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全集

(重定向自蘇軾集
東坡全集
作者:蘇軾 北宋

 

  1.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於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
  2. 壬寅二月有詔:令郡吏分往屬縣減決囚禁。十三日,受命出府至寶雞、虢、郿、盩厔四縣,既畢事,因朝謁太平宮,而宿於南溪溪堂;遂並南山而西至樓觀大秦寺、延生觀、仙遊潭;十九日迺歸。作詩五百言以記凡所經歷者,寄子由。
  3. 太白山下早行至橫渠鎮書崇壽院壁
  4. 留題延生觀後山上小堂
  5. 留題仙遊潭中興寺寺東有玉女洞洞南有馬融讀書石室過潭而南山石益奇潭上有橋畏其險不敢渡
  6. 石鼻城
  7. 磻溪石
  8. 郿塢
  9. 樓觀
  10. 九月二十日微雪懷子由弟二首
  11. 病中聞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
  12. 病中大雪數日未嘗起觀虢令趙薦以詩相屬戲用其韻答之
  13. 歲晚相與饋問為饋歲酒食相邀呼為別歲至除夜達旦不眠為守歲蜀之風俗如是余官岐下歲暮思歸而不可得故為此三詩寄子由饋歲
  14. 別歲
  15. 守歲
  16. 和子由踏青
  17. 和子由蠶市
  18. 和子由苦寒見寄
  19. 和子由論書
  20. 記所見開元寺吳道子畫佛滅度以答子由
  21. 和子由寒食
  22. 和劉長安題薛周逸老亭周最善飲酒未七十而致仕
  23. 中隱堂詩
  24. 鳳翔八觀
  25. 石鼓
  26. 詛楚文
  27. 王維吳道子畫
  28. 維摩像唐楊惠之塑在天柱寺
  29. 東湖
  30. 真興寺閣
  31. 李氏園
  32. 秦穆公墓
  33. 和子由聞子瞻將如終南太平宮溪堂讀書
  34. 將往終南和子由見寄
  35. 七月二十四日以久不雨出禱磻溪是日宿虢縣二十五日晚自虢縣渡渭宿於僧舍曾閣閣故曾氏所建也夜久不寐見壁有前縣令趙薦留名有懷其人
  36. 二十六日五更起行至磻溪未明
  37. 是日自磻溪將往陽平憩於麻田青峰寺之下院翠麓亭
  38. 二十七日自陽平至斜谷宿於南山中蟠龍寺
  39. 是日至下馬磧憩於北山僧舍有閣曰懷賢南直斜谷西臨五丈原諸葛孔明所從出師也
  1.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
  2. 周公廟廟在岐山西北八九里廟後百許步有泉依山湧冽異常國史所謂潤德泉世亂則竭者也
  3. 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構一茅堂予以其所處最為深邃故名之曰避世堂
  4. 自清平鎮遊樓觀五郡大秦延生仙遊往返四日得十一詩寄舍弟子由同作樓觀
  5. 五郡
  6. 授經臺
  7. 大秦寺
  8. 仙遊潭五首
  9. 愛玉女洞中水既致兩瓶恐後復取而為使者見紿因破竹為契使寺僧藏其一以為往來之信戲謂之調水符
  10. 自仙遊回至黑水見居民姚氏山亭高絕可愛復憩其上
  11. 南溪有會景亭處眾亭之間無所見甚不稱其名予欲遷之少西臨斷岸西向可以遠望而力未暇特為制名曰招隱仍為詩以告來者庶幾遷之
  12. 淩虛臺
  13. 竹𪕋
  14. 渼陂魚
  15. 讀道藏
  16. 十二月十四日夜微雪明日早往南溪小酌至晚
  17. 九月中曾題二小詩於南溪竹上既而忘之昨日再遊見而錄之
  18. 司竹監燒葦園因召都巡檢柴貽勖左藏以其徒會獵園下
  19. 和子由木山引水二首
  20. 寄題興州晁太守新開古東池
  21. 華陰寄子由
  22. 和董傳留別
  23. 次韻柳子玉見寄
  24. 送曾子固倅越得燕字
  25. 王頤赴建州錢監求詩及草書
  26. 秀州僧本瑩靜照堂
  27. 石蒼舒醉墨堂
  28.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
  29. 送任伋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
  30. 和子由初到陳州見寄二首次韻
  31. 次韻子由綠筠堂
  32. 送劉攽倅海陵
  33. 送錢藻出守婺州得英字
  34. 送呂希道知和州
  35. 次韻王誨夜坐
  36. 送文與可出守陵州
  37. 送劉道原歸覲南康
  38. 出都來陳所乘船上有題小詩八首不知何人作有感余心者聊為和之
  39. 次韻張安道讀杜詩
  40. 送張安道赴南都留臺
  41. 傅堯俞濟源草堂
  42. 陸龍圖詵挽詞
  43. 胡完夫母周夫人挽詞
  44. 和柳子玉過陳絕糧二首
  45. 潁州初別子由二首
  46. 歐陽少師令賦所蓄石屏
  47. 陪歐陽公燕西湖
  48. 十月一日將至渦口五里所遇風留宿
  49. 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
  50. 壽州李定少卿出餞城東龍潭上
  51. 濠州七絕
  1. 泗州僧伽塔
  2. 龜山
  3. 發洪澤中途遇大風復還
  4. 十月十六日記所見
  5. 廣陵會三同舍各以其字為韻仍邀同賦劉貢父
  6. 孫巨源
  7. 劉莘老
  8. 遊金山寺
  9. 自金山放船至焦山
  10. 甘露寺
  11. 次韻子由柳湖感物
  12. 送蔡冠卿知饒州
  13. 次韻楊褒早春
  14. 初到杭州寄子由二絕
  15. 次韻柳子玉二首·地爐
  16. 次韻柳子玉二首·紙帳
  17. 臘日遊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
  18. 李杞寺丞見和前篇復用元韻答之
  19. 再和
  20. 遊靈隱寺得來詩復用前韻
  21. 戲子由
  22. 越州張中舍壽樂堂
  23. 姚屯田挽詩
  24. 送岑著作
  25. 吉祥寺賞牡丹
  26. 吉祥寺僧求閣名
  27. 和劉道原見寄
  28. 和劉道原詠史
  29. 和劉道原寄張師民
  30. 送張職方吉甫赴閩漕六和寺中作
  31. 雨中遊天竺靈感觀音院
  32. 和蔡準郎中見邀遊西湖三首
  33. 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開元寺山茶舊無花今歲盛開二首
  34.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首
  35. 七月一日出城舟中苦熱
  36. 宿余杭法喜寺寺後綠野亭望吳興諸山懷孫莘老學士
  37. 宿臨安凈土寺
  38. 自凈土步至功臣寺
  39. 遊徑山
  40. 自徑山回得呂察推詩用其韻招之宿湖上
  41. 宿望湖樓再和
  42. 夜泛西湖五絕
  43. 焦千之求惠山泉詩
  44. 答任師中次韻(來詩勸以詩酒自娛。)
  45. 沈諫議召遊湖不赴明日得雙蓮於北山下作一絕持獻沈既見和又別作一首因用其韻
  46. 和歐陽少師會老堂次韻
  47. 和歐陽少師寄趙少師次韻
  48. 監試呈諸試官
  49. 望海樓晚景五絕
  50. 試院煎茶
  51. 孫莘老求墨妙亭詩
  52. 李公擇求黃鶴樓詩因記舊所聞於馮當世者
  53. 八月十日夜看月有懷子由並崔度賢良
  54. 催試官考較戲作
  55. 八月十七復登望海樓自和前篇是日榜出余與試官兩人復留五首
  1. 秋懷二首
  2. 哭歐公孤山僧惠思示小詩次韻
  3. 梵天寺見僧守詮小詩清婉可愛次韻
  4. 和陳述古拒霜花
  5. 和沈立之留別二首
  6. 次韻孔文仲推官見贈
  7. 湯村開運鹽河雨中督役
  8. 是日宿水陸寺寄北山清順僧二首
  9. 客位假寐(因謁鳳翔府守陳公弼)
  10. 鹽官部役戲呈同事兼寄述古
  11. 朱壽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刺血寫經求之五十年去歲得之蜀中以詩賀之
  12. 將之湖州戲贈莘老
  13. 鴉種麥行
  14. 鹽官絕句四首·南寺千佛閣
  15. 鹽官絕句四首·北寺悟空禪師塔
  16. 鹽官絕句四首·塔前古檜
  17. 鹽官絕句四首·僧爽白雞
  18. 送張軒民寺丞赴省試
  19. 六和寺沖師閘山溪為水軒
  20. 和致仕張郎中春晝
  21. 冬至日獨遊吉祥寺
  22. 後十餘日復至
  23. 戲贈
  24. 和人求筆跡
  25. 再用前韻寄莘老
  26. 畫魚歌(湖州道中作。)
  27. 吳中田婦嘆(和賈收韻。)
  28. 和邵同年戲贈賈收秀才三首
  29. 遊道場山何山
  30. 贈莘老七絕
  31. 莘老葺天慶觀小園有亭北向道士山宗說乞名與詩
  32. 至秀州贈錢端公安道並寄其弟惠山山人
  33. 秀州報本禪院鄉僧文長老方丈
  34. 王復秀才所居雙檜二首
  35. 宋叔達家聽琵琶
  36. 元日次韻張先子野見和七夕寄莘老之作
  37. 正月九日有美堂飲醉歸徑睡五鼓方醒不復能眠起閱文書得鮮于子駿所寄古意作雜興一首答之
  38. 次韻答章傳道見贈
  39. 法惠寺橫翠閣
  40. 祥符寺九曲觀燈
  41. 上元過祥符僧可久房蕭然無燈火
  42. 正月二十一日病後述古邀往城外尋春
  43. 有以官法酒見餉者因用前韻求述古為移廚飲湖上
  44.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
  45. 往富陽新城李節推先行三日留風水洞見待
  46. 風水洞二首和李節推
  47. 獨遊富陽普照寺
  48. 自普照遊二庵
  49. 富陽妙庭觀董雙成故宅發地得丹鼎覆以銅盤承以琉璃盆盆既破碎丹亦為人爭奪持去今獨盤鼎在耳二首
  50. 新城道中二首
  51. 山村五絕
  52. 湖上夜歸
  53. 寒食未明至湖上太守未來兩縣令先在
  54. 次韻孫莘老見贈時莘老移廬州因以別之
  55. 贈別
  56. 次韻代留別
  57. 月兔茶
  58. 薄命佳人
  59. 吉祥寺花將落而述古不至
  60. 述古聞之明日即來坐上復用前韻同賦
  61. 李鈐轄坐上分題戴花
  62. 於潛令刁同年野翁亭
  63. 於潛女
  64. 自昌化雙溪館下步尋溪源至治平寺二首
  65. 於潛僧綠筠軒
  66. 與臨安令宗人同年劇飲
  67. 寶山晝睡
  1. 僧清順新作垂雲亭
  2. 五月十日與呂仲甫周邠僧惠勤惠思清順可久惟肅義詮同泛湖遊北山
  3. 會客有美堂周邠長官與數僧同泛湖往北山湖中聞堂上歌笑聲以詩見寄因和二首時周有服
  4. 席上代人贈別三首
  5. 唐道人言天目山上俯視雷雨每大雷電但聞雲中如嬰兒聲殊不聞雷震也
  6. 追和子由去歲試舉人洛下所寄詩五首暴雨初晴樓上晚景
  7. 過廣愛寺見三學演師觀楊惠之塑寶山朱瑤畫文殊普賢三首
  8. 韓子華石淙莊
  9. 立秋日禱雨宿靈隱寺同周徐二令
  10. 病中獨遊凈慈謁本長老周長官以詩見寄仍邀遊靈隱因次韻答之
  11. 病中遊祖塔院
  12. 虎跑泉
  13. 佛日山榮長老方丈五絕
  14. 癸丑春分後雪
  15. 孤山二詠(並引)
  16. 與述古自有美堂乘月夜歸
  17. 有美堂暴雨
  18.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
  19. 東陽水樂亭(為東陽令王都官概作。)
  20. 與周長官李秀才遊徑山二君先以詩見寄次其韻二首
  21. 臨安三絕·將軍樹
  22. 臨安三絕·錦溪
  23. 臨安三絕·石鏡
  24. 登玲瓏山
  25. 宿九仙山(九仙謂左元放、許邁、王、謝之流。)
  26. 陌上花三首(並引)
  27. 遊東西巖(即謝安東山也。)
  28. 宿海會寺
  29. 海會寺清心堂
  30. 徑山道中次韻答周長官兼贈蘇寺丞
  31. 汪覃秀才久留山中以詩見寄次其韻
  32. 再遊徑山
  33. 洞霄宮
  34. 初自徑山歸述古召飲介亭以病先起
  35. 明日重九亦以病不赴述古會再用前韻
  36. 九日尋臻闍梨遂泛小舟至勤師院二首
  37. 九日舟中望見有美堂上魯少卿飲處以詩戲之
  38. 遊諸佛舍一日飲釅茶七盞戲書勤師壁
  39. 九日湖上尋周李二君不見君亦見尋於湖上以詩見寄明日乃次其韻
  40. 送杭州杜戚陳三掾罷官歸鄉
  41. 次韻周長官壽星院同餞魯少卿
  42. 次韻述古過周長官夜飲
  43. 述古以詩見責屢不赴會復次前韻
  44. 金門寺中見李西臺與二錢(惟演易)唱和四絕句戲用其韻跋之
  45. 胡穆秀才遺古銅器似鼎而小上有兩柱可以覆而不蹶以為鼎則不足疑其飲器也胡有詩答之
  46. 賀陳述古弟章生子
  47. 贈治易僧智周
  48. 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令作詩
  49. 書雙竹湛師房二首
  50. 寶山新開徑
  51. 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
  52. 和錢安道寄惠建茶
  53. 和柳子玉喜雪次韻仍呈述古
  54. 吊天竺海月辯師三首
  55. 李頎秀才善畫山以兩軸見寄仍有詩次韻答之
  56. 雪後至臨平與柳子玉同至僧舍見陳尉列
  57. 夜至永樂文長老院文時臥病退院
  58. 柳氏二外甥求筆跡
  59. 錢安道席上令歌者道服
  60.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61. 元日過丹陽明日立春寄魯元翰
  62. 古纏頭曲
  63. 刁同年草堂
  64. 惠山謁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
  65. 錢道人有詩云直須認取主人翁作兩絕戲之
  66. 和蘇州太守王規甫侍太夫人觀燈之什余時以劉道原見訪滯留京口不及赴此會二首
  67. 成都進士杜暹伯升出家名法通往來吳中
  1. 虎丘寺
  2. 常潤道中有懷錢塘寄述古五首
  3. 刁景純賞瑞香花憶先朝侍宴次韻
  4. 同柳子玉遊鶴林招隱醉歸呈景純
  5. 景純見和復次韻贈之二首
  6. 柳子玉亦見和因以送之兼寄其兄子璋道人
  7. 子玉家宴用前韻見寄復答之
  8. 景純復以二篇一言其亡兄與伯父同年之契一言今者唱酬之意仍次其韻
  9. 金山寺與柳子玉飲大醉臥寶覺禪榻夜分方醒書其壁
  10. 大風留金山兩日
  11. 監洞霄宮俞康直郎中所居四詠·退圃
  12. 監洞霄宮俞康直郎中所居四詠·逸堂
  13. 監洞霄宮俞康直郎中所居四詠·遁軒
  14. 監洞霄宮俞康直郎中所居四詠·遠樓(棲)
  15. 遊鶴林招隱二首
  16. 書普慈長老壁(誌誠)
  17. 書焦山綸長老壁
  18. 刁景純席上和謝生二首
  19. 留別金山寶覺圓通二長老
  20. 無錫道中賦水車
  21. 杭州牡丹開時僕猶在常潤周令作詩見寄次其韻復次一首送赴闕
  22. 蘇州閭丘江君二家雨中飲酒二首
  23. 次韻沈長官三首
  24. 戲書吳江三賢畫像三首(范蠡)
  25. 戲書吳江三賢畫像三首(張翰)
  26. 戲書吳江三賢畫像三首(陸龜蒙)
  27. 和劉孝叔會虎丘時王規甫齋素祈雨不至二首
  28. 過永樂文長老已卒
  29. 贈張刁二老
  30. 去年秋偶遊寶山上方入一小院闃然無人有一僧隱几低頭讀書與之語漠然不甚對問其鄰之僧曰此雲闍黎也不出十五年矣今年六月自常潤還復至其室則死葬數月矣作詩題其壁
  31. 聽僧昭素琴
  32. 僧惠勤初罷僧職
  33. 遊靈隱高峰塔
  34. 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贈元素
  35. 捕蝗至浮雲嶺山行疲苦有懷子由弟二首
  36. 青牛嶺高絕處有小寺人跡罕到
  37. 新城陳氏園次晁補之韻
  38. 梅聖俞詩集中有毛長官者今於潛令國華也聖俞沒十五年而君猶為令捕蝗至其邑作詩戲之
  39. 與毛令方尉遊西菩提寺二首
  40. 聽賢師琴
  41. 贈寫真何充秀才
  42. 回先生過湖州東林沈氏飲醉以石榴皮書其家東老庵之壁云西鄰已富憂不足東老雖貧樂有餘白酒釀來因好客黃金散盡為收書西蜀和仲聞而次其韻三首東老沈氏之老自謂也湖人因以名之其子偕作詩有可觀者
  43. 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首
  44. 潤州甘露寺彈箏
  45. 單同年求德興俞氏聚遠樓詩三首
  46. 平山堂次王居卿祠部韻
  47. 次韻陳海州書懷
  48. 次韻陳海州乘槎亭
  49. 次韻孫職方蒼梧山
  50. 次韻孫巨源寄漣水李盛二著作並以見寄五絕
  51. 王莽
  52. 董卓
  53. 虎兒
  54. 除夜病中贈段屯田
  55. 喬太博見和復次韻答之
  56. 二公再和亦再答之
  57. 雪後書北臺壁二首
  58. 謝人見和前篇二首
  59. 鐵溝行贈喬太博
  60. 出城送客不及步至溪上二首
  61. 蘇州姚氏三瑞堂(姚氏世以孝稱)
  62. 莫笑銀杯小答喬太博
  63. 送段屯田分得於字
  64. 和段屯田荊林館
  65. 贈上天竺辯才師
  66. 遊盧山次韻章傳道
  67. 盧山五詠·盧敖洞(圖經云:敖,秦博士,避難此山,遂得道。)
  68. 盧山五詠·飲酒臺
  69. 盧山五詠·聖燈巖
  70. 盧山五詠·三泉
  71. 盧山五詠·障日峰(其狀類峨眉,但小耳。)
  1. 次韻章傳道喜雨(禱常山而得。)
  2. 謝郡人田賀二生獻花
  3. 惜花
  4. 和頓教授見寄用除夜韻
  5. 和子由四首·韓太祝送遊太山
  6. 和子由四首·送春
  7. 和子由四首·首夏官舍即事
  8. 和子由四首·送李供備席上和李詩
  9. 西齋
  10. 小兒
  11. 寄劉孝叔
  12. 孔長源挽詞二首
  13. 寄呂穆仲寺丞
  14. 余主簿母挽詞
  15. 送趙寺丞寄陳海州
  16. 答陳述古二首
  17. 張安道樂全堂
  18. 張文裕挽詞
  19. 懷西湖寄晁美叔同年
  20. 和梅戶曹會獵鐵溝
  21. 祭常山回小獵
  22. 和章七出守湖州二首
  23. 和張子野見寄三絕句·過舊遊
  24. 和張子野見寄三絕句·見題壁
  25. 和張子野見寄三絕句·竹閣見憶
  26. 和蔣夔寄茶
  27. 答李邦直
  28.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湖橋
  29.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橫湖
  30.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書軒
  31.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冰池
  32.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竹塢
  33.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荻蒲
  34.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蓼嶼
  35.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望雲樓
  36.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天漢臺
  37.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待月臺
  38.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二樂榭
  39.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灙泉亭
  40.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吏隱亭
  41.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霜筠亭
  42.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無言亭
  43.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露香亭
  44.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涵虛亭
  45.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溪光亭
  46.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過溪亭
  47.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披錦亭
  48.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禊亭
  49.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菡萏亭
  50.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荼蘼洞
  51.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篔簹谷
  52.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寒蘆港
  53.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野人廬
  54.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此君庵
  55.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金橙徑
  56.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南園
  57.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北園
  58. 寄題刁景純藏春塢
  59. 玉盤盂二首(並敘)
  60. 和潞公超然臺次韻
  61. 聞喬太博換左藏知欽州以詩招飲
  62. 喬將行烹鵝鹿出刀劍以飲客以詩戲之
  63. 次韻劉貢父李公擇見寄二首
  64. 寄黎眉州
  65. 和趙郎中捕蝗見寄次韻
  66. 登常山絕頂廣麗亭
  67. 薄薄酒二首(並敘)
  68. 同年王中甫挽詞
  69. 七月五日二首
  70. 趙郎中見和戲復答之
  71. 次韻周邠寄雁蕩山圖二首
  72. 送碧香酒與趙明叔教授
  73. 趙既見和復次韻答之
  74. 趙郎中往莒縣逾月而歸復以一壺遺之仍用元韻
  75. 蘇潛聖挽詞
  1. 和晁同年九日見寄
  2. 送喬施州
  3. 雪夜獨宿柏仙庵
  4. 和孔郎中荊林馬上見寄
  5. 留別雩泉
  6. 留別釋迦院牡丹呈趙倅
  7. 董儲郎中嘗知眉州與先人遊過安丘訪其故居見其子希甫留詩屋壁
  8. 劉貢父見余歌詞數首以詩見戲聊次其韻
  9. 除夜大雪留濰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復作
  10. 大雪青州道上有懷東武園亭寄交孔周翰
  11. 至濟南李公擇以詩相迎次其韻二首
  12. 和孔君亮郎中見贈
  13. 送范景仁遊洛中
  14. 次韻景仁留別
  15. 書韓幹牧馬圖
  16. 送魯元翰少卿知衛州
  17. 次韻子由送蔣夔赴代州學官
  18. 和李邦直沂山祈雨有應
  19. 宿州次韻劉涇
  20. 和孔密州五絕·見邸家園留題
  21. 和孔密州五絕·春步西園見寄
  22. 和孔密州五絕·東欄梨花
  23. 和孔密州五絕·和流杯石上草書小詩
  24. 和孔密州五絕·堂後白牡丹
  25. 和趙郎中見戲二首(趙以徐妓不如東武詩中見戲云只有當時燕子樓)
  26. 和子由與顏長道同遊百步洪相地築亭種柳
  27. 次韻李邦直感舊
  28. 與梁先舒煥泛舟得臨釀字二首
  29. 次韻答邦直子由四首
  30. 司馬君實獨樂園
  31. 送顏復兼寄王鞏
  32. 蠍虎
  33. 子由將赴南都與余會宿於逍遙堂作兩絕句讀之殆不可為懷因和其詩以自解余觀子由自少曠達天資近道又得至人養生長年之訣而余亦竊聞其一二以為今者宦遊相別之日淺而異時退休相從之日長既以自解且以慰子由云(詩前原有蘇轍原詩,今刪。)
  34. 留題石經院三首
  35. 過雲龍山人張天驥
  36. 贈王仲素寺丞(名景純。)
  37. 陽關詞三首·贈張繼願
  38. 陽關詞三首·答李公擇
  39. 陽關詞三首·中秋月
  40. 和孔周翰二絕·再觀邸園留題
  41. 和孔周翰二絕·觀凈觀堂效韋蘇州詩
  42. 京師哭任遵聖
  43. 答任師中家漢公(一題:奉和師中丈漢公兄見寄詩一首)
  44. 初別子由
  45. 次韻呂梁仲屯田
  46. 章質夫寄惠崔徽真
  47. 王鞏屢約重九見訪既而不至以詩送將官梁交且見寄次韻答之交頗文雅不類武人家有侍者甚惠麗
  48. 臺頭寺雨中送李邦直赴史館分韻得憶字人字兼寄孫巨源二首
  49. 代書答梁先
  50. 九日邀仲屯田為大水所隔以詩見寄次其韻
  51. 河復(並敘)
  52. 韓幹馬十四匹
  53. 贈寫御容妙善師
  54. 哭刁景純
  55. 答呂梁仲屯田
  56. 張寺丞益齋
  57. 答孔周翰求書與詩
  58. 送李公恕赴闕
  1. 春菜
  2. 送鄭戶曹
  3. 虔州八境圖八首(原無引,據它本補。)
  4. 讀孟郊詩二首
  5. 訪張山人得山中字二首
  6. 送孔郎中赴陜郊
  7. 與梁左藏會飲傅國博家
  8. 寒食日答李公擇三絕次韻
  9. 約公擇飲是日大風
  10. 座上賦戴花得天字
  11. 夜飲次韻畢推官
  12. 續麗人行
  13. 聞李公擇飲傅國博家大醉二首
  14. 起伏龍行(並敘)
  15. 聞公擇過雲龍張山人輒往從之公擇有詩戲用其韻
  16. 送李公擇
  17. 送筍芍藥與公擇二首
  18. 和孫莘老次韻
  19. 遊張山人園
  20. 杜介熙熙堂
  21. 次韻答劉涇
  22. 攜妓樂遊張山人園
  23. 種德亭(並敘)
  24. 文與可有詩見寄云待將一段鵝溪絹掃取寒梢萬尺長次韻答之
  25. 聞辯才法師復歸上天竺以詩戲問
  26. 和子由送將官梁左藏仲通
  27. 次韻秦觀秀才見贈秦與孫莘老李公擇甚熟將入京應舉
  28. 僕曩於長安陳漢卿家見吳道子畫佛碎爛可惜其後十餘年復見之於鮮于子駿家則已裝背完好子駿以見遺作詩謝之
  29. 雨中過舒教授
  30. 次韻舒教授寄李公擇
  31. 送鄭戶曹
  32. 次韻黃魯直見贈古風二首
  33. 次韻答舒教授觀余所藏墨
  34. 送鄭戶曹賦席上果得榧子
  35. 送胡掾
  36. 答仲屯田次韻
  37. 密州宋國博以詩見紀在郡雜詠次韻答之
  38. 答范祖禹
  39. 次韻答王定國
  40. 芙蓉城(並敘)
  41. 和鮮于子駿鄆州新堂月夜二首(前次韻,後不次。)
  42. 送將官梁左藏赴莫州
  43. 次韻子由送趙㞦歸覲錢塘遂赴永嘉
  44. 中秋月寄子由三首
  45. 和子由中秋見月
  46. 答王鞏(鞏將見過,有詩自謂惡客,戲之。)
  47. 次韻王定國馬上見寄
  48. 與頓起孫勉泛舟探韻得未字
  49. 次韻答頓起二首
  1. 九日黃樓作
  2. 太虛以黃樓賦見寄作詩為謝
  3. 九日次韻王鞏
  4. 送頓起
  5. 送孫勉
  6. 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
  7. 次韻答王鞏(一題:次韻答參寥)
  8. 張安道見示近詩
  9. 次韻王鞏顏復同泛舟
  10. 次韻張十七九日贈子由
  11. 次韻王鞏獨眠
  12. 次韻王鞏留別
  13. 登雲龍山
  14. 次韻僧潛見贈
  15. 次韻潛師放魚
  16. 與舒教授張山人參寥師同遊戲馬臺書西軒壁兼簡顏長道二首
  17. 滕縣時同年西園
  18. 次韻王廷老和張十七九日見寄
  19. 次韻參寥師寄秦太虛三絕句時秦君舉進士不得
  20. 與參寥師行園中得黃耳蕈
  21. 百步洪二首(並敘)
  22. 送參寥師
  23. 夜過舒堯文戲作
  24. 十月十五日觀月黃樓席上次韻
  25. 答王定民
  26. 次韻王廷老退居見寄
  27. 次顏長道韻送傅倅
  28. 雲龍山觀燒得雲字
  29. 和田國博喜雪
  30. 祈雪霧豬泉出城馬上作贈舒堯文
  31. 次韻舒堯文祈雪霧豬泉
  32. 石炭(並引)
  33. 人日獵城南會者十人以身輕一鳥過槍急萬人呼為韻軾得鳥字
  34. 將官雷勝得過字代作
  35. 臺頭寺步月得人字
  36. 臺頭寺送宋希元
  37. 種松得徠字(其四在懷古堂,其六在石經院。)
  38. 作書寄王晉卿忽憶前年寒食北城之遊走筆為此詩
  39. 往在東武與人往反作粲字韻詩四首今黃魯直亦次韻見寄復和答之
  40. 雪齋(杭僧法言,作雪山於齋中。)
  41. 以雙刀遺子由子由有詩次其韻
  42. 遊桓山會者十人以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為韻得澤字
  43. 戴道士得四字代作
  44. 次韻田國博部夫南京見寄二絕
  45. 月夜與客飲酒杏花下
  46. 送蜀人張師厚赴殿試二首
  47. 再次韻答田國博部夫還二首
  48. 田國博見示石炭詩有鑄劍斬佞臣之句次韻答之
  49. 答郡中同僚賀雨
  50. 罷徐州往南京馬上走筆寄子由五首
  51. 次韻曹九章見贈
  52. 書泗州孫景山西軒
  53. 過淮三首贈景山兼寄子由
  54. 舟中夜起
  55. 余去金山五年而復至次舊詩韻贈寶覺長老
  56. 遊惠山(並敘)
  57. 贈惠山僧惠表
  58. 贈錢道人
  59. 與秦太虛參寥會於松江而關彥長徐安中適至分韻得風字二首
  60. 次韻關令送魚
  1. 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
  2. 端午遍遊諸寺得禪字
  3. 送劉寺丞赴餘姚
  4. 李公擇過高郵見施大夫與孫莘老賞花詩憶與僕去歲會於彭門折花饋筍故事作詩二十四韻見戲依韻奉答亦以一戲公擇云
  5. 王鞏清虛堂
  6. 和孫同年卞山龍洞禱晴
  7. 乘舟過賈收水閣收不在見其子三首
  8. 次韻孫秘丞見贈
  9. 與客遊道場何山得鳥字
  10. 僕去杭五年吳中仍歲大饑疫故人往往逝去聞湖上僧舍不復往日繁麗獨凈慈本長老學者益盛作此詩寄之
  11. 舶趠風(並引)
  12. 丁公默送蝤蛑
  13. 送孫著作赴考城兼寄錢醇老李邦直二君於孫處有書見及
  14. 泛舟城南會者五人分韻賦詩得人皆若炎字四首
  15. 次韻李公擇梅花
  16. 送淵師歸徑山
  17. 送表忠觀錢道士歸杭
  18. 次韻周開祖長官見寄
  19. 林子中以詩寄文與可及余與可既歿追和其韻
  20. 與王郎昆仲及兒子邁繞城觀荷花登峴山亭晚入飛英寺分韻得月明星稀四首
  21. 城南縣尉水亭得長字
  22. 與胡祠部遊法華山
  23. 又次前韻贈賈耘老
  24. 趙閱道高齋
  25. 送俞節推(汝尚之子,汝尚字退翁)
  26. 次韻答孫侔
  27. 重寄一首
  28. 次韻和劉貢甫登黃樓見寄並寄子由二首
  29. 陳州與文郎逸民飲別攜手河堤上作此詩
  30. 子由自南都來陳三日而別
  31. 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子由韻二首
  32. 過新息留示鄉人任師中(任時知瀘州,亦坐事對獄。)
  33. 過淮
  34. 書黁公詩後(並敘)
  35. 遊淨居寺(並敘)
  36. 梅花二首
  37. 戲作種松
  38. 萬松亭(並敘)
  39. 張先生(並敘)
  40. 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
  41. 少年時嘗過一村院見壁上有詩云夜涼疑有雨院靜似無僧不知何人詩也宿黃州禪智寺寺僧皆不在夜半雨作偶記此詩故作一絕
  42. 初到黃州
  43.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
  44. 次韻前篇
  45. 安國寺浴
  46. 安國寺尋春
  47. 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48. 次韻樂著作野步
  49. 二月二十六日雨中熟睡至晚強起出門還作此詩意思殊昏昏也
  50. 雨晴後步至四望亭下魚池上遂自乾明寺前東岡上歸二首
  51. 雨中看牡丹三首
  52. 次韻樂著作送酒
  53. 次韻樂著作天慶觀醮
  54. 王齊萬秀才寓居武昌縣劉郎洑正與伍洲相對伍子胥奔吳所從渡江也
  55. 杜沂遊武昌以酴醾花菩薩泉見餉二首
  56. 陳季常自岐亭見訪郡中及舊州諸豪爭欲邀致之戲作陳孟公詩一首
  1. 遊武昌寒溪西山寺
  2. 武昌銅劍歌(並敘)
  3. 定惠院顒師為余竹下開嘯軒
  4. 石芝(並敘)
  5. 今年正月十四日與子由別於陳州五月子由復至齊安未至以詩迎之
  6. 遷居臨臯亭
  7. 曉至巴河口迎子由
  8. 與子由同遊寒溪西山
  9. 次韻答子由
  10. 和何長官六言次韻
  11. 觀張師正所蓄辰砂
  12. 五禽言(並敘)
  13. 次韻子由病酒肺疾發
  14.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於女王城東禪莊院
  15. 鐵拄杖(並敘)
  16. 與潘三失解後飲酒
  17. 東坡八首(並敘)
  18. 題織錦圖上回文三首
  19. 侄安節遠來夜坐三首
  20. 冬至日贈安節
  21. 岐亭道上見梅花戲贈季常
  22. 樂全先生生日以鐵拄杖為壽二首
  23. 杭州故人信至齊安
  24. 送牛尾貍與徐使君(時大雪中。)
  25. 四時詞
  26. 太守徐君猷通守孟亨之皆不飲酒以詩戲之云
  27. 雪後到乾明寺遂宿
  28. 伯父送先人下第歸蜀詩云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靈關穩跨驢安節將去為誦此句因以為韻作小詩十四首送之
  29. 和王鞏六首並次韻
  30. 記夢回文二首(並敘)
  31. 三朵花(並敘)
  32. 次韻陳四雪中賞梅
  33. 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
  34. 是日偶至野人汪氏之居有神降於其室自稱天人李全字德通善篆字用筆奇妙而字不可識云天篆也與予言有所會者復作一篇仍用前韻
  35. 浚井
  36. 紅梅三首
  37. 和子由寄題孔平仲草庵次韻
  38. 陳季常見過三首
  39. 寒食雨二首
  40. 徐使君分新火
  41. 次韻答元素(並引)
  1. 蜜酒歌(並敘)
  2. 又一首答二猶子與王郎見和
  3. 謝陳季常惠一揞巾
  4. 贈黃山人
  5. 問大冶長老乞桃花茶栽東坡
  6. 魚蠻子
  7. 吊李臺卿(並敘)
  8. 曹既見和復次其韻
  9. 次韻孔毅甫集古人句見贈五首
  10. 六年正月二十日復出東門仍用前韻
  11. 食柑
  12. 大寒步至東坡贈巢三
  13. 元修菜(並敘)
  14. 二月三日點燈會客
  15. 上巳日與二三子攜酒出遊隨所見輒作數句明日集之為詩故詞無倫次
  16. 日日出東門
  17. 南堂五首
  18. 孔毅甫妻挽詞
  19. 次韻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
  20. 初秋寄子由
  21. 和黃魯直食筍次韻
  22. 聞子由為郡僚所捃恐當去官
  23. 次韻王鞏南遷初歸二首
  24. 孔毅甫以詩戒飲酒問
  25. 任師中挽詞
  26. 子由作二頌頌石臺長老問公手寫蓮經字如黑蟻且誦萬遍脅不至席二十余年予亦作二首
  27. 鄧忠臣母周氏挽詞
  28. 徐君猷挽詞
  29. 和蔡景繁海州石室
  30. 和秦太虛梅花
  31. 再和潛師
  32. 橄欖
  33. 海棠
  34. 東坡
  35. 生日王郎以詩見慶次
  36. 別黃州
  37. 過江夜行武昌山聞黃州鼓角
  38. 自興國往筠宿石田驛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39. 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
  40. 端午遊真如遲適遠從子由在酒局
  41. 別子由三首(兼別遲)
  42. 初別子由至奉新作
  43. 同年程筠德林求先墳二詩·思成堂
  44. 同年程筠德林求先墳二詩·歸真亭
  45. 過建昌李野夫公擇故居
  46. 初入廬山三首
  47. 圓通禪院先君舊遊也四月二十四日晚至宿焉明日先君忌日也乃手寫寶積獻蓋頌佛一偈以贈長老仙公仙撫掌笑曰昨夜夢寶蓋飛下著處輒出火豈此祥乎乃作是詩院有蜀僧宣逮事訥長老識先君云
  48. 子由在筠作東軒記或戲之為東軒長老其婿曹煥往筠余作一絕句送曹以戲子由曹過廬山出以示圓通慎長老慎欣然亦作一絕送客出門歸入室趺坐化去子由聞之乃作二絕一以答予一以答慎明年余過圓通始得其詩乃追次慎韻
  49. 余過溫泉壁上有詩云直待眾生總無垢我方清冷混常流問人云長老可遵作遵已退居圓通亦作一絕
  50. 世傳徐凝瀑布詩云一條界破青山色至為塵陋又偽作樂天詩稱美此句有賽不得之語樂天雖涉淺易然豈至是哉乃戲作一絕
  51. 書李公擇白石山房
  52. 贈東林總長老
  53. 題西林壁
  54. 廬山二勝(並敘)
  55. 開先漱玉亭
  56. 棲賢三峽橋
  57. 陶驥子駿佚老堂二首
  58. 和李太白(并序〔四庫原收有太白全詩,今刪。〕)
  1. 岐亭五首(並敘)
  2. 郭祥正家醉畫竹石壁上郭作詩為謝且遺古銅劍二
  3. 龍尾硯歌(並引)
  4. 張近幾仲有龍尾子石硯以銅劍易之
  5. 張作詩送硯反劍乃和其詩卒以劍歸之
  6. 去歲九月二十七日在黃州生子名遁小名幹兒頎然穎異至今年七月二十八日病亡於金陵作二詩哭之
  7. 葉濤致遠見和二詩復次其韻(濤顛倒元韻。)
  8. 次荊公韻四絕
  9. 張庖民挽詞
  10. 次韻葉致遠見贈
  11. 次韻杭人裴維甫
  12. 次韻段縫見贈
  13. 題孫思邈真
  14. 戲作鮰魚一絕
  15. 同王勝之遊蔣山
  16. 至真州再和二首
  17. 次韻答寶覺
  18. 眉子石硯歌贈胡誾
  19. 以玉帶施元長老元以衲裙相報次韻〔二首〕
  20. 次韻滕元發許仲途秦少遊
  21. 送金山鄉僧歸蜀開堂
  22. 送沈逵赴廣南
  23. 豆粥
  24. 秦少遊夢發殯而葬之者云是劉發之柩是歲發首薦秦以詩賀之劉涇亦作因次其韻
  25. 金山夢中作
  26. 次韻周穜惠石銚
  27. 次韻蔣穎叔
  28. 龜山辯才師
  29. 贈潘谷
  30. 徐大正閑軒
  31. 蒜山松林中可卜居余欲僦其地地屬金山故作此詩與金山元長老
  32. 王中父哀詞(並敘)
  33. 蔡景繁官舍小閣
  34. 高郵陳直躬處士畫雁二首
  35. 和王斿二首斿斿平父子
  36. 次韻張畹
  37. 次韻王定國南遷回見寄
  38. 贈梁道人
  39. 題雍秀才畫草蟲八物·促織
  40. 題雍秀才畫草蟲八物·蟬
  41. 題雍秀才畫草蟲八物·蝦蟆
  42. 題雍秀才畫草蟲八物·蜣螂
  43. 題雍秀才畫草蟲八物·天水牛
  44. 題雍秀才畫草蟲八物·蠍虎
  45. 題雍秀才畫草蟲八物·蝸牛
  46. 題雍秀才畫草蟲八物·鬼蝶
  47. 泗州南山監倉蕭淵東軒二首
  48. 泗州除夜雪中黃師是送酥酒二首
  49. 章錢二君見和復次韻答之
  50. 正月一日雪中過淮謁客回作二首
  51. 劉乙新作射堂(乙父嘗知眉州。此題一作:書劉君射堂。)
  52. 孫莘老寄墨四首
  53. 留題蘭臯亭
  54. 和人見贈
  55. 和田仲宣見贈
  56. 和王勝之三首
  57. 記夢(並敘)
  1. 寄蘄簟與蒲傳正
  2. 寄怪石石斛與魯元翰
  3. 漁父四首
  4. 李憲仲哀詞(並敘)
  5. 贈眼醫王生彥若
  6. 與歐育等六人飲酒
  7. 觀杭州鈐轄歐育刀劍戰袍
  8. 王伯敭所藏趙昌畫四首·梅花
  9. 王伯敭所藏趙昌畫四首·黃葵
  10. 王伯敭所藏趙昌畫四首·芙蓉
  11. 王伯敭所藏趙昌畫四首·山茶
  12. 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
  13. 題王逸少帖
  14. 書林逋詩後
  15. 和仲伯達
  16. 春日
  17. 贈袁陟
  18. 蘇子容母陳夫人挽詞
  19. 歸宜興留題竹西寺
  20. 與孟震同遊常州僧舍
  21. 贈常州報恩長老
  22. 次韻答賈耘老
  23. 墨花(並敘)
  24. 送竹幾與謝秀才
  25. 溪陰堂
  26. 次韻許遵
  27. 贈章默(並敘)
  28. 送穆越州
  29. 贈葛葦
  30. 贈王寂
  31. 南都妙峰亭
  32. 神宗皇帝挽詞三首
  33. 金山妙高臺
  34. 贈杜介(並敘)
  35. 次韻孫莘老鬥野亭寄子由在邵伯堰
  36. 送楊傑(並敘)
  37. 次韻送徐大正
  38. 楊康功有石狀如醉道士為賦此詩
  39. 迨作淮口遇見詩戲用其韻
  40. 次韻徐積
  41. 元豐七年有詔京東淮南築高麗亭館密海二州騷然有逃亡者明年軾過之嘆其壯麗留一絕云
  42. 過密州次韻趙明叔喬禹功
  43. 再過常山和昔年留別詩
  44. 再過超然臺贈太守霍翔
  45. 海市(並敘)
  46. 登州孫氏萬松堂
  47. 過萊州雪後望三山
  48. 遺直坊(並敘)
  49. 次韻趙令鑠
  50. 次韻王定國得潁倅二首
  51. 次韻趙令鑠惠酒
  52. 送范純粹守慶州
  53. 次韻王震
  54. 次韻王定國謝韓子華過飲
  55. 惠崇春江曉景二首(亦作書袞儀所藏惠崇畫二首)
  56. 次韻周邠
  57. 次韻胡完夫
  58. 次韻錢穆父
  59. 再次韻答完夫穆父二公自言,先世同在西掖
  60. 次韻答滿思復
  1. 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觀將老焉
  2. 送陳睦知潭州
  3. 用前韻答西掖諸公見和
  4. 次韻王覿正言喜雪
  5. 和蔣發運
  6. 送表弟程六知楚州
  7. 和人假山
  8. 送王伯敭守虢
  9. 道者院池上作
  10. 次韻子由送千之侄
  11. 書文與可墨竹(並敘)
  12. 次韻錢舍人病起
  13. 次韻和王鞏
  14. 用王鞏韻送其侄震知蔡州
  15. 虢國夫人夜遊圖
  16. 用舊韻送魯元翰知洺州
  17. 次韻朱光庭初夏
  18. 次韻朱光庭喜雨
  19. 奉敕祭西太一和韓川韻四首
  20. 西太一見王荊公舊詩偶次其韻二首
  21. 次韻子由送陳侗知陜州
  22. 送賈訥倅眉二首
  23. 送程建用
  24. 次韻李修孺留別二首
  25. 次韻黃魯直赤目
  26. 和周正孺墜馬傷手
  27. 戲周正孺二絕
  28. 題文與可墨竹(並敘)
  29. 潘推官母李氏挽詞
  30. 玉堂栽花周正孺有詩次韻
  31. 杜介送魚
  32. 送杜介歸揚州
  33. 狄詠石屏
  34. 和黃魯直燒香二首
  35. 再和二首(來詩言飲酒、畫竹石、草書。)
  36. 武昌西山(並敘)
  37. 再用前韻
  38. 送楊孟容
  39. 見子由與孔常父唱和詩輒次其韻余昔在館中同舍出入輒相聚飲酒賦詩近歲不復講故終篇及之庶幾諸公稍復其舊亦太平盛事也
  40. 趙令晏崔白大圖幅徑三丈
  41. 次韻張昌言給事省宿
  42. 和三舍人省上(三月二十九日作。明日駕幸景靈宮。)
  43. 送錢承制赴廣西路分都監
  44. 次韻曾子開從駕二首
  45. 再和〔二首〕
  46. 次韻劉貢父省上喜雨
  47. 再和
  48. 送顧子敦奉使河朔
  49. 次韻子由送家退翁知懷安軍
  50. 諸公餞子敦軾以病不往復次前韻
  51. 和張昌言喜雨
  52. 次韻劉貢父西省種竹
  53. 偶與客飲孔常父見訪方設席延請忽上馬馳去已而有詩戲用其前韻答之
  54. 次韻子由書李伯時所藏韓幹馬
  55. 次韻劉貢父獨直省中
  56. 軾以去歲春夏侍立邇英而秋冬之交子由相繼入侍次韻絕句四首各述所懷
  57. 送宋朝散知彭州迎侍二親
  58. 郭熙畫秋山平遠(潞公為跋尾。)
  59. 次韻張昌言喜雨
  60. 書晁補之所藏與可畫竹三首
  61. 戲用晁補之韻
  62. 書皇親畫扇
  63. 書李世南所畫秋景
  64. 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
  65. 昨見韓丞相言王定國今日玉堂獨坐有懷其人
  66. 和張耒高麗松扇
  67. 故李承誠之待制六丈挽詞
  68. 次韻孔常父送張天覺河東提刑
  69. 送張天覺得山字
  70. 次韻王定國倅揚州
  1. 贈李道士(並敘)
  2. 次韻張舜民自御史出倅虢州留別
  3. 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二首
  4. 次韻宋肇惠澄心紙二首
  5. 郭熙秋山平遠二首
  6. 送歐陽辯監澶州酒
  7. 九月十五日邇英講論語終篇賜執政講讀史官燕於東宮又遣中使就賜御書詩各一首臣軾得紫薇花絕句其詞云絲綸閣下文書靜鐘鼓樓中刻漏長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薇郎翌日各以表謝又進詩一篇臣軾詩云
  8. 和王晉卿(並敘)
  9. 謝王澤州寄長松兼簡張天覺二首
  10. 次韻劉貢父所和韓康公憶持國二首
  11. 次韻劉貢父叔侄扈駕
  12. 次韻韓康公置酒見留
  13. 次韻王都尉偶得耳疾
  14. 送喬仝寄賀君六首(並敘)
  15. 送家安國教授歸成都
  16. 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齋三首
  17. 次韻答張天覺二首
  18. 次韻黃魯直畫馬試院中作
  19. 余與李廌方叔相知久矣領貢舉事而李不得第愧甚作詩送之
  20. 和王晉卿送梅花次韻
  21. 和宋肇遊西池次韻
  22. 書艾宣畫四首·竹鶴
  23. 書艾宣畫四首·黃精鹿
  24. 書艾宣畫四首·杏花白鷴
  25. 書艾宣畫四首·蓮龜
  26. 僕領貢舉未出錢穆父雪中作詩見及三月二十日同遊金明池始見其詩次韻為答
  27. 次韻子由五月一日同轉對
  28. 韓康公挽詞三首
  29. 柏石圖詩(並敘)
  30. 慶源宣義王丈以累舉得官為洪雅主簿雅州戶掾遇吏民如家人人安樂之既謝事居眉之青神瑞草橋放懷自得有書來求紅帶既以遺之且作詩為戲請黃魯直學士秦少遊賢良各為賦一首為老人光華
  31. 次許沖元韻送成都高士敦鈐轄
  32. 次前韻送程六表弟
  33. 和王晉卿題李伯時畫馬
  34. 送錢穆父出守越州絕句二首
  35. 戲書李伯時畫御馬好頭赤
  36. 送程七表弟知泗州
  37. 送曹輔赴閩漕
  38. 次韻王郎子立風雨有感
  39. 次韻黃魯直嘲小德小德魯直子其母微故其詩云解著潛夫論不妨無外家
  40. 書林次中所得李伯時歸去來陽關二圖後二首
  41. 送蹇道士歸廬山
  42. 臥病逾月請郡不許復直玉堂十一月一日鎖院是日苦寒詔賜官燭法酒書呈同院
  43. 送周朝議守漢州
  44. 木山(並敘)
  45. 送千乘千能兩侄還鄉
  46. 送周正孺知東川
  47. 題李伯時畫趙景仁琴鶴圖二首
  48. 次前韻再送周正孺
  49. 書王定國所藏煙江疊嶂圖(王晉卿畫)
  50. 次韻王定國會飲清虛堂
  51. 興龍節侍宴前一日微雪與子由同訪王定國小飲清虛堂定國出數詩皆佳而五言尤奇子由又言昔與孫巨源同過定國感念存沒悲歡久之夜歸稍醒各賦一篇明日朝中以示定國也
  52. 王晉卿所藏著色山二首
  53. 次韻黃魯直效進
  54. 王晉卿作煙江疊嶂圖僕賦詩十四韻晉卿和之語特奇麗因復次韻不獨紀其詩畫之美亦為道其出處契闊之故而終之以不忘在莒之戒亦朋友忠愛之義也
  55. 夜直玉堂攜李之儀端叔詩百余首讀至夜半書其後
  56. 景仁和賜酒燭詩復次韻謝之(時公方進新樂。)
  57. 次韻劉貢父春日賜幡勝
  58. 再和
  59. 葉公秉王仲至見和次韻答之
  60. 再和
  61. 次韻王晉卿惠花栽栽所寓張退傅第中一首
  62. 次韻王晉卿上元侍燕端門
  63. 王鄭州挽詞(克臣)
  64. 書王定國所藏王晉卿畫著色山二首
  65. 送呂昌朝知嘉州
  66. 次韻黃魯直寄題郭明父府推潁州西齋二首
  1. 次韻秦少章和錢蒙仲
  2. 次韻錢越州
  3. 同秦仲二子雨中遊寶山
  4. 去杭十五年復遊西湖用歐陽察判韻
  5. 與莫同年雨中飲湖上
  6. 送子由使契丹
  7. 次韻答劉景文左藏(有美堂燕集,景文有詩。)
  8. 座上復借韻送岢嵐軍通判葉朝奉
  9. 軾始於文登海上得白石數升如芡實可作枕聞梅丈嗜石故以遺其子子明學士子明有詩次其韻
  10. 次韻錢越州見寄
  11. 文登蓬萊閣下石壁千丈為海浪所戰時有碎裂淘灑歲久皆圜熟可愛土人謂此彈子渦也取數百枚以養石菖蒲且作詩遺垂慈堂老人
  12. 次韻毛滂法曹感雨詩
  13. 送鄧宗古還鄉
  14. 參寥上人初得智果院會者十六人分韻賦詩軾得心字
  15. 哭王子立次兒子迨韻三首
  16. 異鵲(並敘)
  17. 次韻詹適宣德小飲巽亭
  18. 東川清絲寄魯冀州戲贈
  19. 怡然以垂云新茶見餉報以大龍團仍戲作小詩
  20. 次韻王忠玉遊虎丘絕句三首
  21. 寄蔡子華
  22. 和錢四寄其弟龢
  23. 臣病彌月聞垂雲花開順闍黎以詩見招次韻答之
  24. 故周茂叔先生濂溪(溪在廬山下)
  25. 次韻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見寄四首
  26. 雪後便欲與同僚尋春,一病彌月,雜花都盡,獨牡丹在爾。劉景文左藏和順闍黎詩見贈,次韻答之
  27. 次韻劉景文周次元寒食同遊西湖
  28. 連日與王忠玉張全翁遊西湖訪北山清順道潛二詩僧登垂雲亭飲參寥泉最後過唐州陳使君夜飲忠玉有詩次韻答之
  29. 新茶送簽判程朝奉以饋其母有詩相謝次韻答之
  30. 次韻送張山人歸彭城
  31. 次韻林子中王彥祖唱酬
  32. 壽星院寒碧軒
  33. 書劉景文所藏王子敬帖絕句
  34. 書劉景文所藏宗少文一筆畫
  35. 真覺院有洛花花時不暇往四月十八日與劉景文同往賞枇杷
  36. 又和劉景文韻
  37. 西湖壽星院此君軒
  38. 仲天貺王元直自眉山來見余錢塘留半歲既行作絕句五首送之
  39. 贈善相程傑
  40. 次韻林子中蒜山亭見寄
  41. 再和並答楊次公
  42. 次韻劉景文送錢蒙仲三首
  43. 菩提寺南漪堂杜鵑花
  44. 題楊次公春蘭
  45. 題楊次公蕙
  46. 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芽
  47. 次韻袁公濟謝芎椒詩
  48. 次韻楊次公惠徑山龍井水(龍井水洗病眼有效)
  49. 次韻劉景文登介亭
  50. 袁公濟和劉景文登介亭詩復次韻答之
  51. 介亭餞楊傑次公
  52. 次京師韻送表弟程懿叔赴夔州運判
  53. 葉教授和溽字韻詩復次韻為戲記龍井之遊
  54. 次韻林子中見寄
  55. 安州老人食蜜歌(贈僧仲殊)
  56. 次韻錢穆父紫薇花二首
  57. 送張嘉州
  58. 次韻蘇伯固主簿重九
  59. 送李陶通直赴清溪
  60. 次韻楊公濟奉議梅花十首
  61. 贈劉景文
  62. 謝關景仁送紅梅栽二首
  63. 辯才老師退居龍井不復出入軾往見之常出至風篁嶺左右驚曰遠公復過虎溪矣辯才笑曰杜子美不云乎與子成二老來往亦風流因作亭嶺上名之曰過溪亦曰二老謹次辯才韻賦詩一首
  64. 熙寧中軾通守此郡除夜直都廳囚繫皆滿日暮不得返舍因題一詩於壁今二十年矣衰病之餘復忝郡寄再經除夜庭事蕭然三圄皆空蓋同僚之力非拙朽所致因和前篇呈公濟子侔二通守前詩
  65. 熙寧中軾通守此郡除夜直都廳囚繫皆滿日暮不得返舍因題一詩於壁今二十年矣衰病之餘復忝郡寄再經除夜庭事蕭然三圄皆空蓋同僚之力非拙朽所致因和前篇呈公濟子侔二通守今詩
  66. 遊寶雲寺得唐彥猷為杭州日送客舟中手書一絕句雲山雨霏微不滿空畫船來往疾輕鴻誰知獨臥朱簾裏一榻無塵四面風明日送彥猷之子坰赴鄂州舟中遇微雨感嘆前事因和其韻作兩首送之且歸其書唐氏
  67. 送江公著知吉州
  68. 聞錢道士與越守穆父飲酒送二壺
  69. 次韻劉景文路分上元
  70. 再和楊公濟梅花十絕
  71. 與葉淳老侯敦夫張秉道同相視新河秉道有詩次韻二首
  72. 椶筍(并敘)
  73. 次韻曹子方龍山真覺院瑞香花
  74. 次韻曹子方運判雪中同遊西湖
  75. 次韻仲殊雪中遊西湖二首
  76. 次韻參寥同前
  77. 送小本禪師赴法雲
  78. 書渾令公燕魚朝恩圖
  79. 息壤詩(並引)
  80. 新渠詩(並敘)
  81. 顏樂亭詩(並敘)
  1. 次韻劉景文西湖席上
  2. 次前韻答馬忠玉
  3. 予去杭十六年而復來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覺出處老少粗似樂天雖才名相遠而安分寡求亦庶幾焉三月六日來別南北山諸道人而下天竺惠凈師以醜石贈行作三絕句
  4. 次韻答黃安中兼簡林子中
  5. 留別蹇道士拱辰
  6. 次韻子由書王晉卿畫山水二首
  7. 又書王晉卿畫四首·山陰陳跡
  8. 又書王晉卿畫四首·雪溪乘興
  9. 又書王晉卿畫四首·四明狂客
  10. 又書王晉卿畫四首·西塞風雨
  11. 破琴詩(並引)
  12. 題王晉卿畫後
  13. 聽武道士彈賀若
  14. 元祐六年六月自杭州召還汶公館我於東堂閱舊詩卷次諸公韻三首
  15. 次韻子由書王晉卿畫山水一首而晉卿和二首
  16. 感舊詩(並引)
  17. 西湖秋涸東池魚窘甚因會客呼網師遷之西池為一笑之樂夜歸被酒不能寐戲作放魚一首
  18. 復次放魚前韻答趙承議陳教授
  19. 九月十五日觀月聽琴西湖一首示坐客
  20. 復次前韻謝趙景貺陳履常見和兼簡歐陽叔弼兄弟
  21. 送歐陽主簿赴官韋城四首
  22. 泛潁
  23. 六觀堂老人草書詩
  24. 次韻劉景文見寄
  25. 次韻趙景貺督兩歐陽詩破陳酒戒
  26. 叔弼雲履常不飲故不作詩勸履常飲
  27. 臂痛謁告作三絕句示四君子
  28. 到潁未幾公帑已竭齋廚索然戲作數句
  29. 景貺履常屢有詩督叔弼季默唱和已許諾矣復以此句挑之
  30. 贈月長老
  31. 次韻答錢穆父以軾得汝陰用杭越唱酬韻作詩見寄
  32. 韓退之孟郊墓銘云以昌其詩舉此問王定國當昌其身耶抑昌其詩也來詩下語未契作此答之
  33. 送歐陽推官赴華州監酒
  34. 十月十四日以病在告獨酌
  35. 獨酌試藥玉酒盞有懷諸君子明日望夜月庭佳景不可失作詩招之
  36. 歐陽季默以油煙墨二丸見餉各長寸許戲作小詩
  37. 明日復以大魚為饋重二十斤且求詩故復戲之
  38. 和趙景貺栽檜
  39. 葉待制求先墳永慕亭詩
  40. 與趙陳同過歐陽叔弼新治小齋戲作
  41. 聚星堂雪(並敘)
  42. 歐陽叔弼見訪誦陶淵明事嘆其絕識叔弼既去感慨不已而賦此詩
  43. 喜劉景文至
  44. 禱雨龍公既應劉景文有詩次韻
  45. 劉景文家藏樂天身心問答三首戲書一絕其後
  46. 西湖戲作
  47. 送歐陽季默赴闕
  48. 用前韻作雪詩留景文
  49. 和劉景文見贈
  50. 和劉景文雪
  51. 次前韻送劉景文
  52. 以屏山贈歐陽叔弼
  53. 新渡寺席上次趙景貺陳履常韻送歐陽叔弼比來諸君唱和叔弼但袖手傍睨而已臨別忽出一篇頗有淵明風致坐皆驚嘆
  1. 次韻趙景貺春思且懷吳越山水
  2. 次韻陳履常張公龍潭
  3. 竹間亭小酌懷歐陽叔弼季默呈趙景貺陳履常
  4. 蠟梅一首贈趙景貺(一題:次履常蠟梅韻)
  5. 送王竦朝散赴闕
  6. 次韻致政張朝奉仍招晚飲
  7. 閻立本職貢圖
  8. 次韻王滁州見寄
  9. 趙景貺以詩求東齋榜銘昨日聞都下寄酒來戲和其韻求分一壺作潤筆也
  10. 洞庭春色(並引)
  11. 送路都曹(並引)
  12. 次韻陳履常雪中
  13. 二鮮于君以詩文見寄作詩為謝
  14. 次韻趙德麟雪中惜梅且餉柑酒三首
  15. 和陳傳道雪中觀燈
  16. 閱世亭詩贈任仲微
  17. 新渡寺送任仲微
  18. 送運判朱朝奉入蜀七首
  19. 病中夜讀朱博士詩
  20. 趙德麟餞飲湖上舟中對月
  21. 贈朱遜之(並引)
  22. 和趙德麟送陳傳道
  23. 上巳日與二子迨過遊塗山荊山記所見
  24. 淮上早發
  25. 次韻徐仲車(仲車耳聾)
  26. 次韻林子中春日新堤書事見寄
  27. 送陳伯修察院赴闕
  28. 送張嘉父長官
  29. 軾在潁州與趙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揚州三月十六日湖成德麟有詩見懷次韻
  30. 次韻趙德麟西湖新成見懷絕句
  31. 再次韻趙德麟新開西湖
  32. 到官病倦未嘗會客毛正仲惠茶乃以端午小集石塔戲作一詩為謝
  33. 雙石(並引)
  34. 次韻和晁無咎學士相迎
  35. 次韻范淳父送秦少章
  36. 靈隱前一首贈唐林夫(一題聞林夫當徙靈隱寺寓居戲作靈隱前一首)
  37. 滕達道挽詞二首
  38. 次韻蘇伯固遊蜀岡送李孝博奉使嶺表
  39. 送晁美叔發運右司年兄赴闕
  40. 王文玉挽詞
  41. 送芝上人遊廬山
  42. 送程德林赴真州
  43. 谷林堂詩
  44. 予少年頗知種松手植數萬株皆中梁柱矣都梁山中見杜輿秀才求學其法戲贈二首
  45. 行宿泗間見徐州張天驥次舊韻
  46. 次韻劉景文贈傅曦秀才
  47. 在彭城日與定國為九日黃樓之會今復以是日相遇於宋凡十五年憂樂出處有不可勝言者而定國學道有得百念灰冷而顏益壯顧予衰病心形俱瘁感之作詩
  48. 九日次定國韻
  49. 召還至都門先寄子由
  50. 次韻定國見寄
  51. 次韻蔣穎叔錢穆父從駕景靈宮二首
  1. 軾近以月石硯屏獻子功中書公復以涵星硯獻純父侍講子功有詩純父未也復以月石風林屏贈之謹和子功詩並求純父數句
  2. 次韻范純父涵星硯月石風林屏詩
  3. 次韻錢穆父會飲
  4. 次韻穆父尚書侍祠郊丘瞻望天光退而相慶引滿醉吟
  5. 郊祀慶成詩
  6. 次韻奉和錢穆父蔣潁叔王仲至詩四首·見和西湖月下聽琴
  7. 次韻奉和錢穆父蔣潁叔王仲至詩四首·見和仇池
  8. 次韻奉和錢穆父蔣潁叔王仲至詩四首·玉津園
  9. 次韻奉和錢穆父蔣潁叔王仲至詩四首·藉田
  10. 頃年楊康功使高麗還奏乞立海神廟於板橋僕嫌其地湫隘移書使遷之文登因古廟而新之楊竟不從不知定國何從見此書作詩稱道不已僕不復記其云何也次韻答之
  11. 沐浴啟聖僧舍與趙德麟邂逅
  12. 次韻王仲至喜雪御筵
  13. 僕所藏仇池石希代之寶也王晉卿以小詩借觀,意在於奪僕不敢不借然以此詩先之
  14. 次天字韻答岑巖起
  15. 石塔寺(並引)
  16. 次韻蔣穎叔二首·扈從景靈宮(一作:奉和穎叔萬壽觀)
  17. 次韻蔣穎叔二首·凝祥池(一作:奉和凝祥池)
  18. 和叔盎畫馬次韻
  19. 王晉卿示詩欲奪海石錢穆父王仲至蔣穎叔皆次韻穆至二公以為不可許獨穎叔不然今日穎叔見訪親睹此石之妙遂悔前語軾以謂晉卿豈可終閉不予者若能以韓幹二散馬易之者蓋可許也復次前韻
  20. 軾欲以石易畫晉卿難之穆父欲兼取二物穎叔欲焚畫碎石乃復次前韻並解二詩之意
  21. 生日蒙劉景文以古畫松鶴為壽且貺嘉篇次韻為謝
  22. 程德孺惠海中柏石兼辱佳篇輒復和謝
  23. 次秦少遊韻贈姚安世
  24. 次丹元姚先生韻(〔底本二首詩合為一首,今據查註分。〕)
  25. 次韻秦少遊王仲至元日立春三首
  26. 上元侍飲樓上三首呈同列(一作正月十四日夜扈從端門觀燈三絕)
  27. 送蔣穎叔帥熙河(並引)
  28. 再送蔣穎叔帥熙河二首
  29. 次韻穎叔觀燈
  30. 次韻王晉卿奉詔押高麗燕射
  31. 次韻錢穆父王仲至同賞田曹梅花
  32. 送襄陽從事李友諒歸錢塘
  33. 次韻吳傳正枯木歌
  34. 送黃師是赴兩浙憲
  35. 送范中濟經略侍郎分韻賦詩以元戎十乘以先啟行為韻軾得先字且贈以魚枕杯四馬箠一
  36. 書晁說之考牧圖後
  37. 呂與叔學士挽詞
  38. 丹元子示詩飄飄然有謫仙風氣吳傳正繼作復次其韻
  39. 次王定國韻書丹元子寧極齋
  40. 王仲至侍郎見惠稚栝種之禮曹北垣下今百余日矣蔚然有生意喜而作詩
  41. 次韻錢穆父馬上寄蔣穎叔二首
  42. 表弟程德孺生日
  43. 七年九月自廣陵召還復館於浴室東堂八年六月乞會稽將去汶公乞詩乃復用前韻三首
  44. 吳子野將出家贈以扇山枕屏
  45. 東府雨中別子由
  46. 謝仲適坐上送王敏仲北使
  47. 書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
  48. 次韻曾仲錫承議食蜜清生荔支
  49. 大行太皇太后挽詞二首
  50. 再和曾仲錫荔支
  51. 次韻滕大夫三首·雪浪石
  52. 次韻滕大夫三首·同前
  53. 次韻滕大夫三首·沈香石
  54. 石芝詩(並引)
  55. 鶴嘆
  56. 送曾仲錫通判如京師
  57. 和錢穆父送別並求頓遞酒(次韻)
  1. 劉醜廝詩
  2. 題毛女真
  3. 寄餾合刷瓶與子由
  4. 次韻子由清汶老龍珠丹
  5. 次韻子由書清汶老所傳秦湘二女圖
  6. 紫團參寄王定國
  7. 次韻劉燾撫勾蜜漬荔支
  8. 立春日小集呈李端叔
  9. 次韻曾仲錫元日見寄
  10. 子由生日以檀香觀音像及新合印香銀篆盤為壽
  11. 次韻李端叔送保倅翟安常赴闕兼寄子由
  12. 中山松醪寄雄州守王引進
  13. 次韻李端叔謝送牛戩鴛鴦竹石圖
  14. 次韻聰上人見寄(一作:次韻聞復上人。)
  15. 次韻王雄州還朝留別
  16. 三月二十日多葉杏盛開
  17. 三月二十日開園三首
  18. 次韻王雄州送侍其涇州
  19. 臨城道中作(並引)
  20. 過湯陰市得豌豆大麥粥示三兒子
  21. 子由新修汝州龍興寺吳畫壁
  22. 過高郵寄孫君孚
  23. 僕所至未嘗出遊過長蘆聞復禪師病甚不可不一問既見則有間矣明日阻風復留見之作三絕句呈聞復並請轉呈參寥子各賦數首
  24. 六月七日泊金陵阻風得鐘山泉公書寄詩為謝
  25. 贈清涼寺和長老
  26. 予前後守倅餘杭凡五年夏秋之間蒸熱不可過獨中和堂東南頰下瞰海門洞視萬里三伏常蕭然也紹聖元年六月舟行赴嶺外熱甚忽憶此處而作是詩
  27. 慈湖夾阻風五首
  28. 過廬山下(並引)
  29. 江西
  30. 秧馬歌(並引)
  31. 八月七日初入贛過惶恐灘
  32. 鬱孤臺(以下四首,皆虔州。)
  33. 廉泉
  34. 塵外亭
  35. 天竺寺(並引)
  36. 過大庾嶺
  37. 宿建封寺曉登盡善亭望韶石三首
  38. 月華寺(寺鄰岑水場施者皆坑戶也,百年間蓋三焚矣。)
  39. 南華寺
  40. 碧落洞(在英州下十五里。)
  41. 峽山寺(傳奇所記孫恪袁氏事,即此寺,至今有人見白猿者。)
  42. 舟行至清遠縣見顧秀才極談惠州風物之美
  43. 廣州蒲澗寺(地產菖蒲,十二節。相傳安期生之故居,始皇訪之於此)
  44. 贈蒲澗信長老
  45. 發廣州
  46. 浴日亭(在南海廟前。)
  47. 遊羅浮山一首示兒子過
  48.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
  49. 寓居合江樓
  50. 白水山佛跡巖(羅浮之東麓也,在惠州東北二十里。)
  51. 詠湯泉(在白水山。)
  52. 自笑(〔一題:試筆〕)
  53. 朝雲詩(並引)
  54. 寄虎兒
  55.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盛開
  56. 再用前韻
  57. 新釀桂酒
  58. 惠守詹君見和復次韻
  59. 花落復次前韻
  1. 江郊(並引)
  2. 詹守攜酒見過用前韻作詩聊復和之
  3. 寄鄧道士(並引)
  4. 上元夜(惠州作)
  5. 正月二十四日與兒子過賴仙芝王原秀才僧曇穎行全道士何宗一同遊羅浮道院及棲禪精舍過作詩和其韻寄邁迨
  6. 正月二十六日偶與數客野步嘉祐僧舍東南野人家雜花盛開扣門求觀主人林氏媼出應白髮青裙少寡獨居三十年矣感嘆之餘作詩記之
  7. 龍尾石硯寄猶子遠
  8. 贈王子直秀才
  9. 次韻表兄程正輔江行見桃花
  10. 追餞正輔表兄至博羅賦詩為別
  11. 再用前韻賦
  12. 真一酒(並引)
  13. 遊博羅香積寺(並引)
  14. 次韻定慧欽長老見寄八首(並引)
  15. 二月十九日攜白酒鱸魚過詹使君食槐葉冷淘
  16. 江漲用過韻
  17. 連雨江漲二首
  18.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19. 桄榔杖寄張文潛一首時初聞黃魯直遷黔南范淳父九疑也
  20. 答周循州
  21. 次韻程正輔遊碧落洞
  22. 六月十二日酒醒步月理髮而寢
  23. 荔支嘆
  24. 江月五首(並引)
  25. 聞正輔表兄將至以詩迎之
  26. 正輔既見和復次前韻慰鼓盆勸學佛
  27. 同正輔表兄遊白水山
  28. 與正輔遊香積寺
  29. 次韻正輔同遊白水山
  30. 和子由次月中梳頭韻
  31. 十一月九日夜夢與人論神仙道術因作一詩八句即覺頗記其語錄呈子由弟後四句不甚明了今足成之耳
  32. 章質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戲作小詩問之
  33. 小圃五詠·人參
  34. 小圃五詠·地黃
  35. 小圃五詠·枸杞
  36. 小圃五詠·甘菊
  37. 小圃五詠·薏苡
  38. 雨後行菜圃
  39. 殘臘獨出二首
  40. 新年五首
  41. 二月八日與黃燾僧曇穎過逍遙堂何道士宗一問疾
  42. 次韻高要令劉湜峽山寺見寄
  43. 食荔支二首(並引)
  44. 和子由盆中石菖蒲忽生九花
  45. 遷居(有引)
  46. 兩橋詩(並引)
  47. 東新橋
  48. 西新橋
  49. 悼朝雲詩(並引)
  1. 丙子重九二首
  2. 白鶴峰新居欲成夜過西鄰翟秀才二首
  3. 次韻子由所居六詠
  4. 吳子野絕粒不睡過作詩戲之芝上人陸道士皆和予亦次其韻
  5. 又次韻二守同訪新居二首
  6. 循守臨行出小鬟復用前韻
  7. 種茶
  8. 白鶴山新居鑿井四十尺遇盤石石盡乃得泉
  9. 三月二十九日二首
  10. 吾謫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聞其尚在藤也旦夕當追及作此詩示之
  11. 行瓊儋間肩輿坐睡夢中得句云千山動鱗甲萬谷酣笙鐘覺而遇清風急雨戲作此數句
  12. 次前韻寄子由
  13. 安期生(並引)
  14. 夜夢(並引)
  15. 遷居之夕聞鄰舍兒誦書欣然而作
  16. 聞子由瘦(儋耳至難得肉食)
  17. 客俎經旬無肉又子由勸不讀書蕭然清坐乃無一事
  18. 宥老楮
  19. 觀棋(並引)
  20. 糴米
  21. 入寺
  22. 次韻子由三首·東亭
  23. 次韻子由三首·東樓
  24. 次韻子由三首·椰子冠
  25. 次韻子由月季花再生
  26. 次韻子由浴罷
  27. 借前韻賀子由生第四孫斗老
  28. 獨覺
  29. 十二月十七日夜坐達曉寄子由
  30. 謫居三適三首·旦起理髮
  31. 謫居三適三首·午窗坐睡
  32. 謫居三適三首·夜臥濯足
  33. 子由生日
  34. 以黃子木拄杖為子由生日之壽
  35. 過於海舶得邁寄書酒作詩遠和之皆粲然可觀子由有書相應也因用其韻賦篇並寄諸子侄
  36. 上元夜過赴儋守召獨坐有感(戊寅歲)
  37. 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予攜一瓢酒尋諸生皆出矣獨老符秀才在因與飲至醉符蓋儋人之安貧守靜者也
  38. 新居
  39. 五色雀(並引)
  40. 倦夜
  41. 用過韻冬至與諸生飲酒
  42. 縱筆三首
  43. 貧家凈掃地
  44. 次韻子由贈吳子野先生二絕句
  45. 被酒獨行遍至子雲威徽先覺四黎之舍三首
  46. 夜燒松明火
  47. 庚辰歲人日作時聞黃河已復北流老臣舊數論此今斯言乃驗二首
  48. 庚辰歲正月十二日天門冬酒熟予自漉之且漉且嘗遂以大醉二首
  49. 追和戊寅歲上元
  50. 題過所畫枯木竹石三首
  51. 真一酒歌(並引)
  1. 汲江煎茶
  2. 予來儋耳得吠狗曰烏觜甚猛而馴隨予遷合浦過澄邁泅而濟路人皆驚戲為作此詩
  3. 澄邁驛通潮閣二首
  4. 泂酌亭詩(并引)
  5.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6. 自雷適廉宿於興廉村凈行院
  7. 廉州龍眼質味殊絕可敵荔支
  8. 合浦愈上人以詩名嶺外將訪道南嶽留詩壁上云閑伴孤雲自在飛東坡居士過其精舍戲和其韻
  9. 梅聖俞之客歐陽晦夫使工畫茅庵己居其中一琴橫床而已曹子方作詩四韻僕和之云
  10. 歐陽晦夫惠琴枕
  11. 留別廉守
  12. 瓶笙詩(並引)
  13. 歐陽晦夫遺接䍦琴枕戲作此詩謝之
  14. 次韻王郁林
  15. 藤州江下夜起對月贈邵道士
  16. 徐元用使君與其子端常邀僕與小兒過同遊東山浮金堂戲作此詩
  17. 送鮮于都曹歸灌口舊居
  18. 送邵道士彥肅還都嶠
  19. 書韓幹二馬
  20. 將至廣州用過韻寄邁迨二子
  21. 贈鄭清叟秀才
  22. 和孫叔靜兄弟李端叔唱和
  23. 廣倅蕭大夫借前韻見贈復和答之
  24. 王晉叔所藏畫跋尾五首·徐熙杏花
  25. 王晉叔所藏畫跋尾五首·趙昌四季芍藥
  26. 王晉叔所藏畫跋尾五首·躑躅
  27. 王晉叔所藏畫跋尾五首·寒菊
  28. 王晉叔所藏畫跋尾五首·山茶
  29. 和黃秀才鑒空閣
  30. 韋偃牧馬圖
  31. 題靈峰寺壁
  32. 眾妙堂(廣州何道士)
  33. 題馮通直明月湖詩後
  34. 次韻鄭介夫二首
  35. 昔在九江與蘇伯固唱和其略曰我夢扁舟浮震澤雪浪橫江千頃白覺來滿眼是廬山倚天無數開青壁蓋實夢也昨日又夢伯固手持乳香嬰兒示予覺而思之蓋南華賜物也豈復與伯固相見於此耶今得來書已在南華相待數日矣感嘆不已故先寄此詩
  36. 次韻韶守狄大夫見贈二首
  37. 次韻韶倅李通直二首
  38. 狄韶州煮蔓菁蘆菔羹
  39. 李伯時畫其弟亮功舊宅圖
  40. 贈龍光長老
  41. 贈嶺上老人
  42. 贈嶺上梅
  43. 予昔過嶺而南題詩龍泉鐘上今復過而北次前韻
  44. 過嶺
  45. 留題顯聖寺
  46. 予初謫嶺南過田氏水閣東南一峰豐下銳上俚人謂雞籠山予更名獨秀峰今復過之戲留一絕
  47. 乞數珠一首贈南禪湜老
  48. 鬱孤臺(再過虔州,和前韻)
  49. 虔守霍大夫監郡許朝奉見和此詩復次前韻
  50. 贈虔州術士謝君
  51. 虔州景德寺榮師湛然堂
  52. 和陽行先(用鬱孤臺韻)
  53. 用數珠韻贈湜老
  54. 和猶子遲贈孫志舉
  55. 南禪長老和詩不已故作六蟲篇答之
  56. 明日南禪和詩不到故重賦數珠篇以督之二首
  57. 用前韻再和霍大夫
  58. 用前韻再和許朝奉
  59. 用前韻再和孫志舉
  60. 崔文學甲攜文見過蕭然有出塵之姿問之則孫介夫之甥也故復用前韻賦一篇示志舉
  61. 畫車詩二首
  62. 虔州呂倚承事年八十三讀書作詩不已好收古今帖貧甚至食不足
  63. 王子直去歲送子由北歸往反百舍今又相逢贛上戲用舊韻作詩留別
  64. 次韻江晦叔二首
  65. 次韻江晦叔兼呈器之
  66. 寒食與器之遊南塔寺寂照堂
  67. 器之好談禪不喜遊山山中筍出戲語器之可同參玉版長老作此詩
  68. 永和清都觀謝道士童顏鬒髮問其年生於丙子蓋與予同求此詩
  69. 贈詩僧道通
  70. 張競辰永康所居萬卷堂
  71. 劉壯輿長官是是堂
  72. 予昔作壺中九華詩其後八年復過湖口則石已為好事者取去乃和前韻以自解云
  73. 次韻郭功甫觀予畫雪雀有感二首
  74. 次韻法芝舉舊詩
  75. 次韻贈清涼長老
  76. 睡起聞米元章冒熱到東園送麥門冬飲子
  77. 夢中作寄朱行中
  78. 答徑山琳長老
  1. 霅上訪道人不遇
  2. 送淡公二首(此詩當為孟郊作)
  3. 上韓持國
  4. 送別
  5. 琴枕
  6. 黃州(此詩當為歐陽修作)
  7. 常山贈劉鎡
  8. 古風(此秦觀詩)
  9. 遊杭州山
  10. 遊三遊洞遊洞之日有亭吏乞詩既為留三絕句於洞之石壁明日至峽州吏又至意若未足乃復以此詩授之
  11. 和穆父新涼
  12. 無題(此為白居易詩)
  13. 十一月十三日與幾先自竹西來訪慶老不見獨與君卿供奉蟾知客東閣道話久之惠州追錄
  14. 古意
  15. 用定國韻贈其侄震
  16. 聞潮陽吳子野出家(或為蘇過作)
  17. 補唐文宗柳公權聯句(並引)
  18. 食檳榔
  19. 古別離送蘇伯固(一作送蘇伯固效韋蘇州)
  20. 次韻魯直書伯時畫王摩詰
  21. 雷州八首(此為秦觀作)
  22. 妒佳月
  23. 追和沈遼贈南華詩
  24. 夢雪
  25. 雪林硯屏率魯直同賦
  26. 南屏謙師妙於茶事自云得之於心應之於手非可以言傳學到者十月二十七日聞軾遊壽星寺遠來設茶作此詩贈之
  27. 申王畫馬圖(或謂為蔡肇作)
  28. 奉和成伯大雨中會客解嘲
  29. 和公濟飲湖上(一作:袁公濟飲客湖上,東坡來為不速)
  30. 贈僧
  31. 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詩贈錄呈廣倅蕭大夫
  32. 次韻黃夷仲茶磨
  33. 送公為遊淮南(此詩為晁補之作)
  34. 謝蘇自之惠酒
  35. 西山戲題武昌王居士(並引)
  36. 戲和正輔一字韻
  37. 池上二首
  38. 贈仲素寺丞致仕歸隱潛山
  39. 魯直以詩饋雙井茶次韻為謝
  40. 揚州以土物寄少遊(此詩為秦觀作)
  41. 贈曇秀
  42. 再過泗上二首(此二詩為張耒作)
  43. 贈李兕彥威秀才
  44. 次韻謝子高讀淵明傳(此詩為黃庭堅作)
  45. 送呂行甫司門倅河陽
  46. 食雉
  47. 雙鳧觀(在葉縣)
  48. 郭綸
  49. 初發嘉州
  50. 犍為王氏書樓
  51. 過宜賓見夷中亂山
  52. 夜泊牛口
  53. 牛口見月
  54. 舟中聽大人彈琴
  55. 泊南牛口期任遵聖長官到晚不及見復來
  56. 江上看山
  57. 留題仙都觀
  58. 屈原塔(在忠州,原不當有塔於此,意者後人追思,故為作之)
  59. 西山詩和者三十余人再次前韻為謝
  60. 新灘
  61. 新灘阻風
  62. 昭君村
  63. 黃牛廟
  64. 蝦蟆培
  65. 留題峽州甘泉寺(姜詩故居)
  66. 寄題清溪寺(在峽州,鬼谷子之故居)
  67. 荊門惠泉
  1. 次韻答荊門張都官維見和惠泉詩
  2. 浰陽早發
  3. 夜行觀星
  4. 漢水
  5. 萬山
  6. 隆中
  7. 竹葉酒
  8. 鯿魚
  9. 望夫臺(在忠州南數十里)
  10. 永安宮(今夔之永安門,即宮之遺址也)
  11. 八陣磧
  12. 諸葛鹽井
  13. 潁大夫廟(潁考叔也,廟在汝州潁橋)
  14. 許州西湖
  15. 江上值雪效歐陽體限不以鹽玉鶴鷺絮蝶飛舞之類為比仍不使皓白潔素等字
  16. 渚宮
  17. 出峽
  18. 神女廟
  19. 巫山
  20. 觀大水望朝陽巖作(此詩為沈遼作)
  21. 滄洲亭懷古(此詩為沈遼作)
  22. 柏家渡(此詩為沈遼作)
  23. 清遠舟中寄耘老
  24. 書堂嶼(此詩為沈遼作)
  25. 醉睡者
  26. 戲詠子舟畫兩竹兩鴝鵒(此詩為黃庭堅作)
  27. 老翁井(此詩當為蘇洵作)
  28. 贈山谷子(此詩當為陳師道作)
  29. 觀子玉郎中草聖
  30. 鰒魚行
  31. 次韻水官詩(並引原收有老泉水官詩,今刪)
  32. 吊徐德占(並引)
  33. 題李伯時淵明東籬圖
  34. 李白謫仙詩(此詩或謂李白作)
  35. 數日前夢一僧出二鏡求詩僧以鏡置日中其影甚異其一如芭蕉其一如蓮花夢中與作詩
  36. 飲酒四首(此詩為秦觀作)
  37. 大雪獨留尉氏
  38. 阮籍嘯臺(在尉氏)
  39. 留別叔通元弼坦夫
  40. 余歸自道場何山遇大風因憩耘老溪亭命官奴秉燭捧硯寫風竹一枝題詩云
  41. 和寄天選長官(此詩為釋道潛作)
  42. 昭陵六馬唐文皇戰馬也琢石象之立昭陵前客有持此石本示予為賦之
  43. 顏闔
  44. 贈狄崇班季子
  45. 題盧鴻學士堂圖(此詩當為蘇轍作)
  46. 寄周安孺茶
  47. 余自城中還道中雲氣自山中來如群馬奔突以手掇開籠收其中歸家雲盈籠開而放之作攓雲篇(此詩一題「攓雲篇」,而以現題為引。)
  48. 遊山呈通判承議寫寄參寥師(此詩為釋道潛作)
  49. 和郭功父韻送芝道人遊隱靜
  50. 次韻魯直戲贈
  51. 夜坐與邁聯句
  52. 寄傲軒
  1. 題雲龍草堂石磬
  2. 朱亥墓(俗謂屠兒原)
  3. 嚴顏碑(在忠州。顏即巴郡太守,事見《蜀志·張飛傳》)
  4. 峴山
  5. 驪山(此詩為李廌作)
  6. 和子由除日見寄
  7. 過巴東縣不泊聞頗有萊公遺跡
  8. 白帝廟
  9. 戎州
  10. 和魯人孔周翰題詩二首(并引)
  11. 獲鬼章二十二韻
  12. 光祿庵二首
  13. 過木櫪觀
  14. 觀開西湖次吳左丞韻(此詩為道潛作)
  15. 荊州十首
  16. 渝州寄王道矩
  17. 過安樂山聞山上木葉有文如道士篆符云此山乃張道陵所寓二首
  18. 涪州得山胡(善鳴,出黔中)
  19. 巫山廟上下數十里有烏鳶無數取食於行舟之上舟人神之故亦不敢害
  20. 夷陵縣歐陽永叔至喜堂
  21. 入峽
  22. 題贈田辨之琴姬
  23. 四十年前元夕與故人夜遊得此句
  24. 戲孫公素
  25. 南康望湖亭(一本云過洞庭)
  26. 半山亭
  27. 儋耳山(此詩為孔平仲作)
  28. 次韻聞復上人(此詩卷二十二已收,收時題作「次韻聰上人見寄」)
  29. 宋復古畫瀟湘晚景圖三首
  30. 儋州二首(此詩卷二十三已收,為「新年五首」之第四第五首)
  31. 海上道人傳以神守氣訣
  32. 曹溪夜觀傳燈錄燈花落一僧字上口占
  33. 贈包安靜先生茶三首
  34. 杭州次周燾韻遊天竺觀激水(一題作「次周燾韻」)
  35. 過海得子由書
  36. 去歲與子野遊逍遙堂日欲沒因並西山叩羅浮道院至已二鼓矣遂宿於西堂今歲索居儋耳子野復來相見作詩贈之
  37. 元祐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同景文義伯聖途次元伯固蒙仲遊七寶寺題竹上
  38. 泗州過倉中劉景文老兄戲贈一絕
  39. 戲題巫山縣用杜子美韻(此詩為黃庭堅作)
  40. 初貶英州過杞贈馬夢得
  41. 答晁以道索書(此詩為陳師道作)
  42. 大老寺竹間閣子
  43. 和廬山上人竹軒
  44. 款塞來享
  45. 觀臺
  46. 吳江岸(或謂為蘇舜欽作)
  47. 嘲子由
  48. 無題
  49. 元祐九年立春
  50. 扶風天和寺
  51. 再贈常州報恩長老
  52. 聞洮西捷報
  53. 三萼牡丹
  54. 己未十月十五日獄中恭聞太皇太后不豫有赦作詩
  55. 題李景元畫
  56. 謝人惠雲巾方舄二首
  57. 謝宋漢傑惠李承晏墨
  58. 被命南遷途中寄定武同僚
  59. 李委吹笛(並引)
  60. 書黃筌畫翎毛花蝶圖二首
  61. 次韻王定國得晉卿酒相留夜飲
  62. 偶於龍井辨才處得歙硯甚奇作小詩
  63. 秋晚客興(或為沈括作)
  64. 陳伯比和回字復次韻(此詩為晁補之作)
  65. 廣陵後園題申公扇子
  66. 山光寺回次芝上人韻(一作揚州同晁無咎、芝上人遊山光寺和芝韻)
  67. 與道源遊西莊遇齊道人同往草堂為齊書此(此詩為王安石作)
  68. 寒食夜
  69. 答子勉三首(此詩為黃庭堅作)
  70. 送楊奉禮
  71. 別東武流杯
  72. 走筆謝呂行甫惠子魚
  73. 訪詹使君食槐芽(一作葉)冷淘
  74. 贈虔州慈雲寺鑒老
  75. 和方南圭寄迓周文之三首
  76. 壺中九華詩
  77. 留別登州舉人
  78. 過海(此詩卷二十五收時,題為「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79. 過嶺寄子由三首(此詩第三首為子由作)
  80. 歇白塔鋪
  81. 西蜀楊耆二十年前見之甚貧今見之亦貧所異於昔者蒼顏華髮耳女無美惡富者妍士無賢不肖貧者鄙使其逢時遇合豈減當世之士哉頃宿長安驛舍聞泣者甚怨問之乃昔富而今貧者乃作一詩今以贈楊君(一題贈楊耆,而以現題為引。)
  82. 贈人
  83. 趙成伯家有姝麗僕忝鄉人不肯開樽徒吟春雪謹依元韻以當一笑
  1. 觀湖二首
  2. 寄高令
  3. 獄中寄子由二首
  4. 出獄次前韻二首
  5. 寄子由
  6. 徐州送交代仲達少卿
  7. 次韻馬元賓
  8. 喜王定國北歸第五橋
  9. 次韻完夫再贈之什某已卜居毘陵與完夫有廬里之約云
  10. 和林子中待制
  11. 九日袁公濟有詩次其韻
  12. 和吳安持使者迎駕
  13. 鹿鳴宴
  14. 次韻張甥棠美晝眠(此詩為晁補之作)
  15. 真興寺閣禱雨
  16. 惠州近城數小山類蜀道春與進士許毅野步會意處飲之且醉作詩以記適參寥專使欲歸使持此以示西湖之上諸友庶使知余未嘗一日忘湖山也
  17. 送蜀僧去塵(此詩為蘇洵作)
  18. 同曾元恕遊龍山呂穆仲不至
  19. 黃河
  20. 壬寅重九不預會獨遊普門寺僧閣有懷子由
  21. 小飲公瑾舟中
  22. 和子由次王鞏韻如囊之句可為一噱(此詩為子由作)
  23. 儋耳
  24. 答李端叔
  25. 立春日病中邀安國仍請率禹功同來僕雖不能飲當請成伯主會某當杖策倚几於其間觀諸公醉笑以撥滯悶也
  26. 和參寥見寄(一作:奉和參寥離彭門至淮上見寄)
  27. 東園(此詩當為黃庭堅作)
  28. 奉和陳賢良
  29. 秋興三首
  30. 夜直秘閣呈王敏甫
  31. 題永叔會老堂
  32. 次韻參寥寄少遊(或謂為釋元凈作)
  33. 謝曹子方惠新茶(此詩為劉攽作)
  34. 題潭州徐氏春暉亭
  35. 贈仲勉子文(此詩為黃庭堅作)
  36. 講武臺南有感(此詩為黃庭堅作)
  37. 題寶雞縣斯飛閣
  38. 重遊終南子由以詩見寄次韻
  39. 次韻和子由欲得驪山澄泥硯
  40. 次韻子由彈琴(一作:次韻子由以詩見報編禮公借雷琴記舊曲)
  41. 和晁美叔
  42. 再次前韻(系織錦圖上回文)
  43. 和人回文五首(此五首詩為孔平仲作)
  44. 次韻參寥詠雪(此詩卷十八已收,時題為「次韻參寥同前」。)
  45. 嵇紹似康(並引)(一作戲作賈梁道詩)
  46. 移合浦郭功甫見寄
  47. 過太行(此詩卷二十二已收,題「臨城道中作」)
  48. 惠州一絕(此詩卷二十三已收,為「食荔支二首」之第二首)
  49. 送佛面杖與羅浮長老
  50. 過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糝羹色香味皆奇絕天上酥陀則不可知人間決無此味也
  51. 次韻功父觀余畫雪鵲有感二首
  52. 復官北歸再次前韻
  53. 蜀僧明操思歸龍丘子書壁
  54. 武昌酌菩薩泉送王子立
  55. 舉舊詩次今韻呈曇秀(此詩卷二十五已收,題「次韻法芝舉舊詩」)
  56. 答海上翁(一作答玉師)
  57. 占山亭二首
  58. 題懷素草帖(此詩為懷素作)
  59. 雨中明慶賞牡丹
  60. 與王郎夜飲井水
  61. 贈僧思誼(一題:又贈老謙或謂為劉貢父作)
  62. 子玉以詩見邀同刁丈遊金山
  63. 次韻致遠(一作:和葉濤)
  64. 次韻景文山堂聽箏三首
  65. 成伯家宴造坐無由輒欲效顰而酒已盡入夜不欲煩擾戲作小詩求數酌而已
  66. 成伯席上贈所出妓川人楊姐
  67. 又答氈帳
  68. 往年宿瓜步夢中得小詩錄示民師
  69. 送范德孺
  70. 陸蓮庵
  71. 僕年三十九在潤州道上過除夜作此詩又二十年在惠州追錄之以付過
  72. 壽陽岸下
  73. 戲答王都尉傳柑
  74. 萬州太守高公宿約遊岑公洞而夜雨連明戲贈二小詩(此詩為黃庭堅作)
  75. 遊中峰杯泉
  76. 憩寂圖
  77. 送柳宜歸(此詩為黃庭堅作)
  78. 寒具(乃撚頭,出劉禹錫《佳語》)
  79. 參寥惠楊梅
  80. 雨夜宿凈行院
  81. 送惠州監押
  82. 過黎君郊居(一作:過黎子雲新居)
  83. 贈王覯
  84. 太夫人以無咎生日置酒書壁一絕
  85. 余舊在錢塘伯固開西湖今方請越戲謂伯固可復來開鏡湖伯固有詩因次韻
  86. 邵伯梵行寺山茶
  87. 奉和成伯兼戲禹功
  88. 洗兒
  89. 病後醉中
  90. 劉監倉家煎米粉作餅子余云為甚酥潘邠老家造逡巡酒余飲之云莫作醋錯著水來否後數日余攜家飲郊外因作小詩戲劉公求之二首
  91. 夢中絕句
  92. 元翰少卿寵惠谷簾水一器龍團二枚仍以新詩為貺嘆味不已次韻奉和
  93. 藏春塢三首(此詩之第三首為陸龜蒙作)
  1. 謝都事惠米(此詩為陳師道作)
  2. 擷菜(並引)
  3. 別公擇
  4. 絕句(一作西湖絕句)
  5. 書寄韻
  6. 遊靈隱寺戲贈開軒李居士
  7. 常州太平寺薝蔔亭
  8. 過文覺顯公房
  9. 惠州靈惠院壁間畫一仰面向天醉僧云是蜀僧隱巒所作題詩於其下
  10. 同狀元行老學士秉道先輩遊太平寺凈土院觀牡丹中有淡黃一朵特奇為作
  11. 此君軒
  12. 觀子美病中作嗟嘆不足次韻
  13. 謁敦詩先生因留一絕
  14. 余將赴文登過廣陵而擇老移住石塔相送竹西亭下留詩為別
  15. 絕句三首(此詩為秦觀作)
  16. 呈定國
  17. 絕句二首
  18. 破琴詩後(並引)
  19. 送柳子玉赴靈仙
  20. 次韻章子厚飛英留題
  21. 贈江州景德長老
  22. 雜詩二首
  23. 元祐癸酉八月二十七日於建隆章凈館書贈王覯(此詩為李德裕作)
  24. 元祐元年二月八日朝退獨在起居院讀漢書儒林傳感申公故事作小詩一絕
  25. 聞捷(並引)
  26. 睡起(此詩為黃庭堅作)
  27. 秋思寄子由(此詩為黃庭堅作)
  28. 碣石庵戲贈湛庵主(相國寺僧也)
  29. 散郎亭(此詩為沈遼作)
  30. 侯灘(此詩為沈遼作)
  31. 春夜
  32. 火星巖(此詩為沈遼作)
  33. 讀開元天寶遺事三首
  34. 過泗上喜見張嘉父二首
  35. 謝惠貓兒頭筍(此詩為黃庭堅作)
  36. 題凈因壁(此詩為黃庭堅作)
  37. 同景文詠蓮塘(此詩為黃庭堅作)
  38. 睡起(此詩卷五已收,為「佛日山榮長老方丈五絕」其四)
  39. 書望洪亭壁
  40. 子美召公擇飲偶以病不及往公擇有詩次韻
  41. 和參寥
  42. 醉題信老方丈
  43. 常州太平寺觀牡丹
  44. 竹枝詞(此詩為黃庭堅作)
  45. 寄歐陽叔弼(此詩為蘇轍作)
  46. 題凈因院(此詩為黃庭堅作)
  47. 絕句
  48. 和黃龍清老三首(此詩為黃庭堅作)
  49. 過土山寨(此詩為黃庭堅作)
  50. 書辨才白雲堂壁
  51. 琴詩(一作題沈君琴)
  52. 韓康公坐上侍兒求書扇
  53. 驪山絕句三首
  54. 短橋
  55. 軒窗
  56. 曲檻
  57. 雙池
  58. 荷華
  59. 牡丹
  60. 桃花
  61. 櫻桃
  62. 石榴
  63. 憶江南寄純如五首(六言)
  64. 數日前夢人示余一卷文字大略若諭馬者用吃蹶兩字夢中甚賞之覺而忘其餘戲作數語足之
  65. 惠崇蘆雁(六言。此詩為黃庭堅作)
  66. 竹枝歌(並敘)
  67. 山坡陀行(此詩或謂為晁補之作)
  68. 鳴泉思思君子也君子抱道且殆而時弗與民咸思之鳴泉故基堙圯殆盡眉山蘇公搔首踟躕作鳴泉思以思之
  69. 轆轤歌
  70. 美哉一首送韋城主簿歐陽君
  71. 辨道歌
  72. 與葉淳老侯敦夫張秉道同相視新河秉道有詩次韻二首
  73. 陳守道
  74. 老人行(或謂非東坡作)
  75. 襄陽樂府三篇·野鷹來
  76. 襄陽樂府三篇·上堵吟
  77. 襄陽樂府三篇·襄陽樂
  78. 仙都山鹿
  79. 白鶴吟留鐘山覺海(此詩為王安石作)
  80. 虛飄飄三首(此三首詩第二首為黃庭堅作,第三首為秦觀作)
  81. 次韻張甥棠美述志(名宗奭此詩為晁補之作)
  1. 追和陶淵明詩引(子由作。此引因對理解和陶詩大有幫助,故保留)
  2. 和時運四首
  3. 和勸農六首
  4. 和停雲四首
  5. 和歸園田居六首
  6. 五月旦日作和戴主簿
  7. 酬劉柴桑
  8. 與殷晉安別(和送昌化軍使張中罷官赴闕)
  9. 和王撫軍座送客(再送張中)
  10. 和答龐參軍(三送張中)
  11. 形贈影
  12. 影答形
  13. 神釋
  14. 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
  15. 九日閑居
  16. 和移居二首
  17. 歲暮作和張常侍
  18. 和郭主簿二首
  19. 示周掾祖謝和遊城東學舍作
  20. 和答龐參軍六首
  21. 和連雨獨飲二首
  22. 和贈羊長史
  23. 和乞食
  24. 和胡西曹示顧賊曹
  25. 和遊斜川正月五日與兒子過出遊作
  26. 和己酉歲九月九日
  27. 和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
  28. 和飲酒二十首
  29. 和止酒
  30. 和還舊居夢歸惠州白鶴山居作
  31. 和始經曲阿
  32. 和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
  33. 和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穫
  34. 和乙酉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和遊城北謝氏廢園作)
  35. 辛丑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途中作口號(和郊行步月作)
  1. 和詠二疏
  2. 和詠三良
  3. 和詠荊軻
  4. 和讀山海經十三首
  5. 和雜詩十一首
  6. 和擬古九首
  7. 和東方有一士
  8. 集歸去來詩十首
  9. 和貧士七首
  10. 和桃花源詩
  11. 和歸去來兮辭
  12. 和劉柴桑
  13. 詞九首·太白詞五首(並敘)
  14. 詞九首·上清辭(以宮名名篇)
  15. 詞九首·歸來引(送王子立歸筠州)
  16. 詞九首·黃泥阪辭
  17. 詞九首·清溪辭
  18. 琴操一首·醉翁引(並引)
  1. 延和殿奏新賦(成德之老來奏新樂)
  2.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明則知遠,能順忠告)
  3. 秋陽賦
  4. 快哉此風賦(並引)
  5. 灩澦堆賦(并敘)
  6. 屈原廟賦
  7. 昆陽城賦
  8. 後杞菊賦(並敘)
  9. 服胡麻賦(並敘)
  10. 赤壁賦
  11. 後赤壁賦
  12. 天慶觀乳泉賦
  13. 洞庭春色賦(並引)
  14. 中山松醪賦
  15. 沉香山子賦(子由生日作)
  16. 稚酒賦(一作《酒子賦》并引)
  17. 濁醪有妙理賦(神聖功用無捷於酒)
  18. 老饕賦
  19. 菜羹賦(並敘)
  20. 颶風賦(並敘或謂蘇過作)
  21. 黠鼠賦
  22. 復改科賦
  23. 思子臺賦(並引或謂蘇過作)
  1. 南行前集敘
  2. 送章子平詩敘
  3. 牡丹記敘
  4. 送杭州進士詩敘
  5. 邵茂誠詩集敘
  6. 錢塘勤上人詩集敘
  7. 晁君成詩集敘
  8. 鳧繹先生詩集敘
  9. 徐州鹿鳴燕賦詩敘
  10. 王定國詩集敘
  11. 聖散子敘
  12. 田表聖奏議敘
  13. 樂全先生文集敘
  14. 范文正公文集敘
  15. 六一居士集敘
  16. 八境圖後序
  17. 聖散子後敘
  18. 送人敘
  19. 送水丘秀才敘
  20. 獵會詩敘
  21. 講田友直字敘
  22. 送張道士敘
  23. 江子靜字敘
  24. 送錢塘僧思聰歸孤山敘
  25. 觀宋復古畫敘
  1. 清風閣記
  2. 喜雨亭記
  3. 鳳鳴驛記
  4. 淩虛臺記
  5. 中和勝相院記
  6. 四菩薩閣記
  7. 墨君堂記
  8. 凈因院畫記
  9. 墨妙亭記
  10. 墨寶堂記(或題作《張君寶墨堂記》)
  11. 錢塘六井記
  12. 仁宗皇帝御飛白記
  13. 大悲閣記
  1. 超然臺記
  2. 雩泉記
  3. 醉白堂記
  4. 蓋公堂記
  5. 李氏山房藏書記
  6. 寶繪堂記
  7. 眉山遠景樓記
  8. 滕縣公堂記
  9. 莊子祠堂記
  10. 放鶴亭記
  11. 思堂記
  12. 遊桓山記
  13. 靈壁張氏園亭記
  14. 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
  1. 勝相院經藏記
  2. 虔州崇慶禪院新經藏記
  3. 密州通判廳題名記
  4. 秦太虛題名記
  5. 獎諭敕記
  6. 石氏畫苑記
  7. 黃州安國寺記
  8. 石鐘山記
  9. 李太白碑陰記
  10. 薦誠禪院五百羅漢記
  11. 方丈記
  12. 野吏亭記
  13. 南安軍學記
  1. 眾妙堂記
  2. 遺愛亭記(代巢元修)
  3. 南華長老題名記
  4. 瓊州惠通井記
  5. 傳神記
  6. 順濟王廟新獲石砮記
  7. 熙寧手詔記
  8. 應夢羅漢記
  9. 觀妙堂記
  10. 法雲寺禮拜石記
  11. 醉鄉記
  12. 睡鄉記
  13. 靜常齋記
  14. 趙先生舍利記
  15. 北海十二石記
  16. 子姑神記
  17. 天篆記
  18. 大悲閣記(成都府)
  19. 廣州東莞縣資福禪寺羅漢閣記
  1. 陳公弼傳
  2. 方山子傳
  3. 率子廉傳
  4. 僧圓澤傳
  5. 杜處士傳
  6. 萬石君羅文傳
  7. 江瑤柱傳
  8. 黃甘陸吉傳
  9. 葉嘉傳(或謂陳元規作)
  10. 溫陶君傳
  1. 省試刑賞忠厚之至論
  2. 御試重巽申命論
  3. 學士院試孔子從先進論
  4. 學士院試春秋定天下之邪正論
  5. 儒者可與守成論
  6. 物不可以茍合論
  7. 王者不治夷狄論
  8. 劉愷丁鴻孰賢論
  9. 禮義信足以成德論
  10. 形勢不如德論
  11. 禮以養人為本論
  12. 既醉備五福論
  1. 易論
  2. 書論
  3. 詩論
  4. 禮論
  5. 春秋論
  6. 中庸論上
  7. 中庸論中
  8. 中庸論下
  9. 論好德錫之福
  10. 論鄭伯克段於鄢(隱元年)
  11. 論鄭伯以璧假許田(桓元年)
  12. 論取郜大鼎於宋(桓二年)
  13. 論齊侯衛侯胥命於蒲(桓三年)
  14. 論禘于太廟用致夫人(僖八年)
  15. 論閏月不告朔猶朝於廟(文六年)
  16. 論用郊(成十七年)
  17. 論會於澶淵宋災故(襄三十年)
  18. 論黑肱以濫來奔(昭三十一年)
  19. 論春秋變周之文(何休解)
  1. 宋襄公論
  2. 秦始皇帝論
  3. 漢高帝論
  4. 魏武帝論
  5. 伊尹論
  6. 周公論
  7. 管仲論
  8. 士燮論
  9. 孫武論上
  10. 孫武論下
  11. 子思論
  12. 孟子論
  1. 孟軻論
  2. 樂毅論
  3. 荀卿論
  4. 韓非論
  5. 留侯論
  6. 賈誼論
  7. 鼂錯論
  8. 霍光論
  9. 揚雄論
  10. 諸葛亮論
  11. 韓愈論
  1. 思治論(嘉祐八年作)
  2. 正統論三首·總論一(至和二年作)
  3. 正統論三首·辯論二
  4. 正統論三首·辯論三
  5. 大臣論上
  6. 大臣論下
  7. 續歐陽子朋黨論
  8. 屈到嗜芰論
  9. 龍虎鉛汞論
  10. 上張安道養生訣論
  11. 續養生論
  1. 御試制科策(并問)
  2. 擬進士對御試策(並引狀問)
  1. 策略一
  2. 策略二
  3. 策略三
  4. 策略四
  5. 策略五
  1. 策別一
  2. 策別二
  3. 策別三
  4. 策別四
  5. 策別五
  6. 策別六
  7. 策別七
  8. 策別八
  9. 策別九
  10. 策別十
  11. 策別十一
  12. 策別十二
  13. 策別十三
  14. 策別十四
  15. 策別十五
  16. 策別十六
  17. 策別十七
  1. 策斷上
  2. 策斷中
  3. 策斷下
  4. 禹之所以通水之法
  5. 修廢官舉逸民
  6. 天子六軍之制
  7. 休兵久矣而國益困
  8. 關隴遊民私鑄錢與江淮漕卒為盜之由
  1. 私試策問八首
  2. 永興軍秋試舉人策問
  3. 國學秋試策問二首
  4. 試館職策問三首
  5. 省試策問三首
  6. 省試宗室策問
  7. 策問三首
  8. 私試策問
  9. 擬殿試策問
  1. 左傳三道·問供養三德為善
  2. 左傳三道·問小雅周之衰
  3. 左傳三道·問君子能補過
  4. 穀梁四道·問侵伐土地分民何以明正
  5. 穀梁四道·問魯猶三望
  6. 穀梁四道·問魯作丘甲
  7. 穀梁四道·問雩月何以為正
  8. 公羊三道·問大夫無遂事
  9. 公羊三道·問定何以無正月
  10. 公羊三道·問初稅畝
  11. 漢高祖赦季布唐屈突通不降高祖
  12. 漢宣帝詰責杜延年治郡不進
  13. 叔孫通不能致二生
  14. 狄山論匈奴和親
  15. 唐太宗夢虞世南
  16. 文宗訪鄭公後得魏謨
  17. 張九齡不肯用張守珪牛仙客
  18. 顏真卿守平原以抗安祿山
  1. 議學校貢舉狀
  2. 諫買浙燈狀
  3. 上皇帝書
  4. 再上皇帝書
  1. 論河北京東盜賊狀
  2. 上皇帝書
  3. 乞醫療病囚狀
  4. 乞罷登萊榷鹽狀
  5. 論給田募役狀
  1. 繳詞頭奏狀六首·范子淵
  2. 繳詞頭奏狀六首·吳荀
  3. 繳詞頭奏狀六首·沈起
  4. 繳詞頭奏狀六首·陳繹
  5. 繳詞頭奏狀六首·張誠一
  6. 繳詞頭奏狀六首·李定
  7. 乞罷詳定役法劄子
  8. 申省乞罷詳定役法狀
  9. 薦朱長文劄子
  10. 論樁管坊場役錢劄子
  11. 論諸處色役輕重不同劄子
  12. 議富弼配享狀
  13. 再乞罷詳定役法狀
  14. 申省乞不定奪役法議狀
  15. 乞留劉攽狀
  16. 繳楚建中戶部侍郎詞頭狀
  17. 乞不給散青苗錢斛狀
  18. 論每事降詔約束狀
  19. 乞加張方平恩禮劄子
  20. 論冗官劄子
  21. 辯試館職策問劄子二首
  22. 繳進給田募役議劄子(前連元豐八年十二月奏狀)
  23. 論改定受冊手詔乞罷劄子
  24. 乞錄用鄭俠王斿狀
  25. 薦布衣陳師道狀
  26. 乞留顧臨狀
  1. 論擒獲(鬼章)稱賀太速劄子
  2. 因擒(鬼章)論西羌夏人事宜劄子
  3. 乞詔邊吏無進取及論(鬼章)事宜劄子
  4. 乞約(鬼章)討阿里骨劄子
  5. 參定葉祖洽廷試策狀二首之一
  6. 參定葉祖洽廷試策狀二首之二
  7. 大雪乞省試展限兼乞御試不分初覆考劄子
  8. 大雪論差役不便劄子
  9. 貢院劄子四首·奏巡鋪鄭永崇舉覺不當乞差曉事使臣交替
  10. 貢院劄子四首·奏劾巡鋪內臣陳慥
  11. 貢院劄子四首·申明舉人盧君修王燦等
  12. 貢院劄子四首·論特奏名
  13. 省試放榜後劄子三首·乞裁減巡鋪兵士重賞
  14. 省試放榜後劄子三首·乞不分經取士
  15. 省試放榜後劄子三首·乞不分差經義詩賦試官
  16. 御試劄子二首·奏乞御試放榜館職皆侍殿上
  17. 御試劄子二首·放榜後論貢舉合行事件
  18. 乞罷學士除閑慢差遣劄子
  1. 轉對條上三事狀
  2. 論魏王在殯乞罷秋宴劄子
  3. 述災沴論賞罰及修河事繳進歐陽修議狀劄子
  4. 乞郡劄子
  5. 辨舉王鞏劄子
  6. 論周穜擅議配享自劾劄子二首(之一)
  7. 論周穜擅議配享自劾劄子二首(之二)
  8. 論邊將隱匿敗亡憲司體量不實劄子
  9. 薦何宗元十議狀
  10. 舉何去非換文資狀
  11. 論行遣蔡確劄子
  12. 乞將臺諫官章疏降付有司根治劄子
  1. 乞賜州學書板狀
  2. 奏為法外刺配罪人待罪狀
  3. 乞賜度牒修廟宇狀
  4. 乞詩賦經義各以分數取人將來只許詩賦兼經狀
  5. 論高麗進奉狀
  6. 乞賑濟浙西七州狀
  7. 論役法差雇利害起請畫一狀
  8. 論高麗進奉第二狀
  9. 乞令高麗僧從泉州歸國狀
  10. 乞降度牒召人入中斛斗出糶濟饑等狀
  11. 論葉溫叟分擘度牒不公狀
  1. 杭州乞度牒開西湖狀
  2. 申三省起請開湖六條狀
  3. 奏戶部拘收度牒狀
  4. 應詔論四事狀
  5. 奏浙西災傷第一狀
  6. 奏浙西災傷第二狀
  1. 乞禁商旅過外國狀
  2. 申明戶部符節略賑濟狀
  3. 相度準備賑濟第一狀
  4. 相度準備賑濟第二狀
  5. 乞檢會應詔所論四事行下狀
  6. 進何去非備論狀
  7. 相度準備賑濟第三狀
  8. 相度準備賑濟第四狀
  9. 乞擢用劉季孫狀(或題作舉劉景文狀)
  10. 乞子珪師號狀
  11. 繳進應詔所論四事狀(前連元祐五年六月奏狀)
  12. 乞樁管錢氏地利房錢修表忠觀及墳廟狀
  1. 乞相度開石門河狀
  2. 再乞發運司應副浙西米狀
  3. 杭州召還乞郡伏
  4. 撰上清儲祥宮碑奏請狀
  5. 進單鍔吳中水利書狀
  6. 錄單鍔吳中水利書
  1. 辭免撰趙瞻神道碑狀
  2. 再乞郡劄子
  3. 乞將上供封樁斛斗應副浙西諸郡接續糶米劄子
  4. 乞擢用程遵彥狀
  5. 乞外補回避賈易劄子
  6. 辨賈易彈奏待罪劄子
  7. 辨題詩劄子(一題作《辨謗劄子》)
  8. 奏狀
  9. 申省論八丈溝利害二首(之一)
  10. 申省論八丈溝利害二首(之二)
  11. 奏論八丈溝不可開狀
  12. 奏淮南閉糴狀二首(之一)
  13. 奏淮南閉糴狀二首(之二)
  1. 乞賜度牒糴斛斗準備賑濟淮浙流民狀
  2. 乞將合轉一官與李直方酬獎狀
  3. 乞賜光梵寺額狀
  4. 薦宗室令畤狀
  5. 論積欠六事並乞檢會應詔四事一處行下狀
  1. 再論積欠六事四事劄子
  2. 論倉法劄子
  3. 論綱梢欠折利害狀
  4. 乞罷轉般倉斗子倉法狀
  5. 乞罷稅務歲終賞格狀
  6. 乞歲運額斛以到京定殿最狀
  7. 申明揚州公使錢狀
  8. 乞罷宿州修城狀
  1. 乞擢用林豫劄子
  2. 乞賻贈劉季孫狀
  3. 再論李直方捕賊功效乞別與推恩劄子
  4. 乞免五穀力勝稅錢劄子
  5. 天聖附令
  6. 元豐令元祐勅
  7. 奏內中車子爭道亂行劄子
  8. 再薦宗室令畤劄子
  9. 論高麗買書利害劄子三首(之一)
  10. 論高麗買書利害劄子三首(之二)
  11. 論高麗買書利害劄子三首(之三)
  12. 繳進免五谷力勝稅錢議劄子(前連元祐七年十一月劄)
  13. 上圓丘合祭六議劄子
  14. 請詰難圓丘六議劄子
  15. 乞改居喪婚娶條狀
  1. 奏馬澈不當屏出學狀
  2. 乞校正陸贄奏議上進劄子
  3. 辨黃慶基彈劾劄子
  4. 謝宣諭劄子
  5. 奏乞增廣貢舉出題劄子
  6. 申省議讀漢唐正史狀
  7. 古之聖人,將有為也,必先處晦而觀光,處靜而觀動
  8. 乞降度牒修定州禁軍營房狀
  9. 乞增修弓箭社條約狀二首(之一)
  10. 乞增修弓箭社條約狀二首(之二)
  1. 乞減價糶常平米賑濟狀
  2. 乞將損弱米貸與上戶令賑濟佃客狀
  3. 乞降度牒修北嶽廟狀
  4. 上皇帝書
  5. 任兵部尚書乞外郡劄子
  6. 辭兩職並乞郡劄子
  7. 第二劄子
  8. 辭免兼侍讀劄子
  9. 赴英州乞舟行狀
  10. 乞越州劄子
  11. 再薦趙德麟狀(任兵部尚書日)
  12. 論浙西閉糴狀
  13. 再論閉糴狀
  14. 乞允文彥博等辭避免拜劄子
  15. 乞允安燾辭免轉官劄子
  16. 乞允宗晟辭免起復恩命劄子
  17. 乞致仕表
  1. 代張方平諫用兵書(熙寧十年)
  2. 代滕甫論西夏書
  3. 代滕甫辨謗乞郡狀
  4. 代李宗論京東盜賊狀(元豐)
  5. 代呂大防乞錄用呂誨子孫劄子(元祐元年)
  6. 代呂申公上初即位論治道二首·道德
  7. 代呂申公上初即位論治道二首·刑政
  8. 代宋選奏乞封太白山神狀
  1. 密州謝上表
  2. 徐州謝上表
  3. 徐州謝獎諭表
  4. 徐州賀河平表
  5. 湖州謝上表
  6. 到黃州謝表
  7. 謝失覺察妖賊放罪表
  8. 謝量移汝州表
  9. 乞常州居住表
  10. 到常州謝表二首(之一)
  11. 到常州謝表二首(之二)
  12. 登州謝上表二首(之一)
  13. 登州謝上表二首(之二)
  14. 辭免起居舍人第一狀
  15. 辭免起居舍人第二狀
  16. 辭免中書舍人狀
  17. 謝中書舍人表二首(之一)
  18. 謝中書舍人表二首(之二)
  19. 辭免翰林學士第一狀
  20. 辭免翰林學士第二狀
  21. 謝宣召入院狀二首(之一)
  22. 謝宣召入院狀二首(之二)
  23. 謝翰林學士表二首(之一)
  24. 謝翰林學士表二首(之二)
  25. 謝賜對衣金帶馬表二首(之一)
  26. 謝賜對衣金帶馬表二首(之二)
  27. 笏記二首(之一)
  28. 笏記二首(之二)
  29. 辭免侍讀狀
  30. 謝除侍讀表二首(之一)
  31. 謝除侍讀表二首(之二)
  32. 謝賜御書詩表
  33. 謝三伏早出院表
  1. 謝除龍圖閣學士表二首(之一)
  2. 謝除龍圖閣學士表二首(之二)
  3. 謝賜對衣金帶馬表二首(之一)
  4. 謝賜對衣金帶馬表二首(之二)
  5. 笏記二首(之一)
  6. 笏記二首(之二)
  7. 杭州謝上表二首(之一)
  8. 杭州謝上表二首(之二)
  9. 杭州謝放罪表二首(之一)
  10. 杭州謝放罪表二首(之二)
  11. 賀明堂赦書表二首(之一)
  12. 賀明堂赦書表二首(之二)
  13. 謝賜歷日詔書表二首(之一)
  14. 謝賜歷日詔書表二首(之二)
  15. 賀興龍節表
  16. 賀坤成節表
  17. 辭免翰林學士承旨第一狀
  18. 辭免翰林學士承旨第二狀
  19. 辭免翰林學士承旨第三狀
  20. 乞候坤成節上壽訖復遂前請狀
  21. 謝宣召再入學士院狀二首(之一)
  22. 謝宣召再入學士院狀二首(之二)
  23. 謝賜對衣金帶馬狀二首(之一)
  24. 謝賜對衣金帶馬狀二首(之二)
  25. 笏記二首(之一)
  26. 笏記二首(之二)
  27. 謝兼侍讀表二首(之一)
  28. 謝兼侍讀表二首(之二)
  29. 謝三伏早休表二首(之一)
  30. 謝三伏早休表二首(之二)
  31. 謝除龍圖閣學士知潁州表二首(之一)
  32. 謝除龍圖閣學士知潁州表二首(之二)
  33. 謝賜對衣金帶馬狀二首(之一)
  34. 謝賜對衣金帶馬狀二首(之二)
  35. 潁州謝到任表二首(之一)
  36. 潁州謝到任表二首(之二)
  37. 上清儲祥宮成賀德音表二首(之一)
  38. 上清儲祥宮成賀德音表二首(之二)
  39. 賀興龍節表
  40. 賀駕幸太學表二首(之一)
  41. 賀駕幸太學表二首(之二)
  42. 謝賜歷日表二首(之一)
  43. 謝賜歷日表二首(之二)
  1. 揚州謝到任表二首(之一)
  2. 揚州謝到任表二首(之二)
  3. 謝賜恤刑詔書表二首(之一)
  4. 謝賜恤刑詔書表二首(之二)
  5. 賀立皇后表二首(之一)
  6. 賀立皇后表二首(之二)
  7. 賀坤成節表
  8. 謝除兵部尚書賜對衣金帶馬狀二首(之一)
  9. 謝除兵部尚書賜對衣金帶馬狀二首(之二)
  10. 謝兼侍讀表二首(之一)
  11. 謝兼侍讀表二首(之二)
  12. 進郊祀慶成詩表
  13. 謝除兩職守禮部尚書表(之一)
  14. 謝除兩職守禮部尚書表(之二)
  15. 謝賜對衣金帶馬狀二首(之一)
  16. 謝賜對衣金帶馬狀二首(之二)
  17. 笏記二首(之一)
  18. 笏記二首(之二)
  19. 定州謝到任表
  20. 慰正旦表
  21. 謝賜歷日表
  22. 慰宣仁聖烈皇后山陵禮畢表
  23. 慰宣仁聖烈皇后祔廟禮畢表
  24. 謝賜衣襖表
  25. 到惠州謝表
  26. 到昌化軍謝表
  27. 提舉玉局觀謝表
  28. 慰皇太后上仙表
  29. 代普寧王賀冬表
  30. 謝御膳表
  31. 代滕達道景靈宮奉安表
  32. 代滕達道湖州謝上表
  33. 同天節功德疏表
  34. 上皇帝賀正表
  35. 杭州賀冬表二首(之一)
  36. 杭州賀冬表二首(之二)
  37. 上皇帝賀冬表
  38. 上太皇太后賀正表
  39. 舉黃庭堅自代狀
  40. 英州謝上表
  41. 移廉州謝上表
  42. 謝復賜看墳寺表
  1. 謝館職啟
  2. 賀韓丞相啟
  3. 答曾學士啟
  4. 賀歐陽少師致仕啟
  5. 賀韓丞相再入啟
  6. 密州到任謝執政啟
  7. 答楊屯田啟二首(之一)
  8. 答楊屯田啟二首(之二)
  9. 謝監司薦舉啟
  10. 徐州謝兩府啟
  11. 賀呂副樞啟
  12. 賀趙大資致仕啟
  13. 答陳齋郎啟
  14. 賀文太尉啟
  15. 登州謝兩府啟
  16. 謝中書舍人啟
  17. 謝翰林學士啟
  18. 答試館職人啟
  19. 答李寶文啟
  20. 答王欽臣啟
  21. 答彭舍人啟
  22. 謝賈朝奉啟
  23. 賀范端明啟
  24. 答范端明啟
  25. 杭州謝執政啟
  26. 答杭州交代啟
  27. 答莫提刑啟
  28. 答王明州啟
  29. 謝生日詩啟一首
  30. 賀林待制啟一首
  31. 賀蔣發運啟
  32. 謝制科啟
  33. 賀楊龍圖啟
  34. 鳳翔到任謝執政啟
  35. 賀吳副樞啟
  36. 答許狀元啟
  37. 謝秋賦試官啟
  38. 謝韓舍人啟
  39. 謝王內翰啟
  40. 潁州到任謝執政啟
  41. 定州到任謝執政啟
  42. 上執政謝獎諭啟
  43. 上留守宣徽啟
  1. 謝制科啟
  2. 答杭州交代林待制啟
  3. 答館職啟
  4. 與潁州運使劉昱啟
  5. 揚州到任謝執政啟
  6. 答晁發運及諸郡啟
  7. 賀彭發運啟
  8. 答杜侍郎啟
  9. 謝本路監司啟
  10. 上監司謝禮啟
  11. 賀鄰帥及監司冬至啟
  12. 賀鄰帥及監司正旦啟
  13. 答丁連州朝奉啟
  14. 答陳提刑啟
  15. 答彭賀州啟
  16. 答臨江軍知軍王承議啟
  17. 答王幼安宣德啟
  18. 求婚啟
  19. 定州到狀
  20. 謝交代趙祠部啟
  21. 賀孫樞密啟
  22. 回列郡守倅啟
  23. 賀列郡知通賀冬啟
  24. 回列郡守倅賀年啟(或題作賀列郡守倅正旦啟)
  25. 謝監司啟二首(之一)
  26. 謝監司啟二首(之二)
  27. 賀高陽王待制啟
  28. 賀青州陳龍圖啟
  29. 謝惠生日詩啟
  30. 謝求婚啟(或題作與過求婚啟)
  31. 賀正啟
  32. 賀冬啟
  33. 賀正啟
  34. 謝孫舍人啟
  35. 謝呂學士啟
  36. 答新蘇州黃龍圖啟
  37. 賀提刑馬宣德啟
  38. 答曾舍人啟
  39. 答秀州胡朝奉啟
  40. 上虢州太守啟
  41. 賀年啟二首之一(或題作賀冬啟)
  42. 賀年啟二首(之二)
  43. 謝高麗大使遠迎啟
  44. 謝副使啟
  45. 謝大使土物啟
  46. 謝管設大使啟
  47. 副使啟
  48. 謝副使啟
  49. 罷登州謝杜宿州啟
  50. 杭州到狀
  51. 賀王發運啟
  52. 賀新運使張大夫啟(一本作賀葉運使)
  53. 答喬舍人啟
  54. 謝右史啟(或題作除起居舍人謝啟)
  55. 賀時宰啟
  56. 下財啟
  57. 答求親啟
  58. 與邁求親啟
  59. 徐州謝鄰郡陳彥升啟
  60. 湖州上監司先狀
  1. 上梅直講書
  2. 上韓太尉書
  3. 上富丞相書
  4. 上曾丞相書
  5. 應制舉上兩制書
  6. 上劉侍讀書
  7. 上韓魏公論場務書
  8. 上蔡省主論放欠書
  9. 答安師孟書
  10. 與曾子固書
  11. 上韓魏公乞葬董傳書
  1. 上韓丞相論災傷手實書
  2. 上文侍中論強盜賞錢書
  3. 上文侍中論榷鹽書
  4. 答舒煥書
  5. 答黃魯直書
  6. 答宋寺丞書
  7. 黃州上文潞公書
  8. 謝張太保撰先人墓碣書
  9. 與章子厚書
  10. 答李端叔書一首
  1. 答秦太虛書
  2. 答李琮書
  3. 答陳師仲書
  4. 答畢仲舉書
  5. 與朱鄂州書
  6. 答李昭玘書
  7. 答李薦書
  8. 答張文潛書
  9. 答毛滂書
  1. 謝歐陽內翰書
  2. 謝梅龍圖書
  3. 謝范舍人書
  4. 上王兵部書
  5. 與劉宜翁書
  6. 上王刑部書
  7. 與佛印禪老書
  8. 上荊公書
  9. 上韓樞密書
  10. 上呂相公書
  11. 與章子厚書
  12. 答劉巨濟書
  13. 與孫運勾書
  14. 與王庠書三首(之一)
  15. 與王庠書三首(之二)
  16. 與王庠書三首(之三)
  17. 答陳季常書
  18. 與謝民師推官書
  19. 與孫知損運使書
  20. 與王定國書
  21. 論河北京東盜賊狀
  22. 上皇帝書
  23. 乞醫療病囚狀
  24. 乞罷登萊榷鹽狀
  25. 論給田募役狀
  1. 與李方叔書
  2. 上知府王龍圖書
  3. 與葉進叔書
  4. 答范景山書
  5. 答參寥書
  6. 答李康年書
  7. 答舒堯文書
  8. 答陸道士書(或題作與陸子厚)
  9. 答孫志康書
  10. 上執政乞度牒賑濟因修廨宇書
  11. 上呂僕射論浙西災傷書
  12. 揚州上呂相書(或題作揚州上呂相公論稅務書)
  13. 答虔倅俞括奉議書
  14. 答吳秀才書
  15. 答劉沔都曹書
  16. 答王庠書
  1. 與李方叔四首(之一)
  2. 與李方叔四首(之二)
  3. 與李方叔四首(之三)
  4. 與李方叔四首(之四)
  5. 與陳公密三首(之一)
  6. 與陳公密三首(之二)
  7. 與陳公密三首(之三)
  8. 與徐仲車
  9. 與吳秀才
  10. 與彥正判官
  11. 與毛澤民推官三首(之一)
  12. 與毛澤民推官三首(之二)
  13. 與毛澤民推官三首(之三)
  14. 與陳輔之
  15. 與司馬溫公
  16. 與魯直二首(之一)
  17. 與魯直二首(之二)
  18. 與陳傳道五首(之一)
  19. 與陳傳道五首(之二)
  20. 與陳傳道五首(之三)
  21. 與陳傳道五首(之四)
  22. 與陳傳道五首(之五)
  23. 與龐安常
  24. 與王敏仲八首(之一)
  25. 與王敏仲八首(之二)
  26. 與王敏仲八首(之三)
  27. 與王敏仲八首(之四)
  28. 與王敏仲八首(之五)
  29. 與王敏仲八首(之六)
  30. 與王敏仲八首(之七)
  31. 與王敏仲八首(之八)
  32. 與鄭靖老二首(之一)
  33. 與鄭靖老二首(之二)
  34. 上韓昭文
  35. 與李廷評
  36. 與黃敷言二首(之一)
  37. 與黃敷言二首(之二)
  38. 又與陸固朝奉
  39. 與謝民師推官二首(之一)
  40. 與謝民師推官二首(之二)
  41. 與黃洞秀才二首(之一)
  42. 與黃洞秀才二首(之二)
  43. 與滕達道二十四首(之一)
  44. 與滕達道二十四首(之二)
  45. 與滕達道二十四首(之三)
  46. 與滕達道二十四首(之四)
  47. 與滕達道二十四首(之五)
  48. 與滕達道二十四首(之六)
  49. 與滕達道二十四首(之七)
  50. 與滕達道二十四首(之八)
  51. 與滕達道二十四首(之九)
  52. 與滕達道二十四首(之十)
  53. 與滕達道二十四首(之十一)
  54. 與滕達道二十四首(之十二)
  55. 與滕達道二十四首(之十三)
  56. 與滕達道二十四首(之十四)
  57. 與滕達道二十四首(之十五)
  58. 與滕達道二十四首(之十六)
  59. 與滕達道二十四首(之十七)
  60. 與滕達道二十四首(之十八)
  61. 與滕達道二十四首(之十九)
  62. 與滕達道二十四首(之二十)
  63. 與滕達道二十四首(之二十一)
  64. 與滕達道二十四首(之二十二)
  65. 與滕達道二十四首(之二十三)
  66. 與滕達道二十四首(之二十四)
  1. 與朱康叔十七首(之一)
  2. 與朱康叔十七首(之二)
  3. 與朱康叔十七首(之三)
  4. 與朱康叔十七首(之四)
  5. 與朱康叔十七首(之五)
  6. 與朱康叔十七首(之六)
  7. 與朱康叔十七首(之七)
  8. 與朱康叔十七首(之八)
  9. 與朱康叔十七首(之九)
  10. 與朱康叔十七首(之十)
  11. 與朱康叔十七首(之十一)
  12. 與朱康叔十七首(之十二)
  13. 與朱康叔十七首(之十三)
  14. 與朱康叔十七首(之十四)
  15. 與朱康叔十七首(之十五)
  16. 與朱康叔十七首(之十六)
  17. 與朱康叔十七首(之十七)
  18. 與胡深夫五首(之一)
  19. 與胡深夫五首(之二)
  20. 與胡深夫五首(之三)
  21. 與胡深夫五首(之四)
  22. 與胡深夫五首(之五)
  23. 朱行中舍人四首(之一)
  24. 朱行中舍人四首(之二)
  25. 朱行中舍人四首(之三)
  26. 朱行中舍人四首(之四)
  27. 與李之儀五首(之一)
  28. 與李之儀五首(之二)
  29. 與李之儀五首(之三)
  30. 與李之儀五首(之四)
  31. 與李之儀五首(之五)
  32. 與馮祖仁四首(之一)
  33. 與馮祖仁四首(之二)
  34. 與馮祖仁四首(之三)
  35. 與馮祖仁四首(之四)
  36. 與黃師是
  37. 與廣西憲曹司勛五首(之一)
  38. 與廣西憲曹司勛五首(一云與林天和)(之二)
  39. 與廣西憲曹司勛五首(之三)
  40. 與廣西憲曹司勛五首(之四)
  41. 與廣西憲曹司勛五首(之五)
  42. 與晦夫(一云與趙仲脩)
  43. 與范夢得八首(之一)
  44. 與范夢得八首(之二)
  45. 與范夢得八首(之三)
  46. 與范夢得八首(之四)
  47. 與范夢得八首(之五)
  48. 與范夢得八首(之六)
  49. 與范夢得八首(之七)
  50. 與范夢得八首(之八)
  51. 與李無悔
  52. 與李公擇
  53. 與陳懷立(一作與程懷立)
  54. 與孫叔靜七首(之一)
  55. 與孫叔靜七首(之二)
  56. 與孫叔靜七首(之三)
  57. 與孫叔靜七首(之四)
  58. 與孫叔靜七首(之五)
  59. 與孫叔靜七首(之六)
  60. 與孫叔靜七首(之七)
  61. 答劉貢父二首(之一)
  62. 答劉貢父二首(之二)
  63. 答魯子宣三首(之一)
  64. 答魯子宣三首(之二)
  65. 答魯子宣三首(之三)
  66. 與李公擇
  67. 與姜唐佐秀才六首(之一)
  68. 與姜唐佐秀才六首(之二)
  69. 與姜唐佐秀才六首(之三)
  70. 與姜唐佐秀才六首(之四)
  71. 與姜唐佐秀才六首(之五)
  72. 與姜唐佐秀才六首(之六)
  73. 與傅維巖秘校四首(之一)
  74. 與傅維巖秘校四首(之二)
  75. 與傅維巖秘校四首(之三)
  76. 與傅維巖秘校四首(之四)
  77. 與林天和長官二十三首(之一)
  78. 與林天和長官二十三首(之二)
  79. 與林天和長官二十三首(之三)
  80. 與林天和長官二十三首(之四)
  81. 與林天和長官二十三首(之五)
  82. 與林天和長官二十三首(之六)
  83. 與林天和長官二十三首(之七)
  84. 與林天和長官二十三首(之八)
  85. 與林天和長官二十三首(之九)
  86. 與林天和長官二十三首(之十)
  87. 與林天和長官二十三首(之十一)
  88. 與林天和長官二十三首(之十二)
  89. 與林天和長官二十三首(之十三)
  90. 與林天和長官二十三首(之十四)
  91. 與林天和長官二十三首(之十五)
  92. 與林天和長官二十三首(之十六)
  93. 與林天和長官二十三首(之十七)
  94. 與林天和長官二十三首(之十八)
  95. 與林天和長官二十三首(之十九)
  96. 與林天和長官二十三首(之二十)
  97. 與林天和長官二十三首(之二十一)
  98. 與林天和長官二十三首(之二十二)
  99. 與林天和長官二十三首(之二十三)
  100. 與張朝請五首(一作與張逢)(之一)
  101. 與張朝請五首(之二)
  102. 與張朝請五首(之三)
  103. 與張朝請五首(之四)
  104. 與張朝請五首(之五)
  105. 答漢卿
  1. 謝呂龍圖三首(京師)(之一)
  2. 謝呂龍圖三首(之二)
  3. 謝呂龍圖三首(之三)
  4. 與楊濟甫
  5. 答王龍圖
  6. 與楊濟甫(鳳翔)
  7. 與蒲城之六首(之一)
  8. 與蒲城之六首(之二)
  9. 與蒲城之六首(之三)
  10. 與蒲城之六首(之四)
  11. 與蒲城之六首(之五)
  12. 與蒲城之六首(之六)
  13. 與楊濟甫
  14. 答楊濟甫二首(除喪還朝)(之一)
  15. 答楊濟甫二首(之二)
  16. 與楊濟甫
  17. 答寶月大師二首(之一)
  18. 答寶月大師二首(之二)
  19. 與大覺禪師璉公(杭倅)
  20. 答范夢得二首(之一)
  21. 答范夢得二首(之二)
  22. 與郭功父五首(之一)
  23. 與郭功父五首(之二)
  24. 與郭功父五首(之三)
  25. 與郭功父五首(之四)
  26. 與郭功父五首(之五)
  27. 與康公操都管三首(之一)
  28. 與康公操都管三首(之二)
  29. 與康公操都管三首(之三)
  30. 答楊君素
  31. 與楊濟甫
  32. 與周開祖
  33. 與何浩然
  34. 答水陸通長老五首(密州)(之一)
  35. 答水陸通長老五首(之二)
  36. 答水陸通長老五首(之三)
  37. 答水陸通長老五首(之四)
  38. 答水陸通長老五首(之五)
  39. 答陳履常二首(之一)
  40. 答陳履常二首(之二)
  41. 答程彜仲二首(之一)
  42. 答程彜仲二首(之二)
  43. 與王慶源二首(之一)
  44. 與王慶源二首(之二)
  45. 答金山寶覺禪師
  46. 答富道人
  47. 答周開祖
  48. 答蜀僧幾演
  49. 與人
  50. 答張主簿
  51. 與人二首(之一)
  52. 與人二首(之二)
  53. 與梅守黎希聲三首(徐州)(之一)
  54. 與梅守黎希聲三首(之二)
  55. 與梅守黎希聲三首(之三)
  56. 答李秀才元
  57. 答范蜀公
  58. 答晁叔美(一作晁美叔)二首(之一)
  59. 答晁叔美二首(之二)
  60. 與蒲廷淵
  61. 與晁君成
  62. 與范子豐六首(之一)
  63. 與范子豐六首(之二)
  64. 與范子豐六首(之三)
  65. 與范子豐六首(之四)
  66. 與范子豐六首(之五)
  67. 與范子豐六首(之六)
  68. 答王慶源
  69. 與參寥
  70. 與文與可三首(之一)
  71. 與文與可三首(之二)
  72. 與文與可三首(之三)
  73. 與鮮于子駿三首(之一)
  74. 與鮮于子駿三首(之二)
  75. 與鮮于子駿三首(之三)
  76. 與何正道教授三首(一作何正通)(之一)
  77. 與何正道教授三首(之二)
  78. 與何正道教授三首(之三)
  79. 與歐陽仲純五首(之一)
  80. 與歐陽仲純五首(之二)
  81. 與歐陽仲純五首(之三)
  82. 與歐陽仲純五首(之四)
  83. 與歐陽仲純五首(之五)
  1. 答周開祖二首(之一)
  2. 答周開祖二首(之二)
  3. 答呂熙道二首(之一)
  4. 答呂熙道二首(之二)
  5. 答范純夫
  6. 與道甫
  7. 與孫子思七首(之一)
  8. 與孫子思七首(之二)
  9. 與孫子思七首(之三)
  10. 與孫子思七首(之四)
  11. 與孫子思七首(之五)
  12. 與孫子思七首(之六)
  13. 與孫子思七首(之七)
  14. 與程得勝秘校二首(之一)
  15. 與程得勝秘校二首(之二)
  16. 與人
  17. 與樂推官(黃州)
  18. 答李昭玘
  19. 答范蜀公四首(之一)
  20. 答范蜀公四首(之二)
  21. 答范蜀公四首(之三)
  22. 答范蜀公四首(之四)
  23. 答言上人
  24. 答通禪師(一作與圓通禪師)
  25. 答道源秘校
  26. 與王慶源
  27. 答李寺丞二首(之一)
  28. 答李寺丞二首(之二)
  29. 與陳季常九首(之一)
  30. 與陳季常九首(之二)
  31. 與陳季常九首(之三)
  32. 與陳季常九首(之四)
  33. 與陳季常九首(之五)
  34. 與陳季常九首(之六)
  35. 與陳季常九首(之七)
  36. 與陳季常九首(之八)
  37. 與陳季常九首(之九)
  38. 答吳子野四首(之一)
  39. 答吳子野四首(之二)
  40. 答吳子野四首(之三)
  41. 答吳子野四首(之四)
  42. 與李公擇二首(之一)
  43. 與李公擇二首(之二)
  44. 答湖守刁景純二首(之一)
  45. 答湖守刁景純二首(之二)
  46. 答蘇子平先輩二首(之一)
  47. 答蘇子平先輩二首(之二)
  48. 與蔡景繁十四首(之一)
  49. 與蔡景繁十四首(之二)
  50. 與蔡景繁十四首(之三)
  51. 與蔡景繁十四首(之四)
  52. 與蔡景繁十四首(之五)
  53. 與蔡景繁十四首(之六)
  54. 與蔡景繁十四首(之七)
  55. 與蔡景繁十四首(之八)
  56. 與蔡景繁十四首(之九)
  57. 與蔡景繁十四首(之十)
  58. 與蔡景繁十四首(之十一)
  59. 與蔡景繁十四首(之十二)
  60. 與蔡景繁十四首(之十三)
  61. 與蔡景繁十四首(之十四)
  62. 與吳子野二首(之一)
  63. 與吳子野二首(之二)
  64. 與幾道宣義
  65. 與江惇禮秀才五首(之一)
  66. 與江惇禮秀才五首(之二)
  67. 與江惇禮秀才五首(之三)
  68. 與江惇禮秀才五首(之四)
  69. 與江惇禮秀才五首(之五)
  70. 與徐司封
  71. 答湖守滕達道
  72. 答陳季常三首(之一)
  73. 答陳季常三首(之二)
  74. 答陳季常三首(之三)
  75. 與錢世雄
  76. 答任德翁
  77. 與周主簿
  78. 與知郡朝散
  79. 與文郎
  1. 與楊元素八首(黃州)(之一)
  2. 與楊元素八首(之二)
  3. 與楊元素八首(之三)
  4. 與楊元素八首(之四)
  5. 與楊元素八首(之五)
  6. 與楊元素八首(之六)
  7. 與楊元素八首(之七)
  8. 與楊元素八首(之八)
  9. 答上官長官二首(之一)
  10. 答上官長官二首(之二)
  11. 與人
  12. 與巢元修
  13. 與千乘侄
  14. 與蒲傳正
  15. 與子明兄
  16. 與子安兄
  17. 與王元直
  18. 答圓通秀禪師
  19. 答寶月禪師三首(之一)
  20. 答寶月禪師三首(之二)
  21. 答寶月禪師三首(之三)
  22. 與趙昶晦之四首(之一)
  23. 與趙昶晦之四首(之二)
  24. 與趙昶晦之四首(之三)
  25. 與趙昶晦之四首(之四)
  26. 與蹇序辰四首(之一)
  27. 與蹇序辰四首(之二)
  28. 與蹇序辰四首(之三)
  29. 與蹇序辰四首(之四)
  30. 答濠州陳章朝請二首(之一)
  31. 答濠州陳章朝請二首(之二)
  32. 與徐得之十首(之一)
  33. 與徐得之十首(之二)
  34. 與徐得之十首(之三)
  35. 與徐得之十首(之四)
  36. 與徐得之十首(之五)
  37. 與徐得之十首(之六)
  38. 與徐得之十首(之七)
  39. 與徐得之十首(之八)
  40. 與徐得之十首(之九)
  41. 與徐得之十首(之十)
  42. 答程彜仲推官二首(之一)
  43. 答程彜仲推官二首(之二)
  44. 答君瑞殿直
  45. 與景倩
  46. 與趙仲修二首(之一)
  47. 與趙仲修二首(之二)
  48. 與人二首(之一)
  49. 與人二首(之二)
  50. 與孟亨之
  51. 與何聖可
  52. 與毛維瞻
  53. 與劉器之
  54. 代夫人與福應真大師
  55. 答開元明座主二首(之一)
  56. 答開元明座主二首(之二)
  57. 與無釋老師
  58. 與清隱老師二首(之一)
  59. 與清隱老師二首(之二)
  60. 與人
  61. 與金山佛印禪師(離黃州)
  62. 與王文甫
  63. 與王慶源
  64. 與楊元素二首(之一)
  65. 與楊元素二首(之二)
  66. 與胡道士
  67. 與人
  68. 與佛印禪師三首(之一)
  69. 與佛印禪師三首(之二)
  70. 與佛印禪師三首(之三)
  71. 答賈耘老四首(之一)
  72. 答賈耘老四首(之二)
  73. 答賈耘老四首(之三)
  74. 答賈耘老四首(之四)
  75. 與千之侄
  76. 與潘彥明
  77. 與開元明師五首(之一)
  78. 與開元明師五首(之二)
  79. 與開元明師五首(之三)
  80. 與開元明師五首(之四)
  81. 與開元明師五首(之五)
  82. 答王定國三首(之一)
  83. 答王定國三首(之二)
  84. 答王定國三首(之三)
  85. 答靈鷲遵老二首(之一)
  86. 答靈鷲遵老二首(之二)
  1. 答楊元素(赴登州)
  2. 與楊康公
  3. 答姚秀才三首(之一)
  4. 答姚秀才三首(之二)
  5. 答姚秀才三首(之三)
  6. 答王慶源二首(登州還朝)(之一)
  7. 答王慶源二首(之二)
  8. 答潘立彥明二首(之一)
  9. 答潘立彥明二首(之二)
  10. 與子安兄二首(之一)
  11. 與子安兄二首(之二)
  12. 與鄉人
  13. 與楊元素三首(之一)
  14. 與楊元素三首(之二)
  15. 與楊元素三首(之三)
  16. 與陳季常
  17. 與潘彥明四首(之一)
  18. 與潘彥明四首(之二)
  19. 與潘彥明四首(之三)
  20. 與潘彥明四首(之四)
  21. 與王慶源二首(之一)
  22. 與王慶源二首(之二)
  23. 答佛印禪師
  24. 與王文甫
  25. 與運判應之
  26. 與范子功二首(之一)
  27. 與范子功二首(之二)
  28. 與知縣十首(之一)
  29. 與知縣十首(之二)
  30. 與知縣十首(之三)
  31. 與知縣十首(之四)
  32. 與知縣十首(之五)
  33. 與知縣十首(之六)
  34. 與知縣十首(之七)
  35. 與知縣十首(之八)
  36. 與知縣十首(之九)
  37. 與知縣十首(之十)
  38. 與人二首(之一)
  39. 與人二首(之二)
  40. 與張正己
  41. 答李方叔(翰林)
  42. 答毛滂
  43. 與王慶源三首(之一)
  44. 與王慶源三首(之二)
  45. 與王慶源三首(之三)
  46. 答劉貢父
  47. 與范蜀公六首(之一)
  48. 與范蜀公六首(之二)
  49. 與范蜀公六首(之三)
  50. 與范蜀公六首(之四)
  51. 與范蜀公六首(之五)
  52. 與范蜀公六首(之六)
  53. 與楊元素二首(之一)
  54. 與楊元素二首(之二)
  55. 與張太保安道
  56. 與李端伯寶文三首(之一)
  57. 與李端伯寶文三首(之二)
  58. 與李端伯寶文三首(之三)
  59. 答呂元鈞三首(之一)
  60. 答呂元鈞三首(之二)
  61. 答呂元鈞三首(之三)
  62. 答史彥明主簿二首(之一)
  63. 答史彥明主簿二首(之二)
  64. 與千之侄
  65. 與楊君素二首(之一)
  66. 與楊君素二首(之二)
  67. 與黃州故人
  68. 答龐安常二首(之一)
  69. 答龐安常二首(之二)
  70. 答程懿叔
  71. 答李方叔三首(之一)
  72. 答李方叔三首(之二)
  73. 答李方叔三首(之三)
  74. 與王定國
  75. 與李端叔
  76. 與李伯時
  77. 與范純父
  78. 與辯才禪師三首(之一)
  79. 與辯才禪師三首(之二)
  80. 與辯才禪師三首(之三)
  81. 與浴室用公
  82. 與張元明二首(之一)
  83. 與張元明二首(之二)
  84. 與家復禮
  85. 答劉元忠三首(杭州)(之一)
  86. 答劉元忠三首(之二)
  87. 答劉元忠三首(之三)
  88. 答王慶源
  89. 與引伴高麗練承議三首(之一)
  90. 與引伴高麗練承議三首(之二)
  91. 與引伴高麗練承議三首(之三)
  92. 與潘彥明二首(之一)
  93. 與潘彥明二首(之二)
  94. 與程懿叔二首(之一)
  95. 與程懿叔二首(之二)
  96. 答聞復上人
  97. 與趙德麟二首(之一)
  98. 與趙德麟二首(之二)
  1. 與大覺禪師璉公二首(杭州)(之一)
  2. 與大覺禪師璉公二首(之二)
  3. 與大別才老三首(之一)
  4. 與大別才老三首(之二)
  5. 與大別才老三首(之三)
  6. 與承天明老五首(之一)
  7. 與承天明老五首(之二)
  8. 與承天明老五首(之三)
  9. 與承天明老五首(之四)
  10. 與承天明老五首(之五)
  11. 與佛印禪師三首(之一)
  12. 與佛印禪師三首(之二)
  13. 與佛印禪師三首(之三)
  14. 與孫正孺二首(之一)
  15. 與孫正孺二首(之二)
  16. 與王元直
  17. 答王聖美
  18. 答青州張秘校
  19. 與王慶源之子
  20. 與王正夫朝奉三首(之一)
  21. 與王正夫朝奉三首(之二)
  22. 與王正夫朝奉三首(之三)
  23. 答楊禮先三首(之一)
  24. 答楊禮先三首(之二)
  25. 答楊禮先三首(之三)
  26. 與潮守王朝請滌二首(之一)
  27. 與潮守王朝請滌二首(之二)
  28. 與吳子野
  29. 答龜山長老四首(之一)
  30. 答龜山長老四首(之二)
  31. 答龜山長老四首(之三)
  32. 答龜山長老四首(之四)
  33. 與佛印禪師二首(之一)
  34. 與佛印禪師二首(之二)
  35. 答王定國二首(潁州)(之一)
  36. 答王定國二首(之二)
  37. 與趙德麟二首(之一)
  38. 與趙德麟二首(之二)
  39. 與辯才禪師
  40. 答參寥二首(之一)
  41. 答參寥二首(之二)
  42. 與汪道濟二首(之一)
  43. 與汪道濟二首(之二)
  44. 與范純父侍郎二首(之一)
  45. 與范純父侍郎二首(之二)
  46. 與明父權府提刑
  47. 與孔毅父二首(之一)
  48. 與孔毅父二首(之二)
  49. 與范純夫四首(之一)
  50. 與范純夫四首(之二)
  51. 與范純夫四首(之三)
  52. 與范純夫四首(之四)
  53. 答趙德麟二首(之一)
  54. 答趙德麟二首(之二)
  55. 與人三首(之一)
  56. 與人三首(之二)
  57. 與人三首(之三)
  58. 與范子功四首(之一)
  59. 與范子功四首(之二)
  60. 與范子功四首(之三)
  61. 與范子功四首(之四)
  62. 答李方叔六首(之一)
  63. 答李方叔六首(之二)
  64. 答李方叔六首(之三)
  65. 答李方叔六首(之四)
  66. 答李方叔六首(之五)
  67. 答李方叔六首(之六)
  68. 答潘彥明
  69. 與鞠持正二首(之一)
  70. 與鞠持正二首(之二)
  71. 答趙德麟三首(還朝)(之一)
  72. 答趙德麟三首(之二)
  73. 答趙德麟三首(之三)
  74. 與人三首(之一)
  75. 與人三首(之二)
  76. 與人三首(之三)
  77. 與王賢良
  78. 答楊濟甫
  79. 與子安兄四首(之一)
  80. 與子安兄四首(之二)
  81. 與子安兄四首(之三)
  82. 與子安兄四首(之四)
  83. 與聖用弟三首(之一)
  84. 與聖用弟三首(之二)
  85. 與聖用弟三首(之三)
  86. 與子由(赴定州)
  87. 與參寥
  88. 答范純父
  89. 與孫子發二首(之一)
  90. 與孫子發二首(之二)
  91. 與錢濟明二首(之一)
  92. 與錢濟明二首(之二)
  93. 與孫子發二首(南遷)(之一)
  94. 與孫子發二首(之二)
  95. 與開元明師二首(之一)
  96. 與開元明師二首(之二)
  97. 與任德翁
  98. 與張元明二首(之一)
  99. 與張元明二首(之二)
  100. 與黃元翁
  101. 答劉無言
  102. 與孫子發二首(之一)
  103. 與孫子發二首(之二)
  104. 與程德孺
  105. 答錢濟明三首(惠州)(之一)
  106. 答錢濟明三首(之二)
  107. 答錢濟明三首(之三)
  108. 答張嘉父
  109. 答徐得之二首(之一)
  110. 答徐得之二首(之二)
  111. 答吳秀才
  1. 答參寥三首(惠州)(之一)
  2. 答參寥三首(之二)
  3. 答參寥三首(之三)
  4. 答南華辯師五首(之一)
  5. 答南華辯師五首(之二)
  6. 答南華辯師五首(之三)
  7. 答南華辯師五首(之四)
  8. 答南華辯師五首(之五)
  9. 答王商彥
  10. 與程天侔七首(之一)
  11. 與程天侔七首(之二)
  12. 與程天侔七首(之三)
  13. 與程天侔七首(之四)
  14. 與程天侔七首(之五)
  15. 與程天侔七首(之六)
  16. 與程天侔七首(之七)
  17. 與程輔提刑二十四首(之一)
  18. 與程輔提刑二十四首(之二)
  19. 與程輔提刑二十四首(之三)
  20. 與程輔提刑二十四首(之四)
  21. 與程輔提刑二十四首(之五)
  22. 與程輔提刑二十四首(之六)
  23. 與程輔提刑二十四首(之七)
  24. 與程輔提刑二十四首(之八)
  25. 與程輔提刑二十四首(之九)
  26. 與程輔提刑二十四首(之十)
  27. 與程輔提刑二十四首(之十一)
  28. 與程輔提刑二十四首(之十二)
  29. 與程輔提刑二十四首(之十三)
  30. 與程輔提刑二十四首(之十四)
  31. 與程輔提刑二十四首(之十五)
  32. 與程輔提刑二十四首(之十六)
  33. 與程輔提刑二十四首(之十七)
  34. 與程輔提刑二十四首(之十八)
  35. 與程輔提刑二十四首(之十九)
  36. 與程輔提刑二十四首(之二十)
  37. 與程輔提刑二十四首(之二十一)
  38. 與程輔提刑二十四首(之二十二)
  39. 與程輔提刑二十四首(之二十三)
  40. 與程輔提刑二十四首(之二十四)
  41. 與廣東提舉蕭大夫二首(之一)
  42. 與廣東提舉蕭大夫二首(之二)
  43. 答王敏仲四首(之一)
  44. 答王敏仲四首(之二)
  45. 答王敏仲四首(之三)
  46. 答王敏仲四首(之四)
  47. 與范純夫
  48. 與蕭朝奉
  49. 答王莊叔二首(之一)
  50. 答王莊叔二首(之二)
  51. 與循守周文之二首(之一)
  52. 與循守周文之二首(之二)
  53. 與封守朱朝請二首(之一)
  54. 與封守朱朝請二首(之二)
  55. 與李大夫
  56. 與周文之二首(之一)
  57. 與周文之二首(之二)
  58. 與人
  59. 與惠州都監
  60. 與史氏太君嫂
  61. 與林濟甫二首(儋耳)(之一)
  62. 與林濟甫二首(之二)
  63. 答劉元忠
  64. 答王敏仲
  65. 答程全父推官六首(之一)
  66. 答程全父推官六首(之二)
  67. 答程全父推官六首(之三)
  68. 答程全父推官六首(之四)
  69. 答程全父推官六首(之五)
  70. 答程全父推官六首(之六)
  71. 答程天侔三首(之一)
  72. 答程天侔三首(之二)
  73. 答程天侔三首(之三)
  74. 與鄭嘉二首(之一)
  75. 與鄭嘉二首(之二)
  76. 與僧隆賢二首(之一)
  77. 與僧隆賢二首(之二)
  78. 與楊濟甫二首(之一)
  79. 與楊濟甫二首(之二)
  80. 與元老侄孫四首(之一)
  81. 與元老侄孫四首(之二)
  82. 與元老侄孫四首(之三)
  83. 與元老侄孫四首(之四)
  1. 與范元長八首(儋耳)(之一)
  2. 與范元長八首(之二)
  3. 與范元長八首(之三)
  4. 與范元長八首(之四)
  5. 與范元長八首(之五)
  6. 與范元長八首(之六)
  7. 與范元長八首(之七)
  8. 與范元長八首(之八)
  9. 與秦少遊
  10. 與楊子微二首(之一)
  11. 與楊子微二首(之二)
  12. 與范元長六首(北歸)(之一)
  13. 與范元長六首(之二)
  14. 與范元長六首(之三)
  15. 與范元長六首(之四)
  16. 與范元長六首(之五)
  17. 與范元長六首(之六)
  18. 與孫叔靜三首(之一)
  19. 與孫叔靜三首(之二)
  20. 與孫叔靜三首(之三)
  21. 與朱行中舍人六首(之一)
  22. 與朱行中舍人六首(之二)
  23. 與朱行中舍人六首(之三)
  24. 與朱行中舍人六首(之四)
  25. 與朱行中舍人六首(之五)
  26. 與朱行中舍人六首(之六)
  27. 與歐陽晦夫
  28. 答陳承務二首(之一)
  29. 答陳承務二首(之二)
  30. 答南華明老三首(之一)
  31. 答南華明老三首(之二)
  32. 答南華明老三首(之三)
  33. 答錢濟明三首(之一)
  34. 答錢濟明三首(之二)
  35. 答錢濟明三首(之三)
  36. 答蘇伯固三首(之一)
  37. 答蘇伯固三首(之二)
  38. 答蘇伯固三首(之三)
  39. 與錢志仲三首(之一)
  40. 與錢志仲三首(之二)
  41. 與錢志仲三首(之三)
  42. 與劉器之
  43. 與寇君
  44. 與人二首(之一)
  45. 與人二首(之二)
  46. 與宋漢傑二首(之一)
  47. 與宋漢傑二首(之二)
  48. 與胡郎仁修三首(之一)
  49. 與胡郎仁修三首(之二)
  50. 與胡郎仁修三首(之三)
  51. 與外生柳閎
  52. 與人二首(之一)
  53. 與人二首(之二)
  54. 答虔人王正彥先生
  55. 與程德孺運使三首(之一)
  56. 與程德孺運使三首(之二)
  57. 與程德孺運使三首(之三)
  58. 答清涼長老
  59. 答錢濟明三首(之一)
  60. 答錢濟明三首(之二)
  61. 答錢濟明三首(之三)
  62. 答廖明略二首(之一)
  63. 答廖明略二首(之二)
  64. 答孔毅夫二首(之一)
  65. 答孔毅夫二首(之二)
  66. 答蘇伯固
  67. 答王幼安三首(之一)
  68. 答王幼安三首(之二)
  69. 答王幼安三首(之三)
  70. 答胡道師
  71. 與李公擇
  72. 與黃師是三首(之一)
  73. 與黃師是三首(之二)
  74. 與黃師是三首(之三)
  75. 與子由二首(之一)
  76. 與子由二首(之二)
  77. 與馮祖仁三首(之一)
  78. 與馮祖仁三首(之二)
  79. 與馮祖仁三首(之三)
  80. 與郭功甫二首(之一)
  81. 與郭功甫二首(之二)
  82. 答孔毅父
  83. 答畢先輩
  84. 與米元章九首(之一)
  85. 與米元章九首(之二)
  86. 與米元章九首(之三)
  87. 與米元章九首(之四)
  88. 與米元章九首(之五)
  89. 與米元章九首(之六)
  90. 與米元章九首(之七)
  91. 與米元章九首(之八)
  92. 與米元章九首(之九)
  93. 與錢濟明三首(之一)
  94. 與錢濟明三首(之二)
  95. 與錢濟明三首(之三)
  96. 與徑山長老惟琳二首(之一)
  97. 與徑山長老惟琳二首(之二)
  1. 表忠觀碑
  2. 宸奎閣碑
  3. 上清儲祥宮碑
  4. 昭靈侯廟碑
  5. 潮州韓文公廟碑
  6. 峻靈王廟碑
  7. 伏波將軍廟碑
  8. 淮陰侯廟碑
  9. 司馬溫公神道碑
  10. 趙清獻公神道碑
  1. 富鄭公神道碑
  2. 趙康靖公神道碑(代張文定公作)
  1. 范景仁墓誌銘
  2. 張文定公墓誌銘
  1. 故龍圖閣學士滕公墓誌銘(代張文定公作)
  2. 王子立墓誌銘
  3. 寶月大師塔銘
  4. 陸道士墓誌銘
  5. 惠州官葬暴骨銘
  6. 李太師墓誌
  7. 朱亥墓誌
  8. 劉夫人墓誌銘(代韓持國作)
  9. 亡妻王氏墓誌銘
  10. 乳母任氏墓誌銘
  11. 保母楊氏墓誌銘
  12. 朝雲墓誌銘
  1. 司馬溫公行狀
  2. 蘇廷評行狀
  1. 祭歐陽文忠公文
  2. 祭魏國韓令公文
  3. 祭柳子玉文
  4. 祭單君貺文
  5. 祭胡執中郎中文
  6. 祭任鈐轄文
  7. 祭歐陽仲純父文
  8. 祭王君錫丈人文
  9. 祭文與可文
  10. 祭刁景純墓文
  11. 祭張子野文
  12. 祭陳令舉文
  13. 祭任師中文
  14. 祭堂兄子正文
  15. 黃州再祭文與可文
  16. 祭徐君猷文
  17. 祭陳君式文
  18. 祭蔡景繁文
  19. 祭歐陽伯和父文
  20. 祭石幼安文
  21. 祭司馬君實文
  22. 祭王宜甫文
  23. 祭范蜀公文
  24. 祭黃幾道文
  25. 祭歐陽文忠公夫人文
  26. 祭大覺禪文
  27. 祭歐陽文忠公夫人文(潁州)
  28. 祭張文定公文三首
  29. 祭龍井辯才文
  30. 祭亡妻同安郡君文
  31. 祭韓忠獻公文
  32. 大行太皇太后靈駕發引文(定州)
  33. 祭滕大夫母楊夫人文
  34. 惠州祭枯骨文
  35. 祭亡妹德化縣君文
  36. 祭柳仲遠文二首之一
  37. 祭柳仲遠文二首之二
  38. 祭吳子野文
  39. 徐州祭枯骨文
  40. 李仲蒙哀詞
  41. 錢君倚哀詞
  42. 傷春詞(並引)
  43. 蘇世美哀詞
  44. 王大年哀詞
  45. 鐘子翼哀詞(並引)
  1. 易解(十八變而成)
  2. 仁說
  3. 剛說
  4. 稼說(送張琥)
  5. 文與可字說
  6. 楊薦字說
  7. 張厚之忠甫字說
  8. 趙德麟字說
  9. 堯不誅四凶
  10. 伊尹五就桀
  11. 曾參曰唯
  12. 宰我不叛
  13. 管仲分君謗
  14. 管仲無後
  15. 楚子玉以兵多敗
  16. 司馬穰苴
  17. 商君功罪
  18. 王翦用兵
  19. 孟嘗君賓禮狗盜
  20. 田單火牛
  21. 歷代世變
  22. 秦穆公漢武帝
  23. 漢武帝巫盅事
  24. 穆生去楚王戊
  25. 何苓之名說
  26. 穆生去楚王戊
  27. 酈寄幸免
  28. 司馬相如創開西南夷路
  29. 司馬相如之諂死而不已
  30. 竇嬰田蚡
  31. 王韓論兵
  32. 霍光疏昌邑王之罪
  33. 趙充國用心可重
  34. 直不疑買金償亡
  35. 楊雄言許由
  36. 西漢風俗諂媚
  37. 邳彤漢之元臣
  38. 朱暉非張林均輸
  39. 曹袁興亡
  40. 周瑜雅量
  41. 管幼安賢於荀孔
  42. 唐彬
  43. 阮籍
  44. 孟嘉與謝安石相若
  45. 庾亮不從孔坦陶回言
  46. 郗方回郗嘉賓父子事
  47. 晉宋之君與臣下爭善
  48. 齊高帝欲等金土之價
  49. 王景文
  50. 唐太宗借隋吏以殺兄弟
  51. 褚遂良以飛雉入宮為祥
  52. 李靖李勣為唐腹心之病
  53. 白樂天不欲伐淮蔡
  54. 韓愈優於揚雄
  55. 劉禹錫文過不悛
  56. 文先去取失當
  57. 劉子玄辨文選
  58. 李善注文選
  59. 五臣注文選
  1. 書王奧所藏太宗御書後
  2. 書諸公送周梓州詩後
  3. 書孟德傳後
  4. 書六一居士傳後
  5. 書瑯琊篆後
  6. 書鮮于子駿楚詞後
  7. 書遊湯泉詩後
  8. 書歐陽公黃牛廟詩後
  9. 書蒲永升畫後
  10. 書樂毅論後
  11. 書韓魏公黃州詩後
  12. 書李伯時山莊圖後
  13. 書唐氏六家書後
  14. 書篆髓後
  15. 書吳道子畫後
  16. 書朱象先畫後
  17. 書楞伽經後
  18. 書黃魯直李氏傳後
  19. 書正信和尚塔銘後
  20. 書晁無咎所作杜輿子師字說後
  21. 書東臯子傳後
  22. 書黃子思詩集後
  23. 書柳子厚牛賦後
  24. 書若逵所書經後
  25. 書孫元忠所書華嚴經後
  26. 書柳子厚大鑒禪師碑後
  27. 書金光明經後
  28. 金剛經跋尾
  29. 書劉庭式事
  30. 書狄武襄事
  31. 外曾祖程公逸事
  1. 延州來季子贊(並引)
  2. 孔北海贊(並敘)
  3. 王元之畫像贊(並敘)
  4. 王仲議真贊(並敘)
  5. 王定國真贊
  6. 秦少遊真贊
  7. 參寥子真贊
  8. 徐大正真贊
  9. 文與可畫墨竹屏風贊
  10. 戒壇院文與可畫墨竹贊
  11. 石室先生畫竹贊(並敘)
  12. 文與可飛白贊
  13. 郭忠恕畫贊(並敘)
  14. 黃庭經贊(並敘)
  15. 韓幹畫馬贊
  16. 膠西蓋公堂照壁畫贊(並引)
  17. 膠西蓋公堂照壁畫贊(並引)
  18. 石菖蒲贊(並敘)
  19. 九馬圖贊(並引)
  20. 顧愷之畫黃初平牧羊圖贊
  21. 二疏圖贊
  22. 偃松屏贊(並引)
  23. 三馬圖贊(並引)
  24. 李潭六馬圖贊
  25. 李伯時畫李端叔真贊
  26. 三笑圖贊
  27. 李西平畫贊
  28. 醉吟先生畫贊
  29. 夢作司馬相如求畫贊(並敘)
  30. 題三國名臣贊
  31. 忠懿王贊
  32. 李伯時所畫沐猴馬贊
  33. 文與可枯木贊
  34. 救月圖贊
  35. 捕魚圖贊
  36. 思無邪齋贊
  37. 六觀堂贊
  38. 元華子真贊
  1. 僧伽贊
  2. 阿彌陀佛贊
  3. 藥師琉璃光佛贊(並引)
  4. 傅大士贊
  5. 應夢觀音贊
  6. 靜安縣君許氏繡觀音贊
  7. 繡佛贊
  8. 題王靄畫如來出山相贊
  9. 東林第一代廣惠禪師真贊
  10. 興國寺浴室院六祖畫贊(並敘)
  11. 觀音贊
  12. 羅漢贊十六首·第一尊者
  13. 羅漢贊十六首·第二尊者
  14. 羅漢贊十六首·第三尊者
  15. 羅漢贊十六首·第四尊者
  16. 羅漢贊十六首·第五尊者
  17. 羅漢贊十六首·第六尊者
  18. 羅漢贊十六首·第七尊者
  19. 羅漢贊十六首·第八尊者
  20. 羅漢贊十六首·第九尊者
  21. 羅漢贊十六首·第十尊者
  22. 羅漢贊十六首·第十一尊者
  23. 羅漢贊十六首·第十二尊者
  24. 羅漢贊十六首·第十三尊者
  25. 羅漢贊十六首·第十四尊者
  26. 羅漢贊十六首·第十五尊者
  27. 羅漢贊十六首·第十六尊者
  28. 自海南歸過清遠峽寶林寺敬贊禪月所畫十八大阿羅漢·第一賓度羅跋羅墮
  29. 敬贊禪月所畫十八大阿羅漢·第二迦諾迦代蹉尊者
  30. 敬贊禪月所畫十八大阿羅漢·第三迦諾迦跋梨隨暗尊者
  31. 敬贊禪月所畫十八大阿羅漢·第四蘇頻陀尊者
  32. 敬贊禪月所畫十八大阿羅漢·第五諾矩羅尊者
  33. 敬贊禪月所畫十八大阿羅漢·第六跋陀羅尊者
  34. 敬贊禪月所畫十八大阿羅漢·第七迦理迦尊者
  35. 敬贊禪月所畫十八大阿羅漢·第八代暗羅弗多尊者
  36. 敬贊禪月所畫十八大阿羅漢·第九戒博迦尊者
  37. 敬贊禪月所畫十八大阿羅漢·第十半托迦尊者
  38. 敬贊禪月所畫十八大阿羅漢·第十一羅怙羅尊者
  39. 敬贊禪月所畫十八大阿羅漢·第十二那迦犀那尊者
  40. 敬贊禪月所畫十八大阿羅漢·第十三因揭陀尊者
  41. 敬贊禪月所畫十八大阿羅漢·第十四伐那婆斯尊者
  42. 敬贊禪月所畫十八大阿羅漢·第十五阿氏多尊者
  43. 敬贊禪月所畫十八大阿羅漢·第十六註茶半托迦尊者
  44. 敬贊禪月所畫十八大阿羅漢·第十七慶友尊者
  45. 敬贊禪月所畫十八大阿羅漢·第十八賓頭盧尊者
  46. 羅漢贊
  47. 水陸法像贊(並引)
  48. 磨衲贊(北敘)
  49. 小篆般若心經贊
  50. 金山長老寶覺師真贊
  51. 資福白長老真贊
  52. 光道人真贊(字晏然)
  53. 凈因凈照臻老真贊
  54. 馬祖龐公真贊
  55. 玉巖隱居陽行先真贊
  56. 葆光法師真贊
  57. 醴泉觀真靖崇教大師真贊
  58. 東莞資福堂老柏再生贊
  59. 湜長老真贊
  60. 海月辯公真贊(並引)
  61. 清都謝道士真贊
  62. 李伯時作老子新沐圖遺道士蹇拱辰趙郡蘇某見而贊之
  63. 辯才大師真贊
  64. 無名和尚傳贊
  65. 參寥子真贊
  66. 髑髏贊
  1. 卻鼠刀銘
  2. 玉堂硯銘(並敘)
  3. 鼎硯銘
  4. 王平甫硯銘
  5. 鄧公硯銘(並敘)
  6. 端硯銘
  7. 孔毅甫龍尾硯銘
  8. 孔毅甫鳳咮石硯銘
  9. 鳳咮硯銘(並敘)
  10. 鳳咮硯銘
  11. 米黻石鐘山硯銘
  12. 黼硯銘(並敘)
  13. 丹石硯銘(並敘)
  14. 王仲儀硯銘
  15. 端硯石銘(並引)
  16. 端硯銘
  17. 黃魯直銅雀硯銘
  18. 陳公密子石硯銘(並引)
  19. 龍尾石月硯銘
  20. 邁硯銘(邁往德興,贐以一硯,以此銘之)
  21. 迨硯銘
  22. 卵硯銘
  23. 唐陸魯望硯銘
  24. 周炳文瓢硯銘
  25. 王定國硯銘二首
  26. 魯直所惠洮河石硯銘
  27. 故人王頤有自然端硯硯之成於片石上稍稍加磨治而已銘曰
  28. 天石硯銘(並敘)
  29. 漢鼎銘(並引)
  30. 石鼎銘(並敘)
  31. 大覺鼎銘
  32. 文與可琴銘
  33. 十二琴銘·震陵孤桐
  34. 十二琴銘·香林八節
  35. 十二琴銘·號鐘
  36. 十二琴銘·玉磬
  37. 十二琴銘·松風
  38. 十二琴銘·古媧黃
  39. 十二琴銘·南風
  40. 十二琴銘·歸鶴
  41. 十二琴銘·秋風
  42. 十二琴銘·漁榔
  43. 十二琴銘·九州璜
  44. 十二琴銘·天球
  45. 楊次公家浮磬銘
  46. 法雲寺鐘銘(並敘)
  47. 邵伯埭鐘銘(並敘)
  48. 徐州蓮華漏銘(並敘)
  49. 文勛篆銘
  50. 裙靴銘(並敘)
  51. 金星洞銘
  52. 洗玉池銘
  53. 菩薩泉銘(並敘)
  54. 六一泉銘(並敘)
  55. 卓錫泉銘(並敘)
  56. 參寥泉銘(並敘)
  1. 何公橋銘(英州)
  2. 九成臺銘
  3. 遠遊庵銘(並敘)
  4. 蘇程庵銘(並引)
  5. 谷庵銘
  6. 夕庵銘
  7. 桄榔庵銘(並敘)
  8. 三槐堂銘(並敘)
  9. 山堂銘(並敘)
  10. 德威堂銘(並敘)
  11. 清隱堂銘
  12. 四達齋銘(並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