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万一千九百五十六 永乐大典
卷之一万一千九百五十七
卷之一万一千九百五十八 

永乐大典卷之一万一千九百五十七 十九梗

商虿鼎减小样制宣和博古图{{{caption}}}







{{{caption}}}

右高九寸六分。耳高二寸。阔一寸六分。深六寸三分。口径八寸六分。腹径八寸七分。容一斗四升一合。重十有四斤二两。三足。铭一字。作虿形。考其

虿字。取其形象。至后世小篆亦作。而注谓象形。则为古虿字无疑盖姬周而上铭识简古如鱼敦饕餮鼎。皆商器也。悉取物以为篆。今虿亦如

之虿虽微物。而善毒人。亦君子之所思患而豫防之。故其铭之鼎宜焉。又虿疑为人名。若周恭王十三年。郑献公虿立。又如公孙虿之类。则鼎之识。

殆亦商人之名也广川书跋秘有旧鼎。祥符初。齐郡王上之。其铭作虿形余以书传。校之。疑为公子虿也。春秋时。如郑厉鲁公孙与陈祥之族。虽

皆虿以制名。然自昔古器。得者多子尾所为。自送女器不苟作。皆考合礼经。存当时制度。知子尾为器。其众且不胜举也。古之为书者。尽于象形。传

曰书者。画也。故凡有形之物。必寓之象。至无形不可以象类得者。然后寓之意而会焉。意不能会而形类随变。则转注以相授。指事以相辨。谐声以

相合。故知字本象形。且曰孳乳以相生也。其变于此者。形不足尽。然后广取以备物。各有本也。许慎说文解字。虽本秦篆。然虿之字。犹为象形。盖秦

人改书文以作。故其原亦本古字。惟点画少变。服䖍曰。虿长尾。谓之蝎。特其尾之名尔。又曰。蝎毒。伤人曰蛆。张刭及则蝎其毒之。及人者也。今又既以

蛆为蝇种。则不复以螫为蛆矣。以虿尾为蝎。则还以虿为异文。宜其古字废也。赵明诚金石录铭。右虿鼎铭。蔵秘阁铭一字象虿形。吕氏考古图六。即古文虿字。

商秉仲鼎依元样制  宣和慱古图





{{{caption}}}

右高六寸一分。耳高一寸。阔一寸二分。深三寸六分。口径五寸三分腹径五寸六分。容二升六合。重四斤有半。三足。铭四字。按王安石字说秉作

从又从未此上一字。作以象木。以为又。乃秉字也。秉仲者。索诸书传讫无可考。以其器之精炼浑厚可爱知为商物耳。

商素腹宝鼎依元样制  宣和博古图{{{caption}}}











右高五寸三分。耳高一寸。阔一寸二分。深三寸三分。口径四寸九分。腹径五寸三分。容二升有半。重三斤九两。三足。铭五字。上一字未详。四字曰作

尊宝彛此制度乃鼎。而谓之彛。盖商器类以彛铭之盖彛以言其法。非六彛之谓。彛是器耳。为绹状腹足无纹。浑厚纯质。断商鼎也

{{{caption}}}

商若癸鼎依元样制  宣和博古图{{{caption}}}









{{{caption}}}

右高五寸八分。耳高一寸一分。阔一寸三分。深三寸二分。口径四寸九分。腹径五寸二分。容二升二合。重三斤二两。三足。铭八字。于亚形中上作一

若字。铭其作器之人也。旁作旗斾之势于左。旌其位也。又作两手互执物状于右以著荐献之象。而且昭其获助也。四隅作癸丁甲乙。杂然陈布。纪

其日也。中作父字。明子职也。盖九旗名物皆从㫃。于太常则至尊有之。至于诸侯则建旗。军吏则建旗。孤卿则建旃。中大夫则建旟。下大夫则建旐。

道车则建旞。斿车则建旌。而士预焉。故旗斾所以旌其位者如此。古之制字。于鼎作以两手交相举。明非一力也。经曰。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

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诗亦云。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则得多助者。所以为孝也。故两手互执物。所以著荐献之象。而昭其获

助者如此天有十日。地有十二辰。各以其类。而为配合。在商言其略。故凡彛器止言其日若商敦言已丁。与此鼎言癸丁甲乙者。止以十日也在周言

其详故凡彛器复兼言其辰。若周尊言丁丑。周彛言己酉者又兼其辰也昔者内事用柔日所以顺其阴之入外事用刚日所以顺其阳之出婚姻内

祭皆内事故用柔日师田外祭皆外事故用刚日。然则是器言甲者刚日也言癸丁乙者柔日也。此所谓纪其日欤。今所蔵器有言祖有言父。有言兄下以

享于上也有言子有言孙子孙之所自致也。此又所谓言父者所以明子职欤然其形制。比商器复加文缛三足皆作饕餮气韵颇古。真商盛时器也

商象形饕餮鼎依元样制  宣和博古图




{{{caption}}}

右高五寸七分。耳高一寸七分。阔一寸五分。深三寸四分。口径五寸五分。腹径五寸四分。容二升三合。重三斤九两。三足。铭一字。按此鼎款识纯古。

髣髴饕餮之形。后人观象立名。故取为号。至周监二代。文物大备。凡为鼎者。悉以此为饰。遂使吕氏春秋独谓周鼎著饕餮。而不知其原。寔启于古

也。按春秋宣公三年。王孙满对楚子问鼎之语曰。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

之。则商之为法。亦基于夏而已。周实继商。故亦有之耳昔人即器以寓意。即意以见礼。即礼以示戒者如此。

商鱼鼎依元様制    宣和博古图{{{caption}}}







{{{caption}}}

右高五寸五分耳高一寸。阔一寸四分。深三寸三分。口径五寸二分。腹径五寸。容二升三合。重三斤一十两。铭三字。月鱼基。且口者祭祀之名不一。

祭天于图丘。祭地于方泽。祭日于王宫。祭月于夜明。祭星于幽荣。各以其类求之。则于荐献之物。岂非亦以其时耶。故周有月星尊日星者是各

以其类而为之器。是鼎铝以月。继之以鱼者。岂祭祀之器。既以其类又求其类于物尔。如诗所谓季冬荐鱼。春献鲔者。以其时为荐献也。基者无所

经见惟说文以为荐物之六。盖象形也。

商伯申鼎依心様制宣和博古图{{{caption}}}

伯申作

宝彛

右高五寸四分。耳高一寸。阔一寸三分。深三寸二分。口径五寸。腹径五寸七分。容三升。重三斤二两。三足。铭五字。曰伯申者。于。传无见。盖不可得而

考矣。然是器有可得而论者。凡鼎彛之属。莫不有文。或饰以雷篆云纹。或错以夔龙蝺蝺之类。而此独通体纯素。制作朴古。意商尚质。其商人之为乎。

{{{caption}}}

商立戈鼎依元様制  宣和博古图{{{caption}}}











高五寸五分。耳高一寸二分。阔一寸。深三寸七分。口径四寸八分。腹径五寸。容二升四合。重二斤十有四两。三足。铭一字。

{{{caption}}}

商立戈父甲鼎依元様制   宣和博古图{{{caption}}}











高五寸六分。耳高一寸四分。阔一寸二分。深三寸。口径四寸九分。腹径五寸七分。容二升四合。重四斤七两。三足。铭三字。

{{{caption}}}

商横戈父癸鼎依元様制  宣和博古图{{{caption}}}








{{{caption}}}

高六寸五分。耳高一寸四分。阔一寸二分。深四寸一分。口径五寸八分。腹径六寸四分。容四升有半。重四斤七两。三足。铭四字。

右三器。按禹后分封。尝有戈氏。说者或以戈为姓。今考斯器。二作立戈。一作横戈。稽其铭款。迺曰父甲。父癸。皆为商号。则所谓戈者。非禹之戈氏也。盖商人

作器。多著此象。故于爵有立戈爵。于甗有立戈甗。于尊则有立戈癸尊。于卣则有戈父癸卣。然则饰以戈者。皆商物也。王安石字说。谓戈戟者刺之兵。至于用

戈为取小矣。其取为小。故当节饮食。其用在刺。故必戒有害虽然。戈所以敌物而胜之故我之字从戈者。敌物之我也。非有胜物之智。则不能敌物。非有立我之智则至于

失我古人托意兹亦深矣。虽然议者谓春秋间。徐子会齐侯其所赂之鼎。有曰甲父者。遂指父甲以为甲父。是大不然。夫杜氏以甲父为古国名。故高平昌邑之东南有

亭。亦曰甲父亭。若乃父甲。则商子孙追享其父者。故加父于上。以显尊神之意傥以为甲父。则是以国名变商号矣。迁就傅会之说。不可不察也。

商綦鼎依元样制  宣和博古图{{{caption}}}








{{{caption}}}

右高六寸六分。耳高一寸三分。阔一寸四分。深四寸四分。口径五寸九分。腹径六寸七分。容四升七合。重四斤六两。三足。铭三字。纯外隐起云雷状

按父乙。商也。而周有召公尊。其铭亦曰父乙。此岂周器乎。曰不然召公尊者周王用以褒大召公之子孙。而乙者。其名也。父者。所以尊称之也。如康

王命毕公。而曰父师。平王命文侯。而曰父羲和。盖示有所尊耳岂此所谓父乙者哉况周人作铭。文字已备。此鼎近质。而字画奇古。非商器而何。曰

綦者按列御寇。尝言綦卫之箭。而音释者。以綦为其。且援史记綦国之竹为证。则綦国名也。历考商书虽不闻有国之为綦者。然归亳之际。诸侯所

会者至于三千。安知其无綦耶。大抵为史者。非因事以见之。则亦不能备载矣。

商象形鼎减小样制  宣和博古图{{{caption}}}








{{{caption}}}

右高六寸九分。耳高一寸六分。阔一寸五分。深四寸一分口径五寸八分腹径六寸四分。容四升。重三斤六两三足。铭一字。制作精纯与商辛鼎无

异。凡鼎之铭有曰尊鼎。有曰尊彛而。此独以为志者考诸鼎字于雍公缄鼎作于大夫始鼎作。于得鼎作。字画变易无常。而汉鼎又作其

下体颇与此近。深意其为鼎字。且鼎字上从二一而之下从析木一阴一阳之谓道。鼎者。器也。而道寓焉。一则成象一则效法故从二一。以木巽

火烹饪也。故从析木此鼎其文虽异而下皆左右戾有析木之意深得古书之体著此铭者。古人所以正名也。以易考之。革去故。鼎取新。又见其新

新不穷之义。

商公非鼎依元样制  宣和博古图{{{caption}}}








{{{caption}}}

右高五寸八分。耳高一寸五分。阔一寸三分。深三寸。口径五寸腹径五寸六分容二升二合重二斤十有五两三足。铭一字曰非。非者盖作器人之

名氏也其形制则类立戈。父甲鼎实惟商器按史记。有非子。为周孝王主马者其去商远甚为不侔。惟公刘五世孙公非者。考其时正与祖甲相近。

则当为公非矣。三足鼎刘向说苑君道篇汤之时大旱七年洛圻川竭煎沙烂石。于是使

人持三足鼎祝山川教之祝曰政不节耶使人疾耶苞苴行耶谗夫昌耶宫室营耶。女谒盛耶。何不雨之极也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

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六鼎宋史本纪。宣和元年。蔡京等进安州所得商六鼎洛鼎广川书跋此鼎制甚大校以今太府权量为斤若干。其容若

干。铭曰惟十有四月既死霸王在下都雝公作尊鼎原父以丁为宁。其说是也周既都洛。而以成周为下宫。所以异宗周也周古史考曰。周公

营作下都则今洛阳何休曰。周成王所都也。其曰十四月。昔蔡君谟尝疑之。此盖自王之即位。通数其月尔。或谓周之十四月为夏之二月元命包

曰夏以十三月为正故管子有十三月令人之鲁。二十四月鲁梁之民归齐二十八月莱莒之君请服之语。如此自是古人书时不必月嗣君未改

年以月数计之邢子牙曰四十二月之科一依恒式彼自其君即位。后以月为数其时则已再改年矣。盖循用古制服制小传尽书以月。此正未成

君之制故昔人谓时王未改年者其说得此赵明诚金石录右鼎铭。刘原父得于商洛铭云维十有四月。蔡君谟尝问原父十有四月者何。原父不

能对吕氏考古图云。古器铭多有是语或云十三月。或云十九月。疑人君即位居䘮逾年未改元。故以月数余尝考之古。人君即位。明年称元年。盖

无逾年不改元之事又余所蔵牧敦铭有云惟王十年十有三月。以此知吕氏之说非是盖古语有不可晓者阙之可也。元王恽秋涧集商鼎歌并

序燕士张君文季读书不求官治生不务富稍有嬴馀。即购求古器书画为事故其家蔵三代已来鼎彛敦卣。及前贤法书名画甚富。素负藻识遇

夫奇妙。不惜资货期于必得。既得之。传观借玩。初不吝惜暇则明窗棐。几展布陈列。迺沾沾而喜曰。古人不作。古意尚在。三代之英精。诸贤之纯粹。

今吾何修。一朝尽得而有之。其稽古尚友之诚静观适怀之乐。于斯时也。中心充实意得所寓。回枧晋楚之富。赵孟之贵不啻如云烟之过目。遇佳

客踵门焚香煮茗。尽发秘蔵为序说。家数评论优劣雍容文雅。有都城故家风味于足称也。仙露寺僧宝蔵商鼎有年。不惜百金。易而得之爱玩不

足复求馆阁诸名胜诗咏。喜为序其平生澹癖。仍以古调歌之。其辞曰。维商贤君六七作。礼重烝尝制于铄。只縁近古俗忠厚象形作器穷精凿敦

彛锺鼎赐臣工重比谥赠縻天爵。当时文献不足征。故家馀俗归寥索。苍铜不逐太社亡。千古流传夸灏噩。供佛床头夜壑深物归所好得真托张

君稽古负精识。人手摩挲三叹息。两耳高撑足共三。六乳附觚何的历。餮饕绕腹杂雷纹。紫翠英英帐犹湿。细观款识商父丁。崑玉南金非所惜平

生澹癖心不足。此日大嚼情畅适。模形远绍考古图发挥假手词人笔君不见当年莘叟负谒汤。高宗肜祭雉雊鬲。黄金涂耳玉铉光此事传闻已

陈迹。一朝恍堕三毫间。神明之器今目系。或袅沉烟读诰盘或挹殷谿煮岩石。尚友直撰三代英。平生阅古心方毕。王鲁斋甲寅稿商鼎歌。寿潘介

轩。乘兴而来适值申生之旦。知心既久。可无颂鲁之章。僣成调鼎之歌仰侑寿卮之祝 光霁楼前春正长梅花已作鼎鼐香旄倪同指南极瑞客

星高映屏星光。我闻阴阳根太极。天以中和生万物。正通之气锺为人。亦以中和融盛德。中和时候出大贤。平生学力全其天。花溪上接丹溪𣲖。毅

斋衣钵曾亲传。严亦毅斋之仕国。尝以踈横扁其室。先生亦有梅两株即日架亭名玉立。梅花本不贪春风。清摽凛凛专穷冬。浮花落尽真实见。微

酸一点心事同。爱君忧国丹心折。何意平分风与月。去年拯民鱼鳖中。今见桑麻已萌达。桐山高兮桐水长。梅花两处流馀芳。小摘青青祝公寿。和

羹滋味须先尝。




永乐大典卷之一万一千九百五十七








重 录 总 校 官 侍 郎 臣 高   拱

 学 士 臣 胡 正 蒙

分 校 官 谕 徳 臣 汪   

书 写 监生 臣 韦 仲 京

圈 点 监 生 臣 陈 于 建

臣 龚 良 相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