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195

目錄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上一卷 卷一百九十五•集部四十八 下一卷▶

卷一百九十五 集部四十八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紀昀等

詩文評類一

編輯

文章莫盛於兩漢。渾渾灝灝,文成法立,無格律之可拘。建安、黃初,體裁漸備。故論文之說出焉,《典論》其首也。其勒為一書傳於今者,則斷自劉勰、鍾嶸。勰究文體之源流,而評其工拙;嶸第作者之甲乙,而溯厥師承。為例各殊。至皎然《詩式》,備陳法律,孟棨《本事詩》,旁采故實。劉攽《中山詩話》、歐陽修《六一詩話》,又體兼說部。後所論著,不出此五例中矣。宋、明兩代,均好為議論,所撰尤繁。雖宋人務求深解,多穿鑿之詞;明人喜作高談,多虛憍之論。然汰除糟粕,採擷菁英,每足以考證舊聞,觸發新意。《隋志》附總集之內,《唐書》以下則並於集部之末,別立此門。豈非以其討論瑕瑜,別裁真偽,博參廣考,亦有裨於文章歟?

文心雕龍》•十卷內府藏本

編輯

梁劉勰撰。勰字彥和,東莞莒人。天監中兼東宮通事舍人,遷步兵校尉,兼舍人如故。後出家為沙門,改名慧地。事蹟具《南史》本傳。其書「原道」以下二十五篇,論文章體制,「神思」以下二十四篇,論文章工拙,合「序志」一篇為五十篇。據《序志篇》,稱上篇以下,下篇以上,本止二卷。然《隋志》已作十卷,蓋後人所分。又據《時序篇》中所言,此書實成於齊代。此本署梁通事舍人劉勰撰,亦後人追題也。是書自至正乙未刻於嘉禾,至明弘治、嘉靖、萬曆間凡經五刻。其「隱秀」一篇,皆有闕文。明末常熟錢允治,稱得阮華山宋槧本,鈔補四百餘字。然其書晚出,別無顯證,其詞亦頗不類。如「嘔心吐膽」,似摭《李賀小傳》語;「鍛歲煉年」,似摭《六一詩話》論周樸語;稱班姬為匹婦,亦似摭鍾嶸《詩品》語。皆有可疑。況至正去宋未遠,不應宋本已無一存,三百年後,乃為明人所得。又考《永樂大典》所載舊本,闕文亦同。其時宋本如林,更不應內府所藏無一完刻。阮氏所稱,殆亦影撰,何焯等誤信之也。至字句舛訛,自楊慎、朱謀《土韋》以下,遞有校正,而亦不免於妄改。如《哀誄篇》賦憲之諡句,皆雲「賦憲」當作「議德」,蓋以賦形近議,憲形近惪。惪,古德字也。然考王應麟《玉海》曰:「周書諡法,惟三月既生魄,周公旦、太公望相嗣王發,既賦憲受臚於牧之野,將葬,乃製作諡。《文心雕龍》雲『賦憲』之諡,出於此。」然則二字不誤,古人已言,以是例之,其以意雌黃者多矣。

文心雕龍輯注》•十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編輯

國朝黃叔琳撰。叔琳有《研北易鈔》,已著錄。考《宋史•藝文志》有辛處信《文心雕龍注》十卷,其書不傳。明梅慶生注,粗具梗概,多所未備。叔琳因其舊本,重為刪補,以成此編。其訛脫字句,皆據諸家校本改正。惟《宗經篇》末附註,極論梅本之舛誤,謂宜從王維儉本。而篇中所載,乃仍用梅本,非用王本。殊自相矛盾。所注如《宗經篇》中《書實紀言》,而訓詁茫昧,通乎《爾雅》,則「文義曉然」句,謂《爾雅》本以釋詩,無關書之訓詁。案《爾雅》開卷第二字,郭注即引《尚書》「哉生魄」為證,其他釋書者不一而足,安得謂與書無關?《詮賦篇》中「拓宇於楚詞」句,拓宇字出顏延年《宋郊祀歌》,而改為《括宇》,引《西京雜記》所載司馬相如「賦家之心,包括宇宙」語為證。割裂牽合,亦為未協。《史傳篇》中「徵賄鬻筆之愆,公理辨之究矣」句,公理為仲長統字,此必所著《昌言》中有辨班固徵賄之事。今原書已佚,遂無可考。觀劉知幾《史通》亦載班固受金事,與此書同。蓋《昌言》唐時尚存,故知幾見之也。乃不引《史通》互證,而引「陳壽索米事」為注,與《前漢書》何預乎。又《時序篇》中論齊無太祖、中宗,《序志篇》中論李充不字宏範,皆不附和本書。而《指瑕篇》中《西京賦》稱「中黃賁獲之疇」,薛綜繆注,謂之閹尹句,今《文選》薛綜注中實無此語,乃獨不糾彈。小小舛誤,亦所不免。至於《徵聖篇》中「四象精義以曲隱」句,注引易有四象,所以示也。又引《朱子本義》曰:「四象謂陰陽老少。」案系辭易有四象,孔疏引莊氏曰:「四象謂六十四卦之中有實象,有假像,有義象。有用象,為四象也。」又引何氏說:「以天生神物八句為四象,其解兩儀生四象,則謂金木水火秉天地而有。」是自唐以前均無陰陽老少之說,劉勰梁人,豈知後有邵子易乎?又「秉文之金科」句,引揚雄《劇秦美新》。「金科玉條」又引注曰:「謂法令也。言金玉,佞詞也。」案李善注曰:「金科玉條謂法令。言金玉,貴之也。」此雲佞詞,不知所據何本。且在《劇秦美新》,猶可謂之佞詞。此引注《徵聖篇》而用此注,不與本意剌謬乎?其他如注《宗經篇》三墳、五典、八索、九邱,不引《左傳》,而引偽孔安國書序。注《諧讔篇》荀卿《蠶賦》,不引荀子《賦篇》,而引明人《賦苑》。尤多不得其根柢。然較之梅注,則詳備多矣。

詩品》•三卷內府藏本

編輯

梁鍾嶸撰。嶸字仲偉,潁川長社人。與兄岏弟嶼,並好學有名。齊永明中為國子生。王儉舉本州秀才,起家王國侍郎。入梁,仕至晉安王記室,卒於官。嶸學通《周易》,詞藻兼長。所品古今五言詩,自漢、魏以來一百有三人,論其優劣,分為上、中、下三品。每品之首,各冠以序。皆妙達文理,可與《文心雕龍》並稱。近時王士禎極論其品第之間,多所違失。然梁代迄今,邈逾千祀,遺篇舊制,什九不存,未可以掇拾殘文,定當日全集之優劣。惟其論某人源出某人,若一一親見其師承者,則不免附會耳。史稱嶸嘗求譽於沈約,約弗為獎借,故嶸怨之,列約中品。案約詩列之中品,未為排抑。惟序中深詆聲律之學,謂蜂腰鶴膝,僕病未能;雙聲疊韻,裏俗已具。是則攻擊約說,顯然可見,言亦不盡無因也。又一百三人之中,惟王融稱王元長,不著其名,或疑其有所私尊。然徐陵《玉台新詠》亦惟融書字,蓋齊、梁之間避齊和帝之諱,故以字行,實無他故。今亦姑仍原本,以存其舊焉。

文章緣起》•一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編輯

舊本題梁任昉撰。考《隋書•經籍志》載任昉《文章始》一卷,稱有錄無書。是其書在隋已亡。《唐書•藝文志》載任昉《文章始》一卷,注曰張績補。績不知何許人。然在唐已補其亡,則唐無是書可知矣。宋人修《太平御覽》,所引書一千六百九十種,摯虞《文章流別》、李充《翰林論》之類,無不備收,亦無此名。今檢其所列,引據頗疏。如以表與讓表分為二類,騷與反騷別立兩體;《輓歌》雲起繆襲,不知薤露之在前;《玉篇》雲起凡將,不知蒼頡之更古。崔駰達旨,即揚雄《解嘲》之類,而別立旨之一名;崔瑗《草書勢》,乃論草書之筆勢,而強標勢之一目。皆不足據為典要。至於謝恩曰章,《文心雕龍》載有明釋,乃直以謝恩兩字為文章之名。尤屬未協,疑為依託,並書末洪適一跋亦疑從《盤洲集》中鈔入。然王得臣為嘉祐中人,而所作《麈史》有曰:「梁任昉集秦、漢以來文章名之始,目曰文章緣起。自詩、賦、離騷至於勢、約,凡八十五題,可謂博矣。既載相如《喻蜀》,不錄揚雄《劇秦美新》;錄《解嘲》而不收韓非《說雜》;取劉向《列女傳》而遺陳壽《三國志評》。又曰:「任昉以三言詩起晉夏侯湛,唐劉存以為始『鷺於飛,醉言歸』;任以頌起漢之王褒,劉以始於周公時邁;任以檄起漢陳琳檄曹操,劉以始於張儀檄楚;任以碑起於漢惠帝作四皓碑,劉以管子謂無懷氏封太山刻石紀功為碑;任以銘起於秦始皇登會稽山,劉以為蔡邕銘論黃帝有巾幾之銘」云云。所說一一與此本合,知北宋已有此本,其殆張績所補,後人誤以為昉本書歟?明陳懋仁嘗為之注,國朝方熊更附益之。凡編中題注字者,皆懋仁語。題補注字者,皆熊所加。其注每條之下,蔓衍論文,多捃拾摯虞、李充、劉勰之言,而益以王世貞《藝苑卮言》之類,未為精要。於本書間有考證,而失於糾駁者尚多。議論亦往往紕繆。如謂枚乘《七發》源於孟子、莊子之七篇,殊為附會。又謂鄉約之類當仿王褒僮約為之,庶不失古意。不知僮約乃俳諧遊戲之作,其文全載《太平御覽》中。豈可以為鄉約之式,尤為乖舛。以原本所有,姑附存之雲爾。

本事詩》•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編輯

孟棨撰。初中,爵里未詳。王定保唐摭言稱「出入場籍垂三十年,年長於小魏公。其放榜日,出行曲謝」云云。則崔沆下登第。書中「韓翃條」內稱:「開成中,余罷梧州」,亦不知爲梧州何官。新唐書·藝文志載此書,題曰孟啓毛晉津逮秘書因之。然諸家稱引,並作字,疑唐志誤也。是書前有光啓二年自序云:「大駕在中。」蓋作於僖宗興元時。皆采歴代詩人縁情之作,敘其本事。分情感事感髙逸怨憤徵異徵咎嘲戲七類。所記惟「樂昌公主」、「宋武帝」二條爲六朝事,餘皆人。其中士人代妻答詩一首,韋縠才調集葛鵶兒。二人相去不遠,蓋傳聞異詞。薔薇花落一詩乃賈島裴度作,所記不載縁起,疑傳寫脫誤。其李白飯顆山頭一詩,論者頗以爲失實。然唐代詩人軼事頗賴以存,亦談藝者所不廢也。晁公武讀書志五代處常子者,嘗續書爲二巻,仍依例,分爲七章,皆人之詩。今佚不傳,惟書僅存云。

詩品》•一卷內府藏本

編輯

唐司空圖撰。圖有《文集》,已著錄。唐人詩格傳於世者,王昌齡、杜甫、賈島諸書,率皆依託。即皎然《杼山詩式》,亦在疑似之間。惟此一編,真出圖手。其《一鳴集》中有《與李秀才論詩書》,謂詩貫六義,諷諭抑揚,渟蓄淵雅,皆在其中。惟近而不浮,遠而不盡,然後可言意外之致。又謂梅止於酸,鹽止於鹹,而味在酸鹹之外。其持論非晚唐所及。故是書亦深解詩理,凡分二十四品:曰雄渾,曰沖淡,曰纖穠,曰沉著,曰高古,曰典雅,曰洗煉,曰勁健,曰綺麗,曰自然,曰含蓄,曰豪放,曰精神,曰縝密,曰疏野,曰清奇,曰委曲,曰實境,曰悲慨,曰形容,曰超詣,曰飄逸,曰曠達,曰流動。各以韻語十二句體貌之。所列諸體畢備,不主一格。王士禎但取其「采采流水,蓬蓬遠春」二語,又取其「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二語,以為詩家之極則,其實非圖意也。

六一詩話》•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編輯

宋歐陽修撰。修有《詩本義》,已著錄。是書前有自題一行,稱退居汝陰時集之,以資閒談。蓋熙寧四年致仕以後所作。越一歲而修卒,其晚年最後之筆也。陳師道《後山詩話》謂修不喜杜甫詩,葉夢得《石林詩話》謂修力矯西崑體。而此編載論蔡都尉詩一條,劉子儀詩一條,殊不儘然。毛晉後跋所辨,亦公論也。其中如「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一聯,今見杜荀鶴《唐風集》,而修乃作周樸詩。魏泰作《臨漢隱居詩話》,詆其謬誤。然考宋吳聿《觀林詩話》曰:「杜荀鶴詩句鄙惡,世所傳《唐風集》首篇『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者,餘甚疑不類荀鶴語。他日觀唐人小說,見此詩乃周樸所作,而歐陽文忠公亦雲爾。蓋藉此引編以行於世矣」云云。然則此詩一作周樸,實有根據,修不誤也。惟九僧之名,頓遺其八,司馬光《續詩話》乃為補之,是則記憶偶疏耳。

續詩話》•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編輯

宋司馬光撰。光有《易說》,已著錄。是編題曰《續詩話》者,據卷首光自作小引,蓋續歐陽修《六一詩話》而作也。光傳家集中具載雜著,乃不錄此書。惟左圭《百川學海》收之。然傳家集中亦不錄「切韻指掌圖」,或二書成於編集之後耶?光德行功業,冠絕一代,非斤斤於詞章之末者。而品第諸詩,乃極精密。如林逋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魏野之「數聲離岸櫓,幾點別州山」;韓琦之「花去曉叢蝴蝶亂,雨餘春圃桔槔閑」;耿仙芝之「草色引開盤馬地,簫聲吹暖賣餳天」。寇準之《江南春詩》,陳堯佐之《吳江詩》,暢當、王之渙之《鸛雀樓詩》,及其父《行色詩》,相沿傳誦,皆自光始表出之。其論魏野詩誤改藥字,及說杜甫「國破山河在」一首,尤妙中理解,非他詩話所及。惟「梅堯臣病死」一條,與詩無涉,乃載之此書,則不可解。考光別有《涑水記聞》一書,載當時雜事。豈二書並修,偶以欲筆於彼冊者,誤筆於此冊歟?

中山詩話》•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編輯

宋劉攽撰。攽有《文選類林》,已著錄。當熙寧、元祐之間,攽兄弟以博洽名一世,而吟詠則不甚著,惟此論詩之語獨傳。宋人所引,多稱《劉貢父詩話》。此本名曰中山,疑本無標目,後人用其郡望追題,以別於他家詩話也。花蕊夫人《宮詞》本一百首,攽稱僅見三十餘篇。疑王安國初傳之時,或好事者有所摘抄,攽未見其全本也。其論李商隱《錦瑟詩》,以為令狐楚青衣之名,頗為影撰。其論「赫連勃勃蒸土」一條,亦不確當。不但解杜甫詩「功曹非複漢蕭何」句,考之未審,為晁公武所糾;至開卷第二條所引劉子儀時,誤以《論語》「師也辟」為「師也達」。漫無駁正,亦不可解。所載嘲謔之詞,尤為冗雜。攽好詼諧,嘗坐是為馬默所彈。殆性之所近,不覺濫收歟?北宋詩話惟歐陽修、司馬光及攽三家號為最古。此編較歐陽、司馬二家雖似不及,然攽在元祐諸人之中,學問最有根柢。其考證論議,可取者多,究非江湖末派、鉤棘字句以空談說詩者比也。

後山詩話》•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編輯

舊本題宋陳師道撰。師道有《後山叢談》,已著錄。是書《文獻通考》作二卷。此本一卷,疑後人合併也。陸遊《老學菴筆記》深疑《後山叢談》及此書,且謂《叢談》或其少作,此書則必非師道所撰。今考其中於蘇軾、黃庭堅、秦觀俱有不滿之詞,殊不類師道語。且謂蘇軾詞如教坊雷大使舞,極天下之工,而終非本色。案蔡絛《鐵圍山叢談》,稱雷萬慶宣和中以善舞隸教坊。軾卒於建中靖國元年六月,師道亦卒於是年十一月,安能預知宣和中有雷大使借為譬況。其出於依託,不問可知矣。至謂陶潛之詩切於事情而不文,謂韓愈《元和聖德》詩於集中為最下。而裴說《寄邊衣》一首,詩格柔靡,殆類小詞,乃亟稱之,尤為未允。其以王建《望夫石詩》為顧況作,亦間有舛誤。疑南渡後舊稿散佚,好事者以意補之耶?然其謂詩文甯拙毋巧,甯朴毋華,甯粗毋弱,甯僻毋俗。又謂善為文者因事以出奇。江河之行,順下而已,至其觸山赴穀,風摶物激,然後盡天下之變。持論間有可取。其解杜甫《同穀歌》之「黃獨」,百舌詩之「讒人」,解韋應物詩之「新橘」三百,駁蘇軾《戲馬台詩》之「玉鉤、白鶴」,亦間有考證。流傳既久,固不妨存備一家爾。

臨漢隱居詩話》•一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編輯

宋魏泰撰。泰有《東軒筆錄》,已著錄。泰為曾布婦弟,故嘗托梅堯臣之名,撰《碧雲騢》以詆文彥博、范仲淹諸人。及作此書,亦黨熙寧而抑元祐。如論歐陽修則恨其詩少餘味,而於「行人仰頭飛鳥驚」之句始終不取;論黃庭堅則譏其自以為工,所見實僻,而有「方其拾璣羽,往往失鵬鯨」之題;論石延年則以為無大好處;論蘇舜欽則謂其以奔放豪健為主;論梅堯臣則謂其乏高致。惟於王安石則盛推其佳句。蓋堅執門戶之私,而甘與公議相左者。至「草草杯柈供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一聯,本王安石詩,而以為其妹長安縣君所作,尤傳聞失實。然如論梅堯臣《贈鄰居詩》不如徐鉉,則亦未嘗不確。他若引韓愈詩證《國史補》之不誣,引《漢書》證劉禹錫稱衛綰之誤,以至評韋應物、白居易、楊億、劉筠諸詩,考王維詩中顛倒之字,亦頗有可采。略其所短,取其所長,未嘗不足備考證也。

優古堂詩話》•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編輯

宋吳幵撰。幵字正仲,滁州人。紹聖丁丑,中宏詞科。靖康中,官翰林承旨。與耿南仲力主割地之議,卒誤國事。又為金人往來傳道意旨,立張邦昌而事之。建炎後竄謫以死。其人本不足道,而所作詩話乃頗有可采。其書凡一百五十四條,多論北宋人詩,亦間及唐人。惟卷末載楊萬里一條,時代遠不相及,疑傳寫有訛,或後人有所竄亂歟?所論惟卷末「吏部文章二百年」一條,「裹飯非子來」一條,王僧「綽蠟鳳」一條,「荷囊」一條,「陽燧」一條,「陽關圖」一條,「珠還合浦」一條,「黃金台」一條,「以玉兒為玉奴」一條,「東坡用事切」一條,「妓人出家詩」一條,「蒸壺似蒸鴨」一條,「望夫石」一條,「落梅花折楊柳」一條,兼涉考證。其餘則皆論詩家用字煉句,相承變化之由。夫奪胎換骨,翻案出奇,作者非必盡無所本。實則無心闇合,亦多有之。必一句一字求其源出某某,未免於求劍刻舟。即如李賀詩「桃花亂落如紅雨」句,劉禹錫詩「搖落繁英墮紅雨」句,幵既知二人同時,必不相襲。岑參與孟浩然亦同時,乃以參詩「黃昏爭渡」字為用浩然《夜歸鹿門》詩,不免強為科配。又知張耒詩《夕陽外》字本於楊巨源,而不知《夕陽西》字本於薜能。可知輾轉相因,亦複搜求不盡。然互相參考,可以觀古今人運意之異同,與遣詞之巧拙。使讀者因端生悟,觸類引申,要亦不為無益也。其中「蓬生麻中」一條,「畜不吠之犬」一條,「韓退之全用列子文」一條,「韓退之學文而及道」一條,「定命論」一條,「富鄭公之言出元璹」一條,「寧人負我勿我負人」一條,皆兼論雜文,不專詩話。又「手滑」一條,「應聲蟲」一條,更詩文皆不相涉。蓋詩話中兼及雜事,自劉攽,歐陽修等已然矣。

詩話總龜前集》•四十八卷、《後集》•五十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編輯

宋阮閱撰。閱有《郴江百詠》,已著錄。案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序曰:「舒城阮閱,昔為郴江守,嘗編《詩總》,頗為詳備。蓋因《古今詩話》,附以諸家小說,分門增廣。獨元祐以來諸公詩話不載焉。考編此《詩總》,乃宣和癸卯,是時元祐文章,禁而弗用,故阮因以略之」云云。據其所言,則此書本名《詩總》。其改今名,不知出誰手也。此本為明宗室月窗道人所刊,並改其名為阮一閱,尤為疏舛。其書《前集》分四十五門,所采書凡一百種。《後集》分六十一門,所采書亦一百種。摭拾舊文,多資考證。惟分類瑣屑,頗有乖於體例。前有郴陽李易序,乃曰:「阮子舊集頗雜,月窗條而約之,匯次有義,棼結可尋。」然則此書已經改竄,非其舊目矣。

彥周詩話》•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編輯

宋許顗撰。顗,襄邑人,彥周其字也。始末無可考。書中有「宣和癸卯予遊嵩山」之語,下距建炎元年僅三年,當已入南宋矣。觀書中載與惠洪面論《冷齋夜話》評李商隱之誤,惠洪即改正。又極推其《題李愬畫像》詩,稱在長沙相從彌年。惠洪《冷齋夜話》亦記顗述李元膺《悼亡長短句》。蓋亦宗元祐之學者,所引述多蘇軾、黃庭堅、陳師道語,其宗旨可想見也。顗議論多有根柢,品題亦具有別裁。其謂韓愈齊梁及陳隋,眾作等蟬噪語,不敢議,亦不敢從。又謂論道當嚴,取人當恕。俱卓然有識。惟譏杜牧《赤壁》詩為不說社稷存亡,惟說二喬。不知大喬,孫策婦。小喬,周瑜婦。二人入魏,即吳亡可知。此詩人不欲質言,變其詞耳。顗遽詆為秀才不知好惡,殊失牧意。又以適怨清和解李商隱《錦瑟》詩,亦穿鑿太甚。至漢武帝《李夫人歌》本以之時為韻,乃讀立而望之偏為句,則此歌竟不用韻,尤好奇而至於不可通。其他雜以神怪夢幻,更不免體近小說。然論其大致,瑕少瑜多,在宋人詩話之中,猶善本也。

紫微詩話》•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編輯

宋呂本中撰。本中有《春秋集解》,已著錄。本中曆官中書舍人,權直學士院。故詩家稱曰呂紫微,而所作詩話亦以紫微為名。其中如李鼎祚《易解》諸條,偶涉經義;秦觀《黃樓賦》諸條,頗及雜文;吳儔《倒語》諸條,亦間雜諧謔。而大致以論詩為主。其學出於黃庭堅,嘗作「江西宗派圖」,以庭堅為祖,而以陳師道等二十四人序列於下。宋詩之分門別戶,實自是始。然本中雖得法於豫章,而是編稱述庭堅者惟「範元實」一條,「從叔知止」一條,「晁叔用」一條,「潘邠老」二條,「晁無咎」一條,皆因他人而及之。其專論庭堅詩者,惟「歐陽季默」一條而已。餘皆述其家世舊聞,及友朋新作。如橫渠張子、伊川程子之類,亦備載之,實不專於一家。又極稱李商隱《重過聖女祠》詩「一春夢雨常飄互,盡日靈風不滿旗」一聯,及嫦娥詩「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二句,亦不主於一格。蓋詩體始變之時,雖自出新意,未嘗不兼采眾長。自方回等一祖三宗之說興,而西崑、江西二派乃判如冰炭,不可複合。元好問題《中州集》末,因有「北人不拾江西唾,未要曾郎借齒牙」句,實末流相詬,有以激之。觀於是書,知其初之不儘然也。王士禎《古夫於亭雜錄》曰:「《紫微詩話》載張子厚詩『井丹已厭嘗蔥葉,庾亮何勞惜薤根』,三韭二十七,乃杲之事,與元規何涉?張誤用而居仁亦無辨證,何也?」今考《南齊書•庾杲之傳》,杲之清貧自業,食惟有韭菹、淪韭、生韭、雜菜。或戲之曰:「誰謂庾郎貧?食鮭嘗有二十七種。」則杲之但有食韭事,實不雲薤。《晉書•庾亮傳》載:「亮啖薤,因留白。陶侃問曰:『安用此為?』亮曰:『故可以種。』則惜薤實庾亮事,與杲之無關。此士禎偶然誤記,安可反病本中失於辨證乎!

四六話》•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編輯

宋王銍撰,銍有《侍兒小名錄補遺》,已著錄。其書皆評論宋人表啟之文。六代及唐,詞雖駢偶,而格取渾成。唐末、五代,漸趨工巧。如羅隱代錢鏐《賀昭宗更名表》,所謂「右則虞舜之全文,左則姬昌之半字」者,當時以為警策是也。宋代沿流,彌競精切。故銍之所論,亦但較勝負於一聯一字之間。至周必大等,承其餘波,轉加細密。終宋之世,惟以隸事切合為工。組織繁碎,而文格日卑,皆銍等之論導之也。然就其一時之法論之,則亦有推闡入微者。如詩家之有句圖,未可廢也。上卷之末,載其父素為滕甫辨謗乞郡劄子誤刻蘇軾集中。銍據素手跡,殆必不誣。今軾集仍載此文,蓋失於釐正。此亦足以資考訂焉。

珊瑚鉤詩話》•三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編輯

宋張表臣撰。表臣字正民,裏貫未詳。官右承議郎,通判常州軍州事。紹興中,終於司農丞。是編名曰《珊瑚鉤》者,取杜甫詩「文采珊瑚鉤」句也。其書雖以詩話為名,而多及他文,間涉雜事,不盡論詩之語。又好自載其詩,務表所長,器量亦殊淺狹。其論杜甫《游龍門奉先寺》詩,改「天闕」為「天閱」,引據支離,已為前人所駁。又如論杜牧「擬把一麾江海去」句,以為誤用顏延年語,以麾斥之麾為麾旄。然考崔豹《古今注》曰:「麾者所以指麾也,武王執白旄以麾是也。乘輿以黃,諸公以朱,刺史二千石以纁。」據其所說,則刺史二千石乃得建麾。牧將乞郡,故有「擬把一麾」之語,未可雲誤。表臣所論亦非也。然表臣生當北宋之末,猶及與陳師道游,與晁說之尤相善,故其論詩往往得元祐諸人之餘緒。在宋人詩話之中,固與惠洪《冷齋夜話》在伯仲之間矣。

石林詩話》•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編輯

宋葉夢得撰。夢得有《石林春秋傳》,已著錄。是編論詩,推重王安石者不一而足。而於歐陽修詩,一則摘其評《河豚詩》之誤,一則摘其語有不倫,亦不復改,一則摭其疑「夜半鐘聲」之誤。於蘇軾詩,一則譏其「系懣割愁」之句為險諢;一則譏其「捐三尺字」及「亂蛙」兩部句為歇後;一則譏其失李廌;一則譏其不能聽文同;一則譏其石建牏廁之誤。皆有所抑揚於其間。蓋夢得出蔡京之門,而其婿章沖則章惇之孫,本為紹述餘黨。故於公論大明之後,尚陰抑元祐諸人。然夢得詩文,實南、北宋間之巨擘。其所評論,往往深中窾會,終非他家聽聲之見,隨人以為是非者比。略其門戶之私,而取其精核之論,分別觀之,瑕瑜固兩不相掩矣。

藏海詩話》•一卷永樂大典本

編輯

宋《藏海詩話》載於《永樂大典》中,不著撰人名氏。自明以來,諸家亦不著錄。考《永樂大典》載宋吳可有《藏海居士集》,已裒輯成編,別著於錄。與此書名目相合。又集中有《為王詵題春江圖詩》,又多與韓駒論詩之語。所載宣和政和年月,及建炎初避兵南竄,流轉楚粵,與此書卷末稱自元祐至今六十餘年者,時代亦複相合。則是書其可所作歟?其論詩每故作不了了語,似乎禪家機鋒,頗不免於習氣。他如引徐俯之說,以杜甫「天棘蔓青絲」句為見柳而憶馬,頗病支離。訛渝陰為陰淪,並訛《廣雅》為《爾雅》,亦小有舛誤。然及見元祐舊人,學問有所授受。所雲:「詩以用意為主,而附之以華麗,寧對不工,不可使氣弱,足以救西崑穠豔之失。」又雲:「凡看詩須是一篇立意,乃有歸宿處。」又雲:「學詩當以杜為體,以蘇、黃為用。杜之妙處藏於內,蘇、黃之妙處發於外。」又雲:「絕句如小家事,句中著大家事不得。若山谷《蟹詩》用虎爭及支解字,此家事大,不當入詩中。」又雲:「七言律詩極難做,蓋易得俗,所以山谷別為一體。」皆深有所見。所論有形之病、無形之病,尤抉摘入微。其他評論考證,亦多可取。而胡仔《苕溪漁隱叢話》、魏慶之《詩人玉屑》網羅繁富,俱未及採錄。則在宋代已不甚顯。固宜表而出之,俾談藝者有考焉。

風月堂詩話》•二卷內府藏本

編輯

朱弁撰。曲洧舊聞,已著録。是編多記元祐歐陽修蘇軾黃庭堅陳師道梅堯臣及諸遺事,首尾兩條,皆發明鍾嶸「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明月照積雪羌無故實」之義,蓋其宗旨所在。其論黃庭堅「用昆體工夫,而造老杜渾成之地」,尤爲窺見深際。後來論詩者,皆所未及。前有自序,題「庚申閏月」,考庚申爲紹興十年,當金熙宗天眷三年。建炎元年使,留十七年乃還,則在時所作也。末有「咸淳壬申月觀道人」跋,稱得於「永城朱伯玉家」,蓋北方所傳之本。意使時遺其稿於燕京度宗時始傳至江左,故二家皆不著録。觀元好問中州集收録詩,知其著作散落北方者多,固不得以晩出疑之矣。其序但題甲子,不著紹興紀年,殆亦人傳寫,不用敵國之號,爲之削去歟。

歳寒堂詩話》•二卷永樂大典本

編輯

張戒撰,錢曾讀書敏求記趙戒,傳寫誤也。考戒名附見宋史·趙鼎傳,不詳其始末。惟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録載:正平人。紹興五年四月以趙鼎薦,得召對,授國子監丞。稱其登第十餘年,曾作縣令,則嘗舉進士也。又載紹興八年三月,以兵部員外郎守監察御史。是年八月,守殿中侍御史。十一月,爲司農少卿。旋坐疏留趙鼎,改外任。十二年,羅汝楫劾其沮和議,黨於趙鼎岳飛,特勒停。二十七年九月,以佐宣教郎主管台州崇道觀。不言所終,蓋即終於奉祠矣。初,戒以論事切直,爲髙宗所知。其言當以和爲表,以備爲裏,以戰爲不得已,頗中時勢。故淮西之戰,則力劾張浚趙開。而秦檜欲屈己求和,則又力沮,卒與趙鼎並逐。蓋亦鯁亮之士也。是書通論古今詩人,由蘇軾黃庭堅上溯,分爲五等。大旨尊而推。始明言志之義,而終之以無邪之旨,可謂不詭於正者。其論諸臣詠楊太眞事,皆爲無禮。獨杜甫立言爲得體,尤足維世教而正人心。又專論杜甫詩三十餘條,亦多人詩話所未及。攷説郛學海類編載此書,均止寥寥三四頁。此本爲永樂大典所載,猶屬完帙。然有二條,此本遺去,而見於學海類編者。今謹據以增入,庶爲全璧。讀書敏求記本作一巻,今以篇頁稍繁,厘爲上下巻云。

庚溪詩話》•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編輯

宋陳岩肖撰。岩肖字子象,金華人。父德固,死靖康之難。紹興八年,以任子中詞科,仕至兵部侍郎。此編記其於靖康間游京師天清寺事,猶及北宋之末。而書中稱高宗為太上皇帝,孝宗為今上皇帝,光宗為當今皇太子,則當成於淳熙中。上溯靖康已六十年,蓋其晚年之筆也。卷首先載宋累朝禦制,附以「漢高帝、唐文皇、宣宗」三條。次即曆敘唐、宋詩家,各為評騭。而於元祐諸人,徵引尤多。蓋時代相接,頗能得其緒餘,故所論皆具有矩矱。其中如趙與旹《賓退錄》所稱《虞中琳送林季仲》詩,殊嫌陳腐。又厲鶚《宋詩紀事》摘所載蔡肇《睦州詩》「疊嶂巧合丁字水,臘梅遲見二年花」句,實為杜牧之詩,亦間舛誤,然大旨不詭於正。其論「山谷詩派」一條,深斥當時學者未得其妙,而但使聲韻拗捩,詞語艱澀,以為江西格,尤為切中後來之病。至遺篇佚句,綴述見聞,亦間有宋人詩集所未及者。宋末左圭嘗輯入《百川學海》中,但題西郊野叟述,而佚其名氏。明胡應麟《筆叢》據中間論皇太子作詩一條,自題其名,始考定為岩肖所作。然吳師道《敬鄉錄》已雲岩肖著《庚溪詩話》,具有明文,不待應麟始知矣。

韻語陽秋》•二十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編輯

宋葛立方撰。立方有《歸愚集》,已著錄。是編雜評諸家之詩,不甚論句格工拙,而多論意旨之是非,故曰陽秋,用晉人語也。然晉人以避諱之故,改春為陽可也。宋不諱春而立方乃襲舊文,是好奇而無理矣。其中如偏重釋氏,謂歐陽修夢見十王,得知罪福,後亦信佛之類,則未免虛誣;議屈原自沈為不知命之類,則未免偏駁;論李、杜、蘇、黃皆相輕相詆之類,則未免附會。趙與旹《賓退錄》嘗議其誤以鄭合敬詩為鄭穀詩,又議其不知阮鹹出處。今觀所載,如以江淹「雜擬赤玉隱瑤溪」句為謝靈運詩;以蘇軾「老身倦馬河堤永,踏盡黃榆綠槐影」句為杜甫詩;以李白「解道澄江淨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句為襲鄭穀之語,皆未免舛誤,尚不止與旹之所糾。然大旨持論嚴正,其精確之處,亦未可盡沒也。

溪詩話》•十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編輯

宋黃徹撰。徹字常明,陳振孫《書錄解題》作莆田人。《八閩通志》作邵武人,振孫時去徹未遠,當得其真也。朱彝尊《曝書亭集》有是書跋,厲鶚《宋詩紀事》亦載徹詩。彝尊但據《八閩通志》知為紹興十五年進士,鶚亦但據此書自序言其嘗官辰州,皆不詳其始末。惟鮑氏知不足齋藏本前有乾道四年陳俊卿序,又有徹子廓,徹孫燾,及黃永存、聶棠四跋,燾跋載楊邦弼所作墓誌,稱徹登宣和甲辰第。授辰州辰溪縣丞,就升令。在任五年,辟差沅州軍事判官攝倅事。繼權麻陽縣,尋辟鄂之嘉魚令。複權嶽之平江,越半歲即真。複忤權貴,棄官歸。張浚欲辟之入幕,不肯就,遂終老於家。又稱其在沅州定猺賊之亂,在麻陽擒巨寇曹成,在平江佐征楊麼,運餉亦有功。而卒以不善諧俗罷。所敘徹之生平,尚可概見。彝尊及鶚蓋均未見此本,故所言或舛或略也。其論詩,大抵以風教為本,不尚雕華。然徹本工詩,故能不失風人之旨。非務以語錄為宗,使比興之義都絕者也。

唐詩紀事》•八十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編輯

宋計有功撰。有功字敏夫,其始末未詳。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載:「紹興五年秋七月戊子,右承議郎新知簡州計有功提舉兩浙西路常平茶鹽公事。有功,安仁人,張浚從舅也。」又考郭印《雲溪集》,有和計敏夫《留題雲溪詩》曰:「知君絕學謝芸編,語默行藏不礙禪。親到雲溪重說偈,天開地辟見純全。」則敏夫為南渡時人。詳印詩意,蓋耽味禪悅之士。而是集乃留心風雅,採摭繁富,於唐一代詩人或錄名篇,或紀本事,兼詳其世系爵裏,凡一千一百五十家。唐人詩集不傳於世者,多賴是書以存。其某篇為某集所取者,如《極玄集》、《主客圖》之類亦一一詳注。今姚合之書猶存。張為之書獨藉此編以見梗概,猶可考其孰為主,孰為客,孰為及門,孰為升堂,孰為入室。則其輯錄之功,亦不可沒也。惟其中多委巷之談。如謂李白微時曾為縣吏,並載其牽牛之謔、溺女之篇。俳諧猥瑣,依託顯然,則是榛楛之勿翦耳。

觀林詩話》•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編輯

吳聿撰。子書,自署楚東人。楚東地廣,莫能知其邑里。陳振孫書録解題載此書,亦云不知何人。案書中稱「衣冠中有微時爲小吏者,作三角亭詩,有『夜欠一簷雨,春無四面花』之語。獻其所事,異之,使學。果後登第,今爲郎矣」云云。案曾三異同話録載此事,稱爲余子清之祖仁廓。則子書南宋初人,故所稱引,上至蘇軾黃庭堅賀鑄,下至汪藻王宣而止也。其中如辨陸厥中山王孺子妾歌誤用安陵君一條,李善文選注已先有此論。抒爲新得,蓋偶未及檢。又引摭言趙牧李長吉歌詩一條,摭言無此文,蓋記杜牧語又誤增學李長吉歌詩一句,亦爲疏舛。卷末録謝朓事三條,不加論斷,殊無所取。核其詞意,似乎欲解王安石歐陽修倡和詩中「吏部文章二百年」句,而其文未畢。或傳寫有所佚脫,又誤分一則爲三則歟?之詩學出於元祐,於當時佚事,尤所究心。如謂黃庭堅論黃獨爲土芋,而云或以爲黃精者,乃指蘇軾「詩人空腹待黃精,生事只看長柄械」句,而不欲顯名。又陳師道所稱「但解開門留我住,主人不問是誰家」句,乃蘇軾藏春兩絶句之一,托云古語。又蘇軾「不向如皋閑射雉,人間何以得卿卿」句,世譏誤以如皋爲地名。謂親見其手寫會獵詩,「不向」乃作「向不」。又嘗名賈耘老之妾曰雙荷葉,世不曉所謂。謂其事載泉南老人集,取雙髻並前之義,其名出於溫庭筠詞。澠水燕談張舜民蘇軾老人行役詩,乃蘇轍作,王辟之誤記。軾梅花詩用返魂字乃用韓偓金鑾秘記中語。説者誤引「蘇德哥及聚窟州返魂香」事。皆查慎行補注詩所未及。又如黃庭堅與惠洪詩,實用陳平「傳解衣臝而刺船」句相謔。冷齋夜話,乃以欲加冠巾自解,與庭堅自稱從王安石得古詩句法,及安石詞「揉藍一水縈花草」句,乃追用所見江上人家壁間絶句諸事,亦他書所未言。至於引郭義恭廣志陸龜蒙詩「蕙炷」字,引尉遲樞南楚新聞證僧詩「氈根」字,引隋書•禮志證古詩「長跪問故夫」句,引許慎説文證「衣亦可名不借,不獨草屨」,引南史•邱仲宇傳半夜鐘,引宋書證「吳融誤用虞嘯」事,引世説新語庾亮事證「著屐登樓」。引元結自序歐陽修黃庭堅誤讀笭箵字,引潘嶽西征賦晁錯之錯可讀七各切,引江淹雜擬詩東觀奏記誤稱沈約,引顧愔新羅圖記證松五粒非五鬛,引歌録殷芸小説誤解蜻蛚,引西京雜記賀鑄詞誤用玉硯生冰。以及駁蘇軾誤以白居易除夜詩寒食詩,以長桑君爲倉公,以左傳「小人之食」爲「小人之羹」諸條,皆足以資考證。在人詩話之中,亦可謂之佳本矣。

四六談麈》•一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編輯

案此書為左圭《百川學海》所刊舊本。卷首但題靈石山藥寮字,不著撰人。《書錄解題》載為謝伋撰,考書中時自稱伋,則其說是也。伋字景思,上蔡人。官至太常少卿。參政克家之子,良佐之從孫。所稱逍遙公,即良佐也。其論四六,多以命意遣詞分工拙,視王銍《四六話》所見較深。其謂四六施於制誥、表奏、文檄,本以便宣讀,多以四字六字為句。宣和間多用全文長句為對,習尚之久,至今未能全變。前輩無此格。又謂四六之工在於翦裁,若全句對全句,何以見工。尤切中南宋之弊。其中所摘名句,雖與他書互見者多,然實自具別裁,不同剿襲。如王銍《四六話》載廖明略賀安厚卿、張丞相諸啟,凡數聯,伋皆不取,而別取其為厚卿《舉掛功德疏》一篇,知非隨人作計者矣。費袞《梁谿漫志》曰:「謝景思《四六談麈》甚新奇,然載陳去非草義陽朱丞相制有語忌,令貼改事。」又載:「謝顯道初不入黨籍,朱震乞依黨籍例命官事皆誤。朱制乃有旨令綦處厚貼麻,非令其自貼改。謝顯道崇甯元年實曾入黨籍,景思記當時所見,偶爾差舛。恐誤作史者採取,故為是正之」云云。是疏漏之處,亦所不免。然不以一二微瑕掩也。

環溪詩話》•一卷永樂大典本

編輯

不著撰人名氏。皆品評吳沆之詩,及述沆論詩之語。卷首稱沆為先環溪,又注其下曰:「此集反閘人所編,只稱先生為環溪,蓋其後人所追記。」趙與旹《賓退錄》稱為吳德遠《環溪詩話》,似乎沆所自著者誤也。沆所著有《三墳訓義》、《易璿璣》、《論語發微》、《易禮圖說》、《老子解》、《環溪集》諸書。今惟《易璿璣》存,已著於錄。其經術頗有足取,而詩亦戛戛自為,不囿於當時風氣。其大旨以杜甫為一祖,李白、韓愈為二宗。亦間作黃庭堅體,然非所專主。其與張右丞論杜詩「旌旗日暖龍蛇動」句為一句能言五物,「乾坤日夜浮」句為一句能滿天下一條(案第一條孫尚書下注曰:「環溪所與人議論。只稱官職不敢指名字。」故《賓退錄》不知張右丞之名。今亦仍其原文。)《賓退錄》嘗駁之曰:「若以句中事物之多為工,則必皆如陳無已『椒檜楠櫨楓柞樟』之句(案陳師道此句實本之《柏梁台詩》「枇杷橘栗桃李梅」非所自創,趙與旹不引漢詩而引此句,或以漢詩僅六物歟),而後可以獨步,雖杜子美亦不能專美。若以『乾坤日夜浮』為滿天下句,則凡言天地宇宙四海者皆足以當之矣,何謂無也。張輔喜司馬子長五十萬言紀三千年事,張右丞喜杜子美一句談五物,識趣正同」云云。其掊擊頗當。蓋宋詩多空疏率易,故沆立多用實字則健之說。而主持太過,遂至於偏。又所舉白間黃裏,殺青生白、素王黃帝、小烏大白、竹馬木牛、玉山銀海諸偶句,亦小巧細碎,頗於雅調有乖。所自為詩如「草迷花徑煩調護,水汨蓮塘欠節宣」之類,自謂摹仿豫章。實僅得其不佳處,尤不可訓。然其取法終高,宗旨終正,在宋人詩話之中,不能不存備一家也。趙與虤《娛書堂詩話》亦稱其《觀獲詩》「新月輝輝動,黃雲漸漸收」之句為形容最工雲。

竹坡詩話》•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編輯

宋周紫芝撰。紫芝有《太倉稊米集》,已著錄。周必大《二老堂詩話》辨金鎖甲一條,稱《紫芝詩話》百篇,此本惟存八十條。又《山海經》詩一條稱《竹坡詩話》第一卷,則必有第二卷矣。此本惟存一卷,蓋殘闕也。必大嘗譏其解綠沈金鎖之疏失。又譏其論陶潛「刑天舞干戚」句剿襲曾紘之說。又譏其《論譙國集》一條,皆中其失。他如論王維襲李嘉祐詩,尚沿李肇《國史補》之誤。論柳宗元身在刀山之類,亦近於惡諢。然如《辨嘲鼾睡》非韓愈作,辨《留春不住》詞非王安石作,辨《韓愈調張籍詩》非為元稹作,皆有特見。其餘亦頗多可采。惟其中李白、柳公權與文宗論詩一條,時代殊不相及。此非僻人僻事,紫芝不容舛謬至此。殆傳寫者之誤歟?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六十卷、《後集》•四十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編輯

宋胡仔撰。仔字元任,績溪人。舜陟之子,以蔭授迪功郎、兩浙轉運司幹辦公事,官至奉議郎,知常州晉陵縣。後卜居湖州,自號「苕溪漁隱」。其書繼阮閱《詩話總龜》而作。前有自序,稱「閱所載者皆不錄」。二書相輔而行,北宋以前之詩話大抵略備矣。然閱書多錄雜事,頗近小說。此則論文考義者居多,去取較為謹嚴。閱書分類編輯,多立門目。此則惟以作者時代為先後,能成家者列其名,瑣聞軼句則或附錄之,或類聚之,體例亦較為明晰。閱書惟採摭舊文,無所考正。此則多附辨證之語,尤足以資參訂。故閱書不甚見重於世,而此書則諸家援據,多所取資焉。《新安文獻志》引方回《漁隱叢話》考曰:「元任寓居霅上,謂阮閱《閎休詩總》成於宣和癸卯,遺落元祐諸公。乃增纂集自國風、漢、魏、六朝以至南渡之初,最大家數,特出其名。餘入雜紀,以年代為後先。回幼好之,學詩實自此始。元任以閎休分門為未然,有湯岩起者,閎休鄉人,著《詩海遺珠》,又以元任為不然。回聞之吾州羅任臣毅卿,所病者元任紀其自作之詩不甚佳耳。其以歷代詩人為先後,於諸家詩話有去有取,間斷以己意,視皇朝類苑中概而並書者,豈不為優」云云。雖鄉曲之言,要亦不失公論也。

文則》•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編輯

宋陳騤撰。騤有《南宋館閣錄》,已著錄。按《太平御覽》引摯虞《文章流別論》曰:「古詩之四言者,『振鷺於飛』是也,漢郊廟歌多用之。五言者,『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是也,樂府用之。六言者,『我姑酌彼金罍』是也,樂府亦用之。七言者,『交交黃鳥止於桑』是也,於俳調倡樂世用之。九言者,『泂酌彼行潦浥彼注茲』是也,不入歌謠之章,故世希為之。」文章句法,推本《六經》矣,茲其權輿也。劉知幾《史通》特出《模擬》一篇,於貌同心異、貌異心同辨析特精,是又不以句法求六經矣。騤此書所列文章體式,雖該括諸家,而大旨皆準經以立制。其不使人根據訓典,鎔精理以立言,而徒較量於文字之增減,未免逐末而遺本。又分門別類,頗嫌於太瑣太拘,亦不免舍大而求細。然取格法於聖籍,終勝摹機調於後人。其所標舉,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固不必以定法泥此書,亦不必以定法病此書也。

二老堂詩話》•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編輯

宋周必大撰。必大有《玉堂雜記》,已著錄。是書其論詩之語,凡四十六條,原載《平園集》中。此後人鈔出別行者也。必大學問博洽,又熟於掌故,故所論多主於考證。如「王禹偁不知貢舉」一條,「劉禹錫淮陰行」一條,「歐陽修詩報班齊」一條,又「陸遊說蘇軾詩」一條,周紫芝「論金鎖甲」一條,司空山「李白詩」一條,杜甫「詩閑殷闌韻」一條,皆極精審。至於「奚斯作頌」一條,偏主揚雄之說;「梅葩墜素」一條,牽合韓愈之語。皆未免偏執。又辨「縹緲」字一條,知引蘇軾詩,而不知出王延壽《靈光殿賦》。辨「一麾江海」一條,知不本顏延之詩,而不知出於崔豹《古今注》。是皆援據偶疏者。然較其大致,究非學有本原者不能作也。

誠齋詩話》•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編輯

宋楊萬里撰。萬里有《誠齋易傳》,已著錄。此編題曰詩話,而論文之語乃多於詩,又頗及諧謔雜事。蓋宋人所著,往往如斯,不但萬里也。萬里本以詩名,故所論往往中理。而萬里為詩,好用文句及俚語。故以李師中之「山如仁者壽,水似聖之清」為善用經。以蘇軾之「避謗詩尋醫,畏病酒入務」,僧顯萬之「探支春色牆頭朵,闌入風光竹外梢」為善用字。與自稱其「立岸風大壯,還舟燈小明」,以詩篇名對易卦者,均非定論。又李商隱「夜半宴歸宮漏永,薜王沉醉壽王醒」二句,暴揚國惡,至為無禮。萬里以為微婉顯晦,盡而不汙,尤宋人作詩好為訐激之習氣矣。至於萬里時代距南渡初不遠,乃以隆祐太后佈告中外手詔為勸進高宗手書,於考論典故亦為紕謬。殆所謂瑕瑜不掩,利鈍互陳者歟?全書已編入《誠齋集》中。此乃別行之本,今亦別著於錄焉。

餘師錄》•四卷永樂大典本

編輯

宋王正德撰。正德《宋史》無傳,其爵裏皆未詳。此書前有自序,稱紹熙四年,則光宗時人也。其書輯前代論文之語,自北齊下迄於宋。雖習見者較多,而當時遺籍今不盡傳者,亦往往而在。宋人論文,多區分門戶,務為溢美溢惡之辭。是錄採集眾說,不參論斷,而去取之間,頗為不苟,尤足尚也。徵引時有小誤,蓋傳寫之訛。序稱疲於酬答,錄此以代口述。故時代先後,略不銓次。此書《宋志》不著錄。《文淵閣書目》載王正德《餘師錄》一部,一冊,亦久無傳本。惟載於《永樂大典》中,首尾雖完具,而不分卷數。今約略篇頁,定為四卷。各考其訛闕,注於句下。序次則仍其舊雲。

滄浪詩話》•一卷內府藏本

編輯

宋嚴羽撰。羽有詩集,已著錄。此書或稱《滄浪吟卷》。蓋閩中刊本,以詩話置詩集之前為第一卷,故襲其詩集之名,實非其本名也。首詩辨,次詩體,次詩法,次詩評,次詩證,凡五門。末附《與吳景仙論詩書》。大旨取盛唐為宗,主於妙悟。故以如空中音,如象中色,如鏡中花,如水中月,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為詩家之極則。明胡應麟比之達摩西來,獨辟禪宗。而馮班作《嚴氏糾繆》一卷,至詆為囈語。要其時宋代之詩競涉論宗,又四靈之派方盛,世皆以晚唐相高,故為此一家之言,以救一時之弊。後人輾轉承流,漸至於浮光掠影,初非羽之所及知。譽者太過,毀者亦太過也。錢曾《讀書敏求記》又摘其《九章》不如《九歌》,《九歌•哀郢》尤妙之語,以為九歌之內無《哀郢》,詆羽未讀《離騷》。然此或一時筆誤,或傳寫有訛,均未可定。曾遽加輕詆,未免佻薄。如趙宧光於六書之學固為弇陋,然《說文長箋》引「虎兕出於柙」句誤稱孟子,其過當在鈔胥。顧炎武作《日知錄》遽謂其未讀《論語》,豈足以服其心乎?

詩人玉屑》•二十卷內府藏本

編輯

宋魏慶之撰。慶之字醇甫,號菊莊,建安人。是編前有淳祐甲辰黃昇序,(案昇字原本作易,蓋偶從篆體,說在昇花庵詞條下。)稱其有才而不屑科第,惟種菊千叢,日與騷人逸士觴詠於其間。蓋亦宋末江湖一派也。宋人喜為詩話,裒集成編者至多。傳於今者,惟阮閱《詩話總龜》、蔡正孫《詩林廣記》、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及慶之是編卷帙為富。然《總龜》蕪雜,《廣記》掛漏,均不及胡、魏兩家之書。仔書作於高宗時,所錄北宋人語為多;慶之書作於度宗時,所錄南宋人語較備。二書相輔,宋人論詩之概亦略具矣。慶之書以格法分類,與仔書體例稍殊。其兼采齊己風騷旨格偽本,詭立句律之名,頗失簡擇。又如禁體之中載蒲鞋詩之類,亦殊猥陋。論韓愈《精衛銜石填海》「人皆譏造次,我獨賞專精」二句,為勝錢起「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二句之類,是非亦未平允。然採摭既繁,菁華斯寓。鍾嶸所謂披沙簡金,往往見寶者,亦庶幾焉!固論詩者所必資也。

娛書堂詩話》•一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編輯

宋趙與虤撰。虤字集韻音牛閑切,說文訓為虎怒,故其字為威伯。以《宋史•宗室表》連名次第考之,蓋太祖十世孫也。書中多稱陸游、楊萬里、樓鑰晚年之作,又稱宗人紫芝,是甯宗以後人矣。其論詩源出江西,而兼涉於江湖宗派。故所稱述如羅隱、范仲淹《釣台詩》,高端叔《雨詩》,又「桂子梅花」一聯,毛國英《投嶽飛詩》,羅隱《繡詩》,沙門《遊雁宕詩》,唐宣宗《百丈山詩》,姜夔《潘轉庵贈答詩》,黃景說《賀周必大致仕詩》,無名氏《濞亭詩》,危稹《送柴中行致仕詩》,徐得之《明妃曲》,黃居萬《瀑布詩》,無名氏《龜峰詩》,周鎬《將雨詩》,壽趙《倅詩》,劉詠《八月十四夜詩》、雙柏句、撲滿子句、《寓興詩》,楊萬里所稱劉應時詩,唐人《汴河詩》,陸九淵少作,石延年《夷齊廟詩》,無名氏《天開圖畫亭詩》,劉敞《種柏詩》,吳鎰絕句,江東客獻楊萬里詩,劉概詩,徐似道、楊萬里贈答詩,趙橫《釣台詩》,白居易《周公恐懼流言日》一首。及作詩用法語一條。大抵皆凡近之語,評品殊為未當。蓋爾時風氣類然。然名章俊句,軼事逸文,亦絡繹其間,頗足以資聞見。失於蕪雜則有之,要其精華不可棄也。書中辨證僅兩條:其一解錢惟演《無題詩》「夜長惟有辟寒金」句,據《拾遺記》「嗽金鳥」事,謂辟字當作畏辟之辟,讀去聲,惟演誤讀入聲,以為辟除之辟,其說頗允。其一解楊億《無題詩》「死諱文成食馬肝」句,不引《史記》之正文,而牽引《拾遺記》「馬肝石」事,則支離無理。且兩條皆惟據王嘉書,知考據非其所長,存而不論可矣。

後村詩話前集》•二卷、《後集》•二卷、《續集》•四卷、《新集》•六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編輯

宋劉克莊撰。克莊有《後村集》,已著錄。所撰詩話惟前集有本別行,其餘皆編入文集中,共十四卷。末有自跋,稱前後二集為六十至七十歲時所作。續集四卷,為八十歲時所作。新集六卷,則八十二歲時作也。克莊晚節頹唐,詩亦漸趨潦倒。如《發脫詩》之「論為城旦寧非恕,度作沙彌亦自佳。老吏詩之只恐閻羅難抹過,鐵鞭他日鬼臀紅」。殆足資笑噱。然論詩則具有條理,真德秀作《文章正宗》,以詩歌一門屬之克莊。克莊所取,如漢武《秋風詞》及三謝之類。德秀多刪之,克莊意不為然。其說今載前集第一卷中。蓋克莊於詩為專門,而德秀於詩則未能深解,宜其方枘而圓鑿也。前集、後集、續集統論漢、魏以下,而唐、宋人詩為多。新集六卷,則詳論唐人之詩。皆採摘菁華,品題優劣。往往連錄全篇,較他家詩話兼涉考證者,為例稍殊。蓋用《唐詩紀事》之例。所載宋代諸詩,其集不傳於今者十之五六,亦皆賴是書以存,可稱善本。其中如《韓詩外傳》、《西京雜記》、《朝野僉載》諸書,往往連篇鈔錄至一二十條不止,以至沈既濟駁武后本紀之類,泛及史事,皆與詩無涉,殊為例不純。又如謂杜牧兄弟分黨牛、李,以為高義,而不知為門戶之私。謂吳融、韓偓國蹙主辱,絕無感時傷事之作。似但據《唐英歌詩》、《香奩集》,而於《韓內翰集》則殊未詳閱,持論亦或偶疏。至於既詆《玉台新詠》為淫哇,而又詳錄其續集。既稱歐陽修厭薄楊、劉,又稱其推重楊、劉。尤自相矛盾。然要其大旨則精核者多,固迥在南宋諸家詩話上也。

荊溪林下偶談》•四卷內府藏本

編輯

不著撰人名氏。以所載「文字好罵」一條,知其姓吳。書中推重葉適,不一而足。姚士粦跋謂以《水心集》考之,惟有《即事兼謝吳民表宣義》詩六首,及《答吳明輔》一書,不知即其人否。案元無名氏《南溪詩話》引此書一條,稱為吳子良《荊溪林下偶談》。又陳櫟勤《有堂隨錄》曰:「陳筠窗名耆卿,字壽老。吳荊溪名子良,字明輔。二人皆宗水心為文。然則此書確為子良作矣。子良,臨海人。寶慶二年進士。官至湖南運使、太府少卿。別著有《荊溪集》,今已佚。惟陳景沂《全芳備祖前集》載其《葵花》一絕句。此書皆其論詩評文之語,所見頗多精確。所記葉適作《徐道暉墓誌》、《王本叔詩序》、《劉潛夫詩卷跋》皆有不取晚唐之說,蓋其暮年自悔之論。獨詳錄之,其識高於當時諸人遠矣。舊本八卷,此本四卷,殆士粦所合併也。

草堂詩話》•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編輯

宋蔡夢弼撰。夢弼,建安人。其始末未詳。嘗著《杜工部草堂詩箋》及此書。今詩箋久佚,惟此書僅存。皆論說杜甫之詩。曰草堂者,甫客蜀時所居也。凡二百餘條,皆采自宋人詩話、語錄、文集、說部,而所取惟《韻語陽秋》為多。《宋史•藝文志》載方道醇《集諸家老杜詩評》五卷,方銓《續老杜詩評》五卷,陳振孫《書錄解題》載莆田方道深《續集諸家老杜詩評》一卷,又載《杜詩發揮》一卷。今惟方道深書見於《永樂大典》中,餘皆不傳。然道深書瑣碎冗雜,無可採錄,不及此書之詳贍。近代注杜詩者徵引此書,多者不過十餘則,皆似未見其全帙。此本為吳縣惠棟所藏,蓋亦希覯之笈矣。舊本與魯訔、趙子櫟所撰《杜工部年譜》合為一冊,而以魯訔一序冠於此書之前。蓋以篇中有王士禎跋語,先訔而後夢弼,故編次從之。今魯、趙二譜別入傳記類中,故仍移訔序冠於譜前,以複其舊,不更載於此書焉。

文章精義》•一卷永樂大典本

編輯

是書世無傳本,諸家書目亦皆不載,惟《永樂大典》有之。但題曰李耆卿撰,而不著時代,亦不知耆卿何許人。考焦竑《經籍志》有李塗《文章精義》二卷,書名及李姓皆與此本相合,則耆卿或塗之字歟?載籍無徵,其為一為二,蓋莫之詳矣。其論文多原本《六經》,不屑屑於聲律章句。而於工拙繁簡之間,源流得失之辨,皆一一如別白黑,具有鑒裁。其言蘇氏之文不離乎縱橫,程氏之文不離乎訓詁。持平之論,破除洛、蜀之門戶,尤南宋人所不肯言。又世傳韓文如潮,蘇文如海,及春蠶作繭之說,皆慣用而昧其出處。今檢核斯語,亦具見於是書。蓋其初本為世所傳誦,故遺文剩語,口授至今。嗣以卷帙寥寥,易於散佚,沉晦者遂數百年。今逢聖代右文,得以複見於世,亦其名言至理有不可磨滅者歟?

竹莊詩話》•二十四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編輯

不著撰人名氏。錢曾《讀書敏求記》作竹莊居士,不知何時人。遍蒐《古今詩評》、《雜錄》,列其說於前,而以全首附於後,乃詩話之中絕佳者。考《宋史•藝文志》有何谿汶《竹莊詩話》二十七卷,蓋即此書。惟今本二十四卷,其數少異。或傳寫佚其三卷,或後人有所合併,或《宋史》誤四為七,均未可知。然出自宋人則無疑也。是書與蔡正孫《詩林廣記》體例略同,皆名為詩評,實如總集。使觀者即其所評與原詩互相考證,可以見作者之意旨,並可以見論者之是非。視他家詩話但拈一句一聯而不睹其詩之首尾,或渾稱某人某篇而不知其語雲何者,固為勝之。惟正孫書以評列詩後,此以評列詩前,為小變耳。其所引證,如《五經詩事》、《歐公餘話》、《洪駒父詩話》、《潘子真詩話》、《桐江詩話》、《筆墨閑錄》、劉次莊《樂府集》、邵公《序樂府後錄》之類,今皆未見傳本。而呂氏《童蒙訓論詩》之語,今世所行重刊本,皆削去不載。此書所錄,尚見其梗概。又此書作於宋末,所見詩集猶皆古本,如《焦仲卿妻詩》明人活字版《玉台新詠》妄增「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二句,謬傳至今。實則郭茂倩、左克明兩家樂府及舊本《玉台新詠》皆無之。此書亦無此二句,足相證明。即其所載習見之詩,亦有資考校也。

浩然齋雅談》•三卷永樂大典本

編輯

宋周密撰。密所著書凡數種,其《癸辛雜識》、《齊東野語》皆記宋末元初之事。《雲煙過眼錄》皆記書畫古器,今並有刊版。其《澄懷錄》、《續錄》則輯清談。《志雅堂雜鈔》則博涉瑣事,今惟鈔本僅存,皆已別著錄。《千頃堂書目》載密所著尚有《志雅堂耳目鈔》及此書,而藏弆之家並無傳本,惟此書散見《永樂大典》中。其書體類說部,所載實皆詩文評。今搜輯排纂,以考證經史、評論文章者為上卷,以詩話為中卷,以詞話為下卷。各以類從,尚裒然成帙。密本南宋遺老,多識舊人舊事。故其所記佚篇斷闋,什九為他書所不載。朱彝尊編《詞綜》,厲鶚編《宋詩紀事》,符曾等七人編《南宋雜事》詩,皆博採群書,號為繁富。而是書所載故實,亦皆未嘗引據,則希覯可知矣。其中考證經義,如解詩「巧笑倩兮」,疑口輔當為笑靨,而不知類篇面部已有此文。解易「井穀射鮒」,以鮒為鯽,不知說文鯽字本訓烏鰂,後世乃藉以名鮒,羅願《爾雅翼》辨之已明。如斯之類,於訓詁皆未免稍疏。然密本詞人,考證乃其旁涉,不足為譏。若其評騭詩文,則固具有根柢,非如阮閱諸人漫然蒐輯,不擇精觕者也。宋人詩話,傳者如林,大抵陳陳相因,輾轉援引。是書頗具鑒裁,而沉晦有年。隱而複出,足以新藝苑之耳目,是固宜亟廣其傳者矣。

對床夜語》•五卷大理寺卿陸錫熊家藏本

編輯

宋范晞文撰。晞文字景文,號藥莊,錢塘人,太學生。咸淳丙寅,同葉李、蕭規等上書劾賈似道。似道文致其泥金飾齋匾事,竄瓊州。元世祖時,程鉅夫薦晞文及趙孟頫於朝。孟頫應詔即出,晞文迄不受職,流寓無錫以終。是編成於景定中,皆論詩之語。其間如論曹植《七哀詩》,但知古者未拘音韻,而不能通古韻之所以然。故轉以魏文帝詩押「橫」字入陽部,阮籍詩押「嗟」字入歌部為疑。論杜甫律詩拗字,謂執以為例則盡成死法。不知唐律雙拗單拗,平仄相救,實有定規,非以意為出入。論古人某句本某句,而於劉灣《雲南行》「妻行求死夫,父行求死子」句,不知本漢《華容夫人歌》,亦或不盡得根源。至於議王安石誤以皇甫冉詩為杜詩,其說是矣。而李端《蕪城懷古》詩則誤執《才調集》刪本指為絕句,王維《送邱為下第》詩則誤以為沈佺期作。亦不能無所舛訛,其推重許渾而力排李商隱,尤非公論。然當南宋季年,詩道陵夷之日,獨能排習尚之乖。如曰四靈倡唐詩者也,就而求其工者趙紫芝也。然具眼猶以為未盡者,蓋惜其立志未高,而止於姚、賈也。學者闖其閫奧,辟而廣之,猶懼其失。乃尖纖淺易,萬喙一聲,牢不可破,曰此四靈體也。其植根固,其流波漫,日就衰壞,不復振起,宗之者反所以累之也。又曰:「今之以詩鳴者,不曰四靈,則曰晚唐。文章與時高下,晚唐為何時耶?」其所見實在江湖諸人上。故沿波討源,頗能探索漢、魏、六朝、唐人舊法,於詩學多所發明雲。

詩林廣記前集》•十卷、《後集》•十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編輯

宋蔡正孫撰。正孫字粹然,自號「蒙齋野逸」。前有自序,題歲在屠維赤奮若,蓋己丑年作。考「黃庭堅寄蘇轍詩」條引熊禾語,則當為元太祖至元二十六年,時宋亡十年矣。《謝枋得集》附錄贈行諸篇中有正孫詩一首,蓋即其人也。其書前集載陶潛至元微之共二十四人,而九卷附錄薛能等三人,十卷附錄薛道衡等五人。後集載歐陽修至劉攽二十八人,止於北宋。其目錄之末,稱編選未盡者見於續集刊行。今續集則未見焉。兩集皆以詩隸人,而以詩話隸詩。各載其全篇於前,而所引諸說則下詩二格,條列於後。體例在總集、詩話之間。國朝厲鶚作《宋詩紀事》,實用其例。然此書凡無所評論考證者,即不空錄其詩。較鶚書之兼用《唐詩紀事》例者,又小異爾。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