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論 (馬英九)

總統偕同副總統舉行就職2週年記者會
總統馬英九
公布日期 中華民國99年5月19日
2010年5月19日
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在2010年5月19日總統就職兩週年記者會中揭示六大主張:「創新強國、文化興國、環保救國、憲政固國、福利安國、和平護國」。簡稱六國論。

  今天是我擔任總統2週年的前一天,記得2年前我以戒慎恐懼的心情擔任國家元首,現在我想把這2年的心路歷程以及未來要推動的工作向大家做一個報告。


  首先要向各位報告的第一部分就是「改變已經開始」。這兩年來,我們到底推動那些改變?第一個改變就是「堅持清廉與法治」。上任前,我們看到高官與其家人介入貪腐、介入民間企業活動與人事任免相當普遍,我們上任後這些完全杜絕,我們堅守法治與清廉的建設,不希望看到類似情況再出現。

  其次我覺得非常重要的是「杜絕違法濫權」,絕對不干預司法,絕對保持行政中立,同時也要提升人權保障,包括盡全力做到杜絕非法監聽,同時爭議多時的中央選舉委員會完成法制化,使它不再被視為一個黑機關,此外,我們也很積極批准兩項國際人權公約,並透過施行法把它變成國內法,把國內人權的標準提升到國際的水準。

  第三部分就是「推動政經改革」。台灣有許多等了幾十年的改革,都因為政治因素而延擱不動,我們上任後一項一項把問題打開、面對,然後改革,譬如通過國民年金、實施勞保年金、啟動中央政府組織再造,把中央部會做了大幅精簡;完成台灣行政區劃的重要改革,把7個縣市提升、合併變做5個直轄市;在產業方面,完成「產業創新條例」制定,把台灣產業發展推入第三階段;同時對於私立學校撫卹退休的改革,也是幾十年來想做但沒辦法做;我們現在正在進行中的二代健保與軍教課稅,也都是延宕十多年的改革。因此我們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該做的不管會不會丟選票、會不會影響民調,該做的都要推動。

  第四部分就是「朝野包容對話」。我們看到政府不再搞意識形態,就是很穩健的推動政局發展,讓一個包容多元的政治生態能夠出現,各位看到我跟民進黨蔡主席對於兩岸經濟協議的看法是不太一樣,但我們卻都願意面對電視向全民說明我們的立場,這種朝野領袖透過電視公開辯論公共政策,在過去從來沒出現過,在許多民主國家也非常少見,這代表什麼呢?代表台灣的民主與台灣的軟實力。

  第五部份就是「開放兩岸三通」。各位看到我們兩岸關係從對抗變成談判,從衝突變成和解,更獲得國際社會普遍的、幾乎是一致性的肯定,因為這樣的作法使區域緊張降低、穩定提升,同時兩岸海空直航開始實施,陸客來台成為事實,以前台商到中國大陸投資賺的錢都到香港上市,現在他們也願意回台上市,增加了我們的工作機會。

  第六部分是「拓展國際空間」。台灣不是一個大國,在國際上被打壓對我們的發展影響重大,我常說外交孤立還可處理,但是經濟孤立就岌岌可危,我們先把外交上的孤立逐漸改善,因為我們想要拓展國際空間,就不要去搞烽火外交,我們要推動活路外交,因為烽火不能帶來活路,我們改善兩岸的緊張關係之後,就能夠一步步把國際關係改善,我們看到23個邦交國邦誼穩固,兩年來沒有出現狀況,而與我們無邦交但是與台灣安全、經濟有密切關係的美國、日本、東南亞、歐盟、紐、澳,關係都在改善,最重要的是恢復高層互信,我們提出需求已經快10年的軍事採購,獲得八成的回應,另外一方面,我們在日本也設辦事處,要開始進一步包機直航,因為松山、虹橋很快要對飛,10月份羽田、松山也會對飛。很重要的就是,烽火外交變成了正派外交、人道外交,我們到海地去救災頻頻上國際媒體;我們參加了「政府採購協定(GPA)」給台灣帶來重大商機,一直到今天我們的衛生署長還在日內瓦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過去從來沒有這麼大的國際空間,我們不以此為滿足,但至少展現出我們外交的困境已經開始舒緩。

  這些改變有沒有哪些我們沒有注意到的新挑戰?有。例如:我們上任沒有多久就發生了金融海嘯、經濟衰退,讓台灣的外銷、失業率都受到重大創傷,但我們看到,政府在雷曼兄弟破產前後立刻7次宣布降息,當時劉兆玄院長宣布銀行存款全部保障,這是亞洲國家第一個這樣做,使得金融安定下來,中小型的民營銀行存款回流,銀行穩住了,我們才有條件去推所謂的「三挺政策」,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勞工,否則「三挺」是挺不出來的。也因為這樣的關係,企業沒有大量的裁員,相反的,用「無薪假」讓員工和企業還保持相當的關係,「無薪假」在最高的時候有23萬人,現在只剩下1,300多人。
  這半年來台灣景氣復甦十分的明顯,出口非常暢旺、失業率連續7個月下降,據估計,今年第1季,就是1、2、3月的經濟成長可能會突破兩位數。實際上,今年全年的經濟成長,主計處預測4.72%,而國際貨幣基金是預測6.5%,而且通貨膨脹只有1.5%,如果這個數字是事實,我們會領先亞洲其他三個小龍。而預定在今天下午要公布的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的「2010年世界競爭力報告」,在58個接受評比的國家當中,台灣的國家競爭力排名第 8,比去年進步了15名,去年是23名,而最重要的,是我們企業的競爭力是全球第3,政府的效率是全球第6,這是中華民國在被評比的16年當中,表現最好的一次。在這裡我們要非常感謝劉前院長,對於因應經濟衰退所採取的種種政策,從金融、消費券到擴大內需,我也要謝謝吳院長上任之後,將政策發揮到極致。


  第二個部分,我們遭受到重創的就是莫拉克颱風和八八水災,我們在水災的處理上,民眾相當不滿意,這是我們深刻瞭解並體會的。所以發生之後,我們用最快的速度開始進行重建,尤其是吳院長,他在劉前院長擘畫之下,不但增加了新的項目,而且積極推動,每個禮拜都到重建區去視察,所以我們預期到今年8月水災一週年前,76%的受災戶能夠遷入新的住宅,到9月底之前,應該全部都可以遷入,所以重建的速度相當順利。但光重建還不夠,如果未來再發生莫拉克颱風,我們會不會也遭遇到同樣的結果?所以我們在3月及4月兩個月進行了全國25個縣市的災害防救演習,務必每一個縣市政府都瞭解他災害防救的責任,災害防救是「地方負責、中央支援」,每一個系統都要動員,讓大家熟習在災難發生時,知道要到什麼地方去?要做什麼事?


  第三個部分就是H1N1的疫情控制,剛開始大家擔心可能死亡人數會好幾百人,甚至上千人,但是在衛生署、教育部和各部會充分配合之下,在台灣沒有形成恐慌,不但沒有形成恐慌,我們自製的疫苗非常成功而有效的讓18歲以下的學生,75%都接種了疫苗,這是世界第一位,我們有25%的全國民眾接種了疫苗,大概佔全球第5名,也因為這樣的關係,我們死亡的人數,在當時是41人,比率只有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會員國家平均死亡率的三分之一。但是我們也必須要理解、要承認在過去兩年中,我們在公眾溝通、部門協調與危機處理上,都還有許多值得檢討的空間,也因為這樣的關係,讓我們在這兩年中,飽受各界批評,但是我們覺得這是一個成長的機會,像剛才講的,包括災害防救、疫情處理與經濟復甦都讓我們學到了教訓,也讓我們更為堅強。所以說,我們覺得這是整裝出發,打造未來黃金十年最好的時機,經濟正逐步復甦,我們大家對自己的信心逐漸增加。


  我們上任前的8年,覺得台灣的進步非常緩慢,基本上需要現在加速來進行,所以我提出六項主張,分別為「創新強國、文化興國、環保救國、憲政固國、福利安國、和平護國」。

  我首先講「創新強國」,我們要用創新來提升台灣的競爭力,台灣的產業結構一定要改變,台灣的經濟策略也一定要調整。創新是競爭力的核心,台灣要面向世界舞台,必須要有創新能力才能夠生存,因此,我們強調創新強國,而創新絕對不限於科技甚至高科技,任何行業都可以創新。我們在很多非高科技甚至非科技的行業,看到令人驚豔的創新,我們看到了高價位的觀賞魚,看到了蘭花,我們也在農村看到用牛奶飼養文蛤,而且我們看到在服務業,鼎泰豐、85 度C在全世界展店,台灣人的金頭腦在全世界逐漸地嶄露頭角。去年11月與今年4月,分別在德國紐倫堡與瑞士日內瓦的發明展,台灣的代表都拿到第一名;我們最近有好幾位高中生在英特爾科學競賽(Intel ISEF)中得到大獎;去年「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公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在133個經濟體中,我國創新排名第六,其中「每一百萬人的專利數」項目,台灣名列全球第一;去年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研究各國專利的生產力,台灣排名第三,據瞭解今年也是如此,顯示我國在專利方面在全球名列前茅。不過我們不要因此而自滿,因為在高階技術的核心專利,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日前我與吳院長研究過後,指示行政院協調經濟部、國科會等部會,對於工業生產所需要的關鍵性技術、就是一些紮根的技術,選出優先的項目進行深耕計畫,換句話說,我們有些產品很亮麗,但是它主要的零組件都來自國外,我們花了很多錢去買這些零組件,因此我們需要加強研發及提高自製能力,我們已請相關單位挑選若干項目,做為未來深耕發展的基礎,政府會全力支持業者朝這個方向努力。

  第二是「文化興國」,以文化來發揚台灣的優勢,台灣在文化方面的表現本來就很突出,我常說這是一套具有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它的核心價值就是開放進取、善良勤奮與誠信包容,表現在外的就是海洋文化、多元文化、創新文化,以及志工文化和愛心文化。這些內容過去在大陸不是沒有,但是在台灣得到前所未有的發揮,我們面對全球,這種特色文化可以讓台灣的軟實力令全世界感動,我們覺得最關鍵的就是人才,現在雖然經濟復甦,但常常求才找不到足夠的人才,因此必須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台灣,我們的高等教育在全世界來說,學校數目比是最多的,我們的高中生幾乎每一位都有機會進大學,因此我們應該有能力把台灣的校園開放、校園國際化,讓教育成為一種重要的產業,吸引這個地區或更遠地區的學生到台灣來,我已經請行政院要求教育部和外交部一起來規劃,如何把台灣目前能夠提供英語教學的學校,組織起來、做好評鑑,吸引外國學生來台灣就讀,把我們校園國際化,讓台灣的大學校園外國學生至少增加一倍,這對本地生是有競爭及學習切磋的效果,而且也讓我們建立更大的信心,讓年輕人有更完整的國際觀,這就是「文化興國」。

  第三是「環保救國」,要用綠能來打造低碳家園,現在大家都瞭解環保問題是要命的,如果極端氣候不斷出現,台灣會遭遇到非常難以迴避的大難。最近有好幾位小朋友寫信給我,有封信寫道「美麗的地球因為人類開發過度,因而改變了外貌,現在已經向我們抗議了,全世界有許多災難不斷發生,台灣也陷入其中」,各位看看,這是我們下一代的呼籲,我們做大人的千萬不能忽視,要有具體的行動。
  建立低碳家園是世界趨勢,政府在推動低碳方面已經有些具體成果。我們去年與前年連續兩年,排碳量前年減少4.4%,去年下降5%,但是我們不會滿足,雖然我們原來的2008年標準年已經下降到2005年,換句話說,標準提得更高,同時2020年時,台灣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我們將它訂到預測的基線,即 BAU(Business As Usual)量的30%以上,這在同級的國家來說,是蠻大的一個承諾,比韓國、新加坡目標還要高,需要政府與人民一起來努力。   我們減碳的四個法律,要全力通過與推動,同時全力發展低碳經濟、綠色能源,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每年要以2個百分點提高,同時鼓勵再生能源,而且要有計畫的去打造低碳城市與低碳社區。
其實我們的綠能科技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力,去年LED光電照明、風力發電和電動車在未來幾年中,在台灣都會有相當大的發展。我們希望這些關鍵技術的發展,不但能夠在消極面做到節能減碳,更要積極地推動這方面的產業,提升我們產業的競爭力,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具體來講,明年全國的交通號誌燈都會改用發光二極體(LED)。

  第四,憲政固國。要以廉能治理政府,兩年來,我們施行憲法,遵守憲法,雙首長制的運作十分良好,目前各界對於短期內是否要修憲並沒有形成任何的共識,大部分都認為不是當務之急。鑑於我們修憲門檻很高,社會成本很大,所以,若沒有社會共識,我們還是透過別的方法,包括修法、大法官解釋、建立憲政慣例這三個途徑來推動憲政改革,也就是推動一些具有社會共識又不需要修憲的改革。這方面,我們做了一些努力,例如「中選會組織法」,讓中選會成為真正中立的機關、「行政中立法」讓行政不受政治不當干擾、「行政院組織法」將行政院組織做大幅度改變、「地方制度法」調整行政區劃,也正在推動「政黨法」;司法方面,我們通過「妥速審判法」,希望不要讓正義遲到;修改「貪污治罪條例」,訂定貪污罪被告不說明財產來源罪;目前也正推動「法官法」,其中包括檢察官,希望獎勵績優的司法官,淘汰不適任者。此外,考試院也正推動許多文官改革法案,來提升服務品質,這些都不需要修憲同樣可達到若干修憲的目標。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各位看到這次洛桑國際管理學院提出來的報告,它提到一點台灣做了很多鬆綁的工作,這就是劉前院長時推動473財經法規的鬆綁,讓台灣的企業經營環境更為合理。在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評比中,對台灣政府效能的評比大幅提升,從去年18名進步到今年的第6名,這也是歷史新高。此外,端正政治風氣、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服務態度這3項是政府治理不會改變的目標,未來仍會繼續貫徹。

  第五,福利安國。我們整個社會安全網架構並不差,但內容還需要再充實,我覺得有幾個重點是我們未來一定要做的。第一、政府在為人民創造財富、追求成長時,千萬不能忘記分配正義,不要讓貧富差距持續擴大,所以,租稅改革仍要持續進行。第二,少子化對台灣衝擊很大,現在台灣人口增加率是全球最低的國家,高齡化對我們的衝擊很快就會出現,所以,社會安全網一定要做些調整才能夠因應,一方面,一定要提供好環境讓年輕人安心成家、安心生產。過去兩年政府所做的努力還不夠,這些努力包括育嬰假、購屋貸款利息補貼,我也和吳院長說,我們還要更完整的計畫,讓年輕人願意生產、願意結婚。
  再來就是我們希望幼托制度改善的步伐能夠再加快,也許沒有辦法一步登天,讓我們負擔所有5歲以前孩子的幼托費用,但是我們要嘗試先從其它的方向一步一步把它達到,就像我們5歲入學的構想,也不是一步到位,我們先從偏遠地區開始,一步一步地全部實施,因為政府的財力只容許我們這樣做。
  至於高齡化的問題,當然,長期照護在劉前院長時代已經確立,將來如何能夠將長照保險做好,是我們未來面臨很大的挑戰。

  最後就是第六國:和平護國。以和平建立台海秩序,整個兩岸關係目的就是,透過兩岸在海峽的和解,並且擴張到外交的領域,讓台灣面對一個和平的外在環境,讓我們好整以暇,但是不受干擾的情況下推動我們許多內部的改革,所以我還要重申,我們是要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堅持「不統、不獨、不武」的原則,並且以海峽兩岸於1992年所達成的「九二共識」為基礎,展開兩岸的關係,我們先推動和解,再走向合作,最後建立和平,我們這種循序發展,其實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們到底希望兩岸關係往什麼方向發展呢?在這裡我要告訴大家,我的目標是爭取一個足夠的時間,足夠的歷史階段,讓同樣是炎黃子孫的兩岸人民,能夠在中華民族智慧的導引之下,找出尋求兩岸問題解決的方案,這不是一個短程可以達到的目標,但這也不是立刻就要解決,我們能夠把這問題一步一步找到解決的方案,對雙方都是最有利的。
  我也注意到,在我們改善與大陸關係的時候,有些民眾擔心,我們中華民國的主權會不會受到衝擊?台灣的尊嚴會不會受到傷害?在這裡我要再次強調,我的兩岸關係一定會保證能夠堅守台灣的尊嚴、中華民國的主權,以及捍衛中華民國的憲法,同時,我們不是在這裡只喊口號,各位看一看,我們與大陸簽了12項協議,哪一個傷害到中華民國的主權?哪一個有任何侵犯到台灣尊嚴的文字?完全沒有,基本上都是中性的,每一項協議都達到「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目標,我們很願意接受外界的檢驗。
  我們這些作法證明了不需要犧牲主權、不需要傷害尊嚴,也一樣可以達致兩岸的和平與繁榮,未來我們與大陸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也是在這樣的精神下來進行,所以我們希望國人都能夠團結起來,在這個時候,我們從六國論能夠讓台灣真正的在未來打造黃金的十年,最後我要和各位朋友報告,過去兩年雖然我們過程十分地艱辛,但是我們證明了「鬆綁重建」的政策是正確的,我們實踐政策的策略是有效的,廉能治國讓我們遠離貪腐,國際競爭力的提升,靠的一方面是和平繁榮的外在環境,再一個就是我們全力以赴經濟社會建設。


  儘管這兩年來我個人走過了許多的艱辛,但我能夠把我長年以來的理念付諸實踐,讓我感到相當欣慰,我知道我還有很多地方還需要繼續努力來改善,但回顧中華民國建國過去將近100年,我們正好站在一個百年的轉捩點上,過去100年曾經有戰爭,也有和平,有衰敗也有進步,而我們在台灣,政府遷台這61年,大部分的時間是和平的,大部分的時間是繁榮的,而我有信心將這繁榮與和平繼續下去,這就是為什麼我要提出黃金十年的理念,而且我相信我們走過的路都留下了不是只有腳印,也有我們的汗水、淚水,我相信台灣人民的智慧會讓我們繼續有足夠的勇氣因應這些挑戰。
  最後我要謝謝全國人民、全國公務員,在過去兩年內給我的支持,讓我們一起攜手同心,再往前邁進,謝謝大家!

中華民國《著作權法》:

第九條(著作權標的之限制)
  下列各款不得為著作權之標的:
  一、憲法法律、命令或公文
  二、中央或地方機關就前款著作作成之翻譯物或編輯物。
  三、標語及通用之符號、名詞、公式、數表、表格、簿冊或時曆。
  四、單純為傳達事實之新聞報導所作成之語文著作。
  五、依法令舉行之各類考試試題及其備用試題。
  前項第一款所稱公文,包括公務員於職務上草擬之文告、講稿、新聞稿及其他文書。

本作品來自上列各款,在中華民國,屬於公有領域。詳情請參見章忠信著作權筆記著作權法第九條釋義。另外請注意司法院釋字第5號解釋:「行憲後各政黨辦理黨務人員,不能認為刑法上所稱之公務員。」所以自從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12月25日中華民國憲法施行以來,各政黨黨務作品,不能認為公文。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