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第158卷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一百五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一百五十八卷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一百五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

 第一百五十八卷《目錄》。

 《聲音異部彙考》一。

  《周禮》:春官大師

  《漢書》。五行志

  《南齊書》。五行志

  《續文獻通考》。物自鳴

  《管窺輯要》。城邑變異占 宮室變異占 器皿占 軍營器械占

 《聲音異部彙考》二。

  《周》。襄王一則 景王一則

  《漢》。成帝鴻嘉一則 哀帝建平一則 元壽一則 王莽大鳳一則

  後漢:獻帝建安二則

  晉。惠帝元康一則 孝武帝太元一則

  《南齊》:武帝永明二則

  梁。武帝天監二則 中大通二則 中大同一則

  陳。宣帝太建三則 後主至德一則

  北魏。太宗泰常一則 世祖太延一則 顯祖皇興二則 世宗延昌一則

  北齊:文宣帝天保一則

  《北周》:武帝建德一則

  隋。文帝開皇二則

  唐:高祖武德二則 高宗咸亨一則 中宗嗣聖一則 元宗開元二則 天寶一則 德

  宗貞元一則 文宗太和一則 僖宗廣明一則 中和一則 昭宗光化一則 天復二則

  《遼》。太宗大同一則 聖宗太平一則

  宋:神宗熙寧一則 高宗紹興二則 孝宗淳熙一則 光宗紹熙一則 恭帝德祐一則

  金。海陵正隆一則 世宗大定一則 宣宗興定一則 哀宗正大一則

  《元》:順帝至正一則

  明。太祖洪武二則 成祖永樂一則 英宗正統一則 天順一則 憲宗成化一則 武

  宗正德三則 世宗嘉靖二則 穆宗隆慶一則 神宗萬曆三則

 《聲音異部總論》:

  《禮記》:樂記

 《聲音異部·紀事》。

《庶徵典》第一百五十八卷。

聲音異部彙考一

編輯

《周禮》

編輯

《春官》

編輯

大師,「執同律」以聽軍聲而詔吉凶。

大師大起軍《師兵書》曰:「王者行師,出軍之日,授將弓矢,士卒振旅,將張弓大呼。大師吹律合音。商則戰勝,軍士強;角則軍擾多變,失士心;宮則軍和,士卒同心;徵則將急數怒,軍士勞;羽則兵弱少威明。」訂義《易》氏曰:「六律陽聲,六同陰聲。即陰陽以候其氣,則葭灰一動,而八風從律,以十二律應十二風,而後可以察天地之和。大師以是而聽軍聲,宜其吉凶應焉。」王昭禹曰:「師曠曰:『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南風不競,多死聲,楚必無功』。古之人所以望敵而知吉凶,先事而知勝負者,用此術也。然王者之師,而猶聽軍聲而詔吉凶。」蓋兵兇器,戰危事,聖人不敢輕也。

《漢書》

編輯

《五行志》

編輯

《傳》曰:「聽之不聰,是謂不謀,厥咎急,厥罰恆寒,厥極貧。 時則有鼓妖。君嚴猛而閉下,臣戰栗而塞耳,則妄 聞之氣發於音聲,故有鼓妖。」

《南齊書》

編輯

《五行志》

編輯

聽《傳》曰:「不聰之象」,見則妖生於耳,以類相動,故曰「有 鼓妖也。」一曰,聲屬鼓妖。

《續文獻通考》

編輯

《物自鳴》

編輯

《乾坤變異錄》:「人君宮室無故有聲,主兵起,若人家,主 家亡。」

《管窺輯要》

編輯

《城邑變異占》

編輯

城邑門戶忽鳴,有兵喪。

邑里社鳴,里有聖人出,百姓歸之,天子出宮。《京房》曰: 「社鳴實邑虛,虛邑實。」

《宮室變異占》

編輯

人君宮閣殿庭門戶無故有聲,謂之「壞宇」,不出二年 有兵,親戚謀叛。

「宮庭內忽聞鼓聲」,擊鼓應之,吉。

《器皿占》

編輯

車自鳴,有爭𩰚死傷; 鐘自鳴,國君凶。《潛潭巴》曰:「兵動。」一曰:鐘磬自鳴,庶雄 作亂,兵起,不出三年。

鼓自鳴,庫兵動。《天鏡占》曰:「鼓忽自鳴,敵兵來攻。一曰: 鐘自鳴,下人將叛;一曰:邑有寇邑。鼓自鳴,其邑亡釜竈鳴,不出一年,有喪家國;同 甑鳴而破,口舌,刑傷,六十日至。」

床自鳴,有死喪。

桌凳自鳴有火盜,有死喪。

廚櫃鳴,有死喪官訟。

食器忽自鳴,有𩰚爭死喪。 酒醬醋甕自鳴破者,《其家破》。

《軍營器械占》

編輯

「營中鼓自鳴,兵動凶;金鼓自鳴軍當罷。」一曰:「將有功。」 金鼓忽不鳴,兵且敗,將降。

軍中鼓角自鳴,暴兵至,鼓角無聲,軍必敗。

刀劍有聲鳴者,凶。刀劍無故自鳴,下僚欲叛,防遠之 吉,不然必被屠城。一曰,刀劍自鳴有聲,明日戰大勝。 他人不聞而獨自聞之,宜防賊來陰謀相害,在家疑 婦人左右奸刺。

聲音異部彙考二

編輯

襄王二十四年晉侯柩有聲

編輯

按《春秋》不書。 按《漢書五行志左傳》曰:釐公三十二 年十二月己卯,晉文公卒。庚辰,將殯於曲沃,出絳,柩 有聲如牛。劉向以為近鼓妖也。喪,凶事。聲如牛,怒象 也。將有急怒之謀,以生兵革之禍。是時秦穆公遣兵 襲鄭,而不假道還。晉大夫先軫謂襄公曰:「秦師過不 假塗,請擊之。」遂要崤阣以敗秦師。匹馬觭輪無反者, 操之急矣。晉不惟舊,而聽虐謀,結怨強國,四被秦寇, 禍流數世,凶惡之效也。

景王二十四年鑄無射鍾聲槬

編輯

按《春秋》不書。 按《漢書五行志左氏傳》:昭公二十一 年春,周景王將鑄無射鍾,泠州鳩曰:「王其以心疾死 乎?夫天子省風以作樂,小者不窕,大者不槬,槬則不 容,心是以感,感實生疾。今鍾槬矣,王心弗堪,其能久 乎?」劉向以為是時景王好聽淫聲,適庶不明,思心霿 亂,明年以心疾崩。近心腹之痾,凶短之極者也。

成帝鴻嘉三年山鳴

編輯

按:《漢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鴻嘉三年五月 乙亥,天水冀南山大石鳴,聲隆隆如雷,有頃,止聞平 襄二百四十里埜雞皆鳴。石長丈三尺,廣厚略等,旁 著岸脅,去地二百餘丈,民俗名曰石鼓。石鼓鳴有兵。 是歲廣漢鉗子謀攻牢篡,死罪囚鄭躬等盜庫兵,劫 略吏民,衣繡衣,自號曰「山君」,黨與寖廣。明年冬,乃伏 誅,自歸者三千餘人。後四年,尉氏樊並等謀反,殺陳 留太守嚴普,自稱將軍。山陽亡徒蘇令等黨與數百 人,盜取庫兵,經歷郡國四十餘,皆踰年乃伏誅。是時 起昌陵作者數萬人,徙郡國吏民五千餘戶,以奉陵 邑。作治五年不成,乃罷昌陵,還徙家石鳴,與晉《石言》 同應。師曠所謂「民力彫盡」,《傳》云:「『輕百姓』者也。」虒祁離 宮去絳都四十里,昌陵亦在郊埜,皆與城郭同占。城 郭屬金,宮室屬土,外內之別雲。

哀帝建平二年殿中有聲如鍾

編輯

按《漢書哀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建平二年四月 乙亥朔,御史大夫朱博為丞相,少府,趙元為御史大 夫。臨延登受策。有大聲如鍾鳴,殿中郎吏陛者皆聞 焉。上以問黃門侍郎揚雄、李尋,尋對曰:『《洪範》所謂鼓 妖者也。師法以為人君不聰,為眾所惑。空名得進,則 有聲無形,不知所從生。其傳曰:『歲月日之中,則正卿 受』』」之。今以四月日加辰巳有異,是為中焉。正卿謂執 政大臣也。宜退丞相、御史,以應天變。然雖不退,不出 期年,其人自蒙其咎。揚雄亦以為鼓妖聽失之象也。 朱博為人強毅多權謀,宜將不宜相,恐有凶惡亟疾 之怒。八月,博、元坐為姦謀,博自殺,元減死論。京房《易 傳》曰:「令不脩本,下不安。金毋故自動,若有音。」

元壽元年秋九月孝元廟殿門銅龜蛇鋪首鳴

編輯

按:《漢書哀帝本紀》云云。

王莽天鳳二年朱鳥門鳴

編輯

按《文獻通考》:王莽天鳳二年十月戊辰,王路朱鳥門 鳴,晝夜不絕。崔發等曰:「虞帝闢四門,達四聰。門鳴者, 明當修先聖之禮,招四方之士也。」於是令群臣皆賀, 所舉四行,從朱鳥門入而對策焉。

後漢

編輯

獻帝建安七年山鳴

編輯

建安八年,山鳴。

按《後漢書獻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建安七八年 中,長沙醴陵縣有大山,常大鳴如牛呴聲,積數年。後 豫章賊攻沒醴陵縣,殺掠吏民。」

惠帝元康九年許昌城有聲如牛

編輯

按《晉書惠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元康九年三月有聲若牛,出許昌城。十二月,廢愍懷太子,幽於許宮。 明年,賈后遣黃門孫慮殺太子,擊以藥杵,聲聞於外。」 是其應也。

孝武帝太元十五年有聲如雷

編輯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太元十五年 三月己酉朔,東北方有聲如雷。」按劉向說,以為雷當 託於雲,猶君託於臣。無雲而雷,此君不恤於下,下人 將叛之象也。及帝崩而天下漸亂,孫恩、桓元交陵京 邑。

南齊

編輯

武帝永明元年天有聲

編輯

按《南齊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永明元年十 一月癸卯夜。天東北有聲。至戊夜。」

永明十一年,殿屋鳴。

按《南齊書武帝本紀》,「永明十一年七月,上不豫,徙御 延昌殿。始登階而殿屋鳴吒。上惡之,戊寅,大漸。」

武帝天監四年無雲有雷聲

編輯

按《梁書武帝本紀》:「天監四年十一月甲午,天晴朗,西 南有電光,聞如雷聲。」

按《隋書五行志》:「天監四年十一月,天清朗,西南有電 光,有雷聲二。」《易》曰:「鼓之以雷霆。」近鼓妖。《洪範五行傳》 曰:「雷霆託於雲,猶君之託於人也。君不恤於天下,故 兆人有怨叛之心也。」是歲,交州刺史李凱舉兵反。 天監十九年,無雲而雷。

按《梁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隋書五行志》。「十九年九 月。西北隱隱有聲如雷。赤氣下至地。是歲盜殺東莞、 瑯琊二郡守。以朐山引魏軍。」

中大通六年無雲而雷

編輯

按《梁書武帝本紀》,「中大通六年閏十二月景午,西南 有雷聲。二。」 按《五行志》,「其年北梁州刺史藺欽舉兵 反。」

中大同元年竟天有聲

編輯

按:《梁書武帝本紀》中大同元年「六月辛巳,竟天有聲, 如風雨相擊薄。」

宣帝太建二年有聲如雷

編輯

按:《陳書宣帝本紀》:太建二年「十二月癸巳夜,西北有 雷聲。」

按《隋書五行志》:「太建二年十二月,西北有聲如雷。其 年湘州刺史華皎舉兵反。」

太建十二年,有聲如雷。

按《陳書宣帝本紀》:太建十二年「九月癸未夜,天東南 有聲,如風水相擊,三夜乃止。」

太建十四年,後主即位,天有聲。

按《南史陳後主本紀》,「太建十四年春正月,即皇帝位。 八月癸未夜,天有聲如風水相激。乙酉夜亦如之。九 月辛亥夜,天東北有聲如蟲飛,漸移西北。」

後主至德元年天有聲

編輯

按《陳書後主本紀》:「至德元年九月丁巳,天東南有聲 如蟲飛。」

北魏

編輯

太宗泰常四年祭白登廟有車騎聲

編輯

按《魏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四年八月,帝嘗於 白登廟,將薦熟,有神異焉。太廟博士許鍾上言曰:「臣 聞聖人能饗帝,孝子能饗親。伏惟陛下孝誠之至,通 於神明。近嘗於太祖廟有車騎聲從北門入,殷殷轞 轞,震動門闕,執事者無不肅懷,斯乃國祚永隆之兆。 宜告天下,使知聖德之深遠。」

世祖太延四年有聲如鼓

編輯

按《魏書世祖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太延四年十月 辛酉。有聲如大鼓。西北行。」

顯祖皇興元年七月東北無雲而雷

編輯

按《魏書顯祖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云云。

皇興二年七月,東北有聲如雷。

按《魏書顯祖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云云。

世宗延昌二年有聲如雷

編輯

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延昌元年二月 己酉,有聲起東北,南引,殷殷如雷,二聲而止。」

北齊

編輯

文宣帝天保四年有聲如雷

編輯

按,《北齊書文宣帝本紀》:「天保四年四月戊午,西南有 大聲如雷。」

按《隋書五行志》:「大保四年四月,西南有聲如雷。是時 帝不恤天下,興師旅。」

北周

編輯

武帝建德六年有聲如雷

編輯

按《周書武帝本紀》:建德六年「正月壬辰,西方有聲如 雷者一。」

按《隋書五行志》:「建德六年正月,西方有聲如雷。未幾 吐谷渾寇邊

文帝開皇十四年連雲山鳴

編輯

按《隋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開皇十四年正 月旦,廓州連雲山有聲如雷。是時五羌反叛,侵擾邊 鎮。」

開皇二十年,天有聲。

按《隋書文帝本紀》:三十年四月乙亥,天有聲如瀉水, 自南而北。 按《五行志》:二十年無雲而雷。京房易飛 侯曰:「國將易君,下人不靜,小人先命,國凶,有兵甲。」後 數歲,帝崩,漢王諒舉兵反,徙其黨數十萬家。

高祖武德二年山鳴

編輯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武德二年三月, 太行山聖人崖有聲,占曰:「有寇至。」

武德三年,地有聲。

按《唐書高祖本紀》:「三年二月丁酉,京師西南地有聲。」

按《五行志》:「三年二月丁丑,京師西南有聲如崩山。」

《近鼓》,妖也。說者以為人君不聰,為眾所惑。則有聲無 形。不知所從生。

高宗咸亨元年有聲如雷

編輯

按《唐書高宗本紀》:「咸亨元年二月丁巳,東南有聲若 雷。」

中宗嗣聖七年即武后天授元年無雲而雷

編輯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天授元年九月。 檢校內史宗秦客拜日。無雲而雷震。近鼓妖也。

元宗開元二十三年石鳴

編輯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開元二十三年 十二月己巳,《龍池聖德頌》,「石自鳴,其音清遠如鐘磬。」 石與金同類。《春秋傳》:「怨讟動於民,則有非言之物。」言 石鳴,近石言也。

開元二十八年,山鳴。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開元二十八年 夏六月,吐蕃圍安戎城,斷水路,城東山鳴石坼,湧泉 二。」

天寶十載鐘自鳴

編輯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天寶十載六月, 大同殿前鐘自鳴。占曰:「庶雄為亂。」

天寶十四載,天有聲。

按,《唐書元宗本紀》:十四載「五月,天有聲於浙西。」

德宗貞元十三年街鼓不鳴

編輯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貞元十三年六 月丙寅,天晦,街鼓不鳴。」

文宗太和三年殿吼

編輯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太和三年。南蠻 圍成都。毀玉晨殿為礧。有吼聲三。乃止。」

僖宗廣明元年碑鳴

編輯

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廣明元年華岳 廟元宗御製碑,隱隱然有聲,聞數里間,浹旬乃止。」近 石言也。

中和二年無雲而雷

編輯

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中和二年十月, 「西北方無雲而雷。」

昭宗光化三年鐘自鳴

編輯

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光化三年冬。武 德殿前鐘聲忽嘶嗄。」

天復元年鐘自鳴

編輯

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光化三年武德 殿前鐘嘶嗄。天復元年九月,聲又變小。」

天復三年,有聲,出梁邸廳事。

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天復三年十月 甲午,有大聲出於宣武節度使廳事。近鼓妖也。 按《冊府元龜》,唐天復三年十月甲午,有大聲出於梁 邸之廳事,帝甚驚駭。占者曰:「當有大慶。」復封魏王。

太宗大同元年行在御幄有聲

編輯

按《遼史太宗本紀》:「大同元年夏四月丙辰朔,發自汴 州,次赤岡,夜有聲如雷,起於御幄。」

聖宗太平五年濼有聲

編輯

按《遼史聖宗本紀》:「太平五年三月,魚兒濼有聲如雷。」

神宗熙寧六年西北有聲

編輯

按《宋史神宗本紀》:「熙寧六年秋七月丙寅夜,西北有 聲如磑。」

高宗紹興七年無雲而雷

編輯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紹興七年五 月,「汴京無雲而雷。」是歲偽齊亡。

紹興三十年,「無雲而雷。」

按《宋史高宗本紀》:「三十年十月癸亥,日中無雲而雷。」 按《文獻通考》:「三十年十月庚戌,晝漏半,無雲而雷。」

孝宗淳熙十四年有大聲發大內

編輯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淳熙十四年六月「甲申昧爽,禱雨太乙宮。乘輿未駕,有大聲自內發, 及和寧門,人馬辟易相踐,有失巾屨者。」

光宗紹熙二年鼓自鳴

編輯

按:《宋史光宗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紹熙二年,溫 州瑞安縣感應侯廟鼓自鳴,後邑有巨寇舁鼓去。先 是鼓上有書曰:「鼓響盜長,鼓壞盜敗。」寇果以旬日就 僇。與《晉志》隆安石鼓鳴孫恩同占。

恭帝德祐二年有聲出府中

編輯

按《宋史二王本紀》:德祐二年五月「乙未朔,陳宜中等 乃立昱於福州,以為宋王,改元景炎。改福州為安福 府,溫州為瑞安府,郊赦。是日黎明,有大聲出府中,眾 皆驚仆。」

海陵正隆六年臨潢空中有車馬聲

編輯

按《金史海陵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六年八月,時臨 潢府聞空中有車馬聲,仰視見風雲杳靄,神鬼兵甲 蔽天,自北而南,仍有語促行者。未幾,海陵下詔南征。」

世宗大定十三年塔上有音樂聲

編輯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大定十三年八 月丁丑,策試進士於憫忠寺,夜半忽聞音樂聲起東 塔上,西達於宮,考官完顏蒲捏、李晏等以為文運始 開,得賢之兆。」

宣宗興定三年有聲如雷

編輯

按《金史宣宗本紀》:「興定三年夏四月癸未,陝西黑風 晝起,有聲如雷。」

哀宗正大五年御座上聞人聲

編輯

按《金史哀宗本紀》。不載 按《續文獻通考》。正大五年 八月御座。上聞若有言者曰:「不放捨則何。索之不見。」

順帝至正十八年有聲如雷

編輯

按《元史順帝本紀》:「至正十八年三月辛丑,大同路夜 黑氣蔽西方,有聲如雷。少頃,東北方有雲如火,交射 中天,遍地俱有火,空中有兵戈之聲。」

太祖洪武五年有聲如雷

編輯

按《明昭代典則》:「洪武五年八月,太原府徐溝縣西北, 空中有聲如雷。」

洪武十一年,遂昌有「大聲。」

按《續文獻通考》:「洪武十一年,處州遂昌縣奏,有大聲 如鐘,自天而下,無形,或以為鼓妖。次年官民俱災。」

成祖永樂十三年山呼萬歲者三

編輯

按《明通紀》:永樂十三年三月,貴州布政司蔣廷瓚言, 「去年北征班師,詔至大岩山,有聲連呼萬歲者三,咸 謂皇上恩威遠加,山川效靈之徵。禮部尚書呂震請 率群臣上表賀。上曰:『人臣事君當以道,阿諛取容,非 賢人君子所為。呼譟山谷之間,空虛之聲相應,理或 有之,豈是異事?布政司官不察以為祥爾為國大臣, 不能辨其是非,又欲進表媚朕,非君子事君之道』。」遂 已。

英宗正統二年井內有兵戈聲

編輯

按《貴州通志》:「正統二年,騰衝守禦千戶所井內夜有 兵戈聲,一月乃止。」

天順七年空中有聲

編輯

按《明通紀》:天順七年二月,會試場屋災,舉子焚死者 數十人。是月晦夜,空中有聲。李賢密疏曰:「傳言無形 有聲,謂之鼓妖,上不恤民則有此異。惟陛下憫念元 元,凡一切不便於民者悉皆停罷,則災變可弭。」上覽 之,復命賢上寬恤事件,密封以來。賢因疏十事上陳, 上皆從之,即詔行天下。賢又請罷江南所造緞疋及 磁器,清錦衣衛所監罪人,止各邊守臣進貢,及止下 番所遣使臣,停中外買辦採辦。上不從。賢執之數四, 上不從,止取前十條行之。左右見賢力爭,皆寒慄。同 列亦為賢懼,賢曰:「古之大臣,知無不言。今雖不能盡 然,至於利害,繫國家安危者,豈可默默以苟祿位?」然 上知賢之深,終不以為忤也。

按《名山藏》:天順七年二月,上諭李賢曰:「近聞空中有 聲,天譴也,宜祈禱。」賢對曰:「考之於書,無形有聲,名曰 鼓妖。君不卹民,天下怨叛,則妖生焉。乞行蠲恤之政。」 上曰:「朕心也。」

憲宗成化十四年早朝聞甲兵聲

編輯

按《名山藏》,「成化十四年八月戊申早朝,東班官若聞 有甲兵聲者,皆辟易不成列,衛士露刃備不虞,久始 定,莫知故。」

武宗正德四年空中有聲

編輯

按《江南通志》:「正德四年,應天空中有聲自北來,如數 萬甲兵,民皆震恐,數日乃止。」

正德七年,「始皇廟鐘鼓自鳴。」

按:《續文獻通考》:「正德七年春三月二十三日,山東文 登縣秦始皇廟鐘鼓無故自鳴。」

正德八年,「淳于髡塚鳴。」

按《山東通志》:「正德八年,益都窩駝村淳于髡塚中,有
考證
聲如牛鳴,半日方止。」

世宗嘉靖二十九年有聲自天而下

編輯

按《廣西通志》:「嘉靖二十九年六月,富川縣白日有聲, 如洪濤號激,自天而下,移時聲住,雨如注,後大旱。」 嘉靖四十二年,孝感民壁間有聲。

按《湖廣通志》:「嘉靖四十二年,孝感陡岡埠民壁間有 聲,人叩以吉凶得失,往往奇中。」

穆宗隆慶二年空中有聲

編輯

按《續文獻通考》:「隆慶二年三月,直隸新城縣空中迅 響如雷。」

神宗萬曆二年有聲如雷

編輯

按《福建通志》:「萬曆二年八月晝暝,空中有聲如雷。 萬曆二十六年,西寧鐘自鳴。」

按《續文獻通考》:「萬曆二十六年五月,西寧古浪城樓 大鐘連鳴三陣。」

萬曆二十八年,鐘自鳴。

按《續文獻通考》:「萬曆二十八年九月,鄖陽巡撫鄭國 任奏,公署東北角樓上鐘大鳴三聲。」

聲音異部總論

編輯

《禮記》:

《樂記》

編輯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於中,故形於聲,聲成文謂 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 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 通矣。

集說此言音生於人心之感,而人心哀樂之感,由於政治之得失,此所以慎其所以感之者也。治世政事和諧,故形於聲音者安以樂;亂世政事乖戾,故形於聲音者怨以怒;將亡之國,其民困苦,故形於聲音者哀以思。此聲音所以與政通也。《詩疏》曰:「雜比曰音,單出曰聲。樂之情,發見於言語之聲,於時雖言哀樂之事,未有宮商之調,惟是聲耳。至於作詩之時,則次序清濁,節奏高下,使五聲為曲,似五色成文,即是為音。此詩被諸絃管,乃名為樂。」長樂陳氏曰:「心以感物而動為情,情以因動而形為聲。聲者情之所自發;而音者又雜比而成者也。治世以道勝欲,其音安以樂,《雅》《頌》之音也,政其有不和乎?亂世以欲勝道」,其音怨以怒,鄭、衛之音也,政其有不乖乎?亡國之音,則桑間、濮上,非特哀以思而已,其民亦已困矣。由是觀之,世異異音,音異異政,夫豈聲音自與政通耶?蓋其道本於心與情然也。《書》曰:「八音在治忽。」《國語》曰:「政象樂。」亦斯意歟?

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五者不亂則 無請幫助識別此字。《懘》之音矣。

集說劉氏曰:「五音之本,生於黃鐘之律,其長九寸,每寸九分,九九八十一,是為宮聲之數。三分損一以下生徵,則去二十七得五十四也。徵三分益一以上生商,則加十八得七十二也。商三分損一以下生羽,則去二十四得四十八也。羽三分益一以上生角,則加十六得六十四也。角聲之數,三分之不盡一算,其數不行,故聲止於五」,此其相生之次也。宮屬土,絃用八十一絲為最多,而音至濁,於五聲獨尊,故為君;象商屬金,絃用七十二絲,聲次濁,故次於君而為臣。象角屬木,絃用六十四絲,聲半清半濁,居五聲之中,故次於臣而為民。象徵屬火,絃用五十四絲,其聲清,有民而後有事,故為事;象羽屬水,絃用四十八絲為最少,而聲至清。有事而後用物,故為物象。此其大小之次也。五聲固本於黃鐘為宮,然還相為宮,則其餘十一律皆可為宮。宮必為君,而不可下於臣,商必為臣,而不可土於君。角、民、徵事、羽,物皆以次降殺。其有臣過君、民過臣、事過民、物過事者,則不用正聲而以半聲應之,此八音所以克諧而無奪倫也。然聲音之道與政相通,必君、臣、民、事、物五者各得其理而不亂,則聲音和諧而無惉懘也。惉懘者,敝敗也。

宮亂則荒,其君驕;商亂則陂,其臣壞;角亂則憂,其民 怨;徵亂則哀,其事勤;羽亂則危,其財匱。五者皆亂,迭 相陵,謂之慢。如此,則國之滅亡無日矣。

集說此言審樂以知政。若宮亂則樂聲荒散,是知由其君之驕恣使然也。餘四者例推。陳氏曰:「五聲含君、臣、民、事、物之象,必得其理,方調得律呂,否則有臣陵君、民過臣而謂之奪倫矣。此卻不比漢儒附會效法之言,具有此事,毫髮不可差。設或樂聲奪倫,即其國君、臣、民、物必有不盡分之事。如州鳩、師曠皆能以此知彼」,正是樂與政通。延平黃氏曰:「其君不驕,則其宮不亂;其宮不亂,則其音不荒;其財不匱,則其羽不亂;其羽不亂,則其音不危。故曰:『五者不亂,則無《惉懘》之音矣』。」

《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比於慢矣。《桑間》《濮上》之音,亡 國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誣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集說此「慢」字承上文「謂之慢」而言,比近也。《桑間濮上

衛地濮水之上,桑林之間也。《史記》言,衛靈公適晉,舍濮上,夜聞琴聲,召師涓聽而寫之。至晉,命涓為平公奏之。師曠曰:「此師延靡靡之樂。武王伐紂,師延投濮水死,故聞此聲必於濮水之上也。政散故民罔其上,民流故行其淫蕩之私也。」 張子曰:「鄭、衛地濱大河沙地,土薄故其人氣輕浮,其地平下故其質柔弱;其地」 肥饒,不費耕耨,故其人心怠惰。其人情性如此,其聲音亦然,故聞其樂,使人如此懈慢也。朱子曰:「鄭聲之淫甚於衛,夫子論為邦,獨以鄭聲為戒,蓋舉重而言也。」 延平黃氏曰:「誣上則天下之誠心喪,行私則天下之和心喪,此亡國之音所以作也。」

聲音異部紀事

編輯

《左傳》襄公十八年,楚師伐鄭,涉於魚齒之下,甚雨,楚 師多凍,役徒幾盡。晉人聞有楚師,師曠曰:「不害吾驟 歌《北風》,又歌《南風》,南風不競,多死聲,楚必無功。」 《宋書。五行志》,太康之中,天下為《晉世寧》之舞,手接桮 槃反覆之歌曰:「《晉世寧》,舞《桮槃》。」夫樂生人心,所以觀 事,故《記》曰:總干山立,武王之事也;發揚蹈厲,太公之 志也。武亂皆坐周、召之治也。又曰:「其治民勞者舞《行 綴》遠,其治民逸者舞《行綴》近。」今接桮槃於手上而反 覆之,至危也。桮槃者,酒食之器也。而名曰《晉世寧》者, 言晉世之士偷苟於酒食之間,而其知不及遠。晉世 之寧,猶桮槃之在手也。

《晉書石勒載記》:勒膽力雄武,父老及相者皆曰:「此人 狀貌奇異,志度非常,其終不可量也!」勸邑人厚遇之, 時多嗤笑。惟鄔人郭敬陽、曲甯驅以為信然,並加資 贍。勒亦感其恩,為之力耕,每聞鞞鐸之音,歸以告其 母,母曰:「作勞耳鳴,非不祥也。」大安中,并州饑亂,勒乃 自鴈門還依甯驅,既而賣與荏平人師懽為奴。有一 老父謂勒曰:「君魚龍髮際上四道己成,當貴為人主。」 甲戌之歲,王彭祖可圖。勒曰:「若如公言,弗敢忘德。」忽 然不見。每耕作於野,常聞鼓角之聲。勒以告諸奴,諸 奴亦聞之,因曰:「吾幼來在家,恆聞如是。」諸奴歸以告 懽,懽亦奇其狀貌而免之。

《五行志》:蘇峻在歷陽,外營,將軍鼓自鳴,如人弄鼓者。 峻手自破之曰:「我鄉土時有此,則城空矣。」俄而作亂 夷滅。此聽不聰之罰也。

石季龍末,洛陽城西北九里,石牛在青石趺上,忽鳴, 聲聞四十里。季龍遣人打落兩耳及尾,鐵釘釘四腳, 尋而季龍死。

吳興長城夏架山有石鼓,長丈餘,面逕三尺,其下有 盤石為足,鳴則聲如金鼓,三吳有兵。至安帝隆安中 大鳴,後有孫恩之亂。

《南齊書祥瑞志》:「世祖於南康郡內作伎,有絃無管,於 是空中有篪聲,調節相應。」

《南史范雲傳》:「梁武為司徒祭酒,與雲俱在竟陵王西 邸,情好歡甚。永明末,梁武與兄懿卜居東郊之外,雲 亦築室相依。梁武每至雲所,其妻常聞蹕聲。」

《南史到彥之傳》:「彥之孫撝,撝弟子治。治子仲舉,仕梁 為長城令,政號廉平。陳文帝居鄉里,常詣仲舉。時天 陰雨,仲舉獨坐齋內,聞城外有簫鼓聲,俄而文帝至, 仲舉異之,乃深自結。」

《北史尒朱榮傳》,秀容界有池三所,在高山上,清深不 測,相傳曰祁連池,魏言天池也。父新興曾與榮游池 上,忽聞簫鼓音,謂榮曰:「古老相傳,聞此聲皆至公輔, 吾年老暮,當為汝耳。」榮襲爵後,除直寢游擊將軍。 《周書。太祖本紀》,太祖為征西將軍,嘗從數騎於野,忽 聞簫鼓之音,以問從人,皆云莫之聞也。

《隋書五行志》:「大業中,滏陽石鼓頻歲鳴。其後天下大 亂,兵戎並起。」

《唐書李嗣真傳》:「嗣真為始平令,風化大行。時章懷太 子作《寶慶曲》,閱於太清觀。嗣真謂道人劉概、輔儼曰: 『宮不召商,君臣乖也。角與徵戾,父子疑也。死聲多且 哀,若國家無事,太子任其咎』。俄而太子廢,概等奏其 言,擢太常丞,知五禮儀,封常山縣子。嗣真常曰:『隋樂 府有《堂堂曲》,明唐再受命,比日有『側堂堂,撓堂堂』之』」 謠,側不正也。撓,危也。皇帝病日侵,事皆決中宮,持權 與人,收之不易。宗室雖眾,居中制外,勢且不敵。諸王 殆為後所蹂踐,吾見難作不久矣。

雍州人裴知古,亦善樂律。長安中,為太樂令。神龍元 年正月,享太廟,樂作,知古密語萬年令元行沖曰:「金 石諧婉,將有大慶,在唐室子孫乎?」是月,中宗復位。人 有乘馬者,知古聞其嘶,乃曰:「馬鳴哀,主必墜死。」見新 婚者,聞佩聲,曰:「終必離。」訪之皆然《五行志》:翰林院有鈴,夜中文書入,則引之以代傳呼。 長慶中,河北用兵,夜輒自鳴,與軍中息耗相應,「聲急 則軍事急,聲緩則軍事緩。」

《冊府元龜》:「李濤為平章事。乾祐元年三月,中書廚釜 鳴者三,不數日又鳴者三,俄又鳴者一,其聲甚異。至 是濤罷免。」揚雄謂之「鼓妖」,近類此乎?

周王峻為樞密使初降制除青州有司撰製《旄節》以 備迎授前之夕其旄節有聲甚異聞者駭之主者曰: 「安重誨授河中節亦有此異焉」峻心惡之以是尤加 狂躁尋誅死。

《續文獻通考》:太平中,南院大王耶律制心,一日沐浴 更衣而臥,家人聞絲竹之聲,怪而視之,則遠逝矣。 《宋史劉羲叟傳》:羲叟長於星曆術數。皇祐五年,日食 心,時胡瑗鑄鐘,弇而直,聲鬱不發。又陝西鑄大錢,羲 叟曰:「此所謂害金再興。」與周景王同占,上將感心腹 之疾。其後仁宗果不豫。

《劉溫叟傳》:溫叟孫幾知保州,請老還為祕書監致仕。 嘗遊佛寺,聞鐘聲曰:「聲澌而悲,主者且不利。」是夕,主 僧死在保州,聞角聲曰:「宮微而商離。」至秋,守臣憂之, 及期,幾遇疾。

《揮麈後錄》:李釜字元量,淮水人。家世業儒,其母懷娠, 誕彌之日,晨起庖下釜鳴甚可畏,聲絕,免身育男,其 父即名之曰釜。既長,乃負才名於未第時。建中靖國 龍飛,遂魁天下。政和末,自省郎出牧真州,向伯恭為 判官,忤漕意,對移六合尉,伯恭但書舊銜。時蔡元長 之甥陳求道為通判郡事,釜席間戲語云:「此所謂終 不去帝號者也。」是時語禁正嚴,求道告訐於朝,興大 獄,釜坐免官就擢,求道守儀真,死則死矣,終不去帝 號。事見《晉書載記》小寇王始之語。

《揮麈餘話》:紹興甲子歲,衢婺大水。今首台余處恭未 十歲,與里人共處一閣,凡數十輩在焉。閣被漂,幾沈 空中有聲云:「余端禮在內,當為宰相,可令愛護之。」少 選一物如黿鼉,其長十數丈,來負其閣,達於平地,一 閣之人皆得無它。

李畋《該聞錄》:畋生於丑門昌西橋所居之南,舊有一 宅,高敞虛閴,人不可居。每至昏瞑間,於堂壁之下有 聲,漸近,若銅鈴之響,或四或五,繚繞宇內,至曉始息。 先考好接士,遍訪人問其故,時有焦道士曰:「妖祥之 興,本由陰陽五行之氣相剋減而然也。凡二氣相搏 為聲,此必因氣畜在一隅,故成妖爾。」謂遍室中屋壁 狹隘之處,俾其開豁虛明,發泄滯氣,然後復新其壁。 先考如其言,果妖不復作畋。自《幼誌》之後,有朋友凶 宅者,以此傳之,皆驗。

《癸辛雜識》:德祐國將亡之際,福王府假山石一峰高 二丈,忽行出廳事而仆,其所乘大舟,若牛鳴者三。 甲戌歲,越中榮邸兩舫舟忽有聲如牛吼,移時方止, 俗謂之「船吟」,不祥之徵也。未幾,有透渡之禍。庚寅歲 十一月朔,西興渡以舟子不謹,驅趁渡人上沙太早, 既而潮至,趨岸不及,溺死者近百人。時王篠竹、孫小 隱同問渡,目觀其事,以鈔一錠命舟,僅救三人,孫遂 以事白省。遂斷兩監渡官各一百七十,稍人則處典 刑以謝溺者。既而渡口之舟復大吼,豈溺者有知而 然耶?

《輟耕錄》:「至元庚寅冬,江浙行省官立相哥、沙不丁輩 德政碑,穹窿莫比,特闕坐石。時趙若晦者,素善諂媚, 以楊和王墳域所有為言,役人夫數千,拖拽而至。畢 工之日,是夜省堂中火爐鳴,直至昧爽方休。嗣是夜 以為常。又梟鳴梁壓,虎入城市。越明年春,相哥敗,諸 公俱罹奇禍,豈非事有先兆與?」

「金石草木之變異,雜見於傳記,數年來天下擾攘,怪 事尤甚,信前人之書不誣也。」至正丙申,浙西諸郡皆 有兵。正月,嘉興楓涇鎮戴君實門首柳樹若牛鳴者 三,主人與僕從悉聞之,斬其樹。不一月,苖軍抄掠貲 產,又兩月,屋燬於兵。是歲寒食日,海鹽州趙初心率 子姓輩詣先壟汛掃松楸,忽聞如老鸛作聲,戛戛不 絕。審聽所在,乃是一柏樹。頃間,眾樹同聲和之,一二 時方止,舉家惶惑。至八月,苖軍火其居。明年六月,紅 軍掠貨財婦女,而姪善如死於難。予親見君實館賓 黃伯成與初心之孫元衡說。元衡,善如子也。其事雖 遲速不同,而二家之遭禍則一。吁,誠異哉!

《續文獻通考》:「至正十二年,寇起蘄黃,將由義興取道 犯浙西。義興王子明,多藏三代鼎彝,又購得一商彝, 鑿深窖以埋之。既入窖,彝作牛鳴者七夜,因取出,寄 田家窖。後遭發掘,獨此彝得存。」

二十四年四月十五日,華亭五保楊巷邵浦雲之「西 清菴,廊屋一十九間,每間屋柱皆有聲,其聲如以桶 覆水面而擊其底者,人以手按之,則振掉而起,經時 方止。」

《水東紀略》:「程公信、白公圭偕赴春明,時入旅肆中,其 家忽鍋鳴,二公以為不祥兆,遂出避之,鍋聲隨其車 數里而止。後二公相繼為大司馬《明外史雍泰傳》:「泰擢南京戶部尚書,致仕,年八十餘 卒。卒時,榻下有聲若霆者。」

《福建通志》:「宣德五年,長泰縣林震宅前兩井鳴三日。 是年震狀元及第。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