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萬一千九百五十六 永樂大典
卷之一萬一千九百五十七
卷之一萬一千九百五十八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一千九百五十七 十九梗

商蠆鼎減小樣製宣和博古圖{{{caption}}}







{{{caption}}}

右高九寸六分。耳高二寸。闊一寸六分。深六寸三分。口徑八寸六分。腹徑八寸七分。容一斗四升一合。重十有四斤二兩。三足。銘一字。作蠆形。考其

蠆字。取其形象。至後世小篆亦作。而注謂象形。則為古蠆字無疑蓋姬周而上銘識簡古如魚敦饕餮鼎。皆商器也。悉取物以為篆。今蠆亦如

之蠆雖㣲物。而善毒人。亦君子之所思患而豫防之。故其銘之鼎宜焉。又蠆疑為人名。若周恭王十三年。鄭獻公蠆立。又如公孫蠆之類。則鼎之識。

殆亦商人之名也廣川書跋秘有舊鼎。祥符初。齊郡王上之。其銘作蠆形余以書傳。校之。疑為公子蠆也。春秋時。如鄭厲魯公孫與陳祥之族。雖

皆蠆以制名。然自昔古器。得者多子尾所為。自送女器不苟作。皆考合禮經。存當時制度。知子尾為器。其衆且不勝舉也。古之為書者。盡於象形。傳

曰書者。畫也。故凡有形之物。必寓之象。至無形不可以象類得者。然後寓之意而會焉。意不能會而形類隨變。則轉注以相授。指事以相辨。諧聲以

相合。故知字本象形。且曰孳乳以相生也。其變於此者。形不足盡。然後廣取以備物。各有本也。許慎說文解字。雖本秦篆。然蠆之字。猶為象形。蓋秦

人改書文以作。故其原亦本古字。惟點畫少變。服䖍曰。蠆長尾。謂之蠍。特其尾之名爾。又曰。蠍毒。傷人曰蛆。張剄及則蠍其毒之。及人者也。今又既以

蛆為蠅種。則不復以螫為蛆矣。以蠆尾為蠍。則還以蠆為異文。宜其古字廢也。趙明誠金石録銘。右蠆鼎銘。蔵秘閣銘一字象蠆形。呂氏考古圖六。即古文蠆字。

商秉仲鼎依元樣製  宣和慱古圖





{{{caption}}}

右高六寸一分。耳高一寸。闊一寸二分。深三寸六分。口徑五寸三分腹徑五寸六分。容二升六合。重四斤有半。三足。銘四字。按王安石字說秉作

從又從未此上一字。作以象木。以為又。乃秉字也。秉仲者。索諸書傳訖無可考。以其器之精煉渾厚可愛知為商物耳。

商素腹寳鼎依元樣製  宣和博古圖{{{caption}}}











右高五寸三分。耳高一寸。闊一寸二分。深三寸三分。口徑四寸九分。腹徑五寸三分。容二升有半。重三斤九兩。三足。銘五字。上一字未詳。四字曰作

尊寳彛此制度乃鼎。而謂之彛。蓋商器類以彛銘之蓋彛以言其法。非六彛之謂。彛是器耳。為綯狀腹足無紋。渾厚純質。斷商鼎也

{{{caption}}}

商若癸鼎依元樣製  宣和博古圖{{{caption}}}









{{{caption}}}

右高五寸八分。耳高一寸一分。闊一寸三分。深三寸二分。口徑四寸九分。腹徑五寸二分。容二升二合。重三斤二兩。三足。銘八字。於亞形中上作一

若字。銘其作器之人也。旁作旗斾之勢於左。旌其位也。又作兩手互執物狀於右以著薦獻之象。而且昭其獲助也。四隅作癸丁甲乙。雜然陳布。紀

其日也。中作父字。明子職也。蓋九旗名物皆從㫃。於太常則至尊有之。至於諸侯則建旗。軍吏則建旗。孤卿則建旃。中大夫則建旟。下大夫則建旐。

道車則建旞。斿車則建旌。而士預焉。故旗斾所以旌其位者如此。古之制字。於鼎作以兩手交相舉。明非一力也。經曰。四海之內。各以其職來祭。

夫聖人之德。又何以加於孝乎。詩亦云。駿奔走在廟。不顯不承。無射於人。斯則得多助者。所以為孝也。故兩手互執物。所以著薦獻之象。而昭其獲

助者如此天有十日。地有十二辰。各以其類。而為配合。在商言其畧。故凡彛器止言其日若商敦言已丁。與此鼎言癸丁甲乙者。止以十日也在周言

其詳故凡彛器復兼言其辰。若周尊言丁丑。周彛言己酉者又兼其辰也昔者內事用柔日所以順其陰之入外事用剛日所以順其陽之出婚姻內

祭皆內事故用柔日師田外祭皆外事故用剛日。然則是器言甲者剛日也言癸丁乙者柔日也。此所謂紀其日歟。今所蔵器有言祖有言父。有言兄下以

享於上也有言子有言孫子孫之所自致也。此又所謂言父者所以明子職歟然其形制。比商器復加文縟三足皆作饕餮氣韻頗古。真商盛時器也

商象形饕餮鼎依元樣製  宣和博古圖




{{{caption}}}

右高五寸七分。耳高一寸七分。闊一寸五分。深三寸四分。口徑五寸五分。腹徑五寸四分。容二升三合。重三斤九兩。三足。銘一字。按此鼎欵識純古。

髣髴饕餮之形。後人觀象立名。故取為號。至周監二代。文物大備。凡為鼎者。悉以此為飾。遂使呂氏春秋獨謂周鼎著饕餮。而不知其原。寔啓於古

也。按春秋宣公三年。王孫滿對楚子問鼎之語曰。昔夏之方有德也。逺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魎。莫能逢

之。則商之為法。亦基於夏而已。周實繼商。故亦有之耳昔人即器以寓意。即意以見禮。即禮以示戒者如此。

商魚鼎依元様製    宣和博古圖{{{caption}}}







{{{caption}}}

右高五寸五分耳高一寸。闊一寸四分。深三寸三分。口徑五寸二分。腹徑五寸。容二升三合。重三斤一十兩。銘三字。月魚基。且口者祭祀之名不一。

祭天於圖丘。祭地於方澤。祭日於王宮。祭月於夜明。祭星於幽榮。各以其類求之。則於薦獻之物。豈非亦以其時耶。故周有月星尊日星者是各

以其類而為之器。是鼎鋁以月。繼之以魚者。豈祭祀之器。既以其類又求其類於物爾。如詩所謂季冬薦魚。春獻鮪者。以其時為薦獻也。基者無所

經見惟說文以為薦物之六。蓋象形也。

商伯申鼎依心様製宣和博古圖{{{caption}}}

伯申作

寳彛

右高五寸四分。耳高一寸。闊一寸三分。深三寸二分。口徑五寸。腹徑五寸七分。容三升。重三斤二兩。三足。銘五字。曰伯申者。於。傳無見。蓋不可得而

考矣。然是器有可得而論者。凡鼎彛之屬。莫不有文。或飾以雷篆雲紋。或錯以夔龍蝺蝺之類。而此獨通體純素。製作朴古。意商尚質。其商人之為乎。

{{{caption}}}

商立戈鼎依元様製  宣和博古圖{{{caption}}}











高五寸五分。耳高一寸二分。闊一寸。深三寸七分。口徑四寸八分。腹徑五寸。容二升四合。重二斤十有四兩。三足。銘一字。

{{{caption}}}

商立戈父甲鼎依元様製   宣和博古圖{{{caption}}}











高五寸六分。耳高一寸四分。闊一寸二分。深三寸。口徑四寸九分。腹徑五寸七分。容二升四合。重四斤七兩。三足。銘三字。

{{{caption}}}

商橫戈父癸鼎依元様製  宣和博古圖{{{caption}}}








{{{caption}}}

高六寸五分。耳高一寸四分。闊一寸二分。深四寸一分。口徑五寸八分。腹徑六寸四分。容四升有半。重四斤七兩。三足。銘四字。

右三器。按禹後分封。嘗有戈氏。說者或以戈為姓。今考斯器。二作立戈。一作橫戈。稽其銘欵。迺曰父甲。父癸。皆為商號。則所謂戈者。非禹之戈氏也。蓋商人

作器。多著此象。故於爵有立戈爵。於甗有立戈甗。於尊則有立戈癸尊。於卣則有戈父癸卣。然則飾以戈者。皆商物也。王安石字說。謂戈戟者刺之兵。至於用

戈為取小矣。其取為小。故當節飲食。其用在刺。故必戒有害雖然。戈所以敵物而勝之故我之字從戈者。敵物之我也。非有勝物之智。則不能敵物。非有立我之智則至於

失我古人託意茲亦深矣。雖然議者謂春秋間。徐子會齊侯其所賂之鼎。有曰甲父者。遂指父甲以為甲父。是大不然。夫杜氏以甲父為古國名。故高平昌邑之東南有

亭。亦曰甲父亭。若乃父甲。則商子孫追享其父者。故加父於上。以顯尊神之意儻以為甲父。則是以國名變商號矣。遷就傅會之說。不可不察也。

商綦鼎依元樣製  宣和博古圖{{{caption}}}








{{{caption}}}

右高六寸六分。耳高一寸三分。闊一寸四分。深四寸四分。口徑五寸九分。腹徑六寸七分。容四升七合。重四斤六兩。三足。銘三字。純外隱起雲雷狀

按父乙。商也。而周有召公尊。其銘亦曰父乙。此豈周器乎。曰不然召公尊者周王用以褒大召公之子孫。而乙者。其名也。父者。所以尊稱之也。如康

王命畢公。而曰父師。平王命文侯。而曰父羲和。蓋示有所尊耳豈此所謂父乙者哉況周人作銘。文字已備。此鼎近質。而字畫竒古。非商器而何。曰

綦者按列禦寇。嘗言綦衛之箭。而音釋者。以綦為其。且援史記綦國之竹為證。則綦國名也。歷考商書雖不聞有國之為綦者。然歸亳之際。諸侯所

會者至於三千。安知其無綦耶。大抵為史者。非因事以見之。則亦不能備載矣。

商象形鼎減小樣製  宣和博古圖{{{caption}}}








{{{caption}}}

右高六寸九分。耳高一寸六分。闊一寸五分。深四寸一分口徑五寸八分腹徑六寸四分。容四升。重三斤六兩三足。銘一字。製作精純與商辛鼎無

異。凡鼎之銘有曰尊鼎。有曰尊彛而。此獨以為誌者考諸鼎字於雍公緘鼎作於大夫始鼎作。於得鼎作。字畫變易無常。而漢鼎又作其

下體頗與此近。深意其為鼎字。且鼎字上從二一而之下從析木一陰一陽之謂道。鼎者。器也。而道寓焉。一則成象一則效法故從二一。以木巽

火烹飪也。故從析木此鼎其文雖異而下皆左右戾有析木之意深得古書之體著此銘者。古人所以正名也。以易考之。革去故。鼎取新。又見其新

新不窮之義。

商公非鼎依元樣製  宣和博古圖{{{caption}}}








{{{caption}}}

右高五寸八分。耳高一寸五分。闊一寸三分。深三寸。口徑五寸腹徑五寸六分容二升二合重二斤十有五兩三足。銘一字曰非。非者蓋作器人之

名氏也其形制則類立戈。父甲鼎實惟商器按史記。有非子。為周孝王主馬者其去商逺甚為不侔。惟公劉五世孫公非者。考其時正與祖甲相近。

則當為公非矣。三足鼎劉向說苑君道篇湯之時大旱七年洛圻川竭煎沙爛石。於是使

人持三足鼎祝山川教之祝曰政不節耶使人疾耶苞苴行耶讒夫昌耶宮室營耶。女謁盛耶。何不雨之極也蓋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應人。如

影之隨形。響之效聲者也。六鼎宋史本紀。宣和元年。蔡京等進安州所得商六鼎洛鼎廣川書跋此鼎制甚大校以今太府權量為斤若干。其容若

干。銘曰惟十有四月既死霸王在下都雝公作尊鼎原父以丁為寧。其說是也周既都洛。而以成周為下宮。所以異宗周也周古史考曰。周公

營作下都則今洛陽何休曰。周成王所都也。其曰十四月。昔蔡君謨嘗疑之。此蓋自王之即位。通數其月爾。或謂周之十四月為夏之二月元命包

曰夏以十三月為正故管子有十三月令人之魯。二十四月魯梁之民歸齊二十八月萊莒之君請服之語。如此自是古人書時不必月嗣君未改

年以月數計之邢子牙曰四十二月之科一依恆式彼自其君即位。後以月為數其時則已再改年矣。蓋循用古制服制小傳盡書以月。此正未成

君之制故昔人謂時王未改年者其說得此趙明誠金石録右鼎銘。劉原父得於商洛銘雲維十有四月。蔡君謨嘗問原父十有四月者何。原父不

能對呂氏考古圖雲。古器銘多有是語或雲十三月。或雲十九月。疑人君即位居䘮踰年未改元。故以月數余嘗考之古。人君即位。明年稱元年。蓋

無踰年不改元之事又余所蔵牧敦銘有雲惟王十年十有三月。以此知呂氏之說非是蓋古語有不可曉者闕之可也。元王惲秋澗集商鼎歌並

序燕士張君文季讀書不求官治生不務富稍有嬴餘。即購求古器書畫為事故其家蔵三代已來鼎彛敦卣。及前賢法書名畫甚富。素負藻識遇

夫竒妙。不惜資貨期於必得。既得之。傳觀借玩。初不吝惜暇則明窻棐。幾展布陳列。迺沾沾而喜曰。古人不作。古意尚在。三代之英精。諸賢之純粹。

今吾何修。一朝盡得而有之。其稽古尚友之誠靜觀適懷之樂。於斯時也。中心充實意得所寓。囬梘晉楚之富。趙孟之貴不啻如雲煙之過目。遇佳

客踵門焚香煑茗。盡發秘蔵為序說。家數評論優劣雍容文雅。有都城故家風味於足稱也。仙露寺僧寳蔵商鼎有年。不惜百金。易而得之愛玩不

足復求館閣諸名勝詩詠。喜為序其平生澹癖。仍以古調歌之。其辭曰。維商賢君六七作。禮重烝嘗制於鑠。只縁近古俗忠厚象形作器窮精鑿敦

彛鍾鼎賜臣工重比謚贈縻天爵。當時文獻不足徵。故家餘俗歸寥索。蒼銅不逐太社亡。千古流傳誇灝噩。供佛牀頭夜壑深物歸所好得真托張

君稽古負精識。人手摩挲三嘆息。兩耳高撐足共三。六乳附觚何的歷。餮饕繞腹雜雷紋。紫翠英英帳猶濕。細觀欵識商父丁。崑玉南金非所惜平

生澹癖心不足。此日大嚼情暢適。模形逺紹考古圖發揮假手詞人筆君不見當年莘叟負謁湯。高宗肜祭雉雊鬲。黃金塗耳玉鉉光此事傳聞已

陳跡。一朝恍墮三毫間。神明之器今目繫。或裊沉煙讀誥盤或挹殷谿煑巖石。尚友直撰三代英。平生閲古心方畢。王魯齋甲寅藁商鼎歌。壽潘介

軒。乗興而來適值申生之旦。知心既久。可無頌魯之章。僣成調鼎之歌仰侑壽卮之祝 光霽樓前春正長梅花已作鼎鼐香旄倪同指南極瑞客

星高映屏星光。我聞陰陽根太極。天以中和生萬物。正通之氣鍾為人。亦以中和融盛德。中和時候出大賢。平生學力全其天。花溪上接丹溪𣲖。毅

齋衣鉢曾親傳。嚴亦毅齋之仕國。嘗以踈橫扁其室。先生亦有梅兩株即日架亭名玉立。梅花本不貪春風。清摽凜凜專窮冬。浮花落盡真實見。㣲

酸一點心事同。愛君憂國丹心折。何意平分風與月。去年拯民魚鱉中。今見桑麻已萌達。桐山高兮桐水長。梅花兩處流餘芳。小摘青青祝公壽。和

羹滋味須先嘗。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一千九百五十七








重 録 總 校 官 侍 郎 臣 高   拱

 學 士 臣 胡 正 蒙

分 校 官 諭 徳 臣 汪   

書 寫 監生 臣 韋 仲 京

圈 點 監 生 臣 陳 於 建

臣 龔 良 相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