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經註疏正字 (四庫全書本)
十三經註疏正字 |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七
十三經註疏正字 五經縂義類
提要
〈臣〉等謹案十三經註疏正字八十一卷
國朝沈廷芳撰廷芳字椒園仁和人乾隆丙辰
召試博學鴻詞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山東按察使是編校正十三經註疏以監本重修監本陸氏閩本毛氏汲古閣本叅互考正而音義釋文則以徐氏通志堂本為準凡周易三卷尚書五卷詩十四卷周禮十卷儀禮十一卷禮記十五卷左傳十卷公羊傳四卷榖梁傳二卷孝經一卷論語二卷孟子一卷爾雅三卷考諸經正義宋端拱咸平景徳遞有刋校而板本久湮學者無由是正明萬厯後公私刋板雖其中亦有據宋本刋正者而所校輒有不同廷芳是書每條標其本句而疏其訛誤於下其據某本改者並顯出之有未定者則以疑存之或有據某人説者亦綴附焉而於形聲六體尤所究詳然籕改而篆篆改而八分而𨽻書偏旁㸃畫或因或革不能限以許慎之所述又經師口授各據専門春秋則三傳異文詩則四家殊字而假借通用又復錯出於其間故曰若越若書自不同桑葚桑椹詩亦各體此一經自不相同者也周禮之簭不可以通乎周易之筮儀禮之庿不可以通於禮記之廟此諸經各不相謀者也鄭康成之屢稱舊書陸徳明之多引別本更無論矣故是書所舉或漏或拘尚未能毫髪無憾然㕘稽衆本考騐六書訂刋板之舛訛祛經生之疑似註疏有功於聖經此書更有功於註疏較諸訓詁未明而自謂能窮義理者固有虛談實際之分矣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恭
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 校 官〈臣〉陸 費 墀
十三經註疏正字例言
一唐太宗詔國子祭酒孔頴逹等撰定五經義疏凡百七十卷名曰五經正義高宗永徽中賈公彥始撰周禮儀禮義疏宋真宗景徳中因判國子監李至請命直講崔頤正孫奭崔偓佺等讐挍二傳二禮孝經論語爾雅七經疏刋刻布下明神宗萬厯中並孟子彚為十三經令國子監刋本即今國子監本也焦氏經籍志謂唐定註疏始為十三經略言之耳
一十三經所見者有四本一監本一監本修板修板視原本誤多十之三一陸氏閩本一毛氏汲古閣本閩本及舊監本世藏較少故據監本修板及毛氏本正焉釋文則從徐氏通志堂本校
一字一本誤者曰某本誤並誤者曰某字誤某誤而無可考曰當某字誤可商曰疑某字誤不可知曰某字疑或脫或衍或誤而不能定則概曰疑
一字有形誤有聲誤上下互易左右跳行前脫者後重初衍則中落甚者以釋文羼註以傳註併經或疏存而經亡或彼疏而此註諸如此例難可因仍若疏中標目自某至某間有繆訛經註可考則從省略
一字乖六體已見宋玉山毛氏六經正誤至於加埸成減作錫祗去下以同⽰卻易旁而殊卻各為音義非可混淆若監本以士衡名更陸璣為機毛氏縁熹宗諱改學校作挍是處多同則從間出
一註疏引經字體不一或文有假借或本有異同俱載原文兼述義訓惟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士人覊丱誦習所引異同概不標出至史傳諸子義異聖言引歸體要其於詳畧不盡以本文正焉若夫緯候之繆言湮沉之古冊無可攷挍抑又畧諸
一書有因校而誤者如鄭志中孫皓康成弟子也後人誤以皓為歸命侯而改鄭志作吳志誤史起為呉起而改魏襄王為魏文侯此因校得誤也極知檮昧未敢莽鹵至於參伍考校未能盡正尚以俟好古博學之君子云
十三經註疏正字例言
- 全覽1
- 全覽2
- 全覽3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 卷十二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巻十六
- 巻十七
- 巻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
- 卷八十一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