香亭罩袱缎袱” 等项。
一“户部备降真香” 、“速香” 等项。
一太常寺备制帛
一、遣内阁、宗人府、翰林院、詹事府、六部、都察院、卿寺、銮仪卫等衙门、满、汉侍郎以下四品以上堂官、开列职名具题。
钦点差往致祭。
一钦天监选择吉日、先期致斋一日。至期早、礼部太常寺官、陈设祭文香帛于 中和殿、恭请
皇上陞殿、阅毕遣行。
一祭品“牛一、羊一、豕一豋二、笾豆各十、簠簋各二。” 酒烛俱行该地方司府官备办
一咨直隶巡抚
一照会江南、浙江、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湖广、四川、广东各布政司。
一札山海道
顺治三年
编辑《大清会典》。“顺治三年,题准特封”
黄河神,为“显佑、通、济、金、龙四大王之神。”
运河神为延休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
致祭《祭文》、内院撰给祭品。地方官备办。
顺治八年
《大清会典》:“顺治八年,以亲政,遣官祭告岳镇海渎。”
是年恭上
“昭圣慈寿皇太后尊号、遣官祭告。”凡七员
一,差陕西、四川等处。
西岳
西镇
江渎
一差山东等处
东岳
东镇
东海
一差河南等处
中岳
北海
济渎
淮渎
一差江南湖广等处
南岳
一,差浙江、广东等处。
南镇
南海
一差直隶山西等处
北岳
中镇
西海
河渎
一差辽东
北镇
====康熙六年====《大清会典》。康熙六年
皇上亲政。七月,遣官祭告岳镇海渎等八处,凡八员。
南镇、南海分为二差,馀如旧。
康熙十四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四年,册立。
东宫遣官祭告“岳镇海渎” 、
《山东岳镇海三》遣官一员。
陕西岳镇二、四川渎一。遣官一员
河、“南岳海渎四” 、遣官一员
湖广“岳” “一” ;《广东;海》“一” 、遣官一员
山西岳镇海渎、四、遣官一员
“浙江” 镇一,遣官一员。
广宁镇一遣官一员
直隶望祭二遣官一员
康熙十六年
《大清会典》。康熙十六年,以“长白山”系
祖宗发祥重地、照岳镇例、封为“长白山之神。”每年春秋
二祭令宁古塔将军遣官在“吴喇” 地方设幄望祭。如遇吉礼,遣官祭告。五岳、五镇亦遣官至“吴喇” 地方望祭,与北镇为一差。其祭文由翰林院撰拟,应用牺牲器皿、帐幄等项,俱
盛京礼工二部备办
康熙十八年
《大清会典》:“洞庭湖神,康熙十八年议准封为洞庭湖。”
之神、遣官赍香烛前往读文致祭。《祭文》由翰林院撰拟、香帛由太常寺备办、遣礼部司官前往致祭。一应礼仪、俱照黄河神例行
康熙十九年
《大清会典》:“天妃,康熙十九年议准封为‘护国庇民妙’。”
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遣官献香帛、读文致祭。祭文由翰林院撰拟、香帛由太常寺备办、遣礼部司官前往致祭。一应礼仪俱照黄河神例行。康熙二十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年,滇南荡平,遣官祭告岳镇海。”
渎、分岳、镇海、渎为八差。于所遣正祭各官外每处遣看守香帛祭文官各一员。于礼部太常寺笔帖式内移取。又每差给黄缎伞一柄、御仗一对、纛一对。钦差牌一对。
康熙二十二年
《大清会典》:“鸡公山神,康熙二十二年,覆准以兵驻永”
“兴鸡公山神显应” ,焚香素馐,供奉读文致祭。寺门悬挂。
敕建牌匾。内有
“真武之神。” “现在祀典” 、封为
北极佑圣真君,亦供献香帛,读文致祭。其香帛由
太常寺备办。遣礼部司官一员、前往致祭。仍令该地方官每年春秋二次致祭
康熙二十三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十三年。
皇上东巡、于泰安州岳庙致祭。
东岳泰山之神。前期太常寺题请读祝官祝文、由
内阁撰拟、发太常寺、用白纸糊版、黄纸镶边、墨书不填
御名。太常寺官具补服捧送庙中、安设祝案上。其
神位前陈设礼神制帛一、青色圆降真柱香一炷。
“《黄速》香一觔、白磁爵三,由太常寺预备。” 牛一、羊一、豕一、豋一、铏二、簠二、簋二、笾十、豆十、酒一尊、烛二对、灯十盏,由地方官预办。陈设毕,礼部、太常寺堂官奏请。
皇上躬诣行礼。
上陞辇、仪仗全。设扈从王以下内大臣、侍卫文武官。
三品以上、及地方文官知府以上、武官副将以上、俱陪祀。其馀文武各官、俱于
行宫前两旁跪送
上入庙。至二门降辇。赞引官对引官导
上入殿中门、至拜位前立。典仪唱“执事官各司其事。”
赞引官奏就位
上就拜位立。典仪唱迎神。司香官捧香盒前进。赞引
官导
上诣香案前立。司香官跪于
上右。赞引官奏“上香。”
上举柱香上炉内。又三上块香毕。赞引官奏“复位。” 上复拜位立。赞引官奏“跪、叩、兴。”
上行二跪六叩头礼。兴。陪祀王以下各官俱随行礼。
毕。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 捧帛官至
神位前奠帛、三叩头退。次捧爵官至
神位前立。献爵毕。次读祝官至祝案前、一跪三叩。
头捧祝版就案旁立。赞引官奏“跪。”
上跪。陪祀王以下各官、及读祝官俱跪。赞引官赞读
祝。读。祝官读毕。捧祝文至
神位前跪安帛匣内、三叩头退。赞引官奏“叩、兴。”
上行三叩头礼。兴。陪祀王以下各官俱随行礼毕。典仪唱“行亚献礼。” 捧爵官献爵于左、如初献仪。典仪唱“行终献礼。” 捧爵官献爵于右,如亚献仪。典仪唱“送神。” 赞引官奏“跪、叩、兴。”
上行二跪六叩头礼。兴。陪祀王以下各官俱随行礼。
毕。典仪唱“捧祝帛恭诣燎位。” 捧祝帛官至。
神位前、跪捧祝帛三叩头。司香官跪取柱香、不叩
依次捧送燎位
上转立东旁。俟祝帛香过。仍复拜位立。祝帛焚半。赞
引官奏礼毕
上陞辇还。
行宫不陪祀文武各官、俱于宫前排班跪迎。候
驾过。各退。
又是年东巡、遣官祭告岳镇海渎等处。其应差各官开列俱题。
钦点、并遣看守香帛官、俱与二十年同
又遣官致祭河神祝文,由内阁撰拟,发太常寺,用白纸糊版,黄纸镶边,墨书。所用供品:“礼神制帛一,白色圆降真柱香一炷,黄速香一觔,由太常寺预备羊一、豕一、笾十、豆十、簠二、簋二,白磁爵三、酒一尊、烛台三对,由地方官备办。” 《行礼仪注》,与祭火神庙同。
地祇坛告祭图北向
地祇坛告祭陈设图
山川祀典部汇考七
编辑《礼记》:
《王制》
编辑
“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 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
〈陈注〉“《视三公》,视诸侯”,谓视其饔饩牢礼之多寡,以为牲器之数也。
《月令》
编辑
孟春之月,乃修祭典,命祀山林川泽。
仲夏之月,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源。
〈陈注〉山者,水之源,将欲祷雨,故先祭其本源。
仲冬之月,天子命有司“祈祀四海大川、名源、渊泽、井 泉。”
〈陈注〉冬令方中,水德至盛,故为民祈而祀之也。
季冬之月,乃毕山川之祀。
《命宰》,“历卿大夫至于庶民土田之数,而赋牺牲,以共 山林名川之祀。”
《礼器》
编辑
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 以飨帝于郊。”“升中于天”而凤凰降,龟龙假,“飨帝于郊” 而风雨节,寒暑时。
〈注〉名,犹大也,升上也。中,犹成也。谓巡守至于方岳,燔柴祭天,告以诸侯之成功也。《孝经说》曰:“封乎泰山,考绩燔燎;禅乎梁甫,刻石纪号也。”〈疏〉泰山,谓方岳也。巡守至于方岳,燔柴祭天,告以诸侯之成功也,此所谓封禅也。太平乃封禅,其封禅必因巡守而为之。若未太平,但巡守而已。其未太平,巡守之时,亦燔柴以告之。故《王制》说天子巡守,必先柴告太平。巡守之时,初到方岳,以燔柴告。至之后,乃考诸侯功绩,乃封土为坛,更燔柴祭天,告诸侯之成功也。此唯泰山为之,馀岳则否,其巡守则每岳皆至也。而皇氏云“太平乃巡守。”案《诗·颂时迈》:“巡守告祭柴望。”《时迈》,武王之诗,而有巡守之礼。武王未太平,何得云太平乃巡守?其义非也。《孝经说》云至“刻石纪号”,皆《孝经纬》文也。“封乎泰山”者,谓封土为坛,在于泰山之上。“考绩燔燎”者,谓考诸侯功绩,燔柴燎牲,以告天,“禅乎梁甫”者,禅读为𫮃,谓除地为𫮃,在于梁甫以告地也。梁甫是泰山之旁小山也。“刻石纪号也”者,谓刻石为文,纪录当代号谥。案《白虎通》云:王者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报告之义。所以必于泰山何?万物之所交代之处也。必于其上何?因高告?高顺其类,故升封者,增高也;下禅梁甫,之基广厚也。刻石纪号者,著己之功绩以自劝也。增泰山之高以报天,附梁甫之基以报地。或曰,封者,金泥银绳,或曰,石泥金绳,封之印玺。故孔子曰:“封泰山,观易姓而王,可得数者七十有馀。”三皇禅于绎绎之山,五帝禅于亭亭之山,三王禅于梁甫之山。绎绎,无穷之意。禅于有德者,而居之无穷已。亭亭者,制度审谛,道德著明。梁甫者,梁,信也;甫,辅也。信辅天地之道。今案《书》说,禅者,除地为𫮃,而《白虎通》云:“禅以让有德。”其义非也。按《史记·封禅书》:齐桓公欲行封禅,管仲谏止,辞云:“自古封禅七十二家,夷吾所识十有二焉。昔有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伏牺氏封泰山,禅云云;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皆封泰山,唯禹禅会稽,成王禅社首,其馀皆禅。”云云者,亦泰山旁小山名也。但《白虎通》与《史记》禅处不同,未知孰是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