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通志/疆域/晷度

弁言 台湾通志
疆域:晷度
传闻为蒋师辙薛绍元
形势


  《清会典》:淡水厅东境滨海,偏东五度二十四分;凤山县南境滨海,北极高二十四度四分户部

  台地,东三度五分至东五度四分,极南自二十二度、北至二十五度四分水道提纲

  恒春前山之水坑口、后山之八螨鼻,皆纬度二十二度;淡水之沪尾口、基隆之八斗仔,皆纬度二十五度。凤山之东港口、彰化之北势湖,皆经度四度;埤南之埤南大溪口、淡水之南关,皆经度五度。

  台北府,纬度二十四度五十四分,经度四度五十分。

  台湾府,纬度二十四度八分,经度四度二十四分。

  台南府,纬度二十二度,经度三度五十三分。

  台东直隶州,纬度二十三度三十四分,经度五度十三分。

  台湾县,同台湾府。

  彰化县,纬度二十四度五分,经度四度十四分。

  云林县,纬度二十三度四十七分,经度四度二十三分。

  苗栗县,纬度二十四度三十三分八秒,经度四度三十四分四十秒。

  埔里社,纬度二十四度,经度四度三十九分。

  安平县,同台南府。

  凤山县,纬度二十二度三十三分,经度三度五十八分旧城,纬度二十二度四十分,经度三度五十二分

  嘉义县,纬度二十二度三十二分,经度四度六分。

  恒春县,纬度二十一度五十分,经度四度二十三分。

  澎湖,金屿纬度二十四度,炮台〔纬度〕二十三度四十分四十二秒,西屿纬度二十三度七分海道图说》:澎湖最南纬度二十三度十一分,最北纬度二十三度四十七分;最西经度四十八分,最东经度三度十一分

  淡水县,同台北府。

  新竹县,纬度二十四度四十三分,经度四度四十二分。

  宜兰县,纬度二十四度三十七分,经度五度二十五分。

  基隆,纬度二十五度,经度五度三十分。

  卑南,纬度二十二度四十六分,经度四度五十五分。

  花莲港,纬度二十三度五十一分,经度五度二十三分。

  江永曰:极高度皆以测景测星定,各以本方极高度之正切与黄赤大距度正切相乘,半径千万除之,为赤道度之正弦,得二至日出入前后赤道度;以一变时之四分加减初正刻,得日出入时刻分五礼通考

  测晷之法:土圭置槷,著于“周官”;后世史书,不言实测。唐僧一行覆矩图,其法不密。元郭守敬为影符,其法用铜钻孔如芥子,前仰后低以向日;而日之高低不同,铜斤欹测,不能尽合。不合则光不透,临时迁就,日已西移;又不知地半径差及近地清蒙气。是以所测,不如今法远矣广东通志

  我朝圣祖仁皇帝,生知天纵;探象纬之原,通中西之术。临台测验,无累黍之差。高宗纯皇帝敬天法祖,首重民时,钦定《热河志》,删星野之谈天,测斗极之出地,名曰晷度。今敬遵圣制,立晷度类。

    谨案:地居天中,其体浑圆,与天度相应。中国当赤道之北,北极常见,南极不常见。南行二百五十里,则北极低一度、南极高一度;北行二百五十里,则北极高一度、南极低一度。南北极高度,即南北里差也;东西偏度,即东西里差也。台湾台北府度、分,乃实测之数;各府、州、县,第据舆图约计之耳,恐有未确。附求法一则,使居其地者,人人得以参考焉。南北纬度易测,东西经度难知,纬度测二格之低昂,经度测月食之早晚。欲定东西偏度,必于两地同测一月食,较其时刻:若早六十分时之二,则为偏西一度;迟六十分时之二,为偏东一度。今台湾各处不能测验,以《舆图》经纬度数计之;但能得偏度分数,至秒数不能知矣。

日距赤道表

编辑
春分
秋分
清明
寒露
谷雨
霜降
立夏
立冬
小满
小雪
芒种
大雪
交节
起度
六度
十九分
十一度
五十一
十六度
四十分
二十度
二十五
廿二度
四十六
末候
末度
一日
二十四
六度
四十二
十二度
十二分
十六度
五十七
二十度
三十七
廿二度
五十三
十四
二日
五十分
七度
五分
十二度
三十三
十七度
十四分
二十度
四十九
廿二度
五十九
十三
三日 一度
十六分
七度
二十八
十二度
五十三
十七度
三十一
二十度
廿三度
四分
十二
四日 一度
四十二
七度
五十一
十三度
十三分
十七度
四十七
廿一度
十一分
廿三度
九分
十一
初候
末度
二度
八分
八度
十四分
十三度
三十三
十八度
三分
廿一度
二十二
廿三度
十三分
中候
末度
六日 二度
三十四
八度
三十六
十三度
五十三
十八度
十九分
廿一度
三十二
廿三度
十六分
九日
七日 三度
八度
五十八
十四度
十三分
十八度
三十四
廿一度
四十二
廿三度
十九分
八日
八日 三度
二十六
九度
二十分
十四度
三十三
十八度
四十九
廿一度
五十一
廿三度
二十二
七日
九日 三度
五十二
九度
四十二
十四度
五十二
十九度
四分
廿二度
廿三度
二十四
六日
中候
末度
四度
十七分
十度
四分
十五度
十一分
十九度
十八分
廿二度
九分
廿三度
二十六
初候
末度
十一 四度
四十二
十度
二十六
十五度
二十九
十九度
三十二
廿二度
十七分
廿三度
二十八
四日
十二 五度
七分
十度
四十八
十五度
四十七
十九度
四十六
廿二度
二十五
廿三度
二十九
三日
十三 五度
三十一
十一度
九度
十六度
五分
十九度
五十九
廿二度
三十二
廿三度
三十分
二日
十四 五度
五十五
十一度
三十分
十六度
二十三
十九度
十二分
廿二度
三十九
廿三度
三十分
一日
末候
末度
六度
十九分
十一度
五十一
十六度
四十分
二十度
二十五
廿二度
四十六
廿三度
三十分
交节
起度
白露
惊蛰
处暑
雨水
立秋
立春
大暑
大寒
小暑
小寒
夏至
冬至

  为度版,平圆四分之一,切四分之一圆边,为九十度。每度六十分,矩角为午,左钝角为子;表针垂线,皆设子午。春分后三日午时测太阳,高弧针影在子,垂线切于度版六十三度五十分。依表加日距一度十六分,为六十五度六分,以减九十度,即得台北府北极出地二十四度五十四分。秋分后三日午时测太阳,高弧六十八度十六分,依表减日距一度十六分,为六十七度,以减九十度,即得台南府北极出地二十三度。

  东西偏度以京师子午线为中,而较各地所偏之度,凡节气之早晚、月食之先后,胥视此。盖人各以见日出入为东西、为卯酉,以日中为南、为午;而东方见日早,西方见日迟,东西相距三十度,则差一时。东方之午,乃西方之巳;西方之午,乃东方之未也;则相距九十度,则差三时。东方之午,乃西方之卯;西方之午,乃东方之酉也;相距一百八十度,则昼夜时刻俱反对矣。

  赤道一周,得三百六十度,分为十二时,每时八刻,每十刻五分;偏东一度,节气昼夜差时之四分。

  星野之说,其传最古;《大清一统志》列之首卷。台湾星野,《岛上附传》云:“台海西界于漳、南邻于粤,而北则闽安对峙。漳分野视闽,而粤分野视漳。”唐僧一行有云:“星纪当云汉下流,百川归焉;故其分野,自南河下穷南纪之曲,东南负海为星纪”。则台郡宅东南,分野仍属牛女;与一行之说相符”。《诸罗县志》云:“吕宋居巽巳,入翼十度;日本在寅艮,入轸八度。台湾背接吕宋、右连日本,其值翼九度无疑”。二说不同。而《宋史天文志》:“天市垣二十二星,东西各列十一星;其东垣南第六星,曰吴越,亦为星纪之次”闽从吴越,台湾从闽。其说主天市垣。《春秋纬》文:“耀钩徐、扬之州,属权星”。《星经》:“玉衡北斗第六星主扬州,常以五已之日候之”。《唐书天文志》:“杓以治外,故鹑尾为南方负海之国;魁以治内,故陬訾为中州四战之国”。《福建通志》云:“福建属北斗第四星”台湾从福建。其说主北斗。《史记天官书》:“吴、楚之疆,候在荧惑,占于乌衡”。《晋书天文志》:“荧惑曰南方,夏火礼也、视也,主楚、吴、越以南”台湾、福建皆从越。其说主荧惑。《史记天官书》:“丙丁,江淮海岱”。《汉书天文志》:“吴、越,亥”。《天文书》:“戊主吴、越”。其说主干支。唐贾公谚云:“古者受封之月,岁星所在之辰,其国属焉”。其说主岁星。虽各有占验,迄无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