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林清話/3
目錄 | 書林清話 | |
◀上一卷 | 卷三 | 下一卷▶ |
宋司庫州軍郡府縣書院刻書宋時官刻書有國子監本,歷朝刻經、史、子部見于諸家書目者,不可悉舉。而醫書尤其所重,如王叔和《脉經》、《千金翼方》、《金匱要略方》、《補注本草》、《圖經本草》五書,于紹聖元年牒准奉聖旨开雕,于三年刻成。當時所謂小字本,今傳者有《脉經》一種,見《阮外集》。紹興年間重刊,仍发各州郡學售賣。既見其刻書之慎重,又可知監款之充盈。天水右文,固超逸元、明兩代矣。此外有:崇文院本。咸平三年刻《吳志》三十卷,見《黄記》、《陸志》。天聖二年刻《隋書》八十五卷,見《陸志》。天聖中刻《齊民要术》十卷,見《楊志》。(存殘本三卷。)天聖七年准敕雕造孫等《律》文十二卷、《音義》一卷,見《阮外集》、《瞿目》。(影鈔宋本。)寶元二年刻賈昌朝《群經音辨》七卷,見《彭跋》。
秘書監本。元豐七年趙彦若校刻《張邱建算經》三卷,唐王孝通《緝古算經》一卷,見《四庫書目提要》。
德壽殿本。刻劉球《隸韻》十卷,見《阮外集》。(云:“第十卷末行有‘御前應奉沈亨刊’七字。董其昌定爲德壽殿本,似未真确。”德輝按:董說是也,沈亨當是御前供奉刻字匠人。)
左廊司局本。淳熙三年刻《春秋經傳集解》三十卷,見《天祿琳琅後編》三、陳《簡莊隨筆》。(後刻印記云:“淳熙三年四月十七日,左廊司局内曹掌典秦玉楨等奏聞:《壁經》、《春秋》、《左傳》、《國語》、《史記》等書,多爲蠹魚傷牘,不敢備進上覽。奉敕用枣木椒紙各造十部。四年九月進覽。監造臣曹棟校梓。司局臣郭慶驗牘。”)
兩浙東路茶鹽司本。熙寧二年刻《外臺秘要方》四十卷,見《黄書錄》、《陸志》、《陸跋》。紹興三年刻《資治通鑒》二百九十四卷,見《瞿目》、《丁志》。刻楊雄《太玄經》十卷,見《四庫書目提要》。紹興丙辰(六年。)刻《事類賦》三十卷,見《楊譜》。無年號刻《唐書》二百卷,見《黄書錄》、《瞿目》。(宋刻殘本。)
兩浙西路茶鹽司本。紹興辛未(二十一年。)刻《臨川王先生文集》一百卷,見《瞿目》、(宋刻本。)《丁志》。(元刊本。)
兩浙東路安撫使本。乾道戊子(四年。)洪適刻《元氏長慶集》六十卷,見《陸志》、《丁志》。(明仿宋本。)
浙東庾司本。無年號刻桑世昌《蘭亭考》十二卷,見《瞿目》。(影鈔宋本。)
浙右漕司本。劉敏士刻劉牧《易數鉤隱圖》三卷,附《遺論九事》一卷,見《四庫書目提要》。
浙西提刑司本。淳熙己亥(六年。)刻《作邑自箴》十卷,見《瞿目》、《繆續記》。(影鈔宋本,云:卷末有“淳熙己亥中元浙西提刑司刊”一行。)
福建轉運司本。紹興十七年刻《太平聖惠方》一百卷,見《丁志》。(依宋刻鈔本,云:太平興國三年,内出親驗名方千餘首,更詔醫局各上家傳方書,命王懷隱等校勘編類,淳化三年書成。紹興中刻本,末載:“福建路轉運司命將國子監《太平聖惠方》一部,一百卷,二十六册,計三千五百三十九版,对證内有用藥分兩及脱漏差誤共壹萬餘字,各已修改开版,并無訛舛。于本司公使庫印行。紹興十七年四月日。”次列校刊各官名。
潼州轉運使本。淳熙乙巳(十二年。)刻大字本《三國志》,見豐道生《真赏齋賦》。(未詳卷數。)
建安漕司本。紹興癸酉(二十三年。)黄讠乃刻其父伯思《東觀餘論》不分卷,(每叶二十行。每行二十字。)見傅沅叔增湘藏書。嘉定庚午(三年。)刻黄伯思《東觀餘論》二卷,見《孫記》。(明項篤壽萬卷堂仿宋刻本,云後有“建安漕司刻梓”六字。)开慶改元湯漢刻《西山先生真文忠公讀書記》甲集三十七卷,乙集十六卷,丁集八卷,見《陸志》。
福建漕司本。無年號吳堅刻《胡子知言》一卷、《後錄》一卷,見《天祿琳琅》六。(元翻宋本。)《張子語錄》三卷、《後錄》三卷,《龜山先生語錄》四卷、《後錄》二卷,見《瞿目》。(云卷末有“後學天臺吳堅刊于福建漕治”二行。)
淮南東路轉運司本。淳庚戌(十年。)刻《徐積節孝先生文集》三十卷,見《天祿琳琅後編》六。(前有王亨序,結銜稱“淮南東路提点刑獄公事兼淮南東路轉運判官”。)
荆湖北路安撫使本。紹興十八年刻《建康實錄》二十卷,見《張志》、《楊錄》、《陸志》、《丁志》。(明影宋本。)
湖北茶鹽司本,亦稱湖北庾司本。慶元二年修、淳熙二年補刻紹熙茶鹽提舉司本《漢書》一百二十卷,見《錢日記》、《陸志》、《陸跋》。
江東倉臺本。淳熙庚子(七年。)刻洪適《隸續》二卷,見《四庫書目提要》。(云乾道戊子,始刻十卷于越。淳熙丁酉,范成大又爲刻四卷于蜀。其後二年己亥,德清李彦穎又爲增刻五卷于越。其明年庚子,尤袤又爲刻二卷于江東倉臺。輦其版歸之越,前後合爲二十一卷。)
江西計臺本。淳熙八年錢佃刻《荀子》楊倞注二十卷,見《黄書錄》。
江西漕臺本。淳熙九年尤袤刻荀悦《申鑒》一卷,見《陸志》。(明翻宋本。)邱宗卿刻《吕氏家塾讀詩記》三十二卷,見《天祿琳琅後編》二、《瞿目》。
淮南漕廨本。嘉定乙亥(八年。)王大昌刻錢文子《補漢兵志》一卷,見鮑廷博《知不足齋》重刻本。
廣東漕司本。寶慶乙酉(元年。)刻《新刊校定集注杜詩》三十六卷,見《天祿琳琅》三、《黄賦注》、《黄書錄》、《瞿目》。(云即陳氏《書錄》所謂福清曾噩刻板五羊漕司載爲善本者也,每卷末有寶慶乙酉廣東漕司鋟梓及校勘各官銜名。)
江東漕院本。紹定辛卯(四年。)趙善湘刻卫《禮記集說》一百六十卷,見《毛目》、(影鈔宋本。)《四庫書目提要》、《丁志》。(影宋鈔本。)
江西提刑司本。嘉定壬申(五年。)刻洪迈《容齋隨筆》十六卷,《續筆》十六卷,《三筆》十六卷,《四筆》十六卷,《五筆》十卷,見《陸志》。(明会通馆活字本。)以上各本,皆可稱爲:公使庫本。元符改元,蘇州公使庫刻朱長文《吳郡圖經續記》三卷,見《黄書錄》。(云紹興四年孫佑補葺。)宣和四年吉州公使庫刻《歐陽文忠六一居士集》五十卷,又《續刻》五十卷,見《天祿琳琅》三。紹興十九年明州公庫刻《骑省徐公集》三十卷,見《張志》、《陸志》。(校宋鈔本。)紹興戊寅(二十八年。)沅州公使庫刻孔平仲《續世說》十二卷,見《阮外集》。淳熙三年舒州公使庫刻曾童《大易粹言》十二卷,見《四庫書目提要》、《天祿琳琅後編》二。淳熙四年撫州公使庫刻《禮記》鄭注二十卷,見《楊錄》;(嘉慶丙寅張敦仁翻刻。)附《釋文》四卷,見《瞿目》、《顧集》。淳熙六年舂陵郡庫刻《河南程氏文集》十卷,見《陸志》。(明刊本。)淳熙七年臺州公庫刻《颜氏家訓》七卷,見《錢日記》、《黄書錄》。(廉臺田家刻本。)淳熙八年臺州公使庫刻《荀子》二十卷,見《森志》。(光緒乙酉,黎庶昌《古逸叢書》翻刻。)淳熙九年信州公使庫刻李复《[[水集]]》十六卷,見《丁志》。(舊鈔本。)淳熙十年泉州公使庫印書局刻《司馬太师溫國文正公傳家集》八十卷,見《瞿目》、《黄記》。淳熙十四年鄂州公使庫刻《花間集》十卷,見《楊錄》。(已翻刻。)凡此皆支领庫錢所刻也。各州軍郡府縣亦然。故有:州軍學本。天聖七年江阴軍學刻《國語》韦昭注二十一卷,宋庠《國語音》三卷,見《陸志》、《陸跋》。(嘉慶五年,黄丕烈士禮居已仿刻,但未刻《音》。)紹興十年宣州軍州學刻梅聖俞《宛陵集》六十卷,見《陸志》。(明翻宋本。)紹興十七年黄州州學刻王禹《小畜集》三十卷,見《陸志》。(明影宋本。)又婺州州學教授沈校刻蘇洵《嘉祐集》十六卷,見《四庫書目提要》、《瞿目》、《楊錄》、《陸跋》。(校宋鈔本。)紹興二十一年惠州軍州學刻《眉山唐先生文集》三十卷,見《陸志》。(舊鈔本。)紹興壬申(二十二年。)撫州州學刻謝《竹友集》十卷,見《四庫書目提要》。(云州守趙士鹏勒其書于學宫。)紹興二十七年南劍州州學刻孫甫《唐史論断》三卷,見《四庫書目提要》、《天祿琳琅後編》八。又廬州州學刻《孝肃包公奏议集》十卷,見《張志》、(明刊本。)《瞿目》。(明崇藩刻本。)乾道初元建昌軍學刻黄裳《演山集》六十卷,見《四庫書目提要》、(云裳之季子裒輯,建昌軍教授廖挺校订刻。)《陸志》。(影宋鈔本。)乾道二年楊州州學教授湯修年刻沈括《夢溪筆談》二十六卷,見《陸志》。乾道四年興化軍學教授蒋邕校刻《蔡忠惠集》三十六卷,見《四庫書目提要》。乾道七年衢州軍州學刻王溥《五代会要》三十卷,見《陸志》。(影宋鈔本。)邵武軍學刻廖刚《高峰集》十二卷,見《陸志》。(舊鈔本。)淳熙二年撫州軍學刻《[[謝幼集]]》十卷,見《陸志》。(舊鈔本。)淳熙三年泉州軍州學刻沈與求《沈忠敏公龜溪集》十二卷,見《陸志》。(明刊本。)淳熙辛丑(八年。)泉州軍州學刻程大昌《演繁露》六卷,見《天祿琳琅》二。又潭州州學刻賈谊《新書》十卷,見陸志。(明翻宋本。)淳熙乙巳(十二年。)至丁未(十四年。)全州軍州學刻《集韻》十卷,見《森志》、《楊志》。淳熙丙午(十三年。)嚴州州學刻《唐柳先生集》四十五卷,《外集》一卷,《附錄》一卷,(嘉定改元重刻。)見《森志》。又象州軍州學刻慕容彦逢《ゼ文堂集》十五卷,見《陸志》。(傳鈔阁本。)紹熙壬子(三年。)高邮軍學刻秦觀《淮海集》四十九卷,見《天祿琳琅後編》七。慶元庚申(六年。)建昌軍學南豐縣主簿林宇冲刻《乐書》二百卷,見《森志》。嘉定改元臺州州學刻林师箴《天臺前集》三卷,(嘉定十六年刻林民表《别編》一卷,《拾遺》一卷。淳戊申刻《續集》二卷,庚戌刻《補遺》一卷,合前三卷。又《拾遺》一卷,《别編》一卷。)見《陸志》。嘉定壬申(五年。)沈圻刻《范忠宣集》二十卷,見《陸志》、《陸續跋》。嘉定丙子(九年。)興國軍學刻《春秋經傳集解》三十卷,附陸德明《音義》五卷,聞人模《經傳識異》三卷,見《天祿琳琅》一、《楊志》、《楊譜》。嘉定甲申(十七年。)武岡軍軍學刻《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八十卷,見《黄記》。紹定癸巳(六年。)臨江軍學刻《朱文公校正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外集》十卷,《遺文》一卷,見《天祿琳琅後編》六。端平元年臨江軍學刻張洽《春秋集注》十一卷,見《天祿琳琅後編》三。淳三年袁州軍學刻程公說《春秋分紀》九十卷,附《例要》,(其弟公許刻。)見《陸志》。(舊鈔本。)开慶元年福州州學刻《西山真文忠讀書記》甲集三十六卷,乙集下二十卷,丁集八卷,見《四庫書目提要》、《陸跋》。(云板心有“延五年補刊”六字,及刊工名。德輝按:見前建安漕司本下,據《陸志》載入,與此實同一刻本。)景定甲子(五年。)淮安州學刻徐積《節孝先生集》三十卷,見《四庫書目提要》、《陸志》。(明刊本。)咸淳辛未(七年。)邵武軍學補修、乾道七年刻廖刚《高峰集》十二卷,見《陸志》。(舊鈔本。)無年號衢州州學刻《三國志》六十五卷,見《陸志》。赣州州學張之綱刻《文選》六十卷,見《天祿琳琅》十、又《後編》七、《瞿目》、《朱目》、《丁志》、(明嘉靖己酉袁嘉趣堂仿宋刻本。)《陸志》。(宋本。)袁州軍學萍乡主簿主管學事江泰刻小字本《漢書》一百二十卷,見《森志》。
郡齋本。嘉祐四年姑蘇郡齋王琪刻《杜工部集》二十卷,附《補遺》,見《陸志》。(毛鈔影宋本。)宣和五年舂陵郡齋刻《寇莱公詩集》三卷,見《陸志》。(隆興元年重刻,鮑渌飲校本。)紹興元年会稽郡齋刻鮑彪《战國策》十卷,見《天祿琳琅》二。紹興四年高邮郡齋刻孫觉《春秋經解》十五卷,(慶元改元,張颜補刻,周麟之跋。嘉定丙子補刻,楊時序。)見《陸跋》。(鈔本。)臨川郡齋詹大和刻王安石《臨川集》一百卷,見《四庫書目提要》。紹興二十八年宣州郡齋楼刻《謝宣城集》五卷,(嘉定十三年洪重刻。)見《天祿琳琅》三。紹興三十一年赣郡齋刻陳襄《古灵先生集》二十五卷,《年譜》一卷,《附錄》一卷,見《瞿目》、《陸志》。隆興二年盱江郡齋刻鄭侠《西塘集》二十卷,見《陸跋》。(明刻十卷本。)乾道丙戌(二年。)泉南郡齋刻宋《孔傳六帖》二十卷,見《天祿琳琅後編》五。吳郡齋刻吕本中《東莱先生詩集》二十卷,見《丁志》。(舊鈔本。)乾道三年澂江郡齋刻《宣和奉使高丽圖經》四十卷,見《丁志》。(舊鈔本。)山郡齋刻《增廣注釋音辨唐柳先生集》四十三卷,《别集》二卷,《外集》二卷,《附錄》一卷,見《天祿琳琅》六、《陸志》。鄱陽郡齋刻《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别集》四卷,《尺牘》二卷,見《陸志》。九江郡齋刻鄭侠《西塘集》二十卷,見《陸志》。(明刻本。)乾道庚寅(六年。)刻《集驗方》五卷,見《瞿目》、(宋刊本。)《陸志》。(影宋鈔本。)婺州郡齋李衡自刻《周易義海撮要》十二卷,見《四庫書目提要》。乾道辛卯(七年。)姑熟郡齋刻《傷寒要旨》一卷,《藥方》一卷,見《黄賦注》、《黄書錄》。乾道壬辰(八年。)姑熟郡齋刻楊侃《兩漢博聞》十二卷,見《瞿目》、(舊鈔本。)《丁志》、(明翻宋本。)《楊錄》。淳熙乙未(二年。)建安郡齋韓元吉刻《大戴禮記》十三卷,見《天祿琳琅後編》二、《丁志》。(元翻宋本。)淳熙丙申(三年。)張于守桐川,用蜀小字本《史記》改中字本,重雕于廣德郡齋;越二年,趙山甫莅郡,取褚少孫所續别爲一帙;至辛丑,(八年。)澄江耿秉始次其卷第,合而印之:見《陸志》、《陸跋》、《楊錄》。括苍郡齋刻劉安世《元城先生尽言集》十三卷,見《張志》、《陸志》。(均明刊本。)淳熙六年吳興郡齋刻《魏鄭公谏錄》五卷,見《瞿目》。(舊鈔本。)筠陽郡齋蘇诩刻蘇辙《栾城集》八十四卷,見《天祿琳琅》三。(开禧三年丁卯蘇森重刻本。)淳熙八年池陽郡齋尤袤刻《文選》李善注六十卷,《考異》一卷,見《陸志》、(《志》止《考異》一種,尤跋并及全書。)《瞿目》。(宋刊殘本二十九卷,《考異》一卷。)《文選双字》三卷,《昭明太子集》五卷,見《天祿琳琅後編》六、(宋刊本。)《陸志》、(明仿宋本。)《丁志》。(寫本。)淳熙甲辰(十一年。)南康郡齋朱端章自刻《卫生家寶产科備要》八卷,見《錢日記》、《黄記》、《黄賦注》、《黄書錄》、《瞿目》、(均宋刊本。)《陸志》。(影宋鈔本。)紹熙改元襄陽郡齋吳琚刻《襄陽耆舊集》一卷,見《張志》、《陸志》。(明五云溪活字本。)紹熙辛亥(二年。)会稽郡齋刻鮑彪《战國策校注》十卷,見《瞿目》。(云卷末有紹興辛亥括苍王信刻板跋。德輝按:紹興辛亥爲元年,據彪《自序》,書成于紹興十七年,安有書未成而有刻板之理,則“紹興”明爲“紹熙”之誤。)紹熙壬子(三年。)邵陽郡齋胡澄刻贺铸《慶湖遺老詩集》九卷,《拾遺》一卷,《補遺》一卷,見《張志》。(舊鈔本。)南康郡齋曾集刻《陶渊明集》一卷,(無四八目。)見《瞿目》。紹熙四祀高邮郡齋刻龍學孫公《春秋經解》十五卷,見《陸志》。(舊鈔本,有嘉定丙子郡守汪綱跋。)慶元乙卯(元年。)邵陽郡齋黄沃刻其父公度《知稼翁集》十二卷,見《陸志》、《繆續記》。(影宋鈔本。)慶元丙辰沔陽郡齋刻王ギ《續添是齋百一選方》二十卷,見《陸志》。(日本仿宋刊本。)慶元三年臨汀郡齋刻陳襄《使辽語錄》一卷,見《陸志》。(明鈔本,後有襄孫晔跋云:附先正文哲公家集二十五卷後。)慶元己未(五年。)全州郡齋陳虔英刻吳仁杰《兩漢刊誤補遺》十卷,見《四庫書目提要》。慶元六年四明郡齋刻陳舜俞《都官集》十四卷,見《陸志》。(傳鈔阁本。)浔陽郡齋刻《方言》十三卷,見《陸續志》。(影宋鈔本。)懷安郡齋刻《唐詩紀事》八十一卷,見《天祿琳琅》九。嘉泰辛酉(元年。)筠陽郡齋刻米芾《寶晋山林集拾遺》八卷,(《詩》四卷,《寶章待访錄》一卷,《書史》一卷,《畫史》一卷,《砚史》一卷。)見《楊錄》、(宋刊本。)《丁志》、《陸志》。(影宋鈔本。)嘉泰甲子(四年。)新安郡齋沈有开刻吕祖谦《皇朝文鑒》一百五十卷,見《張志》、(舊鈔本。)《瞿目》、《陸志》、《陸續跋》。(宋刊本。)开禧乙丑(元年。)南劍郡齋叶筠刻《石林春秋傳》二十卷,見《浙錄》。开禧丙寅(二年。)天臺郡齋叶笺刻《石林奏议》十五卷,見《黄賦注》、《黄書錄》,(云末有跋云:叔祖左丞,蚤以文學被遇三朝,爰自禁涂,浸登二府,此奏议之所獻纳論思也。又云:颇多集不載,往往□見者,爲之興叹。因鋟木天臺郡□以廣其傳。末題“开禧丙寅六月既望侄孫朝奉大夫改差权知臺州軍州兼管内勸農事借紫笺謹書。”)又新安郡齋趙彦卫自刻《云麓漫鈔》十五卷,見《陸志》。(影宋鈔本。)嘉定戊辰(元年。)永嘉郡齋施┉刻陳傅良《止齋集》五十二卷,見《陸志》、《丁志》。(均明翻宋本。)嘉定庚午(三年。)高邮郡齋汪綱刻陳《農書》三卷,秦觀《蚕書》一卷,見《天祿琳琅》二。嘉定辛未(四年。)宜春郡齋刻《唐摭言》十五卷,見《丁志》。(舊鈔本。)□□郡齋刻林钺《漢隽》十卷,見《瞿目》。嘉定壬申(五年。)永嘉郡齋刻陳傅良《止齋集》四十卷,見《張志》、《陸志》、《丁志》。(明正德改元刻本。)鄱陽郡齋重修乾道丁亥(三年。)刻《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别集》四卷,《尺牘》二卷,見《陸志》。(是年并刻《范忠宣公集》,《丁志》有殘宋刻本五卷。)嘉定癸酉(六年。)泉州郡齋刻《梁溪先生集》一百八十卷,《附錄》六卷,見《陸志》。(鈔本。)舒州郡齋張嗣古修補淳熙三年舒州公使庫曾童《大易粹言》十卷,見《四庫書目提要》。□贡郡齋刻朱子《楚辞集注》八卷,《辨證》二卷,見《瞿目》。嘉定甲戌(七年。)真州郡齋刻陳《農書》三卷,秦觀《蚕書》一卷,見《陸志》。(鈔本。)嘉定十一年衡陽郡齋刻胡致堂《讀史管見》三十卷,見《瞿目》、《陸跋》。嘉定庚辰(十三年。)舂陵郡齋刻張浚《紫岩易傳》十卷,見《陸志》。(舊鈔本。)嘉定癸未(十六年。)新安郡齋刻叶適《习學記言》五十卷,見《張續志》。鄱陽郡齋、会稽郡齋合刻洪迈《唐人萬首绝句》一百一卷,見《天祿琳琅後編》七。嘉定甲申(十七年。)新安郡齋汪綱刻《吳越春秋》十卷,見《張志》。(影宋鈔本。)刻《越绝書》十五卷,見《張志》、《瞿目》、《陸志》、《陸續跋》。(明翻宋本。)寶慶丙戌(二年。)建安郡齋叶時刻曾慥《類說》六十卷,見《張志》、《陸志》。(明鈔本。)寶慶丁亥(三年。)南劍州郡齋刻《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外集》十卷,《集傳》一卷,《遺文》一卷,見《陸志》。(宋麻沙坊刻本。)紹定元年臺州郡齋陸刻其父游《老學庵筆記》十卷,見《丁志》。(明刊本。)嚴州郡齋刻潘阆《逍遥詞》一卷,見《陸志》。(舊鈔本。)紹定己丑(二年。)婺州郡齋刻吕本中《童蒙訓》三卷,見《瞿目》。(末有墨圖記云:紹定己丑,郡守眉山李埴,得此本于詳刑使者東莱吕公祖烈,因鋟木于玉山堂,以惠後學。)端平初元新安郡齋重修、嘉定壬午(十五年。)補修、嘉泰甲子沈有开刻《皇朝文鑒》一百五十卷,見《陸志》、《陸續跋》。九江郡齋趙善自刻《自警編》不分卷,見《天祿琳琅後編》五、《陸志》、《陸集》。淳三年宜春郡齋(即袁州軍學本,已見前。)程公許刻其兄公說《春秋分紀》九十卷,見《四庫書目提要》、《天祿琳琅》一。淳九年衢州郡齋游钧刻晁公武《郡齋讀書志》二十卷,見《丁志》。(述古堂鈔本。)又莆田郡齋刻劉克莊《後村居士集》五十卷,見《陸志》。淳壬子(十二年。)當涂郡齋馬光祖刻《四書章句集注》二十六卷,見《瞿目》。寶元年廬陵郡齋刻楊仲良《皇朝通鑒紀事本末》一百五十卷,見《阮外集》、《丁志》。(鈔本。)寶丙辰(四年。)臨川郡齋刻謝采伯《密齋筆記》五卷,《續》一卷,見《張志》、(鈔本。)《陸志》。(傳鈔阁本。)寶五年嚴陵郡齋刻袁枢《通鑒紀事本末》四十二卷,見《瞿目》。(云“淳熙小字本編二百九十卷,此大字本,乃汴梁趙與[B170]重并卷第。)咸淳己巳(五年。)崇陽郡齋刻張咏《乖崖先生文集》十二卷,見《黄賦注》、《黄書錄》。咸淳庚午(六年。)盱江郡齋黎靖德刻《朱子語類》一百四十卷,見《天祿琳琅後編》五、《陸志》。無年號桐川郡齋曾自刻《绛帖釋文》二卷,見《瞿目》。
郡庠本。紹興初元泉南郡庠韓仲通刻《孔氏六帖》三十卷,見《天祿琳琅後編》五。紹興戊午(八年。)吳興郡庠刻《新唐書纠繆》二十卷,見《天祿琳琅》二。紹興庚辰(三十年。)宜春郡庠刻唐卢肇《文标集》三卷,見《陸志》。(舊鈔本。)乾道改元永州郡庠叶呈刻唐柳宗元《柳州集》三十卷,《外集》一卷,見光緒五年李滨刻《外集》跋。乾道二年楊州郡庠刻沈括《夢溪筆談》二十六卷,見《陸續跋》。(亦見前州軍學本。)乾道三年臨汀郡庠刻晁說之《嵩山文集》二十卷,見《陸志》、《丁志》。(舊鈔本)福唐郡庠刻《漢書》一百二十卷,見《丁志》。乾道四年溫陵郡庠刻蔡襄《忠惠集》三十六卷,見《楊錄》。(亦見前州軍學本。)臨汀郡庠刻《錢唐韦先生集》十八卷,見《張志》、(鈔本。)《瞿目》、《陸志》、《陸集》、(明刊本。)《丁志》。(舊鈔本。)乾道己丑(五年。)臨汝郡庠刻徐積《節孝語錄》一卷,見《陸志》。(明翻宋本。)乾道癸巳(九年。)高邮郡庠刻秦觀《淮海集》四十九卷,見《天祿琳琅後編》七。淳熙三年蕲春郡庠刻王《著作王先生集》八卷,見《陸志》。淳熙壬寅(九年。)泉州郡庠刻《潜虚》一卷,見《天祿琳琅後編》十。(元翻宋本。)嘉泰改元東寧郡庠刻龚颐正《芥隱筆記》一卷,見《陸志》。(明仿宋本。)紹定戊子(元年。)桐江郡庠刻《老學庵筆記》十卷,見《瞿目》。咸淳癸酉(九年。)衢州郡庠趙淇刻《四書朱子集注》二十六卷,見《天祿琳琅》一。無年號赣州郡庠陸壑刻其五世祖佃《埤雅》二十卷,見《丁志》。(明刊本。)
郡府學本。紹興九年臨安府學刻賈昌朝《群經音辨》七卷,見《天祿琳琅後編》三、《彭跋》、《陸志》、《陸續跋》。乾道六年平江府學刻《韦蘇州集》十卷,見《天祿琳琅後編》六。淳熙乙未(二年。)嚴州府學刻袁枢《通鑒紀事本末》二百九十卷,見《瞿目》、(宋刻本。)《陸志》、《陸續跋》。淳熙丙辰(三年。)安陸郡學刻鄭獬《郧溪集》二十八卷,見《瞿目》。(鈔本。)紹熙二年池州郡學張釜刻其祖綱《华陽集》四十卷,見《張志》。慶元五年池陽郡學刻胡铨《忠簡先生文選》九卷,見《張志》。(精鈔本。)端平元年泉州府學刻真德秀《心經》一卷,見《四庫書目提要》。咸淳乙丑(元年。)鎮江府學教授李士忱刻《說苑》二十卷,見《黄記》、《瞿目》。寶四年刻《建康實錄》二十卷,見《陸志》。(影宋鈔本。)
縣齋本。紹熙甲寅(五年。)當涂縣齋刻周渭《弹冠必用集》一卷,見《瞿目》。(云影宋鈔本,卷末有“紹熙甲寅當涂縣令沈刊于正己堂”二行。)嘉定乙亥(八年。)六峰縣齋劉昌詩自刻《芦浦筆記》十卷,見《張志》。(舊鈔本。)嘉定辛巳(十四年。)高安縣齋刻范祖禹《帝學》八卷,見《天祿琳琅後編》五。端平改元大庾縣齋趙時棣刻真德秀《政經》一卷,見《陸志》、《陸跋》。淳壬子(十二年。)建陽縣齋刻《晦庵先生朱文公易說》二十三卷,見《瞿目》。咸淳丁卯(三年。)湘阴縣齋向文龍刻朱子《楚辞集注》八卷,(應有《辨證》二卷,《後語》六卷,此殘本不全。)見《天祿琳琅》三。咸淳己巳(五年。)崇陽縣齋伊赓刻《乖崖先生文集》十二卷,《附錄》一卷,見《楊錄》。(德輝按,此《黄書錄》所載之崇陽郡齋本,此云“縣齋”誤。)
縣學本。紹興十二年汀州寧化縣學刻《群經音辨》七卷,見《天祿琳琅後編》三、《彭跋》、《陸續跋》。淳熙元年黄岩縣學刻張九成《横浦心傳錄》三卷,《横浦日新》一卷,見《陸志》。(明刊本。)淳熙癸卯(十年。)象山縣學刻林钺《漢隽》十卷,見《天祿琳琅後編》四。慶元六年华亭縣學刻晋二俊《陸士衡集》十卷、《陸士龍集》十卷,見《陸志》、《陸跋》、《丁志》。(明正德刊本。)淳辛亥(十一年。)昆山縣學刻《玉峰志》三卷,《續》一卷,見《繆記》。寶五年永福縣學刻徐自明《宋宰辅編年錄》二十卷,見《張志》、《陸志》、(明刊本。)《丁志》。(鈔本。)
學宫本。淳熙四年泉州學宫彭椿年刻程大昌《禹贡山川地理圖》二卷,見《丁志》。(鈔本。)嘉定庚午(三年。)溧陽學宫刻陸游《渭南文集》五十卷,見《黄賦注》、《黄書錄》、(宋刊本。)《丁志》。(明活字本。)紹定戊子(元年。)桐江學宫刻《开元天寶遺事》二卷,見《黄記》、《陸志》。(舊鈔本。)端平乙未(八年。)富川學宫刻朱鑒《詩傳遺說》六卷,見《四庫書目提要》。淳甲辰(四年。)衢州學宫刻楊伯岩《六帖補》二十卷,見《瞿目》。(影宋鈔本。)
宫本。淳熙六年湖州宫刻蔡節《論語集說》十卷,見《天祿琳琅》四。(影宋鈔本。)淳熙庚子(七年。)舒州宫刻蔡邕《独断》二卷,見《瞿目》、(明翻宋本。)《陸志》。(宋刊本。)咸淳丙寅(二年。)鄞縣泮宫刻《朱子讀書法》四卷,見《陸志》。
學舍本。嘉定壬申(五年。)吳郡學舍刻吕祖谦《大事記》十二卷,《通釋》三卷,《解題》十二卷,見《四庫書目提要》、《陸志》。其余有:大醫局本。嘉定丙午(按:嘉定無丙午,三年爲庚午,九年爲丙子,十五年爲壬午。)刻《小儿卫生总微論方》二十卷,見《丁志》。(明刊本。)
書院本。紹定庚寅(三年。)婺州丽泽書院重刻司馬光《切韻指掌圖》二卷,見《陸志》。(影宋鈔本。)無年號刻吕祖谦《新唐書略》三十五卷,見《范目》。紹定四年象山書院刻袁燮《[[齋家塾書鈔]]》十二卷,見《四庫書目提要》。淳丙午(六年。)泳泽書院刻大字本朱子《四書集注》十九卷,見《浙錄》、《陳跋》。淳戊申(八年。)龍溪書院刻陳淳《北溪集》五十卷,《外集》一卷,見《四庫書目提要》、《浙錄》、(宋刊本。)《瞿目》。(舊鈔本。)寶五年竹溪書院刻方岳《秋崖先生小藁》八十三卷,見《丁志》。(明鈔本。)景定甲子(五年。)环溪書院刻《仁齋直指方論》二十六卷,《小儿方論》五卷,《傷寒類書活人总括》七卷,《醫學真經》一卷,見《森志補遺》。咸淳元年建寧府建安書院刻《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一百卷,《續集》十卷,《别集》十一卷,見《陸志》。無年號鹭洲書院刻《漢書》一百二十卷,見《莫錄》。(云與蔡琪所刻《後漢書》行格相同,但鹭州在吉安府城,宋淳間始建書院。蔡琪建寧人,《莫錄》疑爲一時人,殊誤。不知兩本同爲重雕北宋景八行本,故行格亦正相同也。)
祠堂本。嘉定八年金华吕氏祠堂刻吕本中《童蒙訓》二卷,見《天祿琳琅》七。(明翻宋本。據原序云:金华太守邱長隽刻置祠堂。)嘉定辛巳(十四年。)嚴陵趙氏祠堂刻趙彦肃《复齋易說》六卷,見《天祿琳琅》四。(影宋鈔本,云:嚴陵守許興裔刻置祠堂。)至今槧本流傳,歷爲收藏家寶贵,不知當日官师提倡之力,固如此之盛也。
○宋州府縣刻書宋刻有仅以某州某府稱者,曰:江寧府本。嘉祐三年开造《建康實錄》二十卷,至四年五月畢工。見《陸志》、《莫錄》。(影宋鈔本。)
杭州本。嘉祐五年中書省奉旨下杭州鏤《新唐書》二百五十卷,見《陸跋》。元元年杭州路奉旨刻《資治通鑒》二百九十四卷,見《瞿目》。紹興己未(九年),刻《文粹》一百卷,見《黄書錄》、(宋刊本。)《瞿目》、《丁志》。(元翻宋本。)
明州本。紹興十九年刻徐铉《骑省集》三十卷,見《陸集》。(宋本跋。)廿八年刻《文選》六十卷,見《彭跋》。無年號刻《九經排字直音前集》一卷,《後集》一卷,見《陸集》。(元翻宋本。)
溫陵州本。淳熙壬寅(九年。)刻胡致堂《讀史管見》八十卷,見《丁志》、《陸跋》。(云:據胡大正序,淳熙以前無刊本,至大正官溫陵,始刊于州治之中和堂。)
吉州本。嘉定二年刻《張先生校正楊寶學易傳》二十卷,見《瞿目》。(云:題廬陵楊萬里廷秀撰,門人張敬之顯父校正。盖最初之本,每半叶十行,行大字廿一,小字廿六。)
紹興府本。紹興九年刻《毛詩正義》四十卷,見《繆續記》。(云:此单疏本,前列校勘各官名外,有“紹興九年九月十五日紹興府雕造”字一行。)嘉泰元年刻施宿《会稽志》二十卷,見《陸志》。(明正德刊本。)
臨安府本。紹興九年刻《群經音辨》七卷,見《天祿琳琅後編》三。刻《漢官儀》三卷,見《天祿琳琅後編》五、(云:末有紹興九年三月臨安府雕印字。)《阮外集》。刻《文粹》一百卷,見《黄賦注》、《黄書錄》、(宋本,云:末有刊刻地名年月官銜云:“臨安府今重行开雕《唐文粹》壹部,計二十策。已委官校正訖,紹興九年正月□日,右文林郎臨安府觀察推官林宲.”此其一也,下尚有多人。)《丁志》。(元刊本。)十年刻《西漢文類》五卷,見《瞿目》、(云:卷後有“紹興十年四月日臨安府雕印”一行。)《張志》。
平江府本。紹興十五年刻李诫《营造法式》三十四卷,見《張志》、《陸志》、《陸跋》、《丁志》。(影宋鈔本。)
嚴州本。淳熙丙申(三年。)刻袁枢《通鑒紀事本末》四十二卷,見《四庫書目提要》。(德輝按:小字本二百九十卷,此據寶重刻大字本卷數。)
余姚縣本。紹興二年印造《資治通鑒》二百九十四卷,見《孫記》。
鹽官縣本。無年號刻《通典》二百卷,見《瞿目》。(云:北宋刻本,鹽官屬兩浙路臨安府。)
眉山本。紹興十四年刻《宋書》一百卷,《魏書》一百十四卷,《梁書》五十六卷,《南齊書》五十九卷,《北齊書》五十卷,《周書》五十卷,《陳書》三十六卷,見《陸續跋》、(云:每叶十八行,每行十七字,板心有字數、刻工姓名。自元至明,板存南監,遞有修補。按:此七史,世謂之“眉山七史”,盖北宋時蜀刻也。)《邵注四庫簡明目》。(云九行邋遢本。)大抵出于江浙者爲多,盖亦當時官刻也。
○宋私宅家塾刻書宋時家塾刻本,其名姓亦甚繁多,今所最著如岳珂之相臺家塾刻《九經》、《三傳》,廖莹中之世彩堂刻《五經》、《韓、柳集》,皆至今爲人傳诵。岳刻存于今者,《五經》有武英殿翻雕本,及各直省書局、私宅重翻殿本。又有《論語何晏集解》附《音義》十卷,見《天祿琳琅後編》三。《孟子趙歧注》附《音義》十卷,見孔繼涵微波榭刻本跋。廖刻存于今者,有《春秋經傳集解》三十卷,見《天祿琳琅》一。(卷末有木記曰:“世彩廖氏刻梓家塾”。)《論語》二十卷,《孟子》十四卷。(卷末有“盱郡廖氏重刻善本”八字方形印,或亚字印中有“廖氏”二字記。)見《後編》八。又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見《莫錄》、《丁目》。(明徐氏東雅堂刻本,即翻此本。)《柳河東集》四十四卷,《外集》二卷,《龍城錄》二卷,《附錄》二卷,有明郭云鹏濟美堂翻雕本。(此本行字板式與徐氏東雅堂刻《韓集》同,據元周密《志雅堂杂鈔》有韓柳并刻之語,知亦出廖刻。)其他則有:蜀廣都費氏進修堂。刻大字本《資治通鑒》二百九十四卷,(即世稱爲龍爪本者。)見《瞿目》、《陸跋》。
臨安進士孟琪。寶元二年刻姚铉《文粹》一百卷,見《黄書錄》、(紹興九年重刻本。)《丁志》。(元刻本。云:每叶三十行,每行二十五字。)
京臺岳氏。慶歷六年新雕《詩品》三卷,見《瞿目》。(影宋鈔本。)
建邑王氏世翰堂。嘉祐二年刻《史記索隱》三十卷,(即中统二年平陽道参幕段君子成刻《史記集解》附《索隱》一百三十卷之祖本也。)見《天祿琳琅後編》四。
建安蔡子文東塾之敬室。治平丙午(三年。)刻邵子《击壤集》十五卷,見《楊錄》。
寇宅。宣和元年寇約刻其叔宗《本草衍義》二十卷,見《孫記》、《吳記》、《陸續跋》、《楊譜》。
瞿源蔡潜道宅墨寶堂。紹興壬申(二十二年。)刻《管子》二十四卷,見《黄記》、(此本今有仿刻本,并刻黄丕烈跋。)《瞿目》。
清渭何通直宅萬卷堂。紹興乙亥(二十五年。)刻《漢隽》七册,見《天祿琳琅後編》十五。(明仿宋本。)
麻沙鎮水南劉仲吉宅。紹興庚辰(三十年。)刻《新唐書》二百二十五卷,見《錢日記》。乾道端午刻《增廣黄先生大全文集》五十卷,見《黄記》、《張續志》、《楊錄》。(按此無年月,乾道歲名不值午,則端午亦不誤。宋刻草率可笑。)
麻沙鎮南齋虞千里。乾道己丑(五年。)刻王先生《十七史蒙求》十六卷,見康熙庚寅程宗典仿刻本。(卷中有木印記“麻沙鎮南齋虞公千里先生校正,的無差誤,乾道己丑刊行”等字。)
建溪三峰蔡夢弼傅卿家塾。乾道七年刻《史記》一百三十卷,見《張志》、《錢日記》。(云目錄後有一行云:“三峰樵隱蔡夢弼傅卿校正。”《三皇本紀》後有二行云:“建溪蔡夢弼傅卿親校,刻于東塾,時乾道七月春王正上日書。”又《五帝本紀》有墨長印二行云:“建溪三峰蔡夢弼傅卿親校,謹梓于望道亭。”德輝按:此家塾刻書之矜慎者,然誤七年爲七月,則亦失檢之甚矣。)
吳興施元之三衢坐嘯齋。乾道壬辰(八年。)刻蘇頌《新儀象法要》三卷,見《四庫書目提要》、《張志》、《瞿目》。(影寫宋刊本。)
王撫干宅。乾道壬辰(八年。)刻王灼《颐堂先生文集》五卷,見《丁志》、《繆續記》。(影宋鈔本。)
錦溪張監税宅。淳熙改元刻桓寬《鹽鐵論》十卷,見《丁目》、《莫錄》。(德輝按:明涂禎刻本即从此本出。今顧千里廣圻爲張敦仁校刻,乃明人重刻十行本,非涂刻原本。)
武溪游孝恭德登俊齋。淳熙丙申(三年。)刻蜀本《三蘇文粹》六十二卷,見《天祿琳琅後編》六。(云卷末有木条記一行云:“淳熙丙申冬至日刊于登俊齋。”)
廉臺田家。淳熙七年刻臺州公使庫本《颜氏家訓》七卷,見《黄賦注》、《黄書錄》、《錢記》。(云:序後有長木記云“廉臺田家印”,宋諱間不缺筆。德輝按:既是公使庫刻,則不應題田家私記,此盖田家翻公使庫本,故宋諱缺筆不備。或系南宋末年刻本,若公使庫本,則避諱謹嚴矣。)
吉州東岡劉宅梅溪書院。淳熙丁未(十四年),刻王庭《卢溪先生集》五十卷,見《丁志》。(鈔本。)
建安陳彦甫家塾。慶元丙辰(二年。)刻叶ナ《聖宋名賢四六叢珠》一百卷,見《陸志》。(舊鈔本。)
梅山蔡建侯行父家塾。慶元三嗣刻《陸状元集百家注資治通鑒詳節》一百二十卷,見《黄賦注》、《張志》、《陸續志》、《陸續跋》。刻《李學士新注孫尚書尺牘》十六卷,見《黄記再續》、《黄書錄》、(云:目錄後有“蔡氏家塾校正”隸書木記。序文云:“慶元三祀閏餘之月,梅山蔡建侯行甫謹序。”盖與《通鑒詳節》同時所刻。)《瞿目》。
建安黄善夫宗仁家塾之敬室。刻《史記正義》一百三十卷。慶元嗣元刻《前漢書》一百二十卷,見《森志》。(云:引用書目後有“慶元嗣歲端陽建安劉之问謹識”記,《列傳》第一卷末有“建安黄善夫刊于家塾之敬室”。)
建安劉元起家塾之敬室。刻《後漢書》一百二十卷,見《黄記》、《黄賦注》、《黄書錄》、《錢日記》。(云:目錄後題“建安劉元起刊于家塾之敬室”。德輝按:此兩漢書爲劉元起、黄善夫二人合貲所刊,諸家題跋往往不能分辨。)
建安魏仲舉家塾。慶元六祀刻《新刊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别集》一卷,《論語筆解》十卷;卷首《昌黎先生序傳碑記》一卷,《看韓文綱目》一卷,《引用書目》一卷,《評論詁訓音釋諸儒名氏》一卷,《韓文類譜》七卷;(德輝按:即年譜。雍正己酉祁門馬曰璐得殘本宋刻《韓柳二先生集》,即魏仲舉本,并柳集中宋文安禮《柳先生年譜》一卷合刻,題曰《韓柳年譜》。《四庫史部。傳記類》存目。)後附《許渤序》、《昌黎文集後序》五篇:見《天祿琳琅》三、(按:《天祿琳琅》載二部。其前一部前缺《昌黎先生序傳碑記》一卷,《看韓文綱目》一卷;中缺《别集》一卷,《論語筆解》十卷;後缺許渤等《序》五篇;目錄後有木記曰:“慶元六祀孟春,建安魏仲舉刻梓于家塾。”其後一部,前缺《韓文類譜》七卷。兹参合二部詳著之。)《四庫書目提要》、(云:《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内府藏本。宋魏仲舉編。仲舉建安人,書前題“慶元六年刻于家塾”,實當時坊本也。首列《評論詁訓音釋諸儒名氏》一篇,自唐燕山劉氏迄颍人王氏共一百四十八家。又附以新添集注五十家,補注五十家,廣注五十家,釋事二十家,補音二十家,协音十家,正誤二十家,考異十家,统計只三百六十八家,不足五百之數。而所云新添諸家,皆不著名氏,大抵虚构其目,务以炫博,非實有其書。即所列一百四十八家,如皇甫、孟郊、張籍等,皆同時唱和之人,劉[B193]、宋祁、范祖禹亦仅撰述唐史,均未嘗詮釋文集。乃引其片語,即列爲一家,亦殊牵合。盖與所刊五百家注《柳集》,均一書肆之习气。又云:朱彝尊稱此書尚有宋槧本,在長洲文氏,後歸李日华家。《正集》之外,尚有《外集》十卷,《别集》一卷,《論語筆解》十卷。此本止四十卷,而《外集》、《别集》不與焉。盖流傳既久,又有所阙佚矣。德輝按:四庫著錄五百家音注韓、柳二集,皆注内府藏本。據《柳集》提要稱柳爲宋版,與《昌黎集注》先後同歸秘府,則此韓集亦爲宋版無疑,乃卷帙不参考《天祿琳琅》二部,詳載其全,是則編撰諸臣之疏漏矣。)《丁志》。(缺《别集》一卷,《論語筆解》十卷。)又刻《新刊五百家注音辨唐柳先生文集》二十一卷,《附錄》二卷,《外集》二卷,《新編外集》一卷,《龍城錄》二卷;前載《看柳文綱目》一卷,宋文安禮《柳先生年譜》一卷,《評論詁訓諸儒名氏》一卷;後附《柳先生序傳碑記紀》一卷,《文集後序》五篇,亦見《天祿琳琅》三、《四庫書目提要》。(云:《五百家注音辨柳先生文集》二十一卷,《外集》二卷,《新編外集》一卷,《龍城錄》二卷,《附錄》二卷,内府藏本。宋魏仲舉編,其版式廣狹,字畫肥瘠,與所刻《五百家注昌黎集》纤毫不爽,盖二集一時并出也。前有《評論訓詁諸儒姓氏》,檢核亦不足五百家。又云:書中所引又不及《韓集》之博,盖論韓者多,論柳者较少,故所取不过如此,特姑以五百家之名與韓集相配云爾。又云:其本槧锲精工,在宋版中亦稱善本。今流傳五六百年,而紙墨如新,神明焕发,复得與《昌黎集注》先後同歸秘府,有類乎珠还合浦,劍会延津,尤可爲寶贵矣。)
建安魏仲立宅。刻《新唐書》二百二十五卷,見《繆記》。(云:目後有碑記云:“建安魏仲立宅刊行,士大夫幸詳察之。”德輝按:此與魏仲舉或兄弟也。)
建安劉日新宅。开禧更元刻王宗傳《童溪易傳》三十卷,見《天祿琳琅後編》二。(云自序後有墨印三:一曰“大易发明”;一曰“建安劉日新宅鋟梓于三桂堂”;一曰“經學之寶”。)
吉州周少傅府。嘉泰元年刻《文苑英华》一千卷,見《張志》、《陸志》。(舊鈔本,後有刻書具文云:“吉州致政周少傅府,昨于嘉泰元年春,選委成忠郎新差充筠州臨江軍巡轄馬遞鋪权本府使臣王思恭,专一手鈔《文苑英华》,并校正重复,提督雕匠。今已成書,計一千卷,其紙札工墨等費并系本州印匠承揽,本府并無干预,今聲說照会。四年八月一日权办府張時舉具。”)
祝太傅宅。嘉熙己亥(三年。)刻祝穆《方舆胜覽前集》四十三卷,《後集》七卷,《續集》二十卷,《拾遺》一卷,見《孫記》、《丁志》、(宋刊本,七十卷。)《楊志》。(前錄有祝太傅宅人吳吉《申兩浙轉運司禁書肆翻板約牒文》。)
建寧府麻沙鎮虞叔異宅。刻《括異志》十卷,見《瞿目》。(舊鈔本,云:目錄後有“建寧府麻沙鎮虞叔異宅刊行”一行。)
秀岩山堂。太歲丙辰仲夏刻《增修互注禮部韻略》五卷,見《四庫書目提要》。(云:理宗寶四年蜀中所刻。)
建安劉叔刚宅。刻《附釋音禮記注疏》六十三卷,見《孫記》。(云:和┞翻刻。德輝按:宋刻本七十卷。和┞本與惠棟校宋本同,恐非宋刻原本。吾有此本,字畫流动,非宋体也。)刻《附釋音毛詩注疏》二十卷,見《森志》。(云:序後有木印記云:“劉氏文府叔刚桂轩一經堂。”)
建安王懋甫桂堂。刻宋人《選青賦笺》十卷,見《天祿琳琅》三。(云目錄後有“建安王懋甫刻梓于桂堂”木記。)
建安曾氏家塾。刻《文場資用分門近思錄》二十卷,《後錄》十四卷,見《莫錄》。
建安虞氏家塾。刻《老子道德經》四卷,見《黄書錄》、《瞿目》。(云:目錄後有“建安虞氏刊于家塾”一条。)
眉山文中。刻《淮海先生文集》二十六卷,見《瞿目》。(云板心有“眉山文中刊”五字。)
眉山程舍人宅。刻《東都事略》一百三十卷,見《森志》、《陸志》、《陸續跋》。
姑蘇鄭定。刻《重校添注柳文》四十五卷,《外集》二卷,見《瞿目》、《黄記》。(殘宋本《五百家音辨唐柳先生文集》下云:“姑蘇鄭定刊于嘉興。”)
錢唐王叔邊家。刻《前漢書》一百二十卷,《後漢書》一百二十卷,見《楊錄》。(云目錄後有叔邊咨云“本家今將前後漢鋟板”云云。)
婺州市門巷唐宅。刻《周禮鄭注》十二卷,見《楊志》、《楊譜》。
婺州義乌酥溪蒋宅崇知齋。刻巾箱本《禮記》五卷,見《瞿目》、《張志》。(存月令一卷。)
婺州東陽胡倉王宅桂堂。刻《三蘇文粹》七十卷,見《瞿目》。(云目錄後有真書圖記云:“婺州東陽胡倉王宅桂堂刊行。”)
劉氏學禮堂。癸未刻《履齋示儿編》二十三卷,見《楊錄》。(云:癸未爲嘉定十六年。)
隱士王氏取瑟堂。刻《中說》十卷,見《瞿目》。(云:目錄後有“隱士王氏取瑟堂刊”一行,朗、恒、徵、慎减筆,南宋初刻本也。)
畢萬裔宅富學堂。刻李燾《經進六朝通鑒博议》十卷,見《瞿目》、(云:子後有正書圖記云“畢萬裔宅刻梓于富學堂”。)《丁志》。(舊鈔本。)
胡元质當涂道院。乾道癸巳(九年。)自刻《左氏摘奇》十二卷,見《阮外集》。(云:後有元质自記一条云:“《左氏摘奇》皆手所約,鋟木于當涂道院,與同志者共之。乾道癸巳元日書。”)
杭州淨戒院。刻唐趙蕤《長短經》十卷,見《四庫書目提要》。(云:十卷,仅存九卷。每卷末皆題“杭州淨戒院新印”七字。)
嚴陵詹義民。嘉定壬申(五年。)刻《歐公本末》四卷,見《陸跋》。
茶陵譚叔端。刻《新刊淮南鸿烈解》二十一卷,見繆《續記》。(云:每卷後有“茶陵譚叔端纂校”一行。目錄後有三墨印:一小方印,兩字不可識;一大方印,“耘香譚氏”朱文;一香炉形,“書乡”二字。)又刻《新刊精選諸儒奥論策學统宗前編》五卷,見《阮外集》;(云:标題下列名“心易譚巽中叔刚校正,存理譚金孫叔金選次,桂山譚正叔孫端订定”。三譚皆冠以“古云後學”,三人姓名既不經見,“古云”亦不知其何地。德輝按:“古云”爲茶陵之别名,見《茶陵州志》。)《後集》八卷,《續集》七卷,《别集》五卷,見《四庫存目》。(云:元譚金孫編,金孫字叔金,號存理,自稱古云人,不知古云爲何地也。文理冗赘,殆麻沙庸陋書賈所爲。)大抵槧刻風行,精雕細校,于官刻本外儼若附庸之國矣。
○宋坊刻書之盛宋時坊刻,前有建安余氏,後有臨安陳氏,余已别爲之考矣。顧其他散見諸藏書家志、目、題記,不可不匯而錄之,以存天水一朝之文獻。如閩中則有:建寧府黄三八郎書鋪。乾道改元刻《韓非子》二十卷,見《顧集》。(吳仿宋刻本跋。)乾道己丑刻《钜宋重修廣韻》五卷,見《森志》、《楊志》、《楊譜》。
建陽麻沙書坊。紹興庚申(十年。)刻曾慥《類說》五十卷,見《陸續跋》。紹興癸酉(二十三年。)刻《新雕皇宋事實類苑》七十八卷,見《丁志》、《繆記》。(日本活字印本。)無年號刻魏天應《論學繩尺》十卷,見《四庫書目提要》。(云:建陽書肆所刊。)無年號刻《十先生奥論》四十卷,見《四庫書目提要》。(云:不著編輯者名氏,亦無刊書年月。驗其版式,乃南宋建陽麻沙坊本也。)
建寧書鋪蔡琪純父一經堂。嘉定戊辰(元年。)刻《漢書》一百二十卷,見《楊錄》、《丁志》。刻《後漢書》一百二十卷,見《張志》、《黄賦注》、《黄書錄》、《陸續志》、《陸跋》。
武夷詹光祖月書堂。淳中刻《資治通鑒綱目》五十九卷,見《張續志》、《瞿目》。
崇川余氏。刻《新纂門目五臣音注楊子法言》十卷,見《天祿琳琅後編》五。(序後刻記云:“謹將監本寫作大字刊行,校證無誤,专用上等好紙印造,與他本不同,收書賢士幸詳鑒焉。崇川余氏家藏。”)
建寧府陳八郎書鋪。刻《賈谊新書》十卷,見《丁志》、《陸志》、《陸跋》。(吳元恭校宋本。)
建安江仲达群玉堂。刻宋麻沙坊本《二十先生回澜文鑒》十五卷,《後集》八卷,見《丁志》。(日本重刻本。)浙中則有:杭州大隱坊。政和八年刻重校正朱肱《南陽活人書》十八卷,見《張志》、《瞿目》、(影宋鈔本。)《陸志》。(宋刻本。)
臨安府太廟前尹家書籍鋪。刻《钓矶立談》一卷,見《四庫書目提要》。(《史部。載記》云:“叶林宗从錢曾家宋刻鈔出,後題臨安府太廟前尹家書籍鋪刊行。”)刻《渑水燕談錄》十卷,見《丁志》。(校宋鈔本。)《北户錄》三卷,見《天祿琳琅》六、《張志》、《瞿目》、《丁志》。(明刻,黄丕烈校宋本。)《茅亭客话》十卷,見《黄記》、《朱目》。《却扫編》三卷,見《朱目》、《丁志》、(影宋本。)《繆續記》。(影宋鈔本。)《續幽怪錄》四卷,見《黄記》、《瞿目》。《箧中集》一卷,見《丁志》。(影鈔宋本。)《曲洧舊聞》十卷,見《四庫書目提要》、《繆續記》。(影宋刻本。)《述異記》二卷,見《繆續記》、(影宋刻本,云序後有“臨安府太廟前經籍鋪尹家刊行”一行。)《丁志》。(依宋鈔本。)
杭州錢唐門里车桥南大街郭宅□鋪。刻《寒山拾得詩》一卷,見《黄記》。(云寒山詩後有一条云云。德輝按:《瞿目》有明刻本,“宅”下是“紙”字,盖即翻此刻也。)
臨安府金氏。刻《甲乙集》十卷,見《瞿目》。(云:後記刊板处已漫漶,仅存“臨安府”三字,末“金氏”二字,餘不可辨。又云:每卷題名一行,下有“詩”字一行低二格,詩題低三格,每半叶十行,行十八字。德輝按:此即南宋書棚本,末一行爲“臨安府棚北大街睦親坊南陳宅書籍鋪印行”十七字,此存“鋪”之半爲“金”,“印”之半似“氏”耳。)
金华双桂堂。景定辛酉(二年。)刻宋伯仁《梅花喜神譜》二卷,見《錢日記》、《黄賦注》、(云:此書亦載足本《敏求記》,其初刻在嘉熙戊戌。德輝按,今有嘉慶□□松江沈绮仿刻本,嘉慶庚午鮑廷博《知不足齋叢書》本,咸豐乙卯漢陽叶志诜仿宋刻本。)《阮外集》。江西則有:臨江府新喻吾氏。無元號丁未刻《增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十卷,見《森志補遺》。蜀中則有:西蜀崔氏書肆。刻王《南华真經注》二十卷,附《拾遺》一卷,見《瞿目》。(舊鈔本,云:無名序謂得完本于西蜀陳襄之家,以授崔氏書肆命工刊行。)
南劍州雕匠叶昌。紹興三十一年刻程俱《班左誨蒙》三卷,見《張志》。秦中則有:咸陽書隱齋。慶元丁巳(三年。)《新刊國朝二百家名賢文粹》一百九十七卷,見《楊錄》。晋中則有:汾陽博濟堂。慶元乙卯(元年。)刻《十便良方》四十卷,見《黄賦注》、《黄書錄》、《瞿目》。又有不詳其地者,爲:べ斐轩。刻《新增詞林要韻》一卷,見《阮外集》。(云:書中标題則曰《詞林韻釋》,分十九部,而以上去二部依部列于平聲之後,而入聲不独爲部。凡入聲之作平聲、作上聲、作去聲者,文各依類分隸于平上去之後。要皆统于平聲十九部之内。其書出于南宋無疑。)
葛氏傳┪書堂。紹興三年(壬子。)刻《溫公書儀》十卷,(序後有木記二:曰“傳┪書堂”;曰“稚川世家”。)見《天祿琳琅後編》二。(雍正三年汪亮采有翻宋刻,日本又翻汪本。)又有宋時書坊至元時猶存者,爲:閩山阮仲猷種德堂。淳熙柔兆滩(三年丙申。)刻《春秋經傳集解》三十卷,見《天祿琳琅後編》三、《錢日記》、《陳隨筆》、《瞿目》、《莫錄》、《森志》、《繆續記》、《楊譜》。無年號刻《楊氏家傳方》二十卷,見《森志》。丙辰(三年。)刻《說文解字韻譜》五卷,見《天祿琳琅後編》三、《瞿目》。(云卷一後有墨圖記二行云“丙辰菖節種德堂刊”,盖延三年槧本。)其刻本之流傳至今,雖爲人鑒赏,然雕鏤不如官刻之精,校勘不如家塾之審,收藏家若概以甲本推之,抑亦未免爱無差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