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文〕弌
- 《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𠀤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 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刑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 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 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 又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 又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 又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 又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 又《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 又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 又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 又尺一,詔版也。《後漢·陳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 又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 又姓,明一炫宗。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 又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 又《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 又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 〔古文〕𠆤
-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當經切,音玎。十幹名。
- 《說文》夏時萬物皆丁實。丁承丙,象人心。
- 《六書正譌》丁,蠆尾也,象形。凡造物必以金木爲丁附著之,因聲借爲丙丁字。
- 《爾雅·釋天》太歲在丁曰彊圉,月在丁曰圉。
- 《禮·月令》仲春之月上丁,命樂正習舞釋菜。又《唐書·禮樂志》仲春,仲秋,釋奠於文宣王,皆以上丁。又五丁,力士。
- 《蜀記》秦惠王欲伐蜀,造石牛,置金其後。蜀人使五丁力士拖石成道,秦遂伐蜀。
- 《杜甫詩》論功超五丁。又六丁,神名。
- 《道書》陽官六甲,隂官六丁。謂六甲中丁神也。又《爾雅·釋詁》丁,當也。〈註:相當値。〉
- 《詩·大雅》寧丁我躬。又民丁。
- 《唐書·食貨志》租庸調之法,以人丁爲本。又授田十畝,歲輸粟二斛,謂之租丁。又《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
- 《杜甫詩》畦丁負籠至。
- 《宋史·高宗紀》團敎峒丁、槍杖手。
- 《又》罷廉州貢珠,縱蛋丁自便。
- 《何異傳》募山丁,捕首亂者。
- 《唐璘傳》團結漁業茶鹽舟夫蘆丁,悉備燎舟之具。
- 《元史·博爾忽傳》畬丁溪子。
- 《橘錄》金橘高不及尺許,結實繁多。園丁種之,以鬻於市。又零丁,或作伶仃,失志貌。
- 《晉書·李密傳》零丁孤苦,至於成立。又彼此相屬曰丁寧。
- 《後漢·郞覬傳》丁寧再三,留神於此。俗作叮嚀。又丁寧,鉦也。
- 《左傳·宣四年》楚伯棼射王,汰輈及鼔跗,著於丁寧。又丁東,聲也。凡玉珮鐵馬聲皆曰丁當。當東二音古通。又丁水。
- 《水經注》泗水又東南流,丁溪水注之。又《爾雅·釋魚》魚枕謂之丁。〈註:枕在魚頭骨中,形似篆書丁字。〉又丁子,科斗也。初生如丁有尾。
- 《莊子·天下篇》丁子有尾。又肉丁,瘡名。
- 《物類相感賦》身上生肉丁,芝蔴花擦之。又烏丁,茶名。見《本草》。又吉丁,蟲名。
- 《本草註》甲蟲也。背正綠,有翅,在甲下,出嶺南賓澄諸州,人取帶之,令人喜好相愛。又《貫休詩》蕨苞玉粉生香壟,菌蔟紅丁出靜槎。
- 《陸游詩》滿貯醇醪漬黃甲,密封小甕餉紅丁。皆詩人象形借用也。又姓。本姜姓,齊太公子伋爲丁公,因以命氏。又《逸書·諡法》述義不克曰丁。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中莖切,音朾。
- 《詩·小雅》伐木丁丁。〈註:伐木聲相應也。〉又《韻會小補》叶都陽切,音當。
- 韓愈《贈張籍詩》相見不復期,零落甘所丁。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
- 《正字通》唐書張弘靖傳,汝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按續世說一丁作一个,因篆文个與丁相似。傳寫譌作丁。
- 《唐韻》《集韻》𠀤苦浩切,音考。
- 《說文》氣欲舒出,𠃑上礙於一也。又《玉篇》古文巧字。註詳工部二畫。
- 《玉篇》《集韻》𠀤呵本字。
- 《說文》反丂也。讀若呵。
- 《六書正譌》氣舒也。丂之轉注。
- 《精蘊》氣出而易也。反丂見意。重之爲大笑聲,借譴怒聲,皆動於聲氣也。
- 《唐韻》親吉切
- 《集韻》《韻會》《正韻》戚悉切,𡘋音桼。少陽數也。
- 《說文》陽之正也,从一,微隂从中衺出也。
- 《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註:七政,日月五星也。〉
- 《詩·唐風》豈曰無衣七兮。〈註:侯伯七命,車服皆以七爲節。又詞家以七名篇,雖八首,問對凡七。七者,問對之別名,始枚乗七發,後傅毅七激,崔駰七依,曹植七啓,張協七命,繼之凡十餘家。〉又三七,藥名。
- 《本草綱目》言葉左三右四,故名。一說本名山桼。又姓。明七希賢。又人名。
- 《續仙傳》殷七七,名文祥。
- 《蘇軾詩》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論時節遣花開。
- 《正字通》或通作㭍桼漆。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