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先生抗战言论集

汪精卫先生抗战言论集
中国国民党政治委员会 主席汪精卫
中华民国27年(1938年)6月
1938年6月
发布机关:独立出版社


原文全文:

庐山第一次谈话会之引论

——二十六年七月十五日在庐山谈话会演说——


愿意充分听取救国的高见——重要政治问题之

讨论——建设三民主义共和国


愿意充分听取救国的高见

编辑


各位先生,在暑期中,承各位远道惠临,共同谈话,至为感慰!这次兄弟邀请各位共同谈话,其目的是我们各人平日因职务的关系,不能常在一处,对于国家社会各种问题所有抱负及意见,很不容易得到互相切磋砥砺的机会,如今藉这暑期共同谈话,于集思广益上是很有意义的。参加谈话的人,有一大部分是在学校及其他社会团体担任工作的,平日虽没有直接的参加政务,然对于怎样的解除国难?怎样的复兴民族?必具有许多高见。深望能藉这机会,得到教益。还有一部分人,是在党务政务机关,担任工作,如果各位询及党务政务的时候,必能本其经验,有所说明。我们深信两方面交换意见的结果,都能得到益处。


关于施政力针,历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历次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都有明白郑重的宣言。政府根据这施政方针,以指导一切。其见于文吿以及见于行事,各位都已知道很清楚了。所以兄弟等在共同谈话中,打算少说些话,而留多些时间,来听取各位的说话,希望各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要批评的尽量加以批评,要发表意见的尽量发表;千万不存客气,不存芥蒂!目前急务,在于怎样的解除国难,复兴民族?其中关系复杂,问题很多,例如政治问题,外交问题,经济财政问题,教育问题等等。谈话的方法,拟于每一次谈话中,专就于一个问题而发言,如此谈话,庶几得有边际。兄弟等如今先作一引论,这引论的意思,在于略述过去的情形,至于现在怎样做法,将来应该怎样做法,却愿意充分听取各位先生的高见。


重要政治问题之讨论

编辑


自从九一八以来,精诚团结,共赴国难,成为全国一致的口号。共赴国难,是我们共同的目的;精诚团结,是逹到此目的所必须。几年以来,不但本党同志,共本此心,努力不懈,全国智识界产业界有力分子,也是共本此心,对于国家危急,只宜设法挽救,不宜因见解或政策之不同,而轻言破坏;对于政府所处之困难,加以体谅,予以扶助;这种种的苦心与好意,都是几年以来,统一事业,渐渐凝成之重要因素。最近芦沟桥事件突发,危急情形,更加严重,根本方法,仍是精诚团结,将全国的心力物力,镕成一片,方才可以抵抗强暴,自救危亡。自从十三年一月,总理孙先生召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发布国民政府建国大纲,本党同志,共抱信心,一致努力,期其实现,依照建国大纲所规定,由军政时期而训政时期而宪政时期,都是有应办事件的,每一时期之迁延,有待于应办事件之完成,而同时在 总理其他遗教,对于每一时期需要若干岁月,亦曾有约略的指示。自北伐吿成以来,因为内忧外患,重重煎迫,就应办的事件来说,不但训政时期不能结束,即军政时期亦犹有需要。而就岁月来说,则已将十年了,加以国难如此严重,救亡图存,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不能因应办的事件尚未完成,而迁延岁月,所以五全大会议决,于去年召集国民大会,宪法草案亦同时制定,其后因事延期,三中全会复决议于今年内召集国民大会,并规定此次国民大会之职权,为制定宪法及决定宪法施行日期。这些都是已经决定了的,至于国民大会召集前后,还有种种问题,举一个例子说:此次国民大会职权,既在制定宪法,是否只对于政府所提出之宪法草案,全部加以可决或否决呢?抑是对于宪法草案中各条文,加以修正或补充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再举个例来说:制定宪法之后,其施行日期,应该如何决定,是否已经制定便立即施行呢?抑制定之后,施行之前,尚须有一过渡时期呢?抑先施行其中某一部份,而其他部份尚留以有待呢?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其他间题,不遑枚举,各位如就此种问题,发挥高见,是兄弟等所极愿闻教的!


建设三民主义共和国

编辑


还有一椿关于政治的重要事情。各位先生度必也同样关怀的。兄弟等闻得有人说道,宪法草案第一条,既然有中华民国为三民主义共和国之规定,则第十六条“人民有集会结社之自由”之规定,便没育用处了。因为集会结社,必然包含政治性质的集会结社,如果标明三民主义共和国,则凡政治性质之集会结社,对于三民主义有异义的,必无从存在了。那么所谓集会结社之自由,不是成为空话了吗?兄弟等对于这个疑问,想分两层解答:其一,制定宪法及决定宪法施行□期之权,既属于此次的国民大会,则对于宪法草案提出硏究,直接间接以反映于国民大会,是人人都有此自由的,兄弟等于此,想静听各位先生的高见。其二,若照兄弟等个人的见解,将来宪法施行之后,对于政治性质之集会结社,其自由限度广狭如何,此时无从悬揣。若就现在国民革命进行而言,三民主义,既为建设中华民国之口的,则由此大道,历此阶梯,以逹国民革命完成之目的,在理沦上是当然的,在事实上也必要的。因为这是革命责任问题,而非权利间题,不然,则建没国家的希望、无由实现。亦国民革命进行,本党同志,每一念及总理所倡导的三民主义尚未实现,每一念及数十年来为蕲求三民主义之实现而牺牲的无数同志,所留下的未了工作,只有加倍奋发,务底于成。至于本党以外之全国同胞,对于三民主义有同一信抑者,亦必为救国及复兴民族起见,盼望三民主义之实现,而不惜尽其最善之努力。即使有对于三民主义怀疑及异议者,亦必感觉到当此国民革命进行之际,所最要的是全国一致,若意志行动不能一致,则支离破碎,对内酿成分崩离析之祸,对外之抵抗力,亦因而薄弱。不但建设现代国家了无可望,国家民族存在,亦将不保。所以即使对于三民主义有怀疑及异议,亦必不肯出卖破坏,而且不能不加以扶助。比如辛亥革命之时,对于有名无实之共和:虽多有怀疑,但不忍破坏,而热诚维持:何况现在国民革命进行中所要建设的,名实倶备的三民主义共和国呢?


以上是兄弟等的一点见解,至于各位有何高谕,亦极愿闻教。政治内容,条理万端,如今只能就共中一二重大的问题,提出引论,如果各位议论所及,汎及于其他问题,也是极愿闻教的。这有在政府机关担任重要工作的各位长官,亦俱在座,对于各位问及。必可随时加以补充及说明。


庐山谈话会午餐席上致词

——二十六年七月十七日发表——


各位先生:此次在署期中举行谈话,承各位先生不辞跋涉,远道前来,俾兄弟等得聆教益,实在十分感谢!今于第一次谈话会之后,略备午膳,藉叙衷曲。刚才在谈话会衷,已得聆各位先生的高论,大槪各位先生所注重的无过于眼前危迫的时局,及将来国家的根本办法。我们深信,经此一番讨论之后,必能更看得出光明的路线。数年以来,国难日深一日,全国同胞,在重重压迫,重重斲削之下,只有说不尽的痛心。然而在这重重压迫重重斲削之中,可看见的是我们国家民族的生机,还是不断的长进,压迫愈紧,则团结愈固;斲削愈甚,则撑持愈力;这一种元气正在向四周的困艰:尽力的奋斗着。譬如一株大树,在风雨飘摇之中,更受着斧斤的砍伐,牛羊的侵啮,树华飘零,枝柯摇动,其情状憔悴极了!然而只要生机不断,内在的元气足以支持环境,则仍然有干霄蔽日的馀裕。我们国家民族的内在精神,因忧患重重,而更加奋发,也是如此,数年以来,我们的埋头苦干,不敢说有什么成就,所幸全国同胞,对于维护国家,维护民族,都具著十分的热诚,便是内在的元气,为国家民族长春不朽的根本。各位先生,是全国智识界,产业界之有力者,学问经验,为国民的良导,政府的益友。如今相聚一堂,同心戮力,以研究各种关于解除国难,复兴民族之重大问题,这便于培养元气,巩固根本,有绝大的效用。我们现在耳朵里听着芦沟桥的炮声,眼睛里见着前线将士的拼命,与战地人民的受苦,实在没有可以开颜相向的理由。但是,想起在环境艰难中,培养元气,生机不断,精神不死,实在可使我们感激奋发。谨以此理由,满举一杯,祝各位先生的健康!


庐山第二次谈话会致词

编辑

——二十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庐山第二次谈话会致词——


引言

一致之决心殉此最后关头

引言

编辑

各位先生:今日相聚一堂,兄弟等敬谨致谢各位先生,跋涉远来,不吝赐教之盛意!蒋先生和兄弟发起共同谈话之目的,在第一期共同谈话中,已经有所说明,为时间经济起见,凡在第一期共同谈话中所有引论,概行检出,以备各位先生阅看,恕不重复申述。而在第一期共同谈话中,各位来宾所发抒的议论,均有郑重纪录,虽一时未能整理清楚,而议论所及,当随时举出,以备各位先生参考。其有留下书面者,亦当随时检出。那么,第二期共同谈话的资料,或者较第一期更为丰富了。

一致之决心殉此最后关头

编辑

共同谈话所涉及者,为政治、外交、经济、教育诸问题,这些都是于国家社会有重要关系的。而尤其为诸位先生所深切注意的,无过于当前的时局问题。芦沟桥的炮声,已使第一期共同谈话中各位来宾都集中视听于此一点,现在事态愈扩愈大,亟有待于解决。好在对于时局之应付的方针和决心,已有蒋先生在第一期共同谈话中明白宣布了,全国同胞,惟有本着一致的决心,向着一定的方针,迈步前进。任何困难,皆所不避;任何牺牲,皆所不辞;自从九一八以来,我们政府及人民受不能受的痛苦,忍不能忍的屈辱,所蕲求的,只是欲得一些和平的时间,以完成建设现代国家的工作。这建设现代国家的工作,不但是中国本身的需要,并且是国际的共同希望,我们相信工作的完成,于日本也是有益无损的。因为共存共荣,是人类之共同利益,我们因此之故,数年以来,不恤以最大之忍耐,期待中日两国有真诚携手之一日,然至于今日,实已濒于最后关头了。过此一步,国家民族的命运,便将陷于永劫不复之深渊,所以我们不能不以一致之决心,殉此最后关头。我们平日从事于国力之充实,铢积寸累,惟恐不用其极,我们今日必须准备,将此铢积寸累之所得,为此最后关头,完全用尽。我们的军队,无所谓中央与地方之分,数年以来,我们致力于统一,无非一旦有事,全国军队如身使臂,臂使指,那么我们的血,方不致零零碎碎的流。有些挑拨离间的说话,我们已经听到了,但我们可以事实来证明。例如去年晋绥告急,中央派遣军队赴援的时候,何尝不也有许多风说。然到后来,事实证明,原来驻守地方的军队,因援军开到,而士气益奋,而援军之对于原来驻守地方的军队,极其亲爱精诚之至。这样的甘苦相共,休戚相关,翕然无间,遂成就了守土御寇的一段历史。为时不远,无论何人都能记得的,这是证明凡有忠勇的将士,能为守土御寇尽力的,则其心魂必凝结为一,决不是什么挑拨离间所能施其伎俩。又如前者于学忠不能安于河北政府,将他调任甘肃,商震不能安于河北政府,将他调任河南,政府固然心里十分难过,然不使其人之失职,及其所部之失所,这种苦心,也曾得到天下人的谅解。凡此皆是证明凡有忠勇的将士,能为守土御寇尽力的,即使遭逢不幸,只要国家尚残存一块土地,这一块土地,也就是他最后立足之所,也就是他最后为国家尽力之所。政府固然解衣推食,全国人民,也是箪食壶浆,这是从精诚团结发出来的心愿,也不是什么挑拨离间所能施其伎俩的(的)。

末了,还有一句,当此最后关头,我们是弱国,我们是弱国国民,我们百无所恃,惟恃这一点以身殉国之精诚,以之自勉!以之共勉!我们如果个个都愿以身殉国,则最后的胜利,必在我们。因为侵略者之所以勇于侵略,无非想占领我们的土地,奴隶我们的人民,使人民为之服役,土地供其利用。如果侵略的结果,所得的祗是满地尸骸一片瓦砾,那么侵略有何用处?人人如此,处处如此,侵略者便终于不能不回头了。我们必须有了这一致的决心,方才能向着这一定的方针迈步前进。今日因说到时局问题感想所及,聊吐一二,关于一切政策,尚愿接受各位先生的高见。

最后关头

编辑

——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九日在京广播——


最后关头已到——九一八以来中国外交内政的

方针——缔结淞沪协定的原因——缔结塘沽协

定的原因——忍辱负重的原因——最后关头一

到只有牺牲到底——不做傀儡

最后关头已到

编辑

各位同志:本月十五日,兄弟曾对各位同志说了几句关于救亡图存的话,如今所要说的是,就从前说过的几句话加以申引。本月十五日芦沟桥事件已经发生好几日了,当时兄弟曾说,这事件之演进如何,虽未能预测,然这事件决不是偶然发生,而是一种预定计划,那么,我们也只有据著已定方针,以为应付。及至十七日,蒋委员长第一期谈话会里已经郑重的把方针宣布出来了,全国报纸都已登载,各位同志都已看见,这里头有一句最明确最紧要的话是说,中国今日已到了最后关头,兄弟如今想就“最后关头”四字,加以说明。

九一八以来中国外交内政方针

编辑

我们记得在二十四年十一月五全大会里,蒋委员长曾经说过“和平未至完全断望,决不轻弃和平;牺牲未至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这几句说话,在二中全会里曾经有明切的解释,三中全会对于外交方针,也是根据著这几句说话,以为进行。我们知道日本对于中国是侵略无已的,自“九·一八”以来,对于中国是一步一步的杀进来。而中国呢,却是一步一步的往后退。中国为什么一步一步的往后退呢?因为中国比较日本进步迟了六、七十年,中国的国家力量,不能挡住日本的侵略。然则自从“九·一八”以来,中国外交内政的方针是怎样呢?总括说来,在外交上不能挡住日本一步一步的杀进来,只能想些方法,使他进得慢些,中国不能一步一步的往后退,只能想些方法,使我们退得慢些。为什么想慢些呢?难道就趁此偷安苟活么?不然,我们只想起著这慢些,腾出一些时间来,在内政上做种种准备的工作,以加强我们的抵抗力,这便是“九·一八’以来中国外交内政的方针。

缔结淞沪协定的原因

编辑

自从“九·一八”以来,中国以‘九·一八”事件诉诸国联,原想借国联的道德制裁、经济制裁、武力制裁,使日本不能向中国一步一步的杀进来,然在事实上国联除了有些微道德制裁之外,经济制裁、武力制裁丝毫休想,因此日本的杀进来一步一步没有停止,东三省遂次第沦陷了。我们在这时候,只能做得一些号召全国精诚团结、共赴国难的工作,然这些工作,只是起头,还没有什么成就,于是日本一步一步的杀进来的结果,由“九·一八”事件而进为“一·二八”事件了,以十九路军、第五军及各处援军之苦战,及国联调查团之斡旋,三月初淞沪失守,因而有限沪停战协定之缔结。淞沪停战协定,自然是重大的损失。而当时所以缔结这协定,是想使日本进得慢些,我们退得慢些,趁著这慢些赶快做种种准备的工作,例如江西剿匪之得以进行,东南各省公路网之得以完成,这是否得不偿失呢?留待公论。

缔结塘沽协定的原因

编辑

  淞沪停战协定,不过一年,而热河战事,长城各口战事,又发生了,日本之杀进来一步一步的紧了,及至我军败绩之后,热河失守,长城各口,亦以次失守,于是又有塘沽停战协定,这自然是更重大的损失。而当时所以缔结这协定,是想使日本进得慢些,我们退得慢些,趁著这慢些,赶快做种种准备的工作。我们发觉精神方面、物质方面,缺憾太多了,抵抗力薄弱而且零碎,不能将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抵抗力量完全发动,而且还有许多从旁从后牵掣阻挠我们,因此在精神方面谋团结,谋组织之改善,谋训练之加紧。在物质方面,则国防设备与国民经济建设同时并进。两三年间,精神方面有些成就,物质方面的成就也有数目字可以计算,统一事业,不能说是完成而不能说没有进步。至于剿匪,则东南数省,次第肃清了,这是否得不偿失呢?留待公论。

忍辱负重的原因

编辑

塘沽停战协定之后,继续发生的通车间题、通邮问题,我们在不承认伪国原则之下,通车以不用伪国车票,通邮以不用伪国邮票,而勉强解决。至于通讯等等问题仍在继续坚持,而二十四年六月,日本之杀进来又一步一步的紧了,从五月二十五日起,口头交涉至六月九日,我们鉴于形势不能不作种种紧急处分,因为六月十二日,便是日本自由行动的时候了。这种种紧急处分,其为重大损久确是忍无可忍,让无可让,而仍然忍下去,让下去,当时所以如此是想使日本进得侵些,我们退得慢些,因此之故,各种准备的工件仍得进行,精神方面、物质方面,尽可能的努力去做,其间如西南剿匪之完成,两广之统一等等,这是否得不偿失呢?留待公论。

最后关头一到只有牺牲到底

编辑

  这样的忍了又忍,让了又让,已经整整的六年了,我们不能不想著这样一步一步的杀进来,是无底止的,这样一步一步的往后退,是无底止的,而且我们的准备,我们知道,日本也知道,我们固然很坦白的说:“这些准备都是现代国家所必需,我们恃此以与人为敌,我们亦恃此以与人为友,为敌为友,不只在我,而且在人。”然而日本会这样的说:“我们不只不许你们与我为敌,而且不许你们与我为友。”那么,我们之准备,不但不能得到慢些的结果,反而是唤起日本之加紧的一步一步杀进来了。这样的不准备不可,欲准备不能,使我们于想些方法一步一步的往后退的时候,不能不划定一个最后关头,未到这最后关头,容许我们想些方法,能不退最好,不能不退,也尽可能的退得慢些。及至到了这最后关头,则我们一齐站著,不能往后再退一步了。从前说过,和平末至完全绝望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当“未至”的时候,我们要有绝大的决心与勇气来忍耐,及“已至’的时候,我们要有绝大的决心与勇气来牺牲。我们当日若不忍耐而孟浪牺牲,则牺牲为无意义,今日若不牺牲而犹言准备,则准备为尤无意义。“牺牲”两个字,是严酷的,我们自己牺牲,我们并且要全国同胞一齐牺牲。因为我们是弱国,我们是弱国之民,我们所谓抵抗无他内容,其内容只是牺牲,我们要使每一个人,每一块地,都成为灰烬,不使敌人有一些得到手里,这意义诚然是严酷的,然不如此,则尚有更严酷的随在后头。质而言之,我们如不牺牲,那就只有做傀儡了。

不做傀儡

编辑

中国历史上为外族所侵略,半亡者数次,全亡者两次。这些亡,不是侵略者能将我们四万万人杀尽,能将我们四百余万方里毁尽,而是我们死了几个有血性的人之后,大多数没有血性的人,将自家的身体连同所有的土地,都进贡给侵略者,以为富贵之地。侵略者因此极写意的,便将我们大多数的人,以及全数的土地,得到手里。我们今日是不是仍然要做傀儡呢?不做傀儡,只有牺牲。我们是弱国,我们是弱国国民,说到打倒别人,或者不能做到,说到牺牲自己,那就无论怎样弱法,也没有不能做到之理。如其不能做到,是不为,不是不能。所谓不为,便是没有牺牲之决心,而只有傀儡之决心了。我们不但因为不愿做傀儡而牺牲了自己,我们并且因为不愿自己牺牲之后,看见自己的同胞去做傀儡,所以我们必定要强制我们的同胞,一齐的牺牲,不留一个傀儡的种子。无论是通都大镇,无论是荒村僻壤,必使人与地俱成灰烬。我们虽不能挡住敌人之杀进来,然而我们必能使敌人杀进来之后,一无所得。

我们几年以来,处心积虑,讲统一,讲组织,讲训练,为的是到最后关头,发动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精神的力量,以驾驭使用,日积月累得来的各种物质建设,加强对于侵略之抵抗,所谓抵抗,便是能使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为抵抗侵略而牺牲。天下既无弱者,天下即无强者,那么我们牺牲完了,我们抵抗之目的也达到了。我们高呼一句“最后关头”!我们更高呼一句“牺牲”!


大家要说老实话大家要负责任

编辑

——二十六年八月三日在南京广播——


政府与社会都要负责任——消极的苟安不是办

法——负责任先要说老实话——不说老实话只

有亡国——极度的牺牲是有代价的——估量不

是容易做到的——没有维持和平的力量不足以

言爱好和平——字典无易字

政府与社会都要负责任

编辑

各位同胞:在此存亡危急的关头,兄弟所要说的,只是几句话:“大家要说老实话,大家要负责任。”论到责任,原是大家都有的,服务政府机关的,各有各的责任,服务社会机关的,也各有各的责任。就政府方面来说:从前的措置如何?现在的措置如何?将来应该如何的措置?这固然是很大的责任;就社会方面来说:几年以来,人民所供给的血汗,实在不少了,除了以法定贡献,供给国家之外,还有许多的义务捐以至娱乐捐,其于责任可谓已尽,然以之比较日本,对于所谓“华北事变经费追加预算”一动笔就是四万万圆,其相去又如何呢?

消极苟安不是办法

编辑

中国历史上有两句最痛心的:一是郑国说:“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明知不能救韩之亡,而徒欲延其数年之命;这样的以人参汤来延最后之喘息,到底不是办法。一是张悌说:“吴亡之际,乃无一人死节,不亦辱乎?”明知不能救吴之亡,而惟欲一死以自尽其心;然想到了自己死了之后,未死的人都要为奴隶了,这又何能瞑目到底?也不是办法。然则不能不商量怎样的大家负责任了。

负责任先要说老实话

编辑

兄弟的愚见:以为大家若要负责任,则必先之以大家说老实话,所谓说老实话,是心口如一,心里这样想,口里这样说,这是很要紧的。中国宋末明末曾两次亡国,其亡国之原因,最大最著的,在于不说老实话,心里所想与口里所说,并不一样,其最好方法,是自己不负责任,而看别人去怎样负法。当和的时候,拼命的指摘和,当战的时候,拼命的指摘战,因为和是会吃亏的,战是会打败仗的。最好的方法,还是自己立于无过之地,横竖别人该死,于是熊廷弼传首九边了。袁崇焕凌迟菜市了,此之可悲,不在其生命之断送,而在其所有办法在这种大家不说老实话,不负责任的空气之中,只有随处碰壁,除了以一死塞责之外,简直替他想不出一条出路。宋亡将及百年,明亡将及三百年,这样长时期的亡国之痛,已够受了。

不说老实话只有亡国

编辑

自十九世纪以来,亡人之国,不只武力,一切经济文化皆可为亡人之国的工具,所以国不亡则已,既亡之后,绝无可以复存,除了波兰,因特殊情形,亡而复存外,更无可举之例。在大战中,俄国败于德国,几乎亡了,德国国土败于协约国,几乎亡了。然足能保存,且能复兴,这都是于垂亡之际,人人下了救亡图存的决心,人人肯说老实话,和呢,是会吃亏的,就老实的承认吃亏,并且求于吃亏之后,有所以抵偿,战呢,是会打败仗的,就老实的承认打败仗,败了再打,打了再败,败个不已,打个不已,终于打出一个由亡而存的局面来。这种做法,无他妙巧,只是说老实话而已。这说老实话,不是等闲的,人人能说老实话,才能人人负责任,反之,人人不说老实话,则必人人不负责任,人人不负责任的结果,除了亡国,还有那一条路?

极度的牺牲是有代价的

编辑

我们知道现在战争有强国对于弱国的战争,有弱国对于强国的战争。强国对于弱国的战争,利用自己力量丰富,运用迅速,期以一举而糜烂弱者,使无复有战斗能力。弱国对于强国的战争,自知力量不及,但是已经下了决心,就要将所能使用的心力物力,完全使用,不留一点一滴。那么自己的力量,固然使尽,而强国的力量,也为之消耗,强国于是便不能不有所顾虑了。我们必须知道,强国之对于弱国,如饕餮之徒贪得无厌,如果吃着甜头,那自然越吃越甜,永无不吃之理,除非吃着了苦头,方才会把吃欲打了回去。所以我们若能将所能使用的心力物力,完全使用,不留一点一滴,则至少至少总可使他吃些苦头,还有一层,我们也必须知道,现代战争不只是有形之战,而且是无形之战,一个强国平日对于其他强国,虽不以兵力相见,然野心既大,树敌必多,其兵力已有备多力分之苦。何况除了兵力之外,还有经济战,商务战,工业战等等,无形之战,时时刻刻都在性命相搏,丝毫不肯相让,因此之故,一个强国对□一个弱国,为有形之战,以消耗了兵力,以至于财力,则无异对于其他强国发生了破绽,使之得乘间而入,其始只是若干消耗,其终且成为致命之伤,一个强国无论如何的强法,对于此点,决不能无所顾虑的。明白了以上的意义,则可知一个弱国对于一个强国,不得已而应战,极度的牺牲,是万万不能免的,而这种极度的牺牲,决不是白白葬送了去,纯无效果的。反之,不肯牺牲,牺牲而不肯极度,则强国不但吞食得很容易,而且消化得也容易,这真使他越吃越胖,不但不因消耗而发生破绽,且将以这一个弱国为资源,更为吞食其他强国之用了。

估量不是容易做到的

编辑

有人说道:“我们虽是弱国,但我们的力量,不可估量太高,也不可估量太低;估量太高,则将轻于尝试;估量太低,则将即于消沉。”这些说话,诚然是至理名言,但是估量两字,是不容易做到的,例如欧战开始,德国原欲聚其兵力于最短期内,击破法军,直入巴黎,当时德国估量自己兵力,必然可以做到,但是后来遇着比国里忧回之抵抗,以及法国马斯河之立定阵线,原定计划不能达到,这是德国估量自己力量太重法国力量太轻以至于此。德国的军事学,世界有名的,尚且对于估量不免有差。又如近来义大利之攻击阿比西尼亚,当时各国的军事观察家,皆以为阿比西尼亚多沙漠不毛之地,而且又有雨季,届时义大利军队,必不能前进,然而后来义大利之进兵迅速,阿比西尼亚之一败涂地,竟不待至雨季,一般军事观察家所估量的,完全错了。由此可知估量二字,是不容易做到的,大抵一个强国对于一个弱国,用兵之始,必欲以雷霆万钧之力,磨碎之于一击之下,当此之际,这一个弱国,惟有硬着头皮,尽力挣扎,挣扎愈久,生存之希望愈多,舍此实无生路。

没有维持和平的力量不足以言爱好和平

编辑

又有人说道:“我们虽是弱国,但我们是爱好和平者,如果被人侵略,将必得尊重和平者之援助。”这些说话诚然也是至理名言,但是我们固然爱好和平,而和平之存在,不取决于爱好和平之志愿,而决取于维持和平力量,没有维持和平之力量,而言爱好和平,这不是爱好和平,而是轻蔑和平,世界上固然有尊重和平的国家,但只知尊重和平,而不知拿出力量来,与其称为和平之尊重者,毋宁称为和平之嘲笑者。然而拿出力量来是不容易的,第一必先要我们自己拿出力量来,第二所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虽然是人类应有的道理,然就现在世界上国家民族林立的局面来说,那一个国家民族不是为自己国家民族的生存而拔刀,那一个国家民族肯为别个国家民族的生存而拔刀,除非是共同利害,即使是共同利害,而权衡轻重,斟酌缓急,也大有提刀四顾,踌躇满志之馀地。由此可知一个弱国被人侵略的时候,全靠自己尽力挣扎,挣扎愈久,生存之希望愈多,舍此实无生路。

字典无易字

于是有人说道:“然则以弱敌强,岂不困难?”拿破仑说字典无难字,我们说字典无易字,因为知其难而说是易,那就不免随便的说,随便的做,说既不老实,做又不负责任。反之,知其难而说是难,知其难而仍然向著难去做,那就说是老实的话,做是负责任的做,这决心与勇气,当然增加十倍,即使困难十倍于此,亦可将他打破。我们大家说老实话,我们大家负责任,我们不掩饰,我们不推诿,我们不作高调,以引起无谓的冲动,因为这种冲动,是易于颓丧的;我们不作奢想,以引起无聊的希望,因为这些希望,是易于幻灭的。综而言之,我们守著弱国的态度,我们抱定必死的决心,除非强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然,汤誓所说:“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便是全国同胞的一致呼声了。

救国公债

编辑

——二十六年九月六日在南京广播——

为国家民族争生存而死是光荣的——发行救国

公债的意义——物力能源源供给才能持久——

我们在负担军费的心理上比敌人更加坚决——

用货物亦可以捐纳救国公债——拿出老本来争

取生存

为国家民族争生存而死是光荣的

编辑

各位同胞:自从抗战开始以来,全国同胞,人人都抱着必死的决心,为国家民族的生存而奋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