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作者:李昉 北宋
984年
宋李昉等奉敕撰。以太平兴国二年受诏,至八年书成。初名《太平编类》,后改为《太平御览》。宋敏求《春明退朝录》谓书成之后,太宗日览三卷,一岁而读周,故赐是名也。凡分五十五门征引至为浩博,故洪迈《容斋随笔》称太平兴国中编次《御览》,引用书一千六百九十种,“其纲目并载于首卷。案此,则今本前列旧目,乃宋时官本之旧。而杂书、古诗赋,又不能具录。以今考之,不传者十之七八。”胡应麟《经籍会通》则以为是编所引,大抵采自类书,非其书宋初尚存,力驳迈说之误,所言良是。然考陈振孙《书录解题》曰:“或言国初古书多未亡,以《御览》所引用书名故也;其实不然,特因诸家类书之旧耳。以《三朝国史》考之,馆阁及禁中书,总三万六千馀卷,而《御览》所引书,多不着录,盖可见矣。”是迈所云云,振孙已先驳之矣,应麟特剿袭其说耳。应麟又曰:“《御览》向行钞本,十年来始有刻,而讹特甚,非老师宿儒,即一篇半简,莫能句读,至姓名顚舛,世代鲁鱼,初学之士读之,或取为时文用,误人不鲜。”案此本前有万历元年黄正色《序》曰:“太平兴国,迄今几六百载,宋世刻本,俱已湮灭。近世云闲朱氏仅存者,亦残阙过半,海内钞本虽多,辗转传写,讹舛益甚。吾锡士大夫有好文者,因闽省梓人,用活字校刊,始事于隆庆二年,至五年才印其十之一二。闽人散去,于是浙人倪炳伯文,谋于郡邑二三大夫,协力鸠工,锓诸梨枣,孙国子虞允一元力任校雠,忽于隆庆六年捐馆,弗克终事。今复苦于舛讹,薛宪副应登,有校得善本,藏诸家塾,其仲子名逢者,俾倪氏缮写付梓云云。”所言刊本讹谬之故,大概与应麟合。然此书行世,实有二本:一为活字印本,其版心称共印五百部,则正色所云印十之一二散去者,其说不确。一即倪氏此本。二本同出一稿,脱误相类,而校手各别,字句亦小有异同。今以二本参校,并证以他书,正其所可知,而仍其所不可知,古书义奥,文句与后世多殊,阙疑犹愈于妄改也。宋初去古未远,即所采类书,亦皆具有渊源,与后来饾饤者迥别,故虽蠹蚀断烂之馀,尚可据为出典。世所传宋以前书,可考见古籍佚文者,仅六七种:曰裴松之《三国志》注、曰郦道元《水经》注、曰刘孝标《世说新语》注、曰李善《文选》注、曰欧阳询《艺文类聚》、曰徐坚《初学记》,其一即此书也。残碑断碣,剥蚀不完,欧阳、赵、洪诸家,尚藉之以证订史传,况《四库》菁华,汇于巨帙,猎山渔海,采摭靡穷,又乌可以难读废哉。

 

  • 前言 蒲叔献序、李廷允跋按:二文原置首卷卷首;张元济跋按:原置末卷卷末
  • 目录卷 按:五十五部附各门之目

天部 编辑

  • 卷一     天部一
  • 卷二     天部二
  • 卷三     天部三
  • 卷四     天部四

  • 卷五     天部五
  • 卷六     天部六
  • 卷七     天部七
  • 卷八     天部八

时序部 编辑

地部 编辑

皇王部 编辑

偏霸部 编辑

皇亲部 编辑

州郡部 编辑

居处部 编辑

封建部 编辑

职官部 编辑

兵部 编辑

人事部 编辑

逸民部 编辑

宗亲部 编辑

礼仪部 编辑

乐部 编辑

文部 编辑

学部 编辑

治部 编辑

刑法部 编辑

释部 编辑

道部 编辑

仪式部 编辑

服章部 编辑

服用部 编辑

方术部 编辑

疾病部 编辑

工艺部 编辑

器物部 编辑

杂物部 编辑

            

            

舟部 编辑

车部 编辑

奉使部 编辑

            

四夷部 编辑

珍宝部 编辑

布帛部 编辑

资产部 编辑

百谷部 编辑

饮食部 编辑

火部 编辑

休征部 编辑

            

            

咎征部 编辑

神鬼部 编辑

妖异部 编辑

兽部 编辑

羽族部 编辑

鳞介部 编辑

虫豸部 编辑

木部 编辑

竹部 编辑

            

            

果部 编辑

菜茹部 编辑

香部 编辑

            

药部 编辑

百卉部 编辑

 

本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远远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