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東坡文鈔
◀上一卷 卷十四·論 下一卷▶

自知其可以王而王者,三王也。自知其不可以王而霸者,五霸也。或者之論曰:「圖王不成,其弊猶可以霸。」嗚呼!使齊桓、晉文而行湯、武之事,將求亡之不暇,雖欲霸,可得乎?

夫王道者,不可以小用也。大用則王,小用則亡。昔者徐偃王、宋襄公嘗行仁義矣,然終以亡其身、喪其國者,何哉?其所施者,未足以充其所求也。故夫有可以得天下之道,而無取天下之心,乃可與言王矣。范蠡、留侯,雖非湯、武之佐,然亦可謂剛毅果敢,卓然不惑,而能有所必為者也。觀吳王困於姑蘇之上,而求哀請命於勾踐,勾踐欲赦之,彼范蠡者獨以為不可,援桴進兵,卒刎其頸。項籍之解而東,高帝亦欲罷兵歸國,留侯諫曰:「此天亡也,急擊勿失。」此二人者,以為區區之仁義,不足以易吾之大計也。

嗟夫!樂毅戰國之雄,未知大道,而竊嘗聞之,則足以亡其身而已矣。論者以為燕惠王不肖,用反間,以騎劫代將,卒走樂生。此其所以無成者,出於不幸,而非用兵之罪。然當時使昭王尚在,反間不得行,樂毅終亦必敗。何者?燕之並齊,非秦、楚、三晉之利。今以百萬之師,攻兩城之殘寇,而數歲不決,師老於外,此必有乘其虛者矣。諸侯乘之於內,齊擊之於外。當此時,雖太公、穰苴不能無敗。然樂毅以百倍之眾,數歲而不能下兩城者,非其智力不足,蓋欲以仁義服齊之民,故不忍急攻而至於此也。夫以齊人苦王之暴,樂毅茍退而休兵,治其政令,寬其賦役,反其田裏,安其老幼,使齊人無復鬥誌,則田單者獨誰與戰哉!奈何以百萬之師,相持而不決,此固所以使齊人得徐而為之謀也。

當戰國時,兵強相吞者,豈獨在我?以燕、齊之眾壓其城,而急攻之,可滅此而後食,其誰曰不可?嗚呼!欲王則王,不王則審所處,無使兩失焉而為天下笑也。

商鞅用於秦,變法定令,行之十年,秦民大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秦人富強,天子致胙於孝公,諸侯畢賀。

蘇子曰:此皆戰國之遊士邪說詭論,而司馬遷暗於大道,取以為史。吾嘗以為遷有大罪二,其先黃、老,後《六經》,退處士,進奸雄,蓋其小小者耳。所謂大罪二,則論商鞅、桑弘羊之功也。自漢以來,學者恥言商鞅、桑弘羊,而世主獨甘心焉,皆陽諱其名而陰用其實,甚者則名實皆宗之,庶幾其成功,此則司馬遷之罪也。

秦固天下之強國,而孝公亦有誌之君也,修其政刑十年,不為聲色畋遊之所敗,雖微商鞅,有不富強乎?秦之所以富強者,孝公務本力穡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而秦之所以見疾於民,如豺狼毒藥,一夫作難而子孫無遺種,則鞅實使之。至於桑弘羊,斗筲之才,穿窬之智,無足言者,而遷稱之,曰:「不加賦而上用足。」善乎,司馬光之言也!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財貨百物,止有此數,不在民則在官,譬如雨澤,夏澇則秋旱。不加賦而上用足,不過設法陰奪民利,其害甚於加賦也。」二子之名在天下者,如蛆蠅糞穢也,言之則汙口舌,書之則汙簡牘。二子之術用於世者,滅國殘民覆族亡軀者相踵也,而世主獨甘心焉,何哉?樂其言之便己也。

夫堯、舜、禹,世主之父師也;諫臣弼士,世主之藥石也;恭敬慈儉、勤勞憂畏,世主之繩約也。今使世主日臨父師而親藥石、履繩約,非其所樂也。故為商鞅、桑弘羊之術者,必先鄙堯笑舜而陋禹也,曰:「所謂賢主,專以天下適己而已」,此世主之所以人人甘心而不悟也。

世有食鍾乳鳥喙而縱酒色,所以求長年者,蓋始於何晏。晏少而富貴,故服寒食散以濟其欲,無足怪者。彼之所為,足以殺身滅族者日相繼也,得死於寒食散,豈不幸哉!而吾獨何為效之?世之服寒食散,疽背嘔血者相踵也,用商鞅、桑弘羊之術,破國亡宗者皆是也。然而終不悟者,樂其言之美便,而忘其禍之慘烈也。

春秋之末,至於戰國,諸侯卿相皆爭養士。自謀夫說客、談天雕龍、堅白同異之流,下至擊劍扛鼎、雞鳴狗盜之徒,莫不賓禮,靡衣玉食以館於上者,何可勝數。越王句踐有君子六千人;魏無忌,齊田文,趙勝、黃歇、呂不韋,皆有客三千人;而田文招致任俠奸人六萬家於薛,齊稷下談者亦千人;魏文侯、燕昭王、太子丹,皆致客無數。下至秦、漢之間,張耳、陳餘號多士,賓客廝養皆天下豪傑,而田橫亦有士五百人。其略見於傳記者如此,度其餘,當倍官吏而半農夫也。此皆奸民蠹國者,民何以支而國何以堪乎?

蘇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國之有奸也,猶鳥獸之有猛鷙,昆蟲之有毒螫也。區處條理,使各安其處,則有之矣;鋤而盡去之,則無是道也。吾考之世變,知六國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蓋出於此,不可以不察也。夫智、勇、辯、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傑者也,類不能惡衣食以養人,皆役人以自養者也,故先王分天下之貴富與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職,則民靖矣。四者雖異,先王因俗設法,使出於一:三代以上出於學,戰國至秦出於客,漢以後出於郡縣吏,魏、晉以來出於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於科舉,雖不盡然,取其多者論之。六國之君虐用其民,不減始皇、二世,然當是時百姓無一人叛者,以凡民之秀傑者多以客養之,不失職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魯無能為者,雖欲怨叛,而莫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因李斯之言而止。既並天下,則以客為無用,於是任法而不任人,謂民可以恃法而治,謂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墮名城,殺豪傑,民之秀異者散而歸田畝。向之食於四公子、呂不韋之徒者,皆安歸哉?不知其能槁項黃馘以老死於布褐乎?抑將輟耕太息以俟時也?秦之亂雖成於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有以處之,使不失職,秦之亡不至若是速也。縱百萬虎狼於山林而饑渴之,不知其將噬人,世以始皇為智,吾不信也。

楚、漢之禍,生民盡矣,豪傑宜無幾,而代相陳豨縱車千乘,蕭、曹為政,莫之禁也。至文、景、武之世,法令至密,然吳王濞、淮南、梁王、魏其、武安之流,皆爭致賓客,世主不問也。豈懲秦之禍,以為爵祿不能盡縻天下士,故少寬之,使得或出於此也耶?

若夫先王之政則不然,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嗚呼,此豈秦、漢之所及也哉!

  陳平計,閒疏君臣,項羽范增有私,稍奪其權。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賜骸骨,歸卒伍。」歸未至彭城,疽發背死。蘇子曰:「之去,善矣。不去,必殺。獨恨其不早耳。」然則當以何事去?沛公不聽,終以此失天下,當以是去耶?曰:「否。之欲殺沛公,人臣之分也;之不殺,猶有君人之度也。曷為以此去哉?《易》曰:『知幾其神乎!』《詩》曰:『如彼雨雪,先集為霰。』之去,當於卿子冠軍時也。」

  陳涉之得民也,以項燕扶蘇氏之興也,以立楚懷王;而諸侯叛之也,以弒義帝。且義帝之立,為謀主矣。義帝之存亡,豈獨為之盛衰,亦之所與同禍福也;未有義帝亡,而獨能久存者也。之殺卿子冠軍也,是弒義帝之兆也。其弒義帝,則疑之本也,豈必待陳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後讒入之。陳平雖智,安能閒無疑之主哉?

  吾嘗論義帝,天下之賢主也。獨遣沛公入關,而不遣項羽;識卿子冠軍於稠人之中,而擢以為上將,不賢而能如是乎?既矯殺卿子冠軍義帝必不能堪,非弒帝,則帝殺,不待智者而後知也。始勸項梁義帝,諸侯以此服從。中道而弒之,非之意也。夫豈獨非其意,將必力爭而不聽也。不用其言,而殺其所立,之疑,必自是始矣。方卿子冠軍比肩而事義帝,君臣之分未定也。為計者,力能誅則誅之,不能則去之,豈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年已七十,合則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時明去就之分,而欲依以成功名,陋矣!雖然,高帝之所畏也;不去,項不亡。嗚呼!亦人傑也哉!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1]。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2]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3]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夫子房受書於圯[4]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之世,有隱君子者出而試之。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皆聖賢相與警戒之義;而世不察,以為鬼物,亦已過矣。且其意不在書。

  當之亡,之方盛也,以刀鋸鼎鑊[5]待天下之士。其平居無事夷滅者,不可勝數。雖有[6],無所獲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鋒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於一擊之間[7];當此之時,子房之不死者,其間不能容髮[8],葢亦危矣。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何者?其身可愛,而盜賊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葢世之才,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於荊軻[9]聶政[10]之計,以僥倖於不死,此圯上老人所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鮮腆[11]而深折[12]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後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13]可教也。」

  楚莊王[14]鄭伯[15]肉袒牽羊[16]以迎;莊王曰:「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踐之困於會稽[17]而歸,臣妾於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報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剛也。夫老人者,以為子房才有餘,而憂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何則?非有平生之素[18],卒然相遇於草野之間,而命以僕妾之役[19],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驚[20],而項籍之所不能怒[21]也。

  觀夫高祖之所以勝,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項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其全鋒,以待其弊[22],此子房教之也。當淮陰[23]而欲自王,高祖發怒,見於辭色。由此觀之,猶有剛強不忍之氣,非子房其誰全之?

  太史公子房以為魁梧[24]奇偉,而其狀貌乃如婦人女子,不稱其志氣。嗚呼!此其所以為子房歟!

  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惜乎,賈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古之賢人,皆負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萬一者,未必皆其時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愚觀賈生之論,如其所言,雖三代何以遠過?得君如漢文,猶且以不用死,然則是天下無,終不可有所為耶?仲尼聖人,歷試於天下,苟非大無道之國,皆欲勉強扶持,庶幾一日得行其道。將之,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三宿而後出晝,猶曰﹕「王其庶幾召我。」君子之不忍棄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孫丑問曰﹕「夫子何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誰哉?而吾何為不豫?」君子之愛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後知天下果不足與有為,而可以無憾矣。若賈生者,非漢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漢文也。

  夫絳侯親握天子璽,而授之文帝灌嬰連兵數十萬,以決之雌雄,又皆高帝之舊將。此其君臣相得之分,豈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賈生洛陽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閒,盡棄其舊而謀其新,亦已難矣。

  為賈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之屬,優游浸漬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後舉天下而唯吾之所欲為,不過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談之閒,而遽為人痛哭哉?觀其過,為賦以弔屈原,縈紆鬱悶,趯然有遠舉之志。其後以自傷哭泣,至於夭絕,是亦不善處窮者也。夫謀之一不見用,則安知終不復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變,而自殘至此。嗚呼!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餘而識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遺俗之累。是故非聰明睿智不惑之主,則不能全其用。古今稱苻堅王猛於草茅之中,一朝盡斥去其舊臣而與之謀。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備論之。亦使人君得如賈生之臣,則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見用,則憂傷病沮,不能復振。而為賈生者,亦謹其所發哉!

晁錯論 (蘇軾)

古之人,惟漢武帝號知人。蓋其平生所用文武將帥、郡國邊鄙之臣,左右侍從、陰陽律歷博學之士,以至錢穀小吏、治刑獄、使絕域者,莫不獲盡其才,而各當其處。然此猶有所試,其功效著見,天下之所共知而信者。至於霍光,先無尺寸之功,而才氣術數,又非有以大過於群臣。而武帝擢之於稠人之中,付以天下後世之事。而霍光又有忘身一心,以輔幼主。處於廢立之際,其舉措甚閑而不亂。此其故何也?

夫欲有所立於天下,擊搏進取以求非常之功者,則必有卓然可見之才,而後可以有望於其成。至於捍社稷、托幼子,此其難者不在乎才,而在乎節,不在乎節,而在乎氣。天下固有能辦其事者矣,然才高而位重,則有僥幸之心,以一時之功,而易萬世之患,故曰「不在乎才,而在乎節」。古之人有失之者,司馬仲達是也。天下亦有忠義之士,可托以死生之間,而不忍負者矣。然狷介廉潔,不為不義,則輕死而無謀,能殺其身,而不能全其國,故曰「不在乎節,而在乎氣。」古之人有失之者,晉荀息是也。夫霍光者,才不足而節氣有余,此武帝之所為取也。

《書》曰:「如有一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孫黎民。」嗟夫,此霍光之謂歟!使霍光而有他技,則其心安能休休焉容天下之才,而樂天下之彥聖,不忌不克,若自己出哉!

才者,爭之端也。夫惟聖人在上,驅天下之人各走其職,而爭用其所長。茍以人臣之勢,而居於廊廟之上,以捍衛幼沖之君,而以其區區之才,與天下爭能,則奸臣小人有以乘其隙而奪其權矣。霍光以匹夫之微而操生殺之柄,威蓋人主,而貴震於天下。其所以歷事三主而終其身天下莫與爭者,以其無他技,而武帝亦以此取之歟?

取之以仁義,守之以仁義者,周也。取之以詐力,守之以詐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漢也。仁義詐力雜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

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孔明恥之,欲信大義於天下。當此時,曹公威震四海,東據許、兗,南牧荊、豫,孔明之恃以勝之者,獨以其區區之忠信,有以激天下之心耳。夫天下廉隅節概慷慨死義之士,固非心服曹氏也,特以威劫而強臣之,聞孔明之風,宜其千里之外有響應者,如此則雖無措足之地而天下固為之用矣。且夫殺一不辜而得天下,有所不為,而後天下忠臣義士樂為之死。劉表之喪,先主在荊州,孔明欲襲殺其孤,先主不忍也。其後劉璋以好逆之至蜀,不數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奪之國。此其與曹操異者幾希矣。曹、劉之不敵,天下之所共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廣,言戰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勝之者,區區之忠信也。孔明遷劉璋,既已失天下義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為仁義之師,東向長驅,而欲天下響應,蓋亦難矣。

曹操既死,子丕代立,當此之時,可以計破也。何者?操之臨終,召丕而屬之植,未嘗不以譚、尚為戒也。而丕與植,終於相殘如此。此其父子兄弟且為寇仇,而況能以得天下英雄之心哉!此有可間之勢,不過捐數十萬金,使其大臣骨肉內自相殘,然後舉兵而伐之,此高祖所以滅項籍也。孔明既不能全其信義,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奮其智謀,以絕曹氏之手足,宜其屢戰而屢卻哉!

故夫敵有可間之勢而不間者,湯、武行之為大義,非湯、武而行之為失機。此仁人君子之大患也。呂溫以為孔明承桓、靈之後,不可強民以思漢,欲其播告天下之民,且曰「曹氏利汝吾事之,害汝吾誅之。」不知蜀之與魏,果有以大過之乎!茍無以大過之,而又決不能事魏,則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動哉?嗚呼!此書生之論,可言而不可用也。

◀上一卷 下一卷▶
東坡文鈔

 

本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1. 節:節制自己使不踰限度的力量,亦即「忍」字之意;過人之節,即指忍人所不能忍。
  2. 卒:同「猝」。突然。
  3. 挾持:抱負。
  4. 圯:橋。此橋在江蘇省圯縣南。
  5. 鼎鑊:鼎,三足兩耳的金屬器具。鑊,無足無耳的金屬器具。鼎鑊皆為烹煮食物的器具。古代以鼎鑊烹煮罪犯的酷刑。
  6. 賁育:即古之勇士孟賁、夏育。孟賁,戰國時齊的勇士,力大無窮,相傳能生拔牛角。
  7. 逞於一擊之間:指搏浪沙刺秦始皇之事。
  8. 間不能容髮:生死之間相距微小,幾乎沒有一髮的間隙,比喻形勢危急。
  9. 荊軻:字公叔,戰國時衛人。好讀書擊劍。燕王喜二十八年,帶著夾有匕首的地圖和秦將樊於期的首級入秦,欲刺秦王,結果事敗被殺。
  10. 聶政:戰國時韓軹縣深井里人,是韓國勇士。嚴仲子與韓宰相俠累有仇,重金禮聘聶政刺殺俠累,政以母在而不允。待母逝姊嫁,因感恩於知己,於是刺殺俠累,替嚴仲子復仇。事成之後,恐連累其姊,乃毀容自盡。
  11. 倨傲鮮腆:傲慢無禮。鮮腆:不厚,引申為無禮之意。
  12. 折:挫辱。
  13. 孺子:幼童的通稱。
  14. 楚莊王伐鄭:楚莊王,春秋五霸之一。伐鄭事,在周定王十年(西元前五九七年)
  15. 鄭伯:指鄭襄公。
  16. 肉袒牽羊:裸露上身,牽著羊。表示請罪降服。
  17. 句踐之困於會稽:越王勾踐,於周敬王二十六年(西元前四九四年)受吳王夫差之攻伐,退守會稽(今浙江省紹興東南十二里),忍辱求和。
  18. 素:交誼。
  19. 僕妾之役:指取履納履事。
  20. 秦皇之所不能驚:言張良佐劉邦攻秦,避免攻堅。及車至咸陽,秦王子嬰歲倉皇迎降。
  21. 項籍之所不能怒:項籍,即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楚霸王因疏於防漢,劉邦遂得而定關中。
  22. 弊:疲困。
  23. 淮陰破齊:淮陰侯韓信,破騎齊七十餘城,請為假王以鎮之。高祖怒,張良躡足附耳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自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高祖悟,立封為齊王。
  24. 魁梧:形容體貌高大雄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